装甲第1师延革(ZT)

来源: ych2000 2015-10-25 20:53:0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8559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ych2000 ] 在 2015-10-25 21:39:30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tanke01:装甲第一师(2015版)

装甲第1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组建最早的坦克师,其前身为1945年12月1日在沈阳市郊马家湾子成立的东北人民自治军坦克大队,全队30余人,隶属于东北人民自治军炮兵学校,装备仅为1辆日制97式15吨坦克(在沈阳原日本坦克装配修理厂收集到),大队长孙三,政委毛鹏云,高克、霍舒亭、刘大祥任副大队长。

1946年2月,大队转移至通化,扩大到80余人,装备坦克5辆。5月,转移至宁安,扩编了坦克队、汽车队、警卫连和2个新兵连,发展到坦克12辆,装甲车2辆,履带牵引车8辆,汽车23辆。

1946年7月,移驻东安,改称东北战车大队。到1947年3月,全大队扩大到438人,辖3个坦克队,汽车队、警卫连、修理厂和材料库。

1947年10月,战车大队在黑龙江东安县(今密山)扩编为东北民主联军战车团,全团560余人,各式坦克20多辆,牵引车、装甲车40多辆;辖3个战车连,警卫连、修理厂,团长孙三、政委毛鹏云,副团长丁铁石、吕正哲,参谋长李自群。

1948年4月,该团新建3个战车连。5月,组建2个汽车连,2个战车营营部和汽车营营部。全团1000多人,装备坦克32辆,牵引车13辆,装甲车及汽车33辆。

初建时期的坦克大队先后参加了东宁、绥阳、东安等地剿匪。发展为战车团后,参加了松花江南岸靠山屯、望河铺、德惠和吉林哈达湾等战斗。

1948年9月,在辽沈战役中,战车团奉命以第1营(战车)全部,第3营(汽车)7连及团部,15辆坦克参加锦州攻坚战。这次战斗中,战车团1连102号坦克被东北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授予“功臣号”坦克,全车乘员各荣立大功一次。锦州解放后,战车团配合步兵主力挥戈东进,参加辽西会战。11月3日,进驻沈阳,收编了沈阳国民党东北装甲汽车团(驻沈阳)、战车3团1营(欠1个连)及汽车排,共计1040人,各型坦克21辆,装甲车103辆,汽车20辆进行改编,又从步兵调来干部、战士1100人于1948年11月3日,在沈阳市成立了装甲团和教导团。后来又从大连汽车学校调来干部、学员180名,补充到教导团和装甲团。

装甲团1200余人,辖3个装甲营(7个连),装甲车106辆,团长胡鉴,政委张兴;

教导团1000余人,团长吕正哲,政委黄彬森。

1948年12月10日,以松江军区前方指挥所为基础,在沈阳市成立第4野战军特种兵装甲部队指挥所,下辖战车团、装甲团和教导团。

战车团:编有2个战车营,1个汽车营及警卫连;

装甲团:编有3个装甲营和1个保养连;

教导团:编有2个学员营及保养连、警卫连,官兵4000多人,坦克87辆,装甲车106辆,汽车150辆。

1948年12月,参加平津战役。东北坦克装甲部队战车团30辆坦克,装甲团30辆装甲车以连为单位,分别配属步兵第1、2、7、8、9纵队,有力地支援了步兵的战斗,战车2连指导员张云亭在战斗中,毅然开窗指挥,不幸牺牲,后被追记特等功臣。

1949年1月15日,改称第四野战军特种兵战车指挥所。同年2月,在天津扩建为第4野战军战车师,师长曾克林、政委杨永松,副师长赵杰、李国华,参谋长孙三,全师装备坦克60余辆,装甲车143辆,汽车、工程车370余辆,4000余人。2月3日,战车师以30辆坦克、30辆装甲车和28辆汽车组成钢铁洪流,开进北平古城,参加北平和平解放入城式。

1949年3月5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机关由河北省西柏坡迁至北平,为迎接毛主席等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同志,在西苑机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战车师40辆坦克、100辆汽车整齐列队,光荣地接受了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等中央领导的检阅。

1949年3月14日,战车师接受国民党驻北平的战车第3团(欠1营、3营7连,1484人)、装甲汽车第6营(37辆装甲车,289人)及高炮3团1个高炮连(37高炮6门,牵引车6辆,92人)的装备和人员,共计1800余人,坦克60辆、装甲车37辆,汽车、工程车189辆。

