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家在异乡(7)
蒋闻铭
(七)
前面一篇的题目,是开眼看世界,讲袁磊到美国开头两年的事。 这两年里,袁磊所谓的开眼界,更多是中美的日常对照,直接巨大的反差引发的心理震撼。两年过去,他对美国的社会制度人文环境的了解,实际还是流于表面,不系统不完整。
袁磊这一代人,所谓的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思想理念,历史人文,从一开始就被浸泡在毛泽东共产党精心编织的谎言之中,潜移默化。邓小平拨乱反正,对毛泽东的历史谎言做修正,主要针对文革这一段。讲美国和西方世界,总体上还是谎话连篇。
不过国门一开,资本主义世界水深火热这个弥天大谎,就现了原形。紧随其后的,是方励之苏晓康们发起的民主启蒙。这个启蒙运动,唤起了袁磊这一代大学生对自由民主的向往。不过自由民主,这些启蒙者自己,也不过是雾里看花,一知半解都没有。宣传自由民主,论据方法,还停留在想要吃饱饭,必须有民主之类。
这个论据方法,局限明显,六四后的海外民运,渐趋式微,这个错误的论据是主因。事实胜于雄辩,现在的中国,还是共产党专制独裁,没有自由民主,但是大家至少饱饭是有了。所以没有民主,中国人不可能吃饱饭这个说法是错的。什么是对的,连方励之自己,来美国十几年后,都没弄得明白。亚利桑那大学的数学楼和物理楼离得不远,袁磊到图桑后,慕名拜访方先生,跟他聊过两回,大失所望。
袁磊们来美国前,多多少少知道共产党讲的近代史,充满了谎言,但是对这个谎言的深度和广度,还是严重缺少认识。照共产党的说法,日本人是共产党打败的;内战是美国全力支持的蒋介石失败;朝鲜战争是美国发动的,结果又是志愿军胜利;越南战争,更是越共打败了美国。袁磊上大学后,年轻人对战争,受宏大叙事的感染,颇有些浪漫主义,英雄崇拜的情结。美国自然是军事强国,但是这个强国,还真不怎么样,老是打败仗。为什么老美总打败仗?共产党给的说法,是美国人生活好,过上了好日子的人,会格外怕死,所以美国兵贪生怕死打仗不行。
九一年是近代世界,二十世纪后一半最热闹也是最关键的一年,开头是第一次海湾战争,结尾是苏联崩溃。这两件,当时看着,比六四更具戏剧性,更令人震撼。就说这个海湾战争,切切实实让袁磊见识了美国军队的神采。更重要的,是这个事让袁磊彻底明白了,前面从共产党那里得来的近代史,美国怎样怎样,一句都信不得,所有的历史人文,都得重新学。
接下来的袁磊,就不再是球迷,也不再有兴趣追看电视连续剧追读科幻小说,而是转读英文原著。不是小说文学,而是正经的历史人文。当然袁磊的立身之本是数学,回归数学研究,说得上是刻苦努力,全神贯注。做学问累了,就读历史人文换脑子,算休息。这个事透着些古怪。他做数学写论文,会累,但是读历史人文,轻松不累。
袁磊在南京大学的时候,对中国古典文学,下过些功夫,西方哲学,读过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中译本的第一部分。读这本书,是因为研究生同宿舍,有过一位学哲学的黎姓同学。那个时候袁磊们是真实看不上文科生,不时笑话黎同学,说哲学是什么鬼学问,有什么好研究的。黎同学挂不住,说我这里有一本《西方哲学史》,你们谁拿去读,一学期内,看能不能把第一部分读明白了。袁磊说我来,读了一学期,不能说全不明白,但也不是全明白,融会贯通谈不上。这位黎同学,后来是南大哲学所的所长,算是袁磊的哲学启蒙老师。
决定读正经书,就去了书店。读近代历史读战争,从二战开始,买来了《第三帝国的兴亡》(Rise and Fall of the Third Reich), 同时在不远处,看到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这个时候袁磊的英文阅读能力,已经不再是吴下阿蒙,先读西方哲学史,打开书,惊艳出奇的好文采。这本书后来成了袁磊的最爱,来来回回读,读散了再买新的,到现在还是床头一本,书房里一本。《第三帝国的兴亡》,砖头厚的一本书,读了才知道什么是历史书。读书看两边,读完《第三帝国的兴亡》,接着读古德里安的《坦克指挥官》(Panzer Leader)和曼斯坦因的《失去了的胜利》(Lost Victories), 希特勒的《我的奋斗》(Mein Kampf)。起了头,后面就没完没了,好书读不完。
九一年年尾苏联崩溃。这个事对世界是好事,对袁磊们是大灾难。袁磊这样的中国留学生,后面好几年,在美国艰难困苦,都是苏联崩溃惹的祸。六四绿卡九二年就有了,留在美国不是问题,问题是饭碗。苏联总体不行,不然不会崩溃,但是苏联的数学行,不但行,而且比美国强。 就说袁磊的专业动力系统,苏联比美国,领先二十年。
中国留学生来美国的浪潮,被吓到的,是美国学生。下面几年,俄国人涌来了,被吓到的,是美国教授。一个博士后的位置,会有不少水平声望高过辛辛那提副教授的俄国人来抢。学数学的中国留学生,全体被迫放弃本业,去公司上班。对这些留学生,从大学开始的努力,为安身立命花去的十年苦功,一下子都打了水漂,徘徊痛苦,无可言喻。
不过也有些像袁磊这样的,自以为有些天分成就,一根筋死活不愿放弃,结果就是自己在自己面前,砌了一道陡坡。人生原本就是荷重负,爬陡坡。袁磊出国,逃出生天,是他人生的第一道坡,下面安身立命找工作,是第二道。艰难是类似的艰难。不同的,是这一回从头到尾,有惠英支持支撑,结局很是圆满。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见证了苏联崩溃,袁磊们当时全都兴奋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