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与诺贝尔奖提名(ZT)

来源: Katrina2005 2021-04-03 06:08:20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8298 bytes)

老舍与诺贝尔奖传言的真相揭秘

朱安远

北京金自天正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中心  北京  100070

  要:随着1968年度诺文奖提名资料的解密,与沸沸扬扬的“老舍和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传言大相径庭,1960年代的候选人中根本就没有任何中国作家(包括老舍)的踪影。因获取诺奖提名是被诺委会评议并进而赢得诺奖的前提和必由之路,老舍终生未获诺奖提名已成定论,鉴此可确证老舍与诺奖的传言是彻头彻尾、不折不扣的谣言,这段历史公案终于大白于天下。该谣言在中国大陆传播之广、影响之大和历时之久,实属罕见,期间微弱的质疑声也被喧嚣的谣言合唱声所淹没,这一事件在中外影响恶劣,其流毒仍有待被彻底肃清。同时论及了日裔和华裔诺文奖得主概况以及中国和日本作家获诺文奖提名情况。

关键词:诺贝尔奖学(诺学);诺贝尔文学奖(诺文奖);文学奖诺贝尔委员会(文诺委);诺文奖提名;诺奖官网提名数据库;短名单;老舍;川端康成

Revealing the Hearsay between Lao She and Nobel Prize

ZHU An-yuan

(Marketing & Sales Center,Beijing AriTime Intelligent Control Co.,Ltd.,Beijing 100070,China)

Abstract: The declassification of nomination for 1968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hearsay which said Lao She lost the Nobel prize. Actually, there were no Chinese writers among the nominees in the 1960s, so the truth is Lao She has never been nominated for a Nobel prize. Because being nominated is the only way to be appraised by the Nobel committee and then win the prize, this historical case can now finally be revealed to the world. It is rare that a rumor has been spread so widely, so much and so long. This rumor has had a bad impac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ts poison has to be eliminated. This paper also mentioned overview of Japanese and Chines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winners and the nominations of Japanese and Chinese writers for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Key Words: the study of Nobel prizes,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the Nobel committee for literature,nomination for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nomination database of the Nobel prize official website,shortlist,Lao She,Yasunari Kawabata

  1. 老舍与诺奖的传言业已确证是谣言

关于中国小说家和剧作家老舍(满族正红旗人,原名舒庆春,后更名为舒舍予,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笔名“老舍”,1899.02.03—1966.08.24)与诺奖的传言,在中国大陆有据可查的始作俑者是老舍问题研究专家宋永毅(笔名肖潇,1949.12.15上海—,祖籍浙江慈溪,后任职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在其专著《老舍与中国文化观念》(上海学林出版社,1988年)[1]中《气节和风骨:一种古典人格美的完成》一节的描述,其中没有点名的“一项威望很高的国际性的文学奖”,不言自明理应是指诺贝尔文学奖。[2~3]稍早的1987年初从境外媒体已传入更为明确的说法:“老舍的儿子舒乙曾向笔者透露,一九六八年度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是老舍,瑞典‘诺奖’评审委会已一致通过,后来查悉老舍己在文革开始自杀身亡才作罢论。”[4]此处的“笔者”彦火(即艾火,原名潘耀明,生于1948年2月)是香港知名作家,曾任香港《明报月刊》总编辑兼总经理。

正如温斯顿·丘吉尔(1953LI)所说“当真相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跑遍了全城。”女作家舒云的烂文《老舍为什么没领到诺贝尔文学奖》[5]流传甚广,该文胡乱演绎、随心臆想、漏洞百出、谣言众多,正所谓是“一篇胡诌文,满纸荒唐言”,笑料跌出,令人喷饭,[6~8]但它却对老舍与诺奖的传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影响广泛而恶劣。文献[9]P165对老舍与诺奖关系的描述几乎都是由谎言堆砌的,破绽百出,根本就不值一驳。

老舍先生独子舒乙先生因名利思想作怪而丧失基本的分析判断力,盲目采信道听途说、来路不明和捕风捉影的传言,不遗余力、想方设法地向民众广泛传播老舍与诺奖的传闻,充当了名副其实的传谣主将和急先锋,[10~14]其家人胡絜青(育1子3女:长女舒济,独子舒乙,次女舒雨,幼女舒立)和舒济也涉案其中。[15~16]早在1991年4月,瑞典文学院马悦然院士(1924.06.06—2019.10.17 15:30pm,1985LSA05/12,1987LVA1297)在香港中文大学讲学时就证实1968年诺文奖本属老舍是“谣传”,[17]但影响甚微。面对舒乙等人不顾事实、铺天盖地、甚嚣尘上、愈演愈烈的意淫式传闻,马悦然曾发出震耳发聩般的怒吼“舒乙是个坏人!”,以十分严厉的口吻怒斥舒乙的所作所为,可惜收效仍不大。[18]