至此,全师共装备坦克124辆,装甲车143辆,汽车、工程车370多辆,全师5500多人。其中:

战车团:辖2个战车营(6个连),1个汽车营(3个连),直属警卫、运输、通信、高炮4个连,共计2200人,装备104辆坦克,37高炮6门,12挺高射机枪,200辆汽车,工程车。

装甲团:辖3个装甲营(8个连),直属警通、运输、保养连,共计1400人,装备143辆装甲车,40辆汽车。

教导团:辖2个学员营(6个连)及警卫连、修理工厂,共计1400人,坦克20辆,汽车110辆。

1949年4月1日,装甲团第8、9连230人,装甲车30辆调归华北军区,与华北军区坦克队在北平南苑合编并扩建为华北战车团。

1949年5月,中央军委命令:战车师番号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车第1师,以战车指挥所与大连汽车学校机关合并为战车1师师部,直属军委总参谋部领导。所辖战车团、装甲团、教导团依次改称战车第4、5、6团。

1949年10月1日,该师组成坦克方队(计18吨和9.5吨日式坦克99辆)、装甲车方队(50辆)、汽车108辆,参加开国大典。1950年各团依次改称战车第1、2、3团。以7纵队副司令曾克林任师长,政委杨永松,副师长赵杰、李国华(兼教导团团长)、参谋长孙三。

1949年7月28日,装甲团(当时称战车第5团)一个多营550人和装甲车45辆,调归第一野战军指挥,参加了解放大西北的战斗。

1950年3月18日,装甲团(当时称战车第2团,赴西北地区的一个多营除外)调归广州警备司令部指挥。10月18日归建,与从西北地区归建的装甲营(该营一部分留驻新疆)一起,作为组建第1坦克编练基地的基础。

1950年8月31日,根据中央军委电令,战车第1师师直单位及所属战车第1团与战车第7团、河北省军区警备第1团等单位整编为坦克第1旅,下辖2个战车团、1个摩托步兵团、1个炮兵团。原战车1团改为旅属战车第1团;华北军区战车第7团调入该旅,编为战车第2团(以战车7团1营2个坦克连和团直2个连为基础,并从坦克1团调来2个轻型坦克连组成,共有95式坦克40辆,97式轻型坦克4辆);河北省军区警备第1团团部大部及4个连、第22军第66师第196团2营调入该旅,编为摩托化步兵团;炮兵团暂缺。原师属装甲团(原战车2团)、教导团(原战车3团)调出。

坦克第1旅直属队辖指挥保障、通信、警卫、侦察、高炮、工兵运输7个连,战车1团(中型),战车2团(轻型),摩步团(河北省军区警备第1团改为)辖2个营8个连。战车团取消营的建制,下辖4个坦克连,1个指挥连,1个车场连。

华北军区战车第7团前身

1946年8月11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在兰封战斗中缴获了国民党军战车第2团2营4连8辆坦克。9月,在山东省鄄城县正式成立晋冀鲁豫坦克队,全队40余人,坦克3辆(苏制T-26坦克2辆,英制威克斯坦克1辆。其余5辆因无人驾驶,被炸毁),隶属于晋冀鲁豫军区随营学校。

该团另一部于1947年11月,以晋察冀军区收集在石家庄战役中缴获的日式13辆坦克(其中94式坦克3辆、100式坦克2辆、95式坦克5辆,3.5吨坦克1辆等)。

1948年2月12日,在石家庄市成立了晋察冀军区坦克区队,全区队25人,坦克13辆,隶属于晋察冀军区摩托训练大队。

1948年7月,两支部队在石家庄市合编为华北军区坦克队,全队100余人,编为3个区队(9个分队,其中坦克区队2个,汽车区队1个),坦克18辆(能用的只有9辆),隶属于华北军区兵站部摩托训练大队。

1949年4月1日,以华北军区坦克队与东北战车师装甲团8、9连及大同(1个连日式97式坦克8辆)、绥远起义(绥远战车连15辆坦克,其中12辆为95式坦克编为1营2连,3辆汽油发动机坦克编入3营)装甲车辆在北平南苑组成华北战车团,团长尹洪,政委贾林野,共计1073人,坦克45辆,装甲车32辆,汽车39辆,1营为战车营,以华北军区坦克队为基础组建,第2营为装甲车营,以东北战车师装甲团8、9连为基础组建。隶属华北军区特种兵司令部,12月,从步兵207师调来5个连队,组成第3营。

