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事解读中国继续完备两种战略准备

来源: tianyi 2014-08-10 11:08:1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7760 bytes)

东方时事解读2014年8月11日中国继续完备两种战略准备




外交部提醒在利比亚中国公民立即撤离
【北京消息】据媒体报道,利比亚近日武装冲突不断升级,范围持续扩大,安全形势迅速恶化。外交部8月1日再次提醒仍在利比亚的中国公民抓紧时间立即撤离。
为保障在利比亚的中国公民安全,外交部和中国驻利比亚使馆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准确研判形势,及时发布安全提示,提醒在利比亚中国公民立即撤离,并积极提供撤离方案,协助中国公民撤离。在中国驻利比亚使馆的协助下,7月31日,共222名在利比亚中国公民安全撤离。中国驻突尼斯、希腊使馆为有关人员在当地入境、中转提供积极协助。8月1日,根据相关安排,还将有约500名中国公民完成撤离。
【时事点评】
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据媒体报道,针对利比亚近日武装冲突不断升级,范围持续扩大,安全形势迅速恶化,中国外交部8月1日再次提醒仍在利比亚中国公民抓紧时间立即撤离。
众所周知,上一次大撤离是在埃及之乱延伸至利比亚之乱的时候,三万在利比亚中国公民于短时间完成撤离。而在解说中,曾在利比亚之乱的初时明确给出一个观点:利比亚之乱是一个观察欧美利益之间、欧美国家利益与欧美资本利益之间种种矛盾之具体走向的一个观察点。不仅如此,也曾在利比亚之乱之末(利比亚强人卡扎菲最终被美国利益出卖给欧洲利益,并当场被处死)的时侯还明确给了一个观点,即:这标志着利比亚之乱已由观察点转化为撕裂点,一个视情况可重新撕裂共同跳入利比亚这个坑中的欧美利益之间的种种矛盾或欧美国家利益与欧美资本利益之间种种矛盾(不可调和或很难调和矛盾)的一个撕裂点。
而由于利比亚当时由曾经的观察点转化成所谓的撕裂点,围绕这个撕裂点的意义,也曾经在几年之前就明确给出过两个极其重要且今天看来也极具前瞻性的观点,即:
第一个观点、当时,随着美国利益最终出卖卡扎菲,从而利益交换到叙利亚之乱。美国利益其实已经跟随欧洲利益一道跳进了利比亚这个坑中。而共同蹲在坑(利比亚这个撕裂点)中的欧美利益(包括欧美资本利益)双方,今后想得最多的,无非是有朝一日踩着对方的头从坑中一跃而起。
第二个观点、在第一个观点的基础上,在美国驻利比亚大使被定点清除、美联储单独QE3后,从而标志着欧美利益在策动埃及之乱、由美国资本代言的西方资本的主导与协调下初步合流之后。针对欧美利益交换之后的叙利亚之乱,这里进一步认为,只要中俄在战略应对之中最终不犯下重大不可逆转错误、只要欧洲利益(更多是欧洲国家利益)最终也不犯下重大的不可逆之战略错误(做出战略误判),从而不会令已经公开游离于欧美之间的西方资本(主要是美国资本)有机会再次、也是最终选择美国平台的话。那么,如仅在欧美双方的狭小层面去观察问题,则欧洲平台相对频遭战略挤压、且已经被QE3抄了后路之美国平台而言,已经且将处于相对主动位置。尽管欧洲在政治彻底整合(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以和平进程尽快结束)还需要努力,特别是在军事一体化层面还有短板要补。
第三个观点、在第二个观点的基础上,在如何补?特别是迅速弥补欧洲军事一体化的短板问题上,欧洲利益在欧洲利益(西方资本)的框架内有两个现成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用牺牲美国平台(美国国家利益)的方式,即:在欧盟不提供实质性南亚配合(政治、特别是军事上不介入),只提供某些战略策应(最终正式加入量化宽松,但是否实质性联手美国、日本水淹南方,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的层面,以明修栈道(政治特别是军事层面解决南方问题)暗渡陈仓(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解决解决南方问题)的战略手段,完成直指以中国为代表的南方经济体(俄罗斯、印度、巴西)之核心利益的、以全球围攻中国(注:标志是中国全球战略重中之重的南亚方向之巴基斯坦通道被实质性遮断、中国对中东的战略影响力实质上归零)为阶段性战略诉求的南亚破局。
