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眼看世界(全文)

 

开眼看世界(全文) 

蒋闻铭

 

(一)

袁磊到了辛辛那提,两只大行李箱,上衣口袋里四十美元。行李箱里装的,除了衣服床单被子,还有做饭炒菜的锅勺。四十美元,是上飞机前一天,在上海拜访夏同学的弟弟,从他那里得来的。

到机场接他的是万同学。万同学也是数学系的研究生,早袁磊一年来,跟他同专业。先到了联谊会安排的临时住处。袁磊住的房间里,空空的趴着一个床垫子。这个房间不白住,一天交十美金。

万同学说先把箱子行李放下来,带你去买些吃的。超市离这里不远,不开车走过去,也算帮你认路。放下行李走去超市,推着推车进了门,里边宽敞整齐,一排一排的瓶瓶罐罐,琳琅满目袁磊说我口袋里只有四十块,万同学说够了,不用买太多东西。转了一圈,买了一把香蕉,一桶面包,一小罐牛奶,一包火腿肠,一包奶酪,再有就是纸杯子,塑料刀叉和擦手纸之类,统共花了十块多。袁磊在心里合计,美元兑人民币一比十,就这个,国内一个多月的工资没了。刚到美国的留学生,都一个毛病,买东西花钱,条件反射一比十折合人民币,看什么都贵。回到住处,跟万同学道了别。

接下来袁磊折腾了几天,在附近跟两位也是刚来的中国留学生,合租了一套一居室的公寓。住的地方蛮方便,往北一道长坡,走五分钟能到学校,左拐再走几分钟到数学系。超市银行,也是能走到的距离。袁磊在辛辛那提的前两年没车。这个走路,夏天没问题,冬天有几个星期,去学校还是风飕飕的不免难过。 安顿下来一看周边,中国留学生数学系有十几位,大家扎堆住在附近。

数学系的研究生,一般有全奖资助。上大学,全体理科学生,必须学微积分。微积分开课必须有教授,所以全世界的大学,数学系都是大系,不老少的数学教授。教授必须是博士,数学博士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每个研究型大学的数学系,就都有完整的培养硕士博士的课程设计和一大堆研究生。就这样,微积分这门课,也只能开一堂起码有一两百学生的大课,不然教不过来。开大课不单需要教授也需要助教,结果全体数学系的研究生都做助教有奖学金。

美国的大学院校,林林总总在一起,超过一千所,研究型两百不到,余下的都是教学型。培养博士,是研究型大学的责任,那里的教授,工作要求一半研究一半教学。教学型,对研究没要求,但是对比研究型,教书的课时两倍的样子,考试作业也要自己批改,助教就算了。就说加州,所有的州立大学按研究型和教学型分两个系统。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分校,都是研究型;加州州立大学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的分校,都是教学型。 数学博士毕业后,找教书的工作挣饭钱相对容易。因为在美国,教学型的院校遍地都是。

美国公立的大专院校,只有州立没有国立,都归州政府不归联邦政府管。当然公立之外,还有私立。私立大学比公立厉害不少。哈佛斯坦福普林斯顿耶鲁麻省理工,美国排名前二十的大学,都是私立。辛辛那提大学是公立,排名在研究型的大学里垫底。

数学这个东西,一般人读不进去。不要说博士,真能把中学数学学明白了就不容易。能融会贯通,有数学天赋的年轻人,凤毛麟角。所以数学系招研究生,在美国生源永远不足。特别是像辛辛那提这样垫底的研究型大学。怎么办?从国外招留学生。八十年代初,从中国到美国读研,最容易进的是数学系,都有全奖资助。到八十年代末,其它院系自费的中国留学生也多了起来,不过不少只免学费没其它。

跟袁磊合住的这两位,就只免学费。合租的这套公寓月租两百七,袁磊住卧室,交一百三,余下的这两位住客厅,一人七十。其中一位,一住进来,立马出去找工打挣饭钱。早上看他出去,袁磊直帮他犯嘀咕,心说这工想打就有了?到了晚上,哥们回来说已经在麦当劳做了大半天,转着圈抹桌子,一下午没停,转得腿肚子抽筋。这个事不大,但完全出了袁磊的意料,让他开了一回眼,知道在美国,只要肯卖力气,指定饿不着。辛辛那提大学的麦当劳,是袁磊在美国见过的占地最大的麦当劳。后来袁磊听说了,这个麦当劳是全美国大学校园里的第一个麦当劳。  

 

(二)

当年数学系的中国留学生,在老美同学眼里,是一群怪物。这帮人话说不利索,周围的事,什么都不知道,还不时发些不知所云的怪论。袁磊最搞笑的一件事,是问同办公室的美国同学,说这几天在电视上看到一个白人女明星,长得怪怪的,我看着总担心她鼻子会掉下来,怎么就是明星了?这位同学,问了半天才明白他说的是迈克杰克逊(Michael Jackson),差点没背过去。缓过来,跟袁磊说那是顶有名的黑人男歌星。后来袁磊自然也知道了,在美国不知道迈克杰克逊,跟白痴不差什么。

不过这位美国同学,还真不敢瞧不起袁磊。她自己费劲劳神,怎么都弄不明白的课,袁磊不用上都明白。她想破头解不出的题,问袁磊,立马给答案。数学系在研究生的办公室隔壁,设了一间对大学生开放的答疑室。按规定,拿了奖学金的研究生,每周要有几个钟头在里面答疑。她有些微积分的题,解不出答不明白会回隔壁办公室找袁磊们帮忙。

袁磊们到了辛辛那提这样在美国三流都勉强的数学系,给教授们带来的是惊喜,给美国同学带来的是惊吓。惊喜,是因为这里的教授,以前不可能招到类似的基础扎实,一来就可以做研究,和自己一篇一篇合写文章的学生。同等水准的学生,美国一直有,不过这样的学生,读博士怎么也不能来辛辛那提这种地方。惊吓,是因为这些老美学生,能读数学系的研究生,在美国一路中学大学走过来,跟周围比,一直会觉得自己有些数学天赋。到课上一比,整个被这些话说不利索,行为举止有些怪异的中国留学生,按在地上摩擦。

袁磊的朋友夏同学,在辛辛那提访问了小一年,被丘成桐招去了哈佛做博士后。袁磊到辛辛那提的时候,夏同学已经离开了。他来了以后,第一件自然是到系里办入学手续,同时找了克教授。克教授说你的当务之急,是上课攒学分,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到了第二年,克教授去明尼苏达大学访问一年,对袁磊说你在这里继续上课,做研究的事自己掌握。辛辛那提考博士资格的科目,袁磊在国内都学过,第二年克教授又不在,上课做研究,都没有压力。结果他轻松自在,疯玩了两年。