1950年4月,改为华北军区战车第7团。

1950年9月,原战车第2团进行整编:由仍在西北的胡鉴率领干部战士261名到北京与1950年3月赴广州执行警备任务的该团另一部分人员汇合,参加组建第1战车编练基地(1953年4月改称装甲兵第1编练基地)。11月1日,正式调归军委装甲兵,基地在北京市长辛店槐树岭组成。胡鉴任司令员,刘国辅任政治委员。基地负责培训坦克、自行火炮乘员。办学4年多,共毕业学员6502人,其中包括20名女坦克乘员。

1950年9月,经中央军委批准,以战车第1师第3团为基础,在天津大王庄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学校;11月,移驻北京长辛店;1951年3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战车学校;1953年3月,又改称第1坦克学校;1966年6月,奉命迁驻山西大同装甲兵学院院址内;1969年2月,学校停办,机构撤销。

1950年11月3日,按照新颁发的坦克师编制表,坦克第1旅经过整编,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第1师,师长黄鹄显,政委刘登瀛,副师长赵杰,参谋长贾林野。师下辖坦克第1团,坦克第2团,摩托步兵团,隶属于军委装甲兵。

从11月初开始,坦克第1师成为第一批改装苏式装备的坦克部队之一。在北京丰台接收苏军2个团的装备,并由苏军帮助进行训练。每个坦克团装备坦克40辆,其中中型坦克30辆,重型坦克6辆,自行火炮4门。

1951年1月20日,坦克第1师摩托炮兵团在天津市组建,团长陈喜岭,政委钟瑞。

1951年3月10日,坦克第1师工兵营入朝。4月11日--5月2日,坦克第1团、高炮营、运输营3连、通信连入朝,其中坦克第1团3月31日从丰台出发,5月2日,到达朝鲜新幕大平里地区集结完毕。5月5日,师机关入朝,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负责统一指挥入朝参战的志愿军坦克部队。5月7日-6月1日,摩步团1营、坦克第2团入朝,入朝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季防御作战、1952年春夏季巩固阵地作战等战斗。

1951年10月7日至31日,坦克第2团1连3排奉命潜伏于沐浴洞东山24昼夜,击毁敌坦克3辆,摧毁敌步兵工事多处,首创了人民解放军装甲兵作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范例。11月4日,坦克第1团2连配属步兵强攻马良山,歼英联邦第1师第29旅皇家苏格兰边防团500余人。

1952年7月15日--11月24日,该师分批回国整训,奉命参加国庆阅兵,以苏联装备为主的58辆中型、重型坦克,16辆装甲车,32辆自行火炮和165辆摩托车组成的8个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1953年1月22日,该师第二次入朝,担负保卫西海岸、准备抗击美军登陆的任务,师机关和战车第2师机关部分干部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坦克兵第2指挥所;1953年10月,奉命回国,驻地天津市。

在抗美援朝中,坦克第1师参加战役、战斗计690余次,全师有66个单位和1275名个人荣立战功。共击毁坦克6辆,击伤12辆,高炮营击落敌机24架,击伤90架。

1951年4月28日,因“坦克”一词系译音,而中国早有“战车”之称,为统一名称,一律改为战车,所以改称战车第1师。1952年11月1日,隶属于华北军区装甲兵。1953年2月,隶属于军委装甲兵;同年3月,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第1师。

1951年11月,坦克第1师炮兵团入朝,配属第50军担负西海岸铁山半岛防御;1952年10月4日,回国。

1951年9月14日、16日坦克第1师坦克第1团和师直行军途中,车辆配置不当,伪装防空不严密,造成50余辆汽车被敌机炸毁。

1954年10月24日,坦克第1师高炮营奉命到广州市执行防空任务。

1958年2月,坦克第1师进行整编,该师全部改装为中型坦克,其重型坦克全部调出。

1958年7月,隶属于北京军区装甲兵。

1959年4月,移驻北京市昌平县南口镇。

1962年1月,移驻河北省蓟县。

1959年10月1日,该师以新装备的国产59式坦克组成方队参加国庆十周年阅兵。

1968年1月5日,坦克1师高炮营配属空军高炮9师入越轮战;1969年2月底,回国归建。

1969年8月,坦克自行火炮第402团整编为坦克第3团。

1970年6月,首批国产70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36辆、70式130自行火箭炮18辆装备坦克第1师。

