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回答: 给你supercs882025-08-13 17:01:43

一、夸张或虚构的情节

 

  1. 飞行员“单挑”航母场景
    • 电影里迪克·贝斯特(Dick Best)俯冲轰炸时几乎像是在做单人英雄战,戏剧化地完成关键打击。
    • 真实中攻击是多架轰炸机的协同结果,不是一个人单独完成全场关键轰炸。
  2.  
  3. 日本高层的对话与性格刻画
    • 片中山本五十六和山口多闻等人的台词,很多是为了衬托人物性格而编的,比如在甲板上“预感到失败”的长篇感慨。
    • 历史记录中他们的交流更简短,也更军事化。
  4.  
  5. 珍珠港情节的连续性
    • 电影开头把珍珠港事件直接作为中途岛的情节铺垫,并让部分角色亲历两个事件。
    • 实际上,很多中途岛海战的飞行员在珍珠港袭击时并不在场。
  6.  

 

 

 

 

二、细节上的偏差或简化

 

  1. 情报战的简化
    • 电影中情报官埃德温·莱顿(Edwin Layton)似乎是凭直觉和简单分析就破译了“AF”代表中途岛的密码。
    • 实际上,这是整个太平洋舰队情报中心和海军破译组长时间合作的结果,还包括了著名的“淡水机密”测试(假发假情报引日本上钩)。
  2.  
  3. 战斗机与轰炸机的存活率
    • 电影中美军攻击编队虽然有牺牲,但主角周围的幸存率显得偏高。
    • 史实是:美军鱼雷机编队几乎全灭,存活率极低。
  4.  
  5. 人物关系的强化
    • 一些角色之间的友情、冲突是为了戏剧性而加强,比如贝斯特与麦克拉斯基之间的互动。
    • 史料中两人确实是同僚,但没有那么多电影化的冲突和和解桥段。
  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