做数学研究,必须心无旁骛全神贯注,袁磊来美国前,就有几年没有了这样的条件。来了美国,到了一个精彩纷呈,但是是完全陌生的世界里,目不暇接。再有就是他那个时候,特别是第一年,一静下来,满脑子都是白洁,尽情玩也是借玩消愁。  

来了不多久,袁磊在万同学的引导下,成了美式足球迷。袁磊在中国,球类运动,知道的玩过的无非是乒乓球羽毛球。说到高水平的体育比赛,也就是听过广播收音机里的中国女排。到了美国,电视上看了美式足球的职业联赛。 体能技巧速度力量,完美的竞技组合,那叫一个赏心悦目。美国的三大球,足球棒球篮球,有职业联赛,有大学联赛,粉丝无数。袁磊的第一年,到周末就去万同学那里,一边喝啤酒一边一起看职业足球赛的实况转播,那叫一个享受。

说起来蛮有趣。辛辛那提的职业足球队,叫Bengals。Bengal是类似于东北虎的一种孟加拉虎。不幸辛辛那提的这只老虎,打球一直只输不赢,当地的华人,说这不是什么大老虎,中文谐音,就是一只笨狗。美式足球的职业联赛,每年的全国冠亚军决赛,叫超级杯。说来也奇怪,这只笨狗,八八年变了性,厉害无比,一直打进了超级杯。袁磊后来海吹,总说那一年是因为他来了辛辛那提,把这只老虎弄醒了。

在美国,美式足球是足球(Football)。这个足球不圆,脚踢不了,要用手扔。 把球做成橄榄状,是为了方便四分卫能把这个东西,扔得既远又准。这个事其实是大有讲究有力学依据的。袁磊后来给四年级的大学生开一门课,叫《数学模型》,总要化一星期,仔仔细细给学生写力学方程求解,讲为什么这个球,不能是圆的,必须做成橄榄状。把专门设计了用手扔的球,叫做足球,真不明白当年起这个名字的人,是有意幽默还是白痴。

袁磊的这个课,讲完橄榄球,接下来会讲如何打水漂,然后是研究桌球。这两个事,讲的内容都是不久前别人正儿八经发表了的论文。特别是这个桌球,老大的学问。有一个笑话,也是真事,说一位国会议员,想挑科学基金会的毛病,把得到基金赞助的申请表拿来看。看标题看半天,一条都看不明白,正在那里头疼,突然眼前一亮,有人居然研究桌球,得了五十万的赞助。这一位以为得了宝,到处讲他眼里的这个丑闻,讲到了三大台的每日新闻里。不过最后,这个事也只能是不了了之。

 

(三)

接着说足球。全世界都迷的那个滚圆的可以用脚踢的足球,在美国叫萨卡(Soccer),是女孩子的游戏,没人看没人迷。袁磊后来跟克教授走得近了,穷聊天说到这个事,克教授说主要是萨卡比赛,不能定时定量放广告。美式足球和棒球,都有攻防换位,容易插广告。篮球没有,但是总进球就有看头。这个萨卡,没有攻防换位,看半天不进球,所以没人爱看。 他说如果把球门放宽三尺,放高一尺,萨卡兴许能红。

除了把萨卡的球门弄高弄阔的高论,克教授对美国国会,也有一个搞笑的说法,他说这些人,一天天在国会山庄吵架,都是假大空。如果他做了国会议员,第一件就提法案,规定数学家免交联邦税。袁磊问他,说你成了国会议员,就不再是数学家,数学家免交联邦税,对你一点好处没有。他笑着说自己不是了,同事朋友学生都还是,我这是为大伙儿谋现实的福利。说完叹口气,说你以后会明白的,这个该死的联邦税,要多可恨有多可恨。最后这一句,明显不是搞笑。

到美国的第二年,袁磊又成了棒球迷。棒球比赛,他第一年也试着在电视上看过,但是不喜欢,因为节奏太慢。辛辛那提也有一支职业棒球队,叫红人队,在美国比笨狗的名气大很多。不过前面几年,战绩平平。笨狗火了一下,下一年又开始输。红人队这一年却牛了,无人能挡一路赢。袁磊爱赢不爱输,就转看红人队的比赛,渐渐看出了滋味。看棒球比赛,你必须盼着一方赢,才会有滋味。如果谁输谁赢,事不关己,就不如不看。看两个不相干的球队,扔球手站在场中间耗着,枯燥无味。但是如果你盼着哪一边赢,这个耗着,就成了调你胃口,让你越等越着急紧张。

美国职业棒球每年的决赛,叫世界冠军系列(World Series),七盘四胜。红人队八九年不但进了世界冠军系列,而且连赢四场。这个叫横扫。到第四场那天,辛辛那提满街的汽车,都绑着一把笤帚。之后袁磊理所当然,也把这个横扫,算成了他带给辛辛那提的运气。

到了第三年,辛辛那提大学的篮球队,又火了。每年三月份,全美大学的篮球淘汰赛,热闹无比。全国分成四大块,每一块按过去一年的比赛记录,选十六个队,排成一到十六。第一对第十六,第二对第十五,以此类推,一轮一轮淘汰。大学队水平远不及职业队,但是这个淘汰赛,比职业联赛更热门。每年到了三月份,大学的学生宿舍,研究生的办公室,有无数粉丝,组织赌每一轮淘汰的输赢。是人都有赌性,这个篮球淘汰赛,是全美大学生的赌节,叫三月的疯狂(March Madness)。辛辛那提大学,九零年居然进了前四名半决赛。不过这个时候,袁磊在美国是第三年,已经结了婚,不再疯玩,做学问也开始回归,没有再转成篮球迷。

半决赛当天,一堆大学生,聚在一起看球。不幸辛辛那提输了。输了球大家就发疯砸店铺。警察来了镇压,水龙头加橡皮子弹,居然把一位旁观者的一只眼打瞎了。接下来就是受害者告政府,政府赔钱。大大小小的游行抗议,在美国不少有。袁磊也见过教授罢工。不过不为什么,就发疯闹事,又让他长了一回见识。

美国的体育比赛,是搞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每一场比赛,开始一定是全体起立,升国旗唱国歌。 从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体育活动,到三大球无数的专业比赛,每场必唱。同一首国歌,唱得争奇斗艳,五花八门,荒腔走调。不过这些爱国主义教育,也就是起立唱歌,目的是让您不知不觉,从群体事件中,不断生出一种作为美国人的自豪感。

 

(四)

袁磊读书做学问,理解力超强。他的短板,是不会死记硬背。遇到不需理解只要背,他就能力平平,不怎么搞得定。结果他的英文,就怎么也学不好。袁磊原来的如意算盘,是先在国内拿博士学位,再到美国做博士后,这样就不用考托福GRE。这个事从根子上,是他偷奸耍滑,想取巧把考英文这个难事绕过去。

