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战争与和平》有感:不仅仅是感动

来源: 千里 2024-06-13 10:45:0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6056 bytes)

读《战争与和平》有感:不仅仅是感动

 

最近我读了几本好书。我读了韩国女作家崔恩荣的《明亮的夜晚》,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 胡赛尼的《灿烂千阳》(硬名字是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还有一本美国畅销书《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英文名为 Educated).

这三本书都写得很好。我很喜欢,读的时候都很享受,但还是感觉差一点,于是我决定下一本就读顶峰上的那部,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迟子建说过,她最喜欢俄罗斯文学。俄罗斯作家一直保有”风骨”。”风骨”一词我觉得特别准确。俄罗斯作家的胸怀与风骨远远超越他们的民族文化,是属于全世界的。

余华说过托尔斯泰是世界排名第一的作家。毛姆也说过,《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排名第一的长篇小说。虽然任何艺术形式,包括文学,都是不应该排名的,但我同意余华,我也觉得如果作家有排名,托尔斯泰排第一。

但是《战争与和平》能排第一吗?

于是我在亚马逊上下了单,两天之内,书就寄到家了。厚厚的两本,1349页,125万字。看着怪吓人的。像《战争与和平》这一类巨著,读起来比较难。一开始我会规定自己每天读30到50页,会读得慢一点,并记录人物名字,要不然容易糊涂。等读了一部分,读进去了,这类书就会让人手不释卷,让读者体会到无比的喜悦和乐趣。有点像玩游戏通关一样(我不打游戏)。这是我读比较难的名著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我本来的计划是用一个月时间读完《战争与和平》。事实上当读到书的下部时,每天不管我在跑步,在和朋友吃饭聊天,或者去超市买菜的时候,我都急着回家。我的心好像系上了一根细细的线,在拉我回家。这根线就是我家客厅沙发上的《战争与和平》这本书。

我要回家读《战争与和平》啊。

我花了14天就读完了这本长篇巨著。这就是名著的魅力。

我是一个很爱读书的人。应该说每一个写作者都爱读书,读书是吸收营养成分。不读书的人是写不出东西的。我读过很多让我深为感动的好书。我刚刚读完的那三本书,每一本都让我流泪。

但《战争与和平》给我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像这样一部巨著,远不是简单的用”感动”来评价的。这本书给我的感觉远比”感动”要复杂纷繁厚重很多。

《战争与和平》为什么可以在浩瀚的书海里傲然挺立,藐视群雄?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在于这本书的广度。名著中有爱情写得很好的,比如勃朗特三姐妹的《呼啸山庄》(毛姆的评价:我不知道还有哪一步小说能把爱情的痛苦,迷恋,残酷无情与执着,曾经如此令人吃惊地描绘出来。”)。

家长里短的小说,比如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写人性有《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还有爽文鼻祖《基督山伯爵》。但很少有一部长篇小说,可以像《战争与和平》这般广阔。

我们的《红楼梦》可以拼一拼。但是《红楼梦》丢失了三分之一。这是我们中国文学甚至是世界文学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还有《红楼梦》几乎全部局限于家庭生活的描写。连贾链送林黛玉回老家奔丧都一笔带过。

而《战争与和平》写了包罗万象的场景:皇宫,战场,贵妇的客厅,医院,监狱。全书有550个有名有姓的人物。这些人物有沙皇,拿破仑,俄国贵族,农民,将军,小兵,仆人。每一个场景都栩栩如生。每一个人物说出来的话都完全符合这个人物的个性和身份。

我想不明白,托尔斯泰是如何写出这么多动人又可信的场景和人物的?他都经历过吗?他既参加过俄军最高军事会议,又面见过沙皇和拿破仑,也做过战俘,见识过平民被无端枪毙吗?

作为一个小说写作者,我很明白小说中的故事都是编的,但细节是真的,只有这样,才能说服读者,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是托尔斯泰是怎么能够驾驭这么千变万化各不相同的场景的呢?