第二个方法、就是在美国资本(西方资本)已经用QE3抄了美国国家利益后路的情况下,在西方资本复杂转进的框架内,如果美国平台(美国国家利益)以种种理由拒绝最大限度、甚至透支体力地配合美国资本(西方资本)之既定战略目标(支配全球一切层面)的战略需要、拒绝去执行与这些战略需要相匹配的战略指标的话,则既合法又合理更合情地弱化拒绝被驱使之美国平台的军事能力。
如果在这个层面去观察中国外交部提醒在利比亚中国公民抓紧时间立即撤离,并结合欧洲利益(西方资本)在主导策划了乌克兰之乱及相对顺利地拿下两场5月选举、且已经策动了旨在急于迅速获取西方微调中东战略之关键性推进,以及西方资本复杂转进之重要推进的伊拉克之乱这一最新发展去观察与处理利比亚再乱问题。甚至也不仅如此,如果人们也仅仅局限在西方利益(西方资本)的内部层面去观察这个曾经的观察点与处理这个当今的撕裂点,则人们就不难看出:因为种种原因,两个问题正在慢慢浮出水面。
第一个问题、在利比亚之乱终于步埃及之乱演化至埃及再乱的后尘,走到利比亚再乱的背后,是欧美在利比亚进行利益交换时就共同蹲在坑(利比亚这个撕裂点)中的欧美利益(包括欧美资本利益,但更多是欧美国家利益)中的一支由于形势已经发展至今,今天终于着手踩着对方的头试图从坑中一跃而起。
第二个问题、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循西方资本复杂转进的原理,欧美利益(在这里,更多是欧美国家利益。因此,基于之前的观点,所谓欧美利益其实也就是欧美平台)中的任何一支若想踩着对方的头、试图从利比亚这个坑中一跃而起,则从今(注:今天是8月1日,也就是说,在欧洲央行最晚6月降息已经成为事实这后,美联储最早8月加息之8月也已经来到)往后,在每一个战略方向上,在每一个战略步骤中,这二个战略平台的全部或者二者之一,在诸多关键时刻的言特别是行,是否实质性配合目前仍由美国资本代言的西方资本之战略急需,将必然成为已公开游离于欧美平台之间、较之前稍稍向欧洲平台倾斜的西方资本用以持续观察与动态评估,直到最终决定谁将跃出坑中的评判标准。
显然,如果站在西方资本之复杂转进的角度,则未来在西方资本的支持下成功跃出坑的那支利益也就成为了目前已经公开游离于欧美之间的西方资本经资本复杂转进之后的新的主要运行平台。
然而,如果将观察与处理问题的视角从西方利益(西方资本)的内部稍稍扩展至三边撕裂,特别是将视角进一步提升至南北撕裂的层面。则想强调的是:就利比亚这个坑中眼下共同蹲着的两支利益而言,最终究竞谁能跃出?恐怕不是它们自己说或者做了就算的事情。甚至也不是一个西方资本说了与做了就能算的问题。一句话:一切都与俄罗斯进一步的战略选择紧密相关、尤其是与中国最终进行何种版本的半渡而击直接相关。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再来阅读几则看似毫不相关、实际上却紧密相关的新闻片段。
外交部回应以炮击加沙联合国难民营:滥用武力不可接受
【北京消息】据新华社电,外交部发言人秦刚31日就以色列炮击加沙联合国难民营造成人员伤亡答记者问时表示,无论什么理由,滥用武力,袭击联合国设施,造成平民伤亡的行为都不可接受。
有记者问,以色列30日对联合国在加沙北部一所学校设立的难民营发动炮击,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以发动炮击行动是不正当的,必须对此负责。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秦刚说,近日,加沙北部联合国所属学校多次遭到炮击,中方对此表示震惊并予以强烈谴责。中方呼吁冲突双方响应国际社会普遍呼声,立即无条件实现停火。
俄外长感谢中国为在俄乌东部难民提供帮助将与中国进一步加强反恐力度
【莫斯科消息】据俄通社-塔斯社7月31日消息,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声明表示,俄罗斯与中国将进一步加大打击恐怖主义的力度。
俄外长拉夫罗夫就近期发生在中国的恐怖袭击事件,对中国人民表示慰问。他说道:“这更加增强我们与这种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决心!”
