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进士真有穷人吗?要理解这一点就得先

了解旧时科举的步骤,

1. 童生,明清时期,一个准备投身科举洪流的读书人,不分年龄、信仰、职业,统统叫做童生。所谓,“士子未入学者,通谓之童生。”

2. 秀才,这是能被称为读书人的第一个标签

这里有“三座大山”,分别是:县试、府试、院试。县试由知县主持,府试由知府主持,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如果你能全部通过,恭喜你,你算刚刚入士,秀才不再是普通的读书人,身上开始有了“功名”的光环,可以享受普通读书人没有的特权,比如,免除徭役、遇公事可禀见知县、见知县不下跪、打官司时不能随便用刑等。

3. 举人,只有秀才有资格参加乡试。金榜题名者,便拥有了读书人的第三个标签:举人。

明清时期,每三年一次在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一次乡试。由于一般在秋季8月进行,又被称为“秋闱”。主持乡试的主考官,不再由地方官员担任,而是由皇帝钦派。由此可见乡试的规格很高。

秀才也许拥有一些政治、经济、身份上的特权,但永远不是官员;只有考上了举人,才真正拥有了官员的身份,成为了统治阶级的一员。

4. 贡士,通过会试的考生,被称为贡士。

明清时期,朝廷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会试。由于一般在二月(清朝乾隆以后改在三月)举行,又称“春闱”。会试的主考官身份就更高了,他们要么是殿阁大学士,要么是六部尚书,最差也是正三品的副都御史。

5. 进士,能通过殿试的考生,才是进士。

殿试是科举考试里最后一次考试,也是级别最高的一次考试。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所以,所有通过殿试的考生都有资格被称为“天子门生”。那是何等的荣耀?

所以要通过这么多的考试,一个家庭得需要付出多大的投入。电影里看到的考生很多口口声声,出生寒,寒门的重点不是寒,而是门,也就是说,古人口中的寒门出身,并不是说,我是穷人出身,而是指:我不是官二代。明朝海瑞,大名鼎鼎的清官,他就是典型的寒门出身,因此很多人误会海瑞家里非常贫穷,其实不然,他祖上光留给他的土地都有几十亩,说他是穷人,那真的是冤枉了,人家是地主家的儿子。

所有跟帖: 

有啊。 当然有。 有些孩子上义学, 蹭大家族的。 -24桥明月夜- 给 24桥明月夜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06/2025 postreply 11:36:3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