袁磊刚来美国的时候,英文听不明白说不明白。不过不管你听不听得明白说不说得明白,不少事必须讲英文必须立马办,那叫一个费劲。租房子,到系里办入学手续,办银行账户社会保险卡,整个是和美国人打哑迷。就说辛辛那提(Cincinnati)这个词,袁磊好多天都说不清说不准。回答人家,说我刚从中国来,是辛辛那提大学数学系的研究生,别人听不明白他说什么。

后面好长一段,袁磊的日常交往,还是陷在中国留学生的圈子里,跟周边的美国人,搭话的机会都少。与其说是在美国留学,倒不如说是每天上学,路过美国,所以英文的说这一项,不怎么好提高。开头两年,袁磊和周边的美国同学教授,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聊天交流。说话一开口就磕巴, 他(He)和她(She)乱用,单复数不分。

一个人英文表达有没有问题,自我识别其实超简单。如果你说英文,要从中文开始,在脑子里中翻英,就不过关。袁磊是到了第三年后一半,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想事情开始用英文,再不用在脑子里中翻英。这个英文表达,就勉强算过关。这个事与发音准不准,口音(accent)重不重,其实没太大关系。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度人的英文发音,不英不美,口音奇重。不过在美国,没人会说这些人口语有问题。袁磊有一段,学计算机,最怕遇到印度教授,印度教授说话特顺溜,一串一串像打机关枪,就是口音重,袁磊有好一阵子一句都听不明白。

当然人在美国,英文的语言环境,和在中国,还是不可同日而语。虽然说话交流的环境不好,听和读就不一样。听有电视读有书。打开电视,球赛只看不听都能明白,其它节目,开始的时候,包括新闻,都听不大明白。 不过也有相对容易的,比如游戏节目。幸运之轮(Wheel of Fortune)和冒险游戏(Jeopardy)。后来渐渐地,像《酷似比》(Cosby)这样一段一段的搞笑故事,袁磊也能听得看得一半明白。没过多久,他就成了酷似比的粉丝。当时还有一个短剧节目,叫《成长中的烦恼》(Growing Pain),袁磊也是每集必看,是真开眼界。中文传媒,直到几年后,才有了类似的葛优和吕丽萍主演的《编辑部的故事》。

袁磊是科幻迷,接下来就迷上了星际航行(Star Trek)这样的科幻剧。这个系列一集不拉追看。兴趣再扩大,从电视扩到电影。电影也有难易。故事片最难,容易懂的是动画片。正好那几年,迪士尼的动画长片,一年一部,先是《美人鱼》,然后是《美女和野兽》,再下面是《阿拉丁》,《狮子王》。就说那里边的歌,真的把此曲只应天上有,搞成了人间到处天天闻。 下面好电影往回看,《教父》,《音乐之声》,《卡萨布兰卡》,看不完。不过说到好电影,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刚开头,九十年代的好莱坞大片,精彩纷呈越出越奇。

中国后面的这几十年,所有有热度的电视剧目,都是直接从美国搬去的,包括各种各样的脱口秀,明星名人访谈,非诚勿扰这样的相亲节目。不过这个脱口秀,体制相关,中国到现在,也只学了一半。 美国最有名的脱口秀,是NBC的《午夜访谈》(Late Night Show),每晚十二点开播,几十年如一日,开头十分钟主持人讲笑话,专拿总统副总统,高官名人开涮,嬉笑怒骂,无所不用其极。这个事在中国自然是没人敢做。

八十年代,对初到美国的留学生,帮助最大的,是以台湾移民为主体的华人教会。华人教徒,开车带袁磊们捡旧家具,周末去教堂,去Yard Sale,到中国超市买菜。你有什么事需要帮忙,随叫随到。开始一段,帮袁磊最多的那一位姓姚,大家都称他姚先生。不过这些帮助,目的性太明确,所以不多久,袁磊和姚先生们就疏远了,不再去华人教堂。

 

(五)

下面就是读书了。袁磊这两年在美国,一本正经书没读。他当时的英文阅读水平,也读不下正经书。 他是科幻迷,偶尔的机会,得了一本伊萨克艾什姆夫(Issac Asimov)的短篇小说集。艾什姆夫的科幻小说,逻辑严谨,奇诡曲折,英文却相对简单直白,蛮容易读。这本小说集的第一篇,就是《夜幕降临》(Night Fall)。这是直到今天,还被公认着的最出色的短篇科幻。袁磊一读就被迷住了。 这个故事,说有一颗行星,在一个同时有几个恒星的系统里。因为有几个太阳,你降我升,所以上面的人类,从来都只知道有白天,不知道有黑夜。不幸每过几千年,就有一回恒星排成一条线,被行星的一颗卫星挡住的日全食,这个时候人类迎来的,不是黑暗,而是漫天的星光,动魂摄魄,会把全体人搞疯掉,毁灭文明。这个故事,讲得古怪离奇,从历史讲到新闻媒体讲到宗教讲到天体力学,妙趣横生。

后面袁磊就专找艾什姆夫读。 艾什姆夫的书,从科幻到科普,有几百本,最有名的,是《复兴基地》(Foundation),说有一位数学家,发明了人类统计学,能够计算预测文明的走向。 照他的计算,当时统治整个宇宙无数星系的人类帝国,不久后会崩溃。文明崩溃,接下来是三万年的黑暗期。这位数学家,根据自己的理论,设计了两个互不关联的复兴基地,一个保留科学,一个保留他的人类统计学,自然演化,让这个黑暗期,缩短到一千年。他接着用几本书,讲这个一千年的故事,从科学到神学再到自由贸易,海阔天空。

艾什姆夫还有一个同样有名的机器人系列。不过袁磊最喜欢的,是他的一本叫《上帝们的故事》(God Themselves)的长篇。对付愚蠢上帝都没招(Against Stupidity, God Themselves Contend in Vain)这句话,袁磊是从这本书里看来的。这个故事,讲有一个平行宇宙,物理原理,跟人类的宇宙,截然相反。在我们这里超稳定的物质,到了那边超不稳定,那边的超稳定物质,到了这里也一样,会裂变。这个平行宇宙里,有一种古怪奇妙但是智力科学都是超级发达的生物,发明了一种办法,可以在两个宇宙间和人类交换物质。等等等等。

艾什姆夫的书,袁磊都是从淘宝后院(Yard Sale) 掏来的。美国的书店,Barns and Nobles, 新书总要十块以上一本,刚到美国的留学生,去书店买新书等于发疯。在后院淘宝买旧书,五毛一本就可以。读艾什姆夫的人无穷多,别人读剩下的旧书, 就哪儿哪儿都有。后来袁磊读着读着,又碰到了套肯伊(Tolkien),不是科幻是史诗浪漫。袁磊读套肯伊,百读不厌的,不是他的《兔人》(Hobbit),《指环王》(Lord of Rings),而是《精灵宝钻》(The Silmarillion),世界是上帝的音乐。套肯伊的《指环王》,后来被拍成了电影,三部一个系列,每一部都得了奥斯卡。不过看电影和读书不一样,套肯伊是语言学教授,他的书,特别是《精灵宝钻》,写得文采飞扬。这个飞扬的文采,看电影是看不到的。袁磊在国内的时候,是金庸迷,读了套肯伊以后,就不屑着再读金庸了。