在谈及乌克兰问题时,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希望中国支持俄在乌东部建立人道主义代表团的提议。拉夫罗夫还感谢中国为在俄乌东部难民提供帮助,他说道,这种友好的姿态会提醒国际社会注意乌克兰正在发生的悲剧。”
俄罗斯确定在远东地区建14个经济特区
【符拉迪沃斯托克消息】新华网符拉迪沃斯托克7月31日电,俄罗斯联邦远东发展部30日宣布,根据俄远东发展部和远东各地区政府围绕400多个经济特区的建议,最后确定在远东地区的14个地点建立经济特区。
俄远东发展部部长亚历山大·加卢什卡表示,建立14个经济特区对于加速远东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目前,当局正在每个经济特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综合计划筹备工作,以使它们都能适合投资者要求。这项工作将在今年9月1日前完成。
据悉,俄远东发展部已同300多家俄罗斯企业进行有关经济特区投资的谈判。发展部还与一家中国企业、一家新西兰企业和3家日本企业签署了相关谅解备忘录。
据悉,韩国三星、大宇,及日本日立、住友、川崎、三菱、三井等大型企业管理层对俄远东经济特区的相关项目已表现出兴趣。
首先,请大家注意品味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巴以冲突中以色列炮击加沙联合国难民营一事给出的正式态度。显然,在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孤独地在中东斡旋、且中国外交部对加沙北部联合国所属学校多次遭到炮击表示震惊并予以强烈谴责的背后,是作为国际社会的核心之一、但却不是中东四方工作组正式代表的中国开始显性代表国际社会在大国层面明确立场的同时。人们也遗憾地看到:作为国际社会的核心之一、且是中东四方工作组正式代表的俄罗斯,其中东特使仍然不知在哪里。俄罗斯政府的巴以问题之大国层面的明确立场仍然不知在何处。
基于之前的观点,中国两种战略准备所内含的战略威慑力无疑是巨大的。再加上中国伺机半渡而击的战略定力及战略姿态在乌克兰之乱的持续延续中、特别是在伊拉克之乱的爆发后日益清晰。所有这些,再辅之以连续针对性大型军事演习、某些具赶超西方性质的战略武器的实质性解禁(其实就是正式入役),对西方利益-西方资本而言威慑是极其巨大的。事实就是,中国排除任何干扰而持续推进并日益完善的两种战略准备工作在进一步令西方利益-西方资本感到时间的迫切——在急于获取内嵌两个进程之西方微调中东战略的关键性推进,及西方资本复杂转进之重要推进的问题上日感时间的迫切。这样,站在主导乌克兰问题重出江湖与策划伊拉克之乱的欧洲利益(西方资本)的角度,要想完成(西方资本)当初精心设置所谓时间陷阱及精心将时间陷阱的陷阱效应外溢的相应意图,它必须同时做好下面这几件事情:
其一、在获取关键性推进与重大推进,从而全面成型金融防火墙之大中东段之前,可以尽一切手段,只要相对稳住中国就行,只要能为欧美一步步升级制裁、直到迫使俄罗斯屈服,以为彻底解决南方问题(实际就是中国问题)争取到相应的战略时间、空间、特别是经济空间就行。
显然,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经济深知一旦实质性制裁俄罗斯,但俄罗斯仍然不肯根本性调整所谓两种战略心态,从而仍然不肯向西方最终屈服的话,在重创俄罗斯经济、动荡俄罗斯社会的同时,也会极大冲击欧洲的经济稳定。因为,一旦中国适时半渡而击。从而从东亚商品至欧、美之主要走向的层面突然重置欧美经济运行成本。则所有这些因美国、特别是欧洲实质性制裁俄罗斯所引发的政治、特别是经济副产品将反过来极大冲击欧洲社会或美国社会的基本稳定。从而极大冲击、甚至颠覆西方资本所主导并受益最多的现有全球格局。
