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不是学建筑的,纯是感觉,建筑理论和实践,天朝比欧洲最少也得落后几百年?

你看看土耳其的索菲亚大教堂,蓝色清真寺,天朝能建这样的建筑都是这一百年以内的事

木结构顶的巴黎圣母院,你看看那个跨度?

天朝的土玩意,都是中央一堆柱子支撑,直接了当,造成立柱需求太大,所以把金丝楠都砍光了

为嘛欧洲有大跨度的建筑?因为人家早早就利用力学原理,做出了大跨度的梁。咱们,几十年前,农村还是一根木头上梁。

现在,天朝的建筑施工肯定是世界第一,这只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过去几千年,一直是落后的,从理论到实践

古人说,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

有空去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和其他欧洲国家多转转,想法也许会不一样

所有跟帖: 

营造法式,梦溪笔谈,风车冶铁,希腊那种石顶是不科学的,圆明园是中式 -美国老师- 给 美国老师 发送悄悄话 美国老师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02:57

这个很难比较,因为建筑的目的不同。中国可以和欧美教堂媲美的建筑,是帝王陵墓。都讲究久远。而中国房屋更讲究天人合一的风水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04:44

中式木造建筑因为材料关系,都不可能久远,但是讲究朝向之类的,人住起来,应该更舒服。但是隔热给排水这些,倒是欧美领先了。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07:14

教堂的大跨度,是因为建筑师发现了应用BUTTRESS来抵消向外的压力。 -borisg- 给 borisg 发送悄悄话 borisg 的博客首页 (41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05:13

中国的古代拱桥也发现了这个,只是造价高,基本不会用于建筑。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09:21

中国最早的拱是汉朝,墓葬从堆积式的黄肠题凑向拱顶发展。 -borisg- 给 borisg 发送悄悄话 boris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13:02

还是墓葬啊。就是我开头说的,能和欧美教堂媲美的,只有中国的帝王陵墓。这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死态度,人的归属在哪里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16:15

拱最早起于两河流域,希腊罗马的和中国的大概都是从那里传来的。 时间段很重要,汉朝中国出现拱顶,正符合那时候开始和西域沟 -borisg- 给 borisg 发送悄悄话 borisg 的博客首页 (229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22:44

我记得拱桥据说是鲁班看到弓之后发明的,他找到弓铉的替代方法,估计这是一个传说。应该没有汉之前的拱形建筑。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27:08

赵州桥是石拱桥 -老生常谈12- 给 老生常谈12 发送悄悄话 老生常谈1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22:43

这是桥。不知道有没有拱形屋顶。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5:38:22

哈哈,行万里路不错。中国的各个地方也得去看看啊。 -新手庚- 给 新手庚 发送悄悄话 新手庚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08:19

不用看了,现在谷歌地图什么都能看到。现在的中国,严重缺乏建筑特色。都是清一色的现代高楼或者水泥小楼,真正的传统已经没有了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10:56

不知道你去没去过大陆。我去过太多的城市。大陆有些地方古建筑保留基本完好。比如蓟县独乐寺内的观音阁,是中国保存最早的木结构 -新手庚- 给 新手庚 发送悄悄话 新手庚 的博客首页 (96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33:28

这些东西,内行才看得懂,外行去看就是浪费时间。而且国内到处收费,寺庙香火骗局不断。还是看图册和照片,加上介绍更妥当。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35:46

如果看木建筑的庙宇,首推日本。日本的基本都保存完好,而且基本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庙里面也没有那么多赚钱的弯弯绕。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37:20

现在很多和尚尼姑去寺庙工作就象上班一样。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4:11:58

据说还开豪车。进去就让你上香,上了香告诉你一颗香几百。再搞个套餐什么的。没几万出不来。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4:16:47

主要是好心告诉你印堂发暗,必有大祸,他们可以帮你消解,他们不要你的钱,只要你在佛前虔诚进香就可以了!哈哈。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4:18:31

他们和警察叔叔抓罚款一样,都是有抓香火钱额度,必须完成的。而庙,地方政府缺钱了都向他们借。。比银行还猛。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4:22:03