1970年7月,坦克第3团调归陆军第27军第79师建制,同时,将坦克第1师机械化步兵团改编为坦克第3团。

1979年2月-3月,坦克第1师130自行火箭炮营配属42军124师向高平穿插,提供火力支援,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任务。

1981年9月,坦克第1师参加802演习,担任模拟“蓝军”坦克师进攻任务。

1983年4月,由北京军区装甲兵转隶陆军第66军建制领导。

1985年7月,转隶天津警备区建制领导。

1993年4月,坦克第1师转隶第24集团军建制。师长张国存,政委吴忠明。

1998年10月,坦克第1师改称装甲第1师。

2003年下半年,装甲第1师调归第65集团军建制。

2011年11月,撤销装甲第1师番号,分编为两支旅级作战部队:装甲第1旅和机械化步兵第195旅(即“中国第一蓝军旅”)。

装甲第1师曾先后参加过十三次国庆阅兵。

坦克第1团前身是1945年12月1日,组建的东北坦克大队;1950年11月3日,在天津市由坦克第1旅坦克第1团整编为坦克第1师坦克第1团;1951年4月28日,改称战车第1团;1951年3月至1952年10月和1953年1月至1953年10月,两次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回国后驻北京市丰台镇;1953年3月,改称坦克第1师坦克第1团;1959年4月,移驻北京市昌平县南口镇;1962年1月,移驻河北省蓟县。

坦克第2团前身华北军区战车团,1950年8月31日,战车第7团整编为坦克第1旅坦克第2团;1950年11月3日,在天津市由坦克第1旅坦克第2团整编为坦克第1师坦克第2团;1951年4月28日,改称战车第2团;1951年5月至1952年7月和1953年1月至1953年10月,两次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回国后驻北京市丰台镇;1953年3月,改称坦克第1师坦克第2团;1959年4月,移驻北京市昌平县南口镇;1962年1月,移驻河北省蓟县。

坦克第3团:经中央军委1950年7月3日批准,河北省军区警备第1团(900人),于1950年9月1日,在北京市西郊衙门口改编为坦克第1旅摩托化步兵团;1950年11月3日,改称坦克第1师摩托化步兵团;第1营于1951年3月至1952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第2营于1952年12月至1953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回国后驻天津市;1956年5月,移驻北京市昌平县南口镇;1958年5月13日,改称坦克第1师机械化团;1962年3月,移驻河北省玉田县。

经中央军委1970年6月6日批准,坦克第1师机械化团于1970年9月,在河北省玉田县改编为坦克第1师坦克第3团。

装甲步兵团:1950年9月1日成立的坦克第1旅摩托化步兵团于1970年9月改编为坦克第3团。

经总参谋部批准,以坦克第1师坦克第1、2、3团的装甲步兵营为基础,并从坦克第7师抽调部分工兵分队,从撤消的坦克第9师抽调部分通信、运输分队,于1976年7月1日,在河北省玉田县组成坦克第1师装甲步兵团;1983年12月,改称坦克第1师机械化团;1985年8月,改称坦克第1师装甲步兵团。

炮兵团:经中央军委1951年1月批准,由华北军区205师炮兵营、华东军区95师炮兵2营及第24军第71师第202团迫击炮连,于1951年1月20日,在天津市组成坦克第1师摩托炮兵团;1951年6月,改称战车第1师炮兵团;野炮营于1951年11月至1952年9月和1953年1月至1953年10月,两次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回国后驻天津市;1958年2月,改称坦克第1师122榴弹炮兵团;1959年4月,移驻北京市昌平县南口镇;1962年1月,移驻河北省遵化县;1962年12月,改称坦克第1师炮兵团;1979年2月至3月,该团130自行火箭炮营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

该师1985年11月前历任师长、政委

师长:黄鹄显、罗杰、白琏、郭应春、程超、倪宽、胡金星、邓珍诚、石珍山、徐勤先、裘文治、徐庆仁;

政委:刘登瀛、杨永松、曾威、毛鹏云、李宣化、陈庚、金非、王金魁、姜绍华、秦锦英、杨振明。

所有跟帖: 

为2000配个图装甲第一师 -您看个乐- 给 您看个乐 发送悄悄话 (766 bytes) () 10/25/2015 postreply 21:16:3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