这才是在欧美利益进一步合流的大背景下,德国总理墨克尔支于7月7至8日高调访华(在华刻意凸显欧美分岐)、并与中国签下一系列商业合作意向(新能源汽车),彰显欧美利益、至少欧美国家利益、甚至欧美日三边撕裂之间仍有撕裂的真正意图。而这,也是人们将德国总理墨克尔访华成果定性为不过是中国在见鬼说鬼话而已的重要原因。
其二、是在其一的基础上,基于中东微调战略之关键性推进的需要,继续拿乌克兰之乱与MH17事件进一步加大力度施压俄罗斯。以种种手段或选择项(包括让亲俄势力重新执政乌克兰),力图威逼利诱俄罗斯。诱导其尽快将两场5月选举所表现出的实质性妥协苗头进一步走实。不仅如此,还基于资本复杂转进之重要推进的需要,甚至还通过以色列升级巴以军事冲突的后续发展,挤压已经被QE3抄了后路的美国国家利益(西方资本之美国战略平台)。以迫使美国国家利益不得为美国军事力量有效重返伊拉克,从而不得为已公开游离于欧美之间的西方资本快速解决伊拉克、叙利亚、甚至黎巴嫩、阿曼等问题的整个计划设置障碍。不仅如此,一旦美国国家利益因俄罗斯在中东方向进一步妥协而被迫(受西方资本之迫)放任美国军事力量有效重返伊拉克。那么,西方资本就可顺势进一步恶性透支美国战略平台的实力。在获得西方微调中东战略之关键性推进及资本复杂转进之重要推进的同时,还可有效消除美国国家利益这一制约因子。
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值得警惕的是,一旦上述局面形成。那么,这将是欧洲利益(西方资本)继主导乌克兰问题重出江湖、在用乌克兰之乱成功套住俄罗斯之后、迅速策划伊拉克之乱之后又一阶段性战略成果。而这一战略成果所内嵌的战略前景(目前仍由美国资本代言的西方资本较之前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倾向于欧洲平台——也就是欧洲国家利益),也将以不同于西方资本有效消除美国国家利益这一制约因子之手段(QE3抄后路、美国军事力量有效重返中东的恶性透支)的另一种方式(注:合作——以欧洲为资本主要运作战略平台,共赢欧洲利益-欧元-主导新的国际秩序)同时有效消除(当然,也是阶段性的)欧洲国家利益对西方资本之中东微调中东战略及资本复杂转进的制约因素。从而为已经实质性加入无限量化宽松的欧洲最终下决心与美国一道实质性水淹南方彻底消除障碍。从而为美联储最早8月加息实质性打开美元可随时加息以定向制造一场旨在全面展开水淹南方之局部(比如巴西、印度、更或者是东盟)经济、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加息窗口。
然而,基于之前有关中国适时半渡而击之时机的大量解说,人们不难明白,在时间陷阱效应不可避免地外溢至中东之外(注:这一点当然是俄罗斯叙利亚政府、伊核政策的意料之内),但主要外溢方向却出乎俄罗斯的意料——被西方利益-西方资本选择在乌克兰之乱之后。由于中国选择了坦然面对所谓时间陷阱所造成的战略损失(注:一切问题争取在中东就地解决这一相对低成本方式的推进难度空前加大,且或必要时绝对控制南海、特别是必要时提前解决日本问题等这些个相对高成本方式已由备选成为主选,并伺机实施)这一不妨就面对现实、准备承接最恶劣局面的超定力、超务实的战略态度,已然令整个国际局势处于一种超级微妙的状态。
所谓“超级微妙性”主要表现在这样两段看似极其矛盾的描述上,即:
