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布,怎么用?(回顾布票时代)
所有跟帖:
•
文革时候有阵子马路上要抓那些琵琶形,蜈蚣形的布条纽扣的奇装异服(见图)。尤其是那些东北军垦农场回上海的知青。
-chufang-
♀
(81 bytes)
()
11/02/2022 postreply
11:05:51
•
还有这事?我去插队了…
-江上一郎-
♂
(0 bytes)
()
11/02/2022 postreply
12:13:32
•
东北农场可能吃的是包谷,高粱吧,那里的知青个儿特别高大。
-chufang-
♀
(0 bytes)
()
11/02/2022 postreply
12:21:08
•
老哥啊, 知青都是长成型后才去下乡的呀,再吃高亮玉米也长不高大了
-华府采菊人-
♂
(0 bytes)
()
11/02/2022 postreply
16:40:24
•
14、15 下乡的也有啊。
-加州花坊-
♀
(0 bytes)
()
11/03/2022 postreply
08:03:01
•
'全靠毛主席的好领导'.。 记得我妈买毛巾做衣服, 另外, 1件衣服兄弟传下去. 新3年旧3年缝缝补补又3年....
-planet-
♂
(238 bytes)
()
11/02/2022 postreply
12:57:49
•
你母亲真聪明!穷则思变!
-江上一郎-
♂
(0 bytes)
()
11/02/2022 postreply
13:01:36
•
我老家产棉花,织土布是传统手艺,基本家家女人都会,男人有的也会。老毛时代,孩子们都是穿家织的土布做的衣服。家境好一点的,
-曾在庄里-
♂
(267 bytes)
()
11/02/2022 postreply
15:15:39
•
河南人称自家织的布叫“大布”,毛估估只有二十来支纱
-华府采菊人-
♂
(0 bytes)
()
11/02/2022 postreply
16:31:00
•
是啊,比较粗,也容易坏。
-曾在庄里-
♂
(0 bytes)
()
11/02/2022 postreply
18:52:55
•
那时候还有劳动布,蓝格子的。和家里织的布很像。
-chufang-
♀
(0 bytes)
()
11/03/2022 postreply
09:13:12
•
上海郊区农家的“毛蓝布”--时髦女性十分喜欢,门面较窄,裁剪讲功夫。
-江上一郎-
♂
(0 bytes)
()
11/03/2022 postreply
11:51:26
•
那个布在农民家里的木头织机上织起来噪音大极了。手脚并用,那乒乒乓乓的象砸榔头。
-johniewalker-
♂
(0 bytes)
()
11/03/2022 postreply
14:29:10
•
8瓦的吊灯拉到缝纫机、饭桌边,外婆在灯下裁剪缝制我们的衣服
-johniewalker-
♂
(352 bytes)
()
11/03/2022 postreply
14:26:39
•
我们家用15瓦。。。有贵客到,换25瓦.。。
-江上一郎-
♂
(0 bytes)
()
11/03/2022 postreply
16:51:35
•
最小的白炽灯是15瓦。8瓦的是日光灯。那东东如不在楼里大家开灯之前启动,都点不燃(电压低得击不穿灯管里的气体)。这发生在
-十具-
♂
(236 bytes)
()
11/03/2022 postreply
17:02:38
•
想起来了!你说的不错!
-江上一郎-
♂
(0 bytes)
()
11/04/2022 postreply
06:34:56
•
看得有些心酸,希望不要回去了。
-北国之春花-
♀
(0 bytes)
()
11/04/2022 postreply
08: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