俄罗斯作家的写法都是啰里啰嗦。就是大段的心理,场景,对话描写。事无巨细,把人物的心理活动,仔仔细细清清楚楚地写出来。这种写法的感染力很强。

我感觉俄罗斯作家的这种写法有点像西方油画。西方文艺复兴之后的油画,肖像上的每一根头发都画得很清晰,而我们的《红楼梦》的写法,充满了暗喻,伏线。曹雪芹写人物的想法,只写10%,其它的90%让读者去感受和领悟,有时还会故意反着写,像是我们中国的写意画,聊聊几笔,但充满意境。

这两种写法,都好。

《战争与和平》里的每一个场景都有极为丰富的细节,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托尔斯泰在生活中一定拥有无与伦比的观察力。

这本书的前400页,大部分都是写打仗。托尔斯泰写战争,从远景到近景,从整个战役到最具体细微的轰炸进攻肉搏,从拿破仑到最底层的无名士兵。这么复杂的故事,整个架构情节叙述,都杂而不乱。读托尔斯泰的文字就像观看一部宏伟的战争电影,一个镜头接着一个镜头,一个人物接着一个人物,跟随作者的文字,读者进入了200年前的战场。

托尔斯泰是极为自信的作家。我常常听到这样的话”现在的小说节奏要快!要不然就会失去读者。读者是最没有耐心的。”但是《战争与和平》1300多页的书,到474页,男主安德烈才第一次注意到女主娜塔莎。到518页,男主才第一次和女主说话。这个进程有多慢!

所以真正的好作家是不会去特意取悦读者的。我这个读者最感兴趣的是娜塔莎和安德烈的爱情,但托尔斯泰才不会管。他拖到整本书的上部都要结束的时候,才安排男女主角相遇。这才是伟大作家的自信。

托尔斯泰要写的是19世纪初整个俄国社会的状况,人物繁多,所以他才不会为了迎合读者着急地写男女主角的爱情。他要写的是生活本身。

这一点让我思考作者和读者的关系。没有一个作者是只为自己写的。每一个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受到读者的欢迎。但作者也应该为自己而写。为自己内心的那一股激情而写,写下自己欣赏赞美的,也写下自己想谴责批评的那些事和人。

忠于自己的内心,真诚的写作是最有力量的。

《战争与和平》的伟大之处,除了是一部无法比拟的全景式的小说,还有就是立意的高远。

在我的另外一篇书评中,我写到过,作品的立意是很重要的。故事再好,语言再美,人物再鲜活,但如果立意不够高,就不能算一部很优秀的作品。伟大的小说都不是仅仅写好人坏人,好事坏事,对与错这么简单直白,而是写人生,写人性,写时代,写真善美。

这一点,托尔斯泰做的非常好。在那么多人物,那么多情节场景中,作者都在歌颂真善美。作者那颗温柔悲悯善良的心,始终贯穿全书每一个章节。他同情天下苍生,他歌颂”拯救和怜悯”,反对”屠杀与迫”害。他对所有的人(法国士兵,俄国士兵)尤其是弱者充满了深切的同情。通过对生灵涂炭的残酷战争的描写,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敬畏。

整本小说写了亲情,爱情,友情。娜塔莎的原生家庭罗斯托夫家,就是一个父慈子爱,兄弟姐妹之间也很友爱的很美好的家庭。

《战争与和平》整部小说,有很多死亡和失去,战争多么残酷,人生多么无奈,那么多的伤痛和无可挽回的遗憾,但生命中的”爱”与”真善美”永存。

总结一下,我认为,把《战争与和平》与世界文学史上众多的优秀小说区分开的是这两个主要的点,一个是立意的深远和高尚,还有一个是整部小说所囊括的人生和社会的无比广阔的画面。

大家都说,托尔斯泰展现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展现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他俩都是世界上最杰出的作家,也是俄罗斯给予世界文化的宝贵馈赠。

有了立意和广度,能成为举世无双的世界名著,也因为《战争与和平》具备了非凡的艺术性。

托尔斯泰对这么宏大的史诗般的篇章的掌控,故事情节,结构,众多人物的塑造,语言文字,节奏,对话,对环境的描写,千头万绪,所有这些,都达到了长篇小说的一个顶峰。

我说过很多次,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故事是为塑造让读者印象深刻的人物服务的。《战争与和平》塑造了众多让人难忘的人物,娜塔莎,表妹索尼娅,哥哥尼古拉,弟弟彼佳,皮埃尔,安德烈,安德烈的妹妹玛丽亚公爵,等等。