其一、中国这一“不妨就面对现实,准备承接最恶劣局面”的超定力、超务实的战略态度,它既是西方利益-西方资本急切想威逼利诱俄罗斯、诱导其尽快将两场5月选举所表现出的实质性妥协苗头进一步走实的恐惧动力;同时也是俄罗斯至今不肯将两场5月选举所表现出的实质性妥协苗头进一步走实的希望动力。
对俄罗斯而言,所谓“希望动力”之希望,更多源于西方利益-西方资本面对中国的伺机半渡而击、俄罗斯暂时倒不担心西方敢将实质性制裁给彻底走实。
其二、中国这一“不妨就面对现实,准备承接最恶劣局面”的超定力、超务实的战略态度,它既是俄罗斯至今不肯将两场5月选举所表现出的实质性妥协苗头进一步走实的恐惧动力;同时,它也是西方利益-西方资本急切想威逼利诱俄罗斯、诱导其尽快将两场5月选举所表现出的实质性妥协苗头进一步走实的希望动力。
对西方资本而言,所谓“希望动力”之“希望”,更多源于因俄罗斯暂时不担心西方敢将实质性制裁给彻底走实,从而西方也暂时不担心俄罗斯有立刻全面反击的迫切感。而这,站在西方利益-西方资本的角度,就给左手温水煮青蛙(俄罗斯经济、特别是金融)以想像空间与操作空间,从而又给了右手以温水煮青蛙(水淹南方)的展开时间与操作时间。
当然,有必要提醒的是,西方利益-西方资本当然有时间表:即便是温水煮青蛙(水淹南方),这个时间绝不能超过2015年。否则,最终的局面反而是中国成功完成了温水煮青蛙(一旦过了2015年,由于美元、日元、欧元均已无限量化宽松,经济上又复苏无望,西方资本目前主导的国际资本、货币市场极可能因中国经济继续前行而突然形成单边市场(空头)。从而令三者中的一支、甚至二支,在庞大的金融衍生交易体系中坍塌。从而为庞大实体经济、庞大市场容量、强大的军事力量、稳定的社会生态(践行群众路线)所共同支撑下的人民币实质性占领东亚、南亚、中亚市场、并延伸到非洲、南美这些方向,彻底打开战略窗口)。
另外,至于俄罗斯也好、西方资本或者欧美利益(更多是国家利益)也罢,它们又在恐惧什么?或者何谓所谓的恐惧动力?大家不妨自己回顾之前的大量解说。自己尝试做个总结与归纳,相信长期阅读东方时事解读的读者有这个能力。在此不再重复。
只是对于中国而言,由于形势已经发展至今,特别是由于中国选择了上述“不妨就面对现实,准备承接最恶劣局面”的超定力、超务实的战略态度。因此,所有这些,对一个已经于言、特别是于行层面在争取最好结果、也做好最坏打算,从而手挰两种战略准备并准备浴火涅磐的中国而言,本质上已然是个将来是什么,就接什么的问题。
显然,之所以会有上述两段看似极其矛盾的描述,或者更加准确地讲,之所以俄罗斯与西方利益-西方资本会有两种感受同时附体,在于中国伺机半渡而击的版本至少有两个。或更加精确地讲,在历经至少三年之久的必要时绝对控制中国南海的长期战略准备的基础上,在于中国综合实力至少能支撑中国伺机进行至少两种版本(详细内容请参阅之前解说)的半渡而击。
而这两种版本中的任何一个,只要在坚定践行群众路线的背景下伺机展开。其结果,在全球现有格局(包括经济)经历满地鸡毛之后。对中国而言,无非是最终付出战略代价的极大与极小的问题。而之于俄罗斯、欧美资本利益、欧美国家利益恐怕就是生与死的问题。尤其是之于俄罗斯,一旦最终选择有问题(注:站在国际社会的角度去看)。则基于俄罗斯叙利亚政策破产所承接乌克兰陷阱这一事实,这里想强调的是:对俄罗斯而言,它恐怕还是个求生不得(如欲全面反击,那么就必须依靠中国的力量并实质性配合中国。只是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早在俄罗斯叙利亚政策彻底破产之前做什么去了?)、求死不能(如欲全面妥协,在时间陷阱效应已外溢至乌克兰之后,不仅彻底失去的乌克兰永远不可能回来、且传统意义的俄罗斯也将一步步瓦解)的问题!