淘宝后院, 是美国穷人省钱买二手货的地方。中产家庭,过一段清理旧物,不想要了的旧家具旧衣物旧书,拾掇拾掇,周末到门口插个牌子在后院卖。拿着赞助的研究生,是不是穷人两说。但那个时候的中国留学生,花钱先在脑子里折合人民币,不舍得买新书新衣服,对比美国的真穷人,抠搜得都不止一点。袁磊在中国的时候,读书也爱惜书,一月五块的零花里抠下来买的书,分外地爱惜。到美国后,读书越发多了,但就不再爱惜书。都是些不花什么钱得来的二手旧书,真没什么可爱惜的。

美国的超市,过秤收银的出口,都摆着专业造谣编故事的小报,英文叫 Tabloids,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编。总统议员找小三夫妻打架,明星吸毒,怎么邪乎怎么编,买的人看的人真不少。这些人编故事,坏你的名声,不管你是总统,还是亿万富豪,拿他们没招。为什么呢?因为在美国,哪怕总统恨你牙痒,他对付你除了去法院告,没有其它招法。

造谣生事,不是刑事犯罪,顶多是民事纠纷,你告他,是帮他打广告,他求之不得。这样的官司,巨难赢。 你说他造谣,他说这个事,他是从别人那儿听来的,他相信了说出来,不是造谣是言论自由。你问他从哪儿听来的,要他告诉法庭,不能够。新闻来源,是媒体报纸最重要的商业机密,天机不可泄漏。 法庭的立场,是民主社会,逼迫新闻媒体公开消息来源,对言论自由是大忌,不可以。所以这样的官司,没法打没法赢。不过你要是总造谣,没有信誉,对被你造谣中伤的名人,也不会真有什么伤害,结果反到是有些明星,盼你造他的谣帮他出名。好名坏名都是名,有名有人看,就能来钱。

 

(六)

到了正经的电视新闻节目,更有意思,从全国到地方,美国这一天天的,就没什么好事,也没个好人。偶尔有,也是一带而过,电视新闻里一讲到有权有钱人的烂事倒霉事,就看主持人的那个劲头。大天灾小人祸,报道起来,明显的讲热闹盼事大的样子,满满的负能量。

美国总统,隔三岔五开记者会,都有直播。电视报纸,所有大的传媒,一大堆记者,轮着问话。这些记者挖空心思跟总统为难,问问题的目的,是让总统难堪答不上,最好能惹得他发火失风度。他冲你一发火,你就火了,有本事多搞几次,就成了名记者,指定了三大台找你做节目主持。当时三大台每日新闻的主播,Tom Brokaw,Peter Jennings,Dan Rather,那叫一个威风。总统高官跟他们说话,小心翼翼。这个事对袁磊,也是开眼界。

八八年是大选年,袁磊到美国,正好落在了选举最热闹的时间段,电视里的竞选广告,铺天盖地。不过这个热闹,以他当时的英文听力和对美国的了解,看了跟没看没分别。总统副总统候选人辩论,唯一有印象的,是副总统辩论,老布什的搭档丹奎尔(Dan Quale)自比肯尼迪,被对方笑话了一顿。  

袁磊记得丹奎尔,是因为下面四年,他是副总统。说起被新闻媒体贬损攻击,丹奎尔最惨。老布什的精明强干,写在脸上,想说他蠢有难度,但是骂丹奎尔蠢就容易被听众接受。丹奎尔长得超级帅,美貌和智慧不能共存,所以他必须超级愚蠢。堂堂的大帅哥美国副总统,四年下来,被新闻媒体骂成了一头蠢猪。说他蠢的事实根据,是有一回他视察幼儿园,发昏把土豆这个词拼错了。美国副总统,从来都是新闻媒体最热门的攻击对象。尼克松做艾森豪威尔的副总统,选总统输给了肯尼迪,决定退出政坛,开记者会宣布,开口就说报告一个对各位不大好的消息,这几年里被你们成天骂的尼克松,不干了,您各位下面要费劲重找人骂了。

新闻媒体和政府官员之间的互动,这些事的底层逻辑,袁磊也是多年后才有了理解。当时看,就是吃瓜的热闹。美国的新闻媒体,报纸电视,都是以赚钱为目的的买卖生意。报纸电视赚钱,靠博人眼球,能博人眼球的,是新奇有趣的事。普通人的生活, 波澜不惊,算不得新奇有趣。新奇有趣的,是小概率的偶发事件和有钱有权的人们七七八八的趣事。偶发事件,是新闻;有权人有钱人的趣事,是花边新闻,都好卖。但是最好卖的,是与大家利益直接相关的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政府公权力,就成了新闻媒体关注的重点。

普通老百姓,对有权人有钱人,基本的心态,是羡慕嫉妒恨。说他们好,讲他们的好事,没人爱读没人爱看。说他们的坏事倒霉事,爱读爱看的就多。所以联邦政府地方政府,总统州长市长,做了好事,媒体记者,都装看不见,记者们想写的,是他们的坏事倒霉事。结果是美国的报纸电视,对政府只批评不表扬,社会新闻,满满的负能量。

买卖生意,最重要的是信誉。讲什么人不好,什么事不对,必须有绝对的事实依据,要再三查实,慎重又慎重,哪一次说错话,都是自己砸自己的招牌,绝对不可以。故事不靠编,就得挖空心思,钻山打洞地找。结果无数的新闻记者,整天盯着,看有权有钱的人在干什么。看有钱人的这一拨,就成了专拍富豪明星绯闻的狗仔队。盯有权人的这一拨,就成了新闻记者,无冕之王,民众监督政府的代表。新闻记者,整天不是说政府这儿不好,就是说总统那儿不对。他们骂错了不算诽谤。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中国和美国,过去现在,最不同的,是社会管理制度。中国自上而下的制度,袁磊是了解的,但是来了美国一年,即使到了八九六四以后,对美国社会是如何运作的,还是一头雾水。民主自由,在普通人日常现实中是什么,袁磊要等到四年后见证了下一次大选,才算从整体上看懂了。刚到美国的几年,看到的是方方面面的不同,长见识但是不连贯。

说起电视新闻,辛辛那提的地方电视台,倒真出了一枚奇葩。袁磊刚到辛辛那提那几年,天天到点看他主持的地方新闻。回来听说这哥们以前做过辛辛那提的市长,因为嫖娼出了丑闻,市长做不下去,改了做新闻主持人。他后来又转口做了脱口秀主持。别人主持脱口秀,往优雅里做,他别出心裁,往粗暴恶心那边做。专找恶心人的事,恶心的人,在电视上对骂打架。这个脱口秀,当年在美国红透了半边天。他也成了最让人恶心,但又是最当红的节目主持人。好名坏名都是名,有名有人看就来钱。这一位,叫Jerry Springer。