《战争与和平》里的爱情有两条线。一条是娜塔莎和安德烈,皮埃尔之间的爱情,一条是尼古拉和索尼娅,玛丽亚公爵之间的爱情。

托尔斯泰笔下的三角爱情,他们之间的冲突就像是真实生活中发生的那么自然和不可避免,恋人之间的误会和伤害,没有一点生编硬造的感觉。爱情的最后结局,可以说是”有情人总成眷属”,但好像又不是。而生活本身不就这么混沌糊涂吗?

娜塔莎那条感情线是主线。她和安德烈之间的爱情,最动人的是他们重逢的那一段的描写。安德烈在战争中受了重伤,将不久于人世。一切都不重要了,两个人终于学会了原谅和如何去爱,他们明白了自己有多么爱对方,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自尊算什么啊,就去原谅去爱那个人吧,但太晚了,太晚了。多无奈啊,但就是这样啊,就是这么残酷啊。

重逢后,娜塔莎说:”原谅我吧,原谅我。”安德烈说:’我爱你,原谅什么呀?”(P.1089)托尔斯泰对他笔下的女主角多么宽容啊。就像曹雪芹一样,托尔斯泰对女性的悲悯和温柔在书中无处不在。这两位伟大的作家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女性的弱势地位。他们也懂人性,因为理解,所以宽容。

虽然尼古拉和索尼娅,玛丽亚公爵之间的爱情是副线,但是我好感动,好遗憾。表妹索尼娅是一个孤女,从小寄人篱下地寄养在尼古拉家。表兄妹相爱了,但是面对罗斯托夫家的大少爷尼古拉,她是卑微的。她告诉尼古拉:”我永远爱你,你还年轻,你去享受自由,我永远在这里等你。”于是尼古拉就去泡妞玩乐。她为了尼古拉拒绝别的求婚者,一直默默地等待。

罗斯托夫家败落了,欠了很多债,唯一翻身的办法是尼古拉娶一位有丰厚嫁妆的富家女。尼古拉也不是没有反抗过,他知道索尼娅对他无怨无悔的感情,他也爱过索尼娅。这里有一段精彩的描写。罗斯托夫家的年轻人圣诞节去领居家玩。他们住在乡下,驾着雪橇,半夜在星空下,穿过茫茫雪原,”周围是普照着月光和遍地星光的仙境般的原野”,之后他们看到坐落在一片神奇森林里的城堡。 (p583—598)

这一长段描写真是太美了。在这个美丽无比的雪夜,尼古拉和索尼娅确定了他们的爱情。这一段可以看出,景色和环境的描写对于塑造人物会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

好的作品都是充满美感的。艺术就是关于美。艺术的意义就在于带给人美的感受。

这么美好的初恋,还是抵不过经济上的压力。尼古拉最后还是决定和富有的女公爵结婚。索尼娅就一直留在他家,成了个老姑娘。

富有的女公爵并不美,但心底善良品行高尚。他们夫妻关系很亲密。这就是现实中的爱情吧。年少时的爱是真的,成熟后的变心也是自然的。尼古拉是对不起索尼娅,但又怎样呢?索尼娅又能做什么呢?何况女公爵也是一个很善良高尚的好女人。

王安忆曾经说过:”作者应该和自己笔下的人物保持距离,这样作者才不会被人物掌握。”

我是不同意的。当作者在满怀激情地描写自己作品中的主角时,怎么不会带着一颗”喜爱”的心?

