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聲明,本人是反對戰爭的。戰爭的殘酷性和破壞性都是其他的浩劫不能相比的。戰場上死一個士兵,在軍長師長那裏可能僅僅是一個數字,而對士兵的家庭,對母親,對妻子就是所有的一切。有人說最壞的和平也比最好的戰爭好,我是同意的。我寫戰爭,就是為了寫出戰爭的殘酷無情,戰爭對社會的破壞,以達到最大限度的減少甚至避免戰爭。
曆史是沒有感情色彩的。所以有人質問你為什麽津津樂道地談論這場戰爭?我家有人如何如何。對此我隻能回答一句:因為戰爭的殘酷是現實存在的,不是靠喊幾句正能量口號就可以輝煌成一朵鲜花,也不是因為你個人的感情就可以改變的。
我對朝鮮戰爭的興趣起始於幼年。讀“誌願軍英雄傳”,聽叔叔阿姨們講故事。對於誌願軍的英雄們和他們的事跡的了解,不客氣的說,不比這個論壇任何人少。但到了美國以後,開始接觸美國關於朝鮮戰爭的大量的資料和書籍。對戰史研究,最基本的手段就是對比,時間地點戰略戰術目的兵力部署包括戰績都要最大程度地經過對方的文獻資料驗證。而美國給出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些文獻都是公開查閱的。而且時間地點兵力部署損傷人數都非常的精確,一個士兵的死亡,不僅可以查出姓名,而且陣亡的地點時間都非常清楚。例如長津湖戰役17天中,死亡士兵的姓名官階時間地點和生前所屬部隊的番號都一一列出,總人數可以精確到個位。最近幾年,國內曆史界也有許多突破,出版了不少新書新研究成果,密封多年的秘密也開始透出。特別是一些內部書籍文獻,更是暴露出一些鮮為人知令人吃驚的曆史事實。也為戰史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我寫的文章來源於中美兩國的材料:中文公開和內部發行的書籍文稿匯編,一些未經正式出版的戰役戰鬥總結,後勤資料匯編,一些老戰士的各人回憶。美方資料基本是英文原作,包括書籍文稿和各人回憶錄。引用數據方麵的原則是:兵力部署傷亡統計采用自家數據。由於論壇不是學術場合,寫的文章滿足各方麵背景的朋友,有些枯燥乏味戰史數據,例如火力投放計算和戰術分析就省略掉了。如有疑問,本人可以解答。
最後再重複一句:本人不是政治家,不想對戰爭勝負做任何評論,隻是最大限度地把曆史事實介紹給大家。探讨文章涉及到问题非常欢迎,无休止的辩论请找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