正是上述两段看似极其矛盾的描述及其附属说明所涵盖的形势极近图空匕现。不仅令利比亚这个曾经的观察点今天突然彰显出撕裂点的撕裂特性(注:共同蹲在利比亚这个坑中的两支利益都想踩着对方的头跃出,从而成为西方资本下一个主要战略平台);也令俄罗斯最终确定在远东地区建14个经济特区,并感谢中国为在俄乌东部难民提供帮助将与中国进一步加强反恐力度。
对此,中国可以真诚地欢迎。但如果国际社会决定在中东方向之外的战略方向去解决问题。那么,在俄罗斯愿意与中国一道、以上合的硬实力(政治与军事资源),中国经济与俄罗斯能源的软实力(经济与金融资源),共同建立东方版全球结算体系之前,在乌克兰问题上,俄罗斯仍然不应指望得到中国真金白银的实质支撑原因很简单:
第一、尽管俄罗斯远东十四个经济特区终于在乌克兰之乱的挤压下,被挤牙膏般地挤出来了,但罗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不论俄罗斯最终愿意拿出远东十四个经济特区也好、还是就此决心加入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区域合作也罢。本质而言,只要俄罗斯中东政策最终仍因乌克兰问题而向西方全面妥协。继而令西方利益-西方资本最终迅速实现其急于实现的战略意图,迅速获取所谓关键性推进与重要推进、最终成型金融防火墙的大中东段。那么,站在中国的角度去观察与处理问题,则将面临所谓最为恶劣的局面。
循之前的观点(在俄罗斯在提前打断西方微调中东战略,或必要时提前解决日本问题层面实质性策应国际社会之前,中国绝对不能向俄罗斯错误的乌克兰政策提供实质性支撑、以避免落入西方精心设置的、旨在用乌克兰持续消耗俄罗斯战略资源,同时用俄罗斯持续消耗中国战略资源,继而极大地助力于水淹南方的最终展开的所谓乌克兰陷阱之中),这里也注意到,在中国中东特使孤单地中东行之后,中国外交部这次针对以色列炮击加沙联合国难民营、公开强调滥用武力不可接受并强烈谴责”(以色列)炮击行为之后,如果俄罗斯仍然不肯向中东派出特使或者仍然不肯借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在中东方向明确立场。那么,这种感谢就仅仅是个不值得一提的感谢了。
因此,对“俄罗斯最终确定在远东地区建14个经济特区”这事,这里的观点是:
在形势如此紧迫的情况下(放任伊拉克之乱持续,哈马斯强硬派被军事打击,而不对沙特阿拉伯、以色列等的安全构成威胁,这一局面对国际社会极为不利),俄罗斯直到今天才最终确定在远东地区建立的14个经济特区,恐怕绝对不会自动成为中国今天力推之、且将来准备纳入必要时启动的中国经济最低内循环的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会自动为中国经济最低内循环的循环、升级添砖加瓦。
当然,就目前而言,俄罗斯的这份态度有利于中国用之去努力牵动并着手构建一个未来启动最低内循环时、特别是升级内循环级别时可派上用场、独立于西方掌控的金融体系之外的亚投行或者东方版全球结算体系。
尽管如此,由于俄罗斯直到今天才最终确定在远东地区建立的14个经济特区。因此,这份态度更是基于上述两段看似极其矛盾的描述、且俄罗斯至今中东缺位的背景下而最终确定的。特别是,身上压力在进一步加大、甚至已经有实质性加大的俄罗斯仍然不肯在中国最期望的、也是现货层面的中东方向出声,反倒在中国虽期望、但相较中东不过是期货的远东方向有所策应。人们也就不难明白:计算上绝对时间(今天)因素、特别是计算上相对时机(利比亚再乱的内核在于:急切的西方资本意图通过同时挤压欧美平台、迫使欧美进一步合力行动,以慢慢加码对俄罗斯的实质性压力。
另外,乌克兰之乱至今,俄罗斯经济、特别是金融实际上在迅速恶化,俄罗斯在期望这种期货配合套取中国的实质性现货支撑,在关键时刻为资金必然迅速短缺的俄罗斯经济、特别是金融提供庞大融资)因素,俄罗斯的这份态度距离中国的期望很远、真的很远。特别是随伊拉克之乱爆发、巴勒斯坦哈马斯强硬派即将成为历史的危急之际,俄罗斯的这份本质不过在持续叙利亚错误与乌克兰错误的现实态度。在实质层面上,只能迫使(中国为了避免落入所谓乌克兰陷阱,必须这样)中国继续等待俄罗斯下一个现实动作的出现。从而继续冷静观察俄罗斯的经济、特别是金融状况。密切观察俄罗斯国内的政治生态,继续持续准备两种战略准备,直至半渡而击、继而强行重置届时的全球格局。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