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有大量的中间人物,即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的冬妮娅,最后虽然变质了,但是读者仍对她怀有怜惜之情。
所有跟帖:
•
中国文化界开始与西方交流后,歌剧《江姐》巡演欧洲,让编剧和演员们都始料不及的是,当地观众普遍同情甫志高。
-十具-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8:45:31
•
叛徒身上可能有更多人性的纠结。就像《芙蓉镇》在东欧放映,观众最同情的反而是李国香。
-烟斗狼-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18:56:10
•
欧洲听歌剧的人年轻时思想左倾的不少,后来又大失所望。甫志高是他们的hangover. 爱针砭时政的都市小职员,办份小报
-十具-
♂
(174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23:26:52
•
应该是有原型的。红岩的几个作者其实都是文学门外汉,开头基本上就是实录,到处做报告。
-烟斗狼-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23:35:02
•
罗广斌本人就是一个夹在两党之间的人,最后死于非命是很自然的事。可以说甫志高已经预定了他的命运。
-烟斗狼-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23:47:20
•
是的。他是从山上回成都家中策反他哥罗广文,国民党兵团司令,败露被捕的。他参加革命的初因居然是一场puppy love
-十具-
♂
(345 bytes)
()
12/23/2023 postreply
08:15:12
•
同情李国香的,很多也都是前苏联时期的女干部,可谓过来人。
-烟斗狼-
♂
(0 bytes)
()
12/22/2023 postreply
23:3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