书中的绝对女主角娜塔莎是世界文学史上永存的女性形象。她漂亮,善良,活泼,灵动。是那么可爱的一个少女。

《战争与和平》有三个男主角,安德烈,皮埃尔,和尼古拉。这三个男主角都不完美,但都很可爱。

托尔斯泰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是他的姑姑养大的。托尔斯泰应该是以他父亲为原型来写”安德烈”这个人物的。他对这个人物的热爱处处都有体现。他在写这个人物的时候,一定是悲喜交加的。

我尤其喜欢尼古拉这个抛弃了初恋的渣男角色。也许是因为他很有男子汉气概,勤奋工作,有家庭责任感,孝顺自己的父母。虽然他背叛了年少时的爱情,但他的选择完全符合他的生长环境和身份地位。这是一个很丰富立体的很有魅力的人物。

书中还有两个出场不多的小角色,一个是娜塔莎的小弟弟彼佳,一个是皮埃尔做俘虏时认识的农民俘虏卡拉塔耶夫。这两个着墨不多的角色却让我泪流满面,比我在读安德烈之死的时候流的泪都还要多。

鲁迅说过:”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事情毁灭给人看。”当我读到这两个小人物的故事时,常常会想起这句话。托尔斯泰把这两个小人物写得多么可爱啊!他们乐观天真友善,那么的纯真,对人多好。他们像小白兔一样单纯无害,都有一颗纯洁无暇的心灵。

但他们都死了。

《战争与和平》全书130万字,作者都没有写过”心碎”一词,一次都没有写,但是读者为什么常常会有”心碎”的感觉呢?作为一个作者,托尔斯泰是如何做到的这一点的呢?他真是无愧于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的地位啊。

当我在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我的脑海里还常常闪现书里的那些画面。当我写下小彼佳和农民俘虏卡拉塔耶夫的名字时,我的眼眶还会湿润。

这两周读这本复杂的长篇巨著,我感觉我的智商和记忆力都提高了(因为要记人物的名字)。作为读者,我都觉得很烧脑,那托尔斯泰是如何创作出这么一个有500多性格鲜明的不同人物的平行世界的?

《战争与和平》让我深切认识到,在所有艺术形式中,绘画,音乐,雕塑,诗歌,散文,短篇小说,等等,长篇小说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只有长篇小说才能真正地记录一个时代。

像托尔斯泰这样的伟大作家的作品,都是巨人的肩膀,会影响一代又一代全世界的写作者。我感觉,路遥在写《平凡的世界》的时候,一定常常想起《战争与和平》。余华的《活着》,一定深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那种对于苦难的感受)。我感觉老舍的很多作品也受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

阅读中的困难和快乐是并存的,就如同长跑的感觉一样。越是难的事,给人带来的喜悦就越大。世界上的事常常是这样。读《战争与和平》并不是仅仅”感动”了我,而是给我带来了无比愉悦的感受。我好似从灵魂到身体都洗了个热水澡,说不出的畅快和舒服。

这就是一本世界名著的力量。这就是艺术的力量。

 

所有跟帖: 

64年我买了一套董秋斯翻译的“战争与和平”,整整四大部。里面的插图后来都都呈现在八小时的电影中。 -chufang- 给 chufang 发送悄悄话 chufan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13/2024 postreply 11:34:11

里面的索尼娅让我想起来莫泊桑的“珍珠小姐”。 -chufang- 给 chufang 发送悄悄话 chufan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13/2024 postreply 11:35:09

《战争与和平》刘辽逸翻译得最好,再看草婴的译本,简直无法看。 -白云蓝天- 给 白云蓝天 发送悄悄话 白云蓝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13/2024 postreply 11:38:06

草婴以前就在我们隔壁的公寓里。觉得他翻译大多数是苏联革命后的小说。 -chufang- 给 chufang 发送悄悄话 chufan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13/2024 postreply 12:06:26

64年啊?您年纪不小啊。 -曲伟- 给 曲伟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13/2024 postreply 12:30:37

这部小说唯一缺陷的是,托尔斯泰好像用漫画的方式描写战争场面,很简略、很抽象,象小孩子玩打仗。 -白云蓝天- 给 白云蓝天 发送悄悄话 白云蓝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13/2024 postreply 11:41:54

有段时间我把《战争与和平》放在床边随时翻阅。它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无数精彩的段落百看不厌,而且经常又有新的发现和领悟。 -Jiushi60- 给 Jiushi60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14/2024 postreply 23:08:0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