 

(七)

八十年代留美的中国学生,来美国前,在国内是天之骄子,年轻一代的精英,特别是七七,七八级,多多少少,都有些也不全是自诩的聪明不凡。这一批人,出类拔萃的,不是读了数学,就是读了物理。当年学计算机,在读数学物理的同学眼里,都不怎么的。聪明跟不上,数学物理学不下去,才去弄计算机。世上只有数学物理,是高大上的学问,其它什么都差点意思。袁磊也是好多年后才意识到,说学问,自己真实的能力兴趣喜好,根本就在文不在理。不过已经被徐迟骗了,拿陈景润这样的白痴当英雄,上了数学这条贼船。意识到了,为时已晚,想下都下不去。

袁磊们到了美国,立马看到的是反差,天壤之别,不用刻意找随处都是。袁磊到美国的第一站,是肯尼迪国际机场。对比十几个小时前刚离开的虹桥机场,说是豪华别墅对比小破屋,不算过分。飞机到了辛辛那提上空是晚上,夜幕下的灯火,那叫一个壮观。这之前的袁磊,半夜在紫金山上,见过南京城的灯火,没办法放在一起做比较。辛辛那提在美国,不过是中等规模的城市,但是从空中看,那一片无边无际的灯火,是一幅超乎想象的美图。

接下来是超市和住处。超市里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想到的都能找到。住处除了厨房是塑料地面,都铺着地毯,打开水龙头,一边热水一边冷水,澡盆上方是淋浴头,水温自己调。进了室内,都有空调。这些东西,几十年后的中国,大致也都有了,但当年对袁磊这样的留学生,对比起来,每一件都是震撼。

走在路上,所有人你都不认识,但是都跟你微笑打招呼,到系里办入学手续,经办的秘书,知道你刚来英文不行,那叫一个耐心友好。袁磊第一次见到克教授,他开口就问你有什么需要。共产党骂人崇洋媚外,最有名的一件,是批判胡适,骂他居然说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袁磊到了美国,才知道是真的。美国的满月,看起来就是比他在中国看到的,又亮又大又圆。

面对着这样一个全新的世界,除了身在其中的兴奋,再有的,能是什么?当然是留下来,拿绿卡转公民。做这个事,正道是硕士博士毕业后找工作。招你的公司学校,会帮你转工作签证办绿卡。但是这条路蛮难的。想进研究型的大学,学问必须出类拔萃,在那里跟你竞争的,就不是周围那些被你按在地上摩擦的同学,而是有跟你一样天赋成绩的美国人。去申请教学型的教职也不行,那里有你的美国同学在。跟他们争这些教职,就英文这一条,你就不行。其实靠做学问找工作,学数学的,因为位置多,相对还行,其他科目,包括天文物理,难如登天。

袁磊天文系的同班同学,有二十多名来了美国,留下来做学问的,最后只有五位,三位成了数学教授,其它两位,一位拿了博士学位后去了英国,另一位搞太阳物理,博士毕业后在加州理工做了十年的临时工,才好不容易在一个三流大学的物理系安顿了下来。袁磊在省高中数学竞赛进了前五十,那一次竞赛的第一名,当时只有十三岁,聪明绝顶的一个人,去了中科大少年班,后来考上了紫金山天文台的公派留学,在美国搞射电天文。他坚持了很多年,就是找不到正式的教职,最后不得不改行去硅谷上班。

找工作上班拿绿卡,对外国人,是二律背反。美国政府规定,公司招外国员工的前提,是招不到有同样技能的美国人。有绿卡就算美国人。留学生一旦找到工作,公司会帮你转工作签证办绿卡,但是绝大多数公司怕麻烦,招人的一个隐性要求,是你有绿卡。找到工作就能转工作签证办绿卡,但是没绿卡找不到工作。所以找工作办绿卡这条路,现实中是解不开的死结,很渺茫。

剩下的,就是些奇奇怪怪的办法。嫁美国老头,办政治避难什么的,都是招,肯定也都有人使过。袁磊在美国这些年,见到的男男女女,分分合合的悲喜剧不少,但是他认识的人,朋友同学加在一起,真想不出有谁为绿卡使了这些招。邓文迪们肯定有,也许还不少,但是袁磊一个都不认识,更没有打过交道。

不过袁磊在美国的一大群同学朋友故旧,后来全体都留在了美国。不管学位是硕士博士,学的是什么,绝大多数,都去了公司上班。他们能够留下来,包括袁磊,都不是通过工作拿的绿卡,大家拿的,是六四绿卡。这个六四绿卡,是任谁也想不到的运气变化。

 

(八)

六四学运,对中国和世界,影响深远。这个深远的影响,讲具体,袁磊的理解,第一是学生运动引发的共产党政权的统治危机,被强压了下去,但开枪镇压,损害了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南巡讲话和紧随而来的政治经济改革,归根结底,是邓小平为重建共产党政权的法理基础作出的应对努力;第二是六四民运敲响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丧钟,是苏联帝国崩溃解体的前奏序曲;第三是六四绿卡,让八十年代的中国留学生,全体留在了美国。这个留学生的群体,是当时中国的一代精英。后面十年,这批人进入了美国社会科技领域的方方面面。他们中的大多数,在随后的二十年里,利用两国的不对等,回国兼职捞好处,客观上把美国的先进科技,带回了中国。

学运期间,因为戈尔巴乔夫访华,全世界的新闻媒体,都有记者在北京。美国电视对学运的报道,是滚动式的现场直播。身处异国他乡的袁磊们,通过这些直播,目睹了无数撼动人心的画面,相对完整地见证了在天安门广场上演的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史诗活剧。

袁磊之前参加过见证过的大学生游行抗议,发生在八三年的南京大学。学生抗议学校管理,游行游到了省政府门前请愿。这次游行请愿,是恢复高考后,中国大学生第一次有些规模的抗议活动,完全自发。作为八十年代学生运动的开端,这个翁寒松事件本该有它的历史地位,但是现在对它的记忆,民间官方,已经被时间和官方整个抹掉了,国外互联网上,也没有一点痕迹。 这个事袁磊问狗屁通(ChatGPT),什么也没问着。

袁磊的记忆里,事件的起因,是学校给了哲学系一个研究生留校察看一年的处分,这个研究生叫翁寒松,处分的原因,是因为他和女朋友打架,被女方告到了学校。学校管理把事情上升到了道德品质的高度,就给了处分。

处分刚贴到南园大门口,就有人抗议,说为这样的事毁了一个人的前程,是粗暴野蛮。这个抗议后面不少人附和,学生们贴了一堆小字报。学校管理的反应,有些意思,说干脆给你们树个大字报栏,让你们大鸣大放。接下来几天,这个大字报栏,成了学生批判学校管理的场所。先是指责学生会校团委,是当局管制学生的走狗工具,接下来就要求成立学生自治会。学校不同意,学生就游行示威,到省政府请愿。请愿当天没得着答复,回来说明天再去。