大跨度的梁,穹顶结构的楼房,让缺乏现代钢筋的古代也能建起巨大的建筑。古埃及人不会穹顶结构,所以用很多柱子支撑神庙。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09:31

罗马人两千多年前就掌握了穹顶技术以建造巨型建筑:罗马市仍有一座存留建筑(罗马万神殿)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11:04

关于中国古建筑,一千多年前北宋李诫的《营造法式》值得一读。 -新手庚- 给 新手庚 发送悄悄话 新手庚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17:57

那个没啥好读的,太枯燥。中国的真正古董,都是梁思成夫妇整理的那些,核心都是人和环境的和谐共存,不同时代还有不同的特色。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24:04

环境不同了,现在的那些仿古建筑还照做,只得其型,不懂背后的环境和风水原理,这样的假古董,就没有看头了。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28:47

梁林夫妇看过这本书后(是其父梁任公推荐的),给儿子取名梁从诫。希望他将来能成为《营造法式》的作者李诫。 -新手庚- 给 新手庚 发送悄悄话 新手庚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32:59

结果他儿子成了历史学家。哈哈。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41:35

据说当年只差两分进建筑系,很可惜的。 -新手庚- 给 新手庚 发送悄悄话 新手庚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56:21

不可惜,他父母太牛,再走他们的路容易失去灵动。这个道理很多人不懂。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4:02:16

会造建筑的历史学家,才是好诗人。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4:02:56

成了周培源的女婿,而后离婚。 -chufang- 给 chufang 发送悄悄话 chufan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20:06:13

这书在这里大家可以看看,这种精细那年代的中国人少有。中国人吃亏在理学。 -borisg- 给 borisg 发送悄悄话 borisg 的博客首页 (12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37:12

专业性太强,太枯燥。大概相当于现代买房的标准建筑。尺寸方式都是固定的。哈哈。我更喜欢介绍为啥要搞成这样的书籍。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40:38

那时候人没几个懂得几何力学什么的,不照这个搭起来估计会塌了。 -borisg- 给 borisg 发送悄悄话 boris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42:43

理解。但是不理解的是,现代的人为啥这么粉它。。。到底好在哪里。中国各地环境不同,用同样的式样,有点迂腐啊。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44:50

我记得到新墨西哥州去玩,他们就介绍他们的房子为啥是那个样子,因为雨水少,太阳猛,风大,所以要那么做,那才是真有意思的东西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43:38

然后我就发现南美,西藏和印度,类似的环境也有类似的房屋造型,这才是真正有味道的东西。房屋形式必须配合环境。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46:12

中国没有发展出大跨梁和拱形结构与木材相对易得,以及文化信仰有关:这让需求变弱。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50:40

我认为是经济因素。欧州的教会积累了大量财富,而中国的财富只积累在帝王家。帝王把钱都花在陵墓,屁民哪里有钱搞大跨度建筑。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4:04:55

有一定章法,平民(甚至贵族)盖房子违制可以被当做造反的证据咔嚓掉。。 -borisg- 给 borisg 发送悄悄话 boris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4:14:03

嗯,等级制度,是独裁制度基础和基石。衣食住行,就是等级制度的体现。这种条件下能发展出独特的建筑就怪了。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4:26:05

有道理。这让民间没有大型建筑屋的需求。 -方外居士- 给 方外居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5:21:45

我相信Functionality=Beauty,能蔑视重力/阻力的人造形态是美的,从建筑到飞机盖莫如此。对比古代中西高大 -十具- 给 十具 发送悄悄话 十具 的博客首页 (204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4:31:48

看看卢浮宫,故宫就是小黑屋 -Parkbrooke- 给 Parkbrooke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4:49:00

卢浮宫真是1204年建的吗? -f2022f- 给 f2022f 发送悄悄话 f2022f 的博客首页 (1469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5:43:04

进欧洲大教堂,伊斯兰大清真寺,感觉就是:高大!而进中国的大殿大庙,感觉就是阴沉,压抑。 -半垧- 给 半垧 发送悄悄话 半垧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5:27:34

这里13分18秒说西方建筑抄中国的。 -f2022f- 给 f2022f 发送悄悄话 f2022f 的博客首页 (194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6:37:4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