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改革是明朝灭亡的罪魁之一,是火烧大明朝这个连环船的连环计

张居正改革,最主要的成就,就是摊丁入亩,也就是说,收税按照土地来,而不是按照人口来收。

土地多的就要多交税,没有土地的就少交税或者不交税。

这样看起来,非常公平。

但是,让明朝财政稳定了很多年。收入剧增,看起来非常成功。

到了崇祯年间,因为女真兴起,明朝开始征收辽饷,也就是对女真打仗的军费。这笔钱,当然是按照田亩,按田亩的数量征收。不论土地的好坏,统一一个数量。

于是,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不高的西北,赋税变得难以承受,农民种田得到的粮食,大部分都交了税,那谁还种田?不种了,逃荒去,于是西北先闹饥荒,高迎祥,李自成人等反了。

然后,为了镇压李自成,就必须加税。

加了税之后,就连江南,粮食产量都不够交税了。于是出现田地拱手送人,都没有人敢要的局面。只能逃荒,通过这个逃税。

更多的田地荒芜,饿死人到处都是,进一步扩大了李自成的军队。

所以,纳粮是明朝灭亡的原因,李自成收拢民心的口号就是:闯王来了不纳粮。

满清入关,稳定人心的口号也是:永不加赋。也就是永远不增加田地的税率。

回过头来看,如果没有张居正改革,还是按人头收税,加税按照人头来,

后果就是,有田的人还交得了税,而没田的人只能逃跑。

明朝肯定收不够税收,没法和女真打仗,大概率必须直接丢掉东北。

但是由于田地没有被和税收绑定,田地还有产出,起码不会大规模的饥荒。

人口会饿死不少,但是起码不会全面毁灭。

这就好像曹操的船队被东吴火攻,如果没有连环船,会被烧掉一些,但是大部分还是能跑掉。

有人说,明朝的土地兼并才是罪魁祸首,而且读书人不交税,导致财产集中在士大夫手中,才是明朝灭亡的原因。

他们错了。正是读书人手中的田不收税,所以明朝才没有所有的田都荒掉,才避免了所有人都饿死的局面。

而那些士大夫,读书人,才会前仆后继的为大明卖命。明末才会人才辈出,忠烈遍地。

这样明朝才多坚持了几年而已。

而如果土地不收税,或者不被铁链子绑定,暴力加税,这样的事情根本就不可能发生。

任何时候,对生产资料,比如田地,股票,房产绑定,增加税收,都不是好办法。

所有跟帖: 

明朝的流转货币是白银,靠着对外贸易吸收欧洲商人运来的南美白银,到了明后期南美白银枯竭,欧洲自己都缺白银 -通州河- 给 通州河 发送悄悄话 通州河 的博客首页 (229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6:06:16

用白银其实也是张居正一条编法的后果,不摊丁入亩,就不用拿白银交税,只要田地还有产出,人就不会饿死和逃荒,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6:18:17

白银没有了,明朝的经济可能崩溃,打满清会失败,但是不会大面积出现闯王。因为只要大家还种田,多数人有饭吃,就不会天下大乱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6:20:36

灭亡的王朝后期都有一个共同点,土地高度集中,很多农民无地可耕成为流民。一遇到天灾,这些流民就是朝廷巨大的隐患。 -通州河- 给 通州河 发送悄悄话 通州河 的博客首页 (113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6:26:42

这个我在本文有提及,土地集中是问题,但是不致命,致命的是土地因为税收太高没有人耕作,免税的土地是最后还耕作的土地,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301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6:32:27

没有土地的流民是问题,但是税收造成有土地的人都当了流民,而且这些人有文化,有谋略,对政权才是致命的威胁。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6:33:31

是的,你在文中说过,很好的观点 -通州河- 给 通州河 发送悄悄话 通州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6:57:24

摊丁入亩肯定是农业社会最公平的交税办法,怎么实施是另一回事。 -Amita- 给 Amita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8:04:04

从来最公平的交税办法,通常是最伤害生产力的办法,平均主义是祸害生产力的不二法门,特别是对生产工具交税,能生产粮的税最高。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8:27:46

生产力是由生产资料决定的,农业社会,靠天吃饭,气候就是决定生产力的最主要因素 -Amita- 给 Amita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8:33:52

但是税收一旦超过收入,那么就没有人种地,所以有苛政猛于虎这个说法,天灾等不可抗力,远没有政策的危害大。天灾还有少量产出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174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8:45:51

明朝的外贸管理一塌糊涂,对比一下太平天国对经济破坏更严重,清政府靠关税收入没有破产还能支付军费开支 -aluminiums- 给 aluminiums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9:22:00

那个时候清朝已经开海贸易,虽然鸦片战争之后被动开海的,但是毕竟开海了,明朝就是太强大,没有被别人揍,没有被迫开海。。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9:44:31

其实想想管理一个国家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读过杜甫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通州河- 给 通州河 发送悄悄话 通州河 的博客首页 (351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6:50:49

国家的事情管不了,也不应该是草民的视角,草民是从历史寻找规律,然后在田税还没有加到很高的时候卖田屯粮食。在大乱前移民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7:35:24

别说管一个国家,我以前在工厂工作,当车间主任,因为管理都被工人打过,能管好一百多工人都挺难的 -Amita- 给 Amita 发送悄悄话 (42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8:06:22

明朝末期饥荒和摊丁入亩关系不大,主要是气候变化进入几十年小冰河期粮食产量下降导致的。 -Amita- 给 Amita 发送悄悄话 (7388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8:12:49