这个抗议,接下来就没有了。学校当局,连夜把大字报栏拆了,又清除了南园门口所有的大字报小字报。第二天各系总支书记辅导员到学生宿舍,找领头的学生谈话,和颜悦色,征求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宿舍区的大喇叭里,许诺不追究游行请愿的学生,同时语带威胁,让大家珍视自己的前程。袁磊记得大喇叭里讲话的,是党委副书记韩星臣。连压带哄,这个事就平息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学校高层全面改组,匡亚明调离,换曲钦岳做校长;党委书记,章德换成了韩星臣。袁磊当时的感觉,是游行抗议引发了这样的人事变动,是学生赢了。

这个事件,当然跟六四没法比,但是发展结局,颇有些平行相似。学生的大字报小字报,直接指向匡亚明的居多,但这肯定是批错了人。匡亚明七八年回归南大,是体制内最开明的大学校长,对思想学术自由,一直是鼓励的态度。当年的南大学生,一群自命不凡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在相对宽松的思想氛围里,独立思考得到的结论,必然是全面否定共产党的社会管理制度。这个和后来方励之们做民主启蒙,自由民主的思想理念,成了八六八九学运的先导,有相似共通之处。当时的实际,是南京大学的高层,以章德为代表,已经与匡亚明冲突,将他边缘化了。匡八二年就从校长转成名誉校长,退出了学校的日常管理。对翁寒松的处理,应该与他无关。

回过头来说六四,邓小平搞改革,是为了维护一党独大的共产党政权。没有了政权,就没有了一切,所以他镇压学生,走到了开枪动武的地步。但是开完枪,还是必须顾忌到社会全体的感受做让步,所以六四前掌权的自由派和保守派,都不能继续,共产党高层,必须用新人。政府的政策,也必须迎合而不是违背学生的总体诉求。

这个道理,江泽民在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才想明白了。接下来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直接朝自由民主的方向走。所以归根结底,直接促成了中国后面二十多年进步发展的,还是六四学运。邓小平如果因为六四,放弃改革开放,走回毛泽东的老路,共产党政权,早就完蛋了。这个事的后续,和翁寒松事件的后续,异曲同工。

六四期间,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全体群情激愤,大家聚在一起,讲得最多的,是共产党几十年残害中国的罪恶。袁磊在这样的聚会上发言,说得上是慷慨激昂。他还起草的一个有关学运的声明。这个声明,就附在这篇文章后面。

(九)

回过头来说日常。全体中国人,对八十年代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处境经历,现在有一个简洁明了的刻画,说这些人是洋插队。洋插队具体内容是什么不重要,不过既然和上山下乡画了等号,听起来这些人当年的日常,多少有些悲催。

这个话的事实依据,是这一代留学生,绝大多数到美国后打过零工,不少在中国餐馆洗碗刷盘子,做过服务生。中国人的传统概念,打零工刷碗在餐馆做店小二,是社会底层。八十年代中国的这一代天之骄子,到美国沦落到了社会底层,自然是生活所迫。当年北大有学生毕业后卖茶叶蛋,在中国成了丑闻。这些人在美国全体打零工刷盘子,听起来真是落魄可怜。

八十年代的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后打过零工,在中国餐馆洗碗刷盘子,做过服务生的,确实不老少。袁磊没做过,但比他晚一年来的惠英做过,不过她做店小二不是生活所迫,而是顺手捞外快。跟袁磊结婚后,两份助教的收入,就实在没了必要再捞这样的外快,但她有时候,还是会帮一家美国人看孩子,一小时能挣二十。再后来自己生了孩子,反过来找别人帮看。也得给这个数。

美国的零工,五花八门,做中国餐馆的服务生,只是其一。各色各样的快餐店,美国餐馆意大利餐馆法国餐馆,都可以去。不过中留的英文口语跟不上,所以打工都扎堆去中国餐馆。

在饭馆刷盘子是打工,在学校图书馆搬书是打工,在教授的实验室刷瓶子,给别人看孩子,都是打零工。巨富们,盖茨乔布斯的孩子,指定没打过零工。不过往下,在美国到了中产家庭,孩子从十六岁开始,十有八九打过零工。美国家长给小孩子零花钱,一般不白给,都要求你做点家务。到十六岁,可以拿驾照开车,就算成年人。这个时候爸妈会送你一辆汽车,不少还帮你买保险。不过给汽车保养加油,他们就不管了。

有了这个车,就有了到处走的自由,但也有了养车的责任,于是大家都去打零工,养车挣零花钱。十八岁上大学,爹妈如果帮你交学费是大情分,再给生活费的也有,但就是例外不是常规。上大学的生活费从那里来?借学生贷款加打零工。后面如果再上研究生,父母就彻底不管了。医学院法学院,学费生活费,去申请学生贷款,以后毕业工作了,自己慢慢还。这些学生都打零工。不过这个打工上学的程序,对袁磊们的孩子不适用。华裔家长,大多数把帮孩子付学费给生活费,看着是自己的义务。 ABC (American Born Chinese, 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打零工的比例,远低于同龄的白人孩子。

在美国,去餐馆吃饭的,十有八九自己在餐馆打过工,所以很少有食客会对服务生幺三喝四没礼貌,根本也没人会觉得给人端盘子上菜倒水是丢人没面子。学生打零工,自己养自己,不是社会下层。不再是学生了,靠做服务生养家糊口,算社会下层,但是这些人自食其力,是得人尊重的一群。美国真正的社会底层,靠吃政府救济,什么也不干。 如果再吸毒,就只能无家可归了。美国无家可归的,十有八九,都是瘾君子。

中国留学生打零工做服务生这个事,也有做得蛮丢人的时候。回头客哪里都有,有些小费给得多些,有些少些,但是服务生不应该区别对待客人。这一条就有留学生做不到,会故意怠慢给小费少的客人。一个地方,同时有几个中留做服务生,这几位之间,会为小费谁多谁少起矛盾。打工也不一定在中餐馆,比如有人多的比赛,在体育馆门前卖饮料热狗。这个事有中留过分到合伙回收空纸杯。比赛结束后,饮料卖出去多少,按余下的空纸杯计数。用回收的空纸杯卖出去的饮料,钱全部归自己。后来被曝光,这个零工辛辛那提的中国留学生就全体永久没得做了。

 

(十)

八十年代留美的学者学生,不该放在一起说。学者是访问学者,是公派,中年人居多。访问学者拿的是J签证,访问结束后必须回国。他们在美国的生活费,一般是国内的派出单位给,只有助教资助的一半不到。大多数访问学者,缺少打零工需要的起码的语言能力。这些人是最俭省的一群,特别是短期半年的访问学者。回去要买的几大件,电视冰箱微波炉,都必须从嘴里省。

