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中国天链数据中继卫星。

来源: 看个乐 2014-09-19 16:21:11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863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看个乐 ] 在 2014-09-19 16:53:28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天鏈一號的戰略意義
“天鏈一號01星”的定點成功意味著,中國航太器開始擁有天上數據“中轉站”。不僅可以使我國航太測控網覆蓋率大幅提升,同時還將增強航太器測控及星地數據傳輸的實時性,能有效降低航太器運行風險、提高地面測控指揮決策效率。尤其是對航太器出現異常情況下及時實施故障分析和太空搶救具有重要意義。
 
“天鏈一號01星”將在三個方面得到應用並將產生巨大效益:一、中國目前擁有的6艘遠望號測量船隊加上10余個地面站,才能為神舟飛船提供12%的全球測控覆蓋率。而一顆天鏈中繼衛星即可覆蓋衛星或飛船50%的飛行弧段,無論是經濟效益還是使用效率都有了質的提高。二、航太器在太空中出現故障,搶救時機往往以秒計,一旦錯過就可能造成永遠無法挽回的損失。隨著中國衛星數量的增多,故障率不可避免要增加。中繼衛星投入應用後,將使航太器故障能夠及早發現、儘早解決。三、資源衛星、環境衛星等應用衛星獲得的科學數據,要在衛星經過地面站上空時才能下傳使用,如果突發重大自然災害,就會失掉最佳的應對處置時機。中繼衛星可使各類衛星實現數據實時下傳,及時應用,是各類應用衛星的效能倍增器。

天鏈一號01星”衛星的成功還標誌著我國軍事科技資訊化有了質的提高。敵國的一舉一動,至少在中國周邊的所有軍事動向都將真正在我軍掌控之中。眾所週知,美國的航空母艦一直在中國周邊遊蕩,“天鏈一號01星”的升空定位可以及時測控及時定位跟蹤美國的航空母艦。讓航空母艦變成一艘靶船,享受遠端反艦導彈飽和攻擊的特殊照顧。
 
天鏈1號的成功,將實現中國從區域強國逐步走向全球軍事影響,建立全球衛星預警機制的開始。從中國發射的遙感三號和四號的實驗成功,必然會為中國全球實時預警機制提供卓越的技術平臺支援。 
 

天鏈一號跟蹤與數據中繼衛星的S Ka波段雙饋源拋物面天線,天線口徑為3.05米。

中國中繼衛星計劃
 
中繼衛星(簡稱TDRSS)是20世紀航太測控通信技術的重大突破,全稱是跟蹤和數據中繼衛星,享有“衛星的衛星”之譽,其“天基”設計思想,從根本上解決了測控、通信的高覆蓋率問題,同時一還解決了高速數傳和多目標測控通信等技術難題,並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可為衛星、飛船等航太器提供數據中繼和測控服務,極大提高各類衛星使用效益和應急能力,能使資源衛星、環境衛星等數據實時下傳,從而為應對重大自然災害贏得更多預警時間,也可為戰爭提供實時圖片傳輸等重要資訊。 
 
為什麼要大力發展中繼星,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如GPS導航系統,它的通信系統功能擴展必須用到中繼衛星。而我國正在發展自己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其戰略意義不言而喻。另外以美國為例,它的"長曲棍球"偵察衛星對別國進行偵察所獲取的數據,大部分是通過美國的中繼星傳回去的。
 
早期的偵察衛星,因為使用的是膠片相機,上去飛幾天后必須回收膠捲,這就是上世紀的返回式衛星。由於必須落地回收膠捲才能獲取情報,使得戰場情報價值大打折扣。後來隨著數位相機和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的應用,衛星拍攝的照片和雷達波圖像都是數據形式,可以通過數據鏈傳回地球。但是收地球曲率的影響,衛星還是必須在飛經本國上空空域時才能下傳數據,因此情報即時性仍然受到影響。而有了中繼衛星的幫助,衛星傳輸能力就有了極大的提高,兩顆以上的中繼衛星基本就可以覆蓋整個地球的數據傳輸區域。其他衛星在任意方位只要將數據傳給中繼衛星就可以實現與地面的數據實時傳輸,這點非常重要。“天鏈一號”就是提供這種數據中繼服務。
 
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就開始跟蹤中繼衛星(TDRSS)這一新技術,並在“九五”期間開展了一系列的預研工作,到目前為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根據我國中繼衛星論證方案,我國跟蹤與數據中繼衛星系統的發展大致分兩步走。第一步:先建立單星系統,即天鏈一號,使其最大返向數傳速率達幾百兆,對用戶航太器的軌道覆蓋率達50%以上.衛星兼顧試驗和試用。利用DFH-3A平臺,星間通信鏈路採用一副S/Ka雙饋源拋物面天線,SSA(S波段單址)鏈路中繼測控信號,星地高速數傳採使用Ka頻段。衛星天線指向、星間鏈路的捕獲和跟蹤,採用星上自閉環跟蹤兼有星地大回路捕獲跟蹤的方案。第二步:採用東方紅四號大型衛星平臺建立雙星系統,通過2顆星使對航太器的軌道覆蓋率達到85%。星上安裝有2副S/Ka雙饋源單址天線,S波段相控陣多址天線和鐳射通信單元等。