光是气候不够,明史记载着,江南税收高到田地拱手送人,没有人敢要。这样的田谁会去种?当然是逃跑了。而你不种田,粮食哪里来?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8:20:12

而江南还是粮食高产地区,在中原西北,那更是种粮必定亏本,当然是逃荒去了。气候的作用,和政策比起来,什么都不是。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8:25:21

这个涉及到你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明朝不是真正的摊丁入亩,各地分封的王爷不交税就罢了,连成功的读书人都不交税,如果公平一点 -Amita- 给 Amita 发送悄悄话 (151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8:26:32

我在文里面提了,如果大家都必须交税,不能豁免,税高了,那么连读书人都不会种地了,大家不种地都不用满清人打过来,全部饿死。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8:29:58

还好有读书人免税的地有粮食产出。才避免了大家饿死。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8:31:37

怎么会,如果读书人也交税,普通农民压力就小,种田积极性就大一些。粮食产量在同等气候下就高一些。当然历史没法假设。 -Amita- 给 Amita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8:32:04

农民的压力不会小,皇帝只会让大家都交高税,没有人例外,好完成他的“统一大业”,事实上,崇祯从来没有收到他要求的税的总量。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8:34:16

如果读书人也交税,那么孙传廷,孙承宗,洪存筹,袁崇焕他们这些读书人也会反,崇祯等不到13年就得上吊。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8:36:55

早两年晚两年意义不大,那种小冰河气候条件,全世界当时都很乱。说不定清朝祖先也是因为生存压力变大才更积极的向南发展。 -Amita- 给 Amita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8:49:50

如果不是大明的老百姓因为税收活不下去,清朝再厉害,也就是占个半壁河山。明朝还可以像南宋一样,再活两百年。江南不怕小冰河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8:52:29

封建社会很难做到真正的摊丁入亩,只有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才可能做到。前者国家主要收入不来源于农业, -Amita- 给 Amita 发送悄悄话 (214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8:30:10

胡温是中国经济最好的时期,就是这个原因。明朝如果真正公平的摊丁入亩,那死得更快。可能崇祯十年就得完蛋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8:32:20

胡温时期有些问题已经呈现了,包叔依靠权力解决了其中一部分问题,当然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假设共产党 -Amita- 给 Amita 发送悄悄话 (933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8:47:17

我读过文章,有这种说法。东北游牧民族也面临同样问题,更冷的地方受害更严重,所以拼命进入更温暖的地方 -通州河- 给 通州河 发送悄悄话 通州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8:47:46

如果明朝不是实现了极强的集权,控制所有税收,而是轻徭薄赋,在游牧民族打击下,慢慢退缩,至少可以保住半壁河山。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8:50:48

这个是可能的,另一个南宋而已。但是你作为当家人在一开始不能以此为出发点。 -Amita- 给 Amita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8:56:24

所以目标过高就是致命缺陷,而张居正给明朝皇帝用力过猛,提供了工具。所以说他是罪魁。如果皇帝想干,干不了,起码就还能保半壁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8:58:24

明朝定都北京,是皇帝守边疆。偏安南方是不可能的,中国的政治中心历来都是北方。老蒋失败的一个原因就是定都南京 -通州河- 给 通州河 发送悄悄话 通州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9:07:10

非也,老蒋失败,是因为苏联和日本,否则红军早在陕北被灭了。淞沪抗战国军投入就有七十万,当时陕北红军才几万人。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9:15:18

老蒋最后悔的事情可能是消灭了国民党的左派,让共产党在农村有了根基,说到底还是自己搞砸自己 -通州河- 给 通州河 发送悄悄话 通州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10:15:50

没有日本鬼子侵华,共产党在农村有根基也没有用。直接就灭了。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10:33:54

我觉得也是,大气候导致全球都很难,东北也不例外,只能更积极的向南发展 -Amita- 给 Amita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8:52:01

再积极,也过不了长江。没有带路党,满清根本没有水军过长江。满清占个粮食产量受小冰期影响,产量剧减的中原,无力南下的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8:53:43

想多了,冷兵器时代,马是主要战斗力,北方人体格也比南方人强,从来都是北方统一南方,没有例外。 -Amita- 给 Amita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8:59:32

当然有例外,朱元璋是以南统北。而马过不了长江,也是常识,通常北统南,都是南方政治衰落之后,产生带路党的结果,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9:00:46

以前中原是发达地区,但是越是近代,南方越厉害,基本上是五五开了,因为南方经济越来越发达,除了朱元璋,蒋介石也是以南统北。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9:02:29

改革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张居正的改革有先进性,也有局限性,先进性在于古代走的人家人多地少,有的人家地少人多, -偏偏喜欢你_五妹- 给 偏偏喜欢你_五妹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9:19:00

他那个最大的毛病,就是把社会财产,从地主手上,收到皇帝手上集中起来干大事情,但是皇帝通常比起小地主,更加浪费社会资源。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09:41:43

你这个是过去的经典观点,但是没有新意。其实如果没有张居正改革,不加田税而是加人头税,就不会出现农田大片荒芜饿死人逃荒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3/2023 postreply 10:52:46

当然没有田的人会被牺牲,但是土地还有出产,国家就不会亡。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3/2023 postreply 10:53:22

明朝哪有啥读书人前仆后继,基本都是钱谦益之流,人头税,历来就是最落后的征税法 -tibuko- 给 tibuko 发送悄悄话 tibuko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2/2023 postreply 17:55:11

还是有无数读书人为明朝赴死的,不止是孙传廷这些人,你可以去看讲明亡的历史书,嘉定三屠,还有陈子龙这些,都是读书人在抗争。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3/2023 postreply 10:55:3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