人以群分,袁磊当年,和访问学者没有很多近距离的交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内报纸新闻里时不时冒出来的放弃国外高薪,回去报效祖国的,全都是不得不回国的访问学者。八十年代的留学生,学成后利用中美之间的不对称,两边跑得好处,是后来的事。真正有成就,放弃美国的身份工作回国,是在中国搞千人计划长江学者之后。田刚施一公饶毅放弃在美国的身份,是为了选中科院的院士。

留学生这一群,又分有资助和没资助的。没资助打工是必须。有资助的也打工,但不是必须。后面这一类,打零工是努力多挣钱,为万一将来不能留美国,不得不回国留后手。这两类留学生,结局大致一样。毕了业起码有硕士学位,又有绿卡,陆陆续续找工作上班,后面都是活得有滋有味的美国中产。挣钱多一点少一点,也就是上中产和一般中产的分别,大家大差不差。归根到底还是中国人,攀比心好胜心,自己比完了比孩子,美国就又多了一群虎爹虎妈。

接着说袁磊的一件也算打零工的事。他到美国的第三年跟惠英结婚,第四年有了儿子,单靠二人助教的工资,手头就有些紧。袁磊于是找关系弄了一份额外的工作。辛辛那提大学是公立,学生入学来者不能拒。不过基础特别差的学生,大学程度的课真的没法教。学校就办了一个预备学院,数学从初中开始教。这样的课,没有教授开就招临时工。袁磊有位师兄,在那里负责招教数学这一块的临时工,袁磊和惠英找到他,一人得了一门课教,手头宽裕了不少。

这些美国学生,基础差到什么程度呢?袁磊教初中代数,上来问他们,二分之一加三分之一是多少,一小半回答是五分之二。只得花十分钟,讲分数加减。讲了还是有人听不明白,袁磊说你下了课再来问。下了课真来问。解释半天听明白了,临走,说你这个办法听起来有道理,但是搞得太复杂。我还是更喜欢分子加分子,分母加分母。期中考完了,还是这一位,说老师你真要求我会做题呀。袁磊说不然呢?他说我小学中学一路过来,在课上只要不捣乱,就是好学生,就是 A。不想到了你这里,真要学。

另一件与学生有关的事,好多年后,发生在 UCLA。袁磊去 UCLA 做博士后,和陶哲轩(Terrence Tao)是同一年同样的位置。开学系主任召集新人开会,大家做自我介绍,你叫什么,专长是什么,导师是谁,在哪里得的博士学位。一圈下来,都是名校名师,到了袁磊,自报家门,辛辛那提大学的博士,陶哲轩跟了一句,问University of What(什么学校)?搞得袁磊不得不重复一遍辛辛那提,当时很有些下不来。心说辛辛那提,数学系是不行,但是辛辛那提大学的篮球队无人不知,难道你也白痴没听过?数学家里,袁磊最不喜欢这个陶哲轩,为什么呢?羡慕嫉妒恨。

不过现在要说的这个事,跟陶哲轩无关。UCLA 自然都是好学生。有一天答疑时间,袁磊跟一个学生闲聊天。他说我刚从伯克利转过来。这里的数学系,周围的教授,看起来蛮正常。袁磊问伯克利怎么了?他说进了伯克利的数学楼,感觉是进了神经病院。周围的人,都在一边神游,一边跟自己嘟嘟喃喃,没一个正常。可怜美国的顶级数学家们,在普通人眼里,是这么个德行。

 

(十一)

最后讲吃。袁磊是超级吃货,不讲吃故事不完整。他到美国,是来对了地方。到超市转一圈,爱吃的肉和水果都便宜;在国内吃烦了,看着倒胃口的豆腐青菜,都贼贵。肉里边,最便宜是鸡肉鸡蛋,运气好碰上猪肚子,跟白送不差什么。水果里最便宜的是香蕉,一毛九一磅,葡萄贵些,也可以敞开吃。所以袁磊当年,鸡肉当饭,烤鸡腿一顿十个,吃香蕉必须一把,吃不用吐皮没有核的葡萄,一次两磅,那叫一个过瘾。蔬菜就认洋葱土豆加美国大芹菜大青椒,这些东西便宜,在中国也没怎么吃过。什么韭菜冬瓜豆腐,就算了。

后来接触美国饭,开始自然是麦当劳。不过直到现在,袁磊都只喜欢薯条,不喜欢汉堡。下面是肯塔基,这个当年在袁磊是从没有遇到过的美食。佩服一个人到极至,就说如遇天人,这个肯塔基,对袁磊是如遇天食,可惜贵,只能偶尔吃。再后面,袁磊迷上了比萨饼。比萨饼开始的时候,吃不太习惯,后来习惯了,就成了无上美味。不讲健康就讲好吃,世上所有的美食,其实都比不过肯塔基比萨饼薯条这三样。不过开始的时候,一比十在心里比对,东西贵舍不得吃;后来花钱不总想着比对人民币,又知道了这些是垃圾食品,想吃不敢放开吃;到现在得了糖尿病,干脆改成不能碰了,也是悲催。

说到吃,全体中国人自以为是,都认定了中国美食,天下第一,这其实是大不然。美国人大多数,对中国饭,远不如对日本料理和墨西哥饭有兴趣。同一时间段,美国餐意大利餐法国餐,墨西哥饭日本饭印度饭,最冷清的,是中国餐馆。在美国的中国人,现在说到回国,最自大浮夸的,是说国内的美食。中国菜是不是世界第一放一边,要吃正宗的中国饭,既安全又廉价,去洛杉矶的中国城不行吗?洛杉矶的中国城,中国菜各个菜系,应有尽有,还不用担心预制菜地沟油。

啰啰嗦嗦说到这里,有了一大堆。不过这些事,不能算疯玩。不要说疯,连玩字都勉强。袁磊前面说的这个疯玩,实际是交朋友打麻将下围棋。袁磊来美国,带了麻将围棋。麻将按传统,清一色混一色一条龙,只玩不赌钱。 打麻将不赌钱赌筹码,一人发一副。筹码第一次输光了,叫做被打翻在地,被打翻在地了,领一副新筹码,再输光了,叫被踩上一只脚,被踩上了一只脚,再领一副新筹码,这回再输光了,叫永世不得翻身。四个好麻将的朋友凑在一起,隔三岔五打通宵。年轻人玩得兴起,有一回发疯,说试试如果只吃不睡,打麻将能打多久。在万同学家,持续了三天两夜,到最后实在熬不下去,大家同意停了。