警2000大型預警機可與天鏈一號中繼衛星配合,有效提升戰場資訊化能力。
大幅提升解放軍指揮能力
 
中國“天鏈一號01星”順利升空的消息,立即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美聯社、路透社、美國宇航局等媒體與相關機構均在第一時間內進行報道。相關報道除了表示中繼衛星順利發射,意味著中國航太事業進一步發展外,還有軍事專家認為這會大幅提升中國的軍事指揮能力。
 
美國宇航局資深航太專家雷納德·戴維表示,中國軍事現代化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擁有先進的天基C4ISR(指揮、控制、通訊、電腦、情報、偵察與探測)和目標鎖定能力。五角大樓內部評估報告認為,中國一直致力於研製災害/環境監測衛星(實為軍事偵查衛星)。第一階段的“環境衛星計劃”由3顆衛星組成,其中兩顆裝備有紅外與多孔徑成像系統,第三顆裝備有穿地雷達;第二階段的“環境衛星計劃”由8顆衛星組成,其中4顆是照像衛星,另外4顆是雷達探測。據五角大樓軍事專家估計,中國已經發射升空的3顆“北斗衛星”,對中國以及周邊鄰國的偵察精度已經達20米。報告稱:“‘北斗’是非常先進的定位系統,該系統適合軍隊、艦船和車輛使用,也適合領導人發送或者接收保密指令。”
 
兩年前,五角大樓就盯上了中國的中繼衛星研發狀況:“中國可能正在研發一種能提高監測範圍的中繼衛星,這種中繼衛星能極大提高衛星數據的傳播速度,向各作戰部隊和軍事單位傳輸相關數據,從而提升中國軍隊的指揮能力。”

遠望5號遠洋航太測量船,與天鏈一號中繼衛星配合,大幅度提升航太測控範圍。
 
大幅提升航太測控能力
 
在距地球上千公里外的太空軌道中運行著數千顆衛星,這些航太器猶如人們放入太空中的“風箏”,而控制這些航太器的“無形之手”,就是航太測控。航太測控由各種各樣的測控平臺組成,直接對航太器實施跟蹤測量和控制,使航太器能夠按照人們的要求運行和工作。
 
中國衛星測控網(“天鏈”中繼衛星管理控制中心在北京)
 
點擊查看原圖
 
這是神舟七號飛行過程中,各測控站的測控範圍。外圈最大的綠色框就是天鏈一號的測控範圍,可見其效能之高,一旦中國未來將三顆中繼衛星全部發射成功,將可以實現全球性的航太測控任務
 
 我們在看神舟七號直播時,在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的測控大廳裏可以看到來自飛船的圖像,景海鵬在返回艙值班,這個圖像就是通過天鏈一號中繼衛星傳送回來的,這個實驗也是這次神舟七號飛行任務當中三項重點任務之一。
 
中繼衛星相當於把地面上的測控站升高到了地球衛星軌道高度,一顆衛星就能觀測到大部分在近地空域內飛行的航太器,兩顆衛星組網就能基本覆蓋整個中、低軌道的空域。因此由兩顆衛星和一個測控站所組成的跟蹤和數據中繼衛星系統,可以取代配置在世界各地由許多測控站構成的航太測控網。中繼衛星可以擺脫對絕大多數地面站的依賴,自成獨立的專用系統,更有效地為軍事服務。
 
在2008年9月25日發射的神舟七號宇宙飛船及9月27日翟志剛的太空行走中,天鏈一號01星已經發揮了重要作用。 世界各國的中繼衛星
 
中繼衛星不同於其他種類的衛星,也不同於一般的通信衛星,一般的通信衛星作為空中轉發站,兩頭眼務的對象都是地面站,中繼衛星在地球同步靜止軌道上運行,既能直視中低軌道用戶航太器,又能直視地面站,服務對像是運行于中低軌道的用戶航太器,是溝通用戶航太器與地面站的橋梁,這是中繼衛星系統的一個重大獨特之處。中繼衛星調度問題不同於其他衛星調度問題,即使只有一顆中繼衛星,其調度複雜問題也很複雜。TDRSS系統使航太測控通信技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目前還在繼續向前發展,不斷地拓寬自己的應用領域。美國與俄羅斯兩國的跟蹤與數據中繼衛星系統均已進入應用階段, 正在發展後續系統;歐空局和日本在這類衛星的發展中採用了新的思路和技術途徑。中國正在積極推進研究跟蹤與數據衛星系統。

所有跟帖: 

最近有个帖子,日本人说中国无人机的遥控是个问题。看了这个就知道有多扯的了。 -看个乐- 给 看个乐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9/2014 postreply 16:33:54

这个极重要,要随时能把替代卫星打上去,备份星肯定蛮多的。 -炅龙- 给 炅龙 发送悄悄话 炅龙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9/2014 postreply 19:44:5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