除了麻将还有围棋。打麻将的和下围棋的,是不同的两伙人,袁磊是交集。袁磊到美国的时候,围棋水准业余二段不到的样子,在留学生里,碰到不少好手,大家搞了一个围棋俱乐部,参加的人,前后有流动,但是能参加进来,起码得是业余初段,几年坚持下来的,黄棋友徐棋友曾棋友陈棋友,加上袁磊五个。这几位都是结了婚有老婆的,开始就袁磊一个单身。徐棋友最高,业余三段的样子。俱乐部一周活动一次,下午五点到午夜,一般就在徐棋友家。先生们下棋,太太们在一旁守着,聊天带做宵夜。这个俱乐部里的每一家,悲欢离合,都有故事。我们到后面讲。

袁磊和惠英结了婚,朋友打麻将就再不去了,但是围棋俱乐部,还是老样子,惠英也循太太的例陪着去。这个事打麻将的万同学意见最大,批判袁磊见色忘友,娶了老婆朋友不要了。旁边有一位下些围棋的同学,接口说这个不叫见色忘友。袁磊是围棋好手,用围棋的术语,这叫有大局观,知道什么要紧什么不要紧。好不容易在这里找了老婆,不陪她陪你们?到后来惠英也迷上了麻将,正好陈棋友两口子也好,两家一起,每周至少一次,麻将直打到袁磊离开辛辛那提。

 

附录:关于国内学生运动的声明

我们,Cincinnati的部分留学人员,在此对国内时局和最近兴起的大规模学生运动,表明自己的看法和态度。

一 国内的政治制度和改革开放

  1. 十年前中国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二千年封建集权的官僚制度的延续。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发展的事业和这种落后的社会制度是根本对立的。
  2. 十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内部的有识之士实行的经济和政治改良运动。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经济和政治上一定程度的进步。然而,在官僚政治制度的框架下进行的经济制度的改良,现在已经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3. 冲破现行的官僚政治的框架,实行民主,自由的政治制度,真正让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是克服改革的危机的唯一出路。没有政治制度的改革,任何经济上的改良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二 关于学生运动

  1.  国内正在进行的学生运动,是中国进步分子争取民主和人权,敦促中国共产党进行彻底的政治改革的实际行动。学生运动的方向,是中华民族富强兴旺的希望所在,是改革开放有可能克服危机,走向成功的方向。
  2. 学生运动的规模和政治要求的明确性,标志着中国新一代的觉醒和成熟,标志着反对官僚政治的社会力量在中国的发展和壮大。
  3. 学生运动的作用,根本在于宣传和教育人民。几次学生运动,也许会被无情地镇压,最多也只能从官僚政治那里得到有限的让步。然而终有一天,全体人民会被唤醒,学生们的伟大事业会最终胜利。
  4. 自由民主的钟声已经在中国的大地上回荡了。在西方,这钟声曾经送走了一个旧世界,这钟声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和繁荣,它也将会给伟大的中华民族带去这新的世界,带去这繁荣。学生的事业,是中华民族的事业。这事业的生命力是不可战胜的。

人生而平等,人应该拥有自己作为人的起码的权利。人民会利用这些权利做自己能做的,使中华民族富强兴旺。人民不要谎言,我们有权利知道在地球上真正地发生了什么事情。人民不需要统治者,我们需要真正能代表自己的利益,尊重人民的,为整个民族服务的政府。

民主,自由,人权万岁!

所有跟帖: 

标题不太妥:应为开眼看美国才比较合适。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6/2025 postreply 11:35:15

莫名其妙。 -蒋闻铭- 给 蒋闻铭 发送悄悄话 蒋闻铭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6/2025 postreply 12:54:47

你睁眼看到的顶多是美国的一部分,不是美国的全部,更不是整个世界,这不清楚吗?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6/2025 postreply 13:19:17

蒋老师眼界小,见识短,不知道的事就不存在,就骂人几坛党支部,中国政府机构,瞎编,造谣等等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461 bytes) () 09/16/2025 postreply 13:40:21

别人来了美国,就开眼看到了世界。这个事不包括您和老生双福这样的五毛。 -蒋闻铭- 给 蒋闻铭 发送悄悄话 蒋闻铭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6/2025 postreply 14:09:29

不知道您几位,来没来美国。看起来即使来了,也宁愿做睁眼瞎,看不到美国,更看不到现代世界。 -蒋闻铭- 给 蒋闻铭 发送悄悄话 蒋闻铭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6/2025 postreply 14:11:51

一天到晚的为共产党独裁政权,为把几位弄瞎了的独夫民贼毛泽东唱赞歌,攻击自由民主的世界。您几位就省省吧。不要在这里丢人了。 -蒋闻铭- 给 蒋闻铭 发送悄悄话 蒋闻铭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6/2025 postreply 14:13:57

少唱高调。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6/2025 postreply 14:34:09

我的这些话,与唱高调有什么关系?说您几位是睁眼瞎,是唱高调? -蒋闻铭- 给 蒋闻铭 发送悄悄话 蒋闻铭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6/2025 postreply 14:51:59

蒋网友有点像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6/2025 postreply 15:59:14

说这些人唱高调之前,您起码得了解一下这些人,为共产党做了什么样的贡献。您不愿意睁眼我可以告诉您,这些都是实干家.里边没有 -蒋闻铭- 给 蒋闻铭 发送悄悄话 蒋闻铭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6/2025 postreply 17:02:48

唱高调的。但是他们都是俄国人的走狗。当时的共产党,全体是俄国人的走狗。 -蒋闻铭- 给 蒋闻铭 发送悄悄话 蒋闻铭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6/2025 postreply 17:04:19

对我来说,最大的睁眼看世界是第一次进县城上高中,其校园与农村大不一样。之后去的所有地方都谈不上冲击。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6/2025 postreply 14:40:28

您总算还知道睁眼看世界这五个字是什么意思。蛮可以了哈。:) -蒋闻铭- 给 蒋闻铭 发送悄悄话 蒋闻铭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6/2025 postreply 15:00:23

您完全可以写一篇您说的这个经历,然后用跟我同样的标题:睁眼看世界。明白了吗? -蒋闻铭- 给 蒋闻铭 发送悄悄话 蒋闻铭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6/2025 postreply 15:02:22

我不会用这么大的标题吓唬人!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6/2025 postreply 15:11:23

您说这个话,是因为您到今天还是睁眼瞎。开开眼吧。 -蒋闻铭- 给 蒋闻铭 发送悄悄话 蒋闻铭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6/2025 postreply 15:21:17

呵呵!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6/2025 postreply 15:29:05

不用呵呵,您几位最可恶的地方,是不但自己不睁眼,还想方设法让其他人不睁眼。 -蒋闻铭- 给 蒋闻铭 发送悄悄话 蒋闻铭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6/2025 postreply 16:50:35

方外和老生网友:知道共产党为什么要砌防火墙吗?就是不容许中国人睁眼看世界。所以我说您二位是共产党独裁政权的帮凶。 -蒋闻铭- 给 蒋闻铭 发送悄悄话 蒋闻铭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6/2025 postreply 17:35:0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