本来在1966年度诺文奖提名情况公布后就几乎可以断定老舍与诺奖的传言是谣言,但在诺奖提名史上,逝后不久仍被提名的特殊情况偶有发生,故1968年老舍被提名的情况(包括被恶意或恶作剧式提名)尚不能完全被排除,还无法获得“确证”。在诺文奖提名史上,曾发生过以化名自荐的闹剧,此提名函至今仍可在诺奖官网上查询到。随着1968年度诺文奖提名情况的解密,可以确凿无疑地确认老舍与诺奖的传闻是毫无事实依据的,谣言不攻自破。老舍终生未曾获得过诺文奖提名,何来竞争1966年或1968年诺文奖?!这些说法只能是痴人说梦,故所有有关老舍与诺奖的传言必定是谣言无疑,舒乙等人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式的“美好希冀”已彻底破灭,历经30多年,此事现总算尘埃落定、水落石出了。所谓毛泽东曾获1968年度(或1969年度)诺文奖提名,显然也是谣言(文献[19]P73引用了文献[20]Pxxv中错误的信息)。

为了与日本当时的高速发展相呼应,1968年瑞典文学院一开始就想从日本作家中寻找一位最合适的获奖者,为此他们从侧面征询了3位日本文学专家的意见:基于“当代还在写作的日本作家中,谁最好?谁最了不起?”问题的询答,美国哈佛大学日本文学教授希贝特(Howard Scott Hibbett,1920.07.27—2019.03.13,号称“日本通”)的答案是谷崎润一郎(逝于1965年)和川端康成,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日本文学教授唐纳德·金(Donald Lawrence Keene,1922.06.06纽约—2019.02.24东京,可采用日文写日本文学史)的答案是三岛由纪夫和川端康成,日本小说家和文艺评论家伊藤整(Sei/Hitoshi Itō,1905.01.16—1969.11.15)则只推荐了川端康成。最终,最能代表日本的作家川端康成顺利当选,川端康成荣获诺文奖是日本当代文学正式走进西方世界的标志性重大事件。[21]根据唐纳德·金的说法,是一位丹麦小说家促成1968年诺文奖授予川端康成而不是三岛由纪夫。[22]所谓老舍的“插曲”是荒诞不经的无稽之谈,根本就站不住脚。

迟至2017年,堂堂博士论文(攻读现当代文学专业)仍在大肆传播老舍与诺奖的谣言。[23]文献[24]则将老舍与诺奖的谣言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沉寂一时的烂渣又起,拾人牙慧,全文信口雌黄、肆意编造、无中生有、错漏成堆,咄咄怪事,令人震惊。笔者现批驳评析如下:①“1945年诺贝尔文学奖已拟定授予法国诗人、戏剧家保尔·瓦莱里,然而,未及公布,保尔·瓦莱里却因病去世。按诺贝尔文学奖规定:不授予故去的人。评委会只得重新选举。有人提名畅销书《骆驼祥子》,评委阅后给予一致好评,同时也有人提出:故事结尾过于简单唐突,与作品整体架构脱节。……译者违背原创本意,杜撰大团圆结局,虽迎合了西方人的心理和阅读习惯,却破坏了作品的故事结构、人物形象和主题,导致老舍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法国象征派诗人、散文家和哲学家瓦莱里(Ambroise Paul Toussaint Jules Valéry,1871.10.30—1945.07.20)获诺文奖提名情况是27=6/1/2/1/4/4/1/2/1×3/3,12=1930~33/35~37/39/40/43~45。1945年瓦莱里获诺奖的呼声确实很高,瑞典文学院时任常务秘书厄斯特林院士(1919LSA13/06,1941—1964年出任常务秘书,1947—1970年出任文诺委主席)也推崇于他,[25]不幸他却在瑞典文学院未予表决前仙逝,尽管当时并未禁止向亡者追授诺奖[1961年10月12日达格·哈马舍尔德(1905.07.29—1961.09.18,1961PE)被追授当年诺和奖便是明证,实际上1974年起才有禁止向亡者追授诺奖的新规定[26~27]],但瑞典文学院还是不愿意选择“不受欢迎”的追授,最终于1945年11月15日(星期四)决定将当年诺文奖颁奖给智利女诗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1945LI)。老舍从未获得过诺文奖提名,枉谈什么被文诺委委员所关注和“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纯属胡说八道。诺文奖的颁奖权掌握在瑞典文学院全体院士手中,文诺委(抑或称评委会)只有推荐建议权而无最终决定权。②“1968年,老舍和《猫城记》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终评,在五个候选人投票中获第一名。这年,瑞典驻华大使受国内委托,在北京寻找老舍,却得知他已于1966年8月去世。按诺贝尔文学奖不颁逝者的规定,评委会只得重选,结果,奖项颁给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一派胡言,全都失实(当时死后追授并未被明确禁止),不值一驳。③“曾有人对老舍两次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提出质疑,因为按规定,所有评选细节和未公布的结果都须严格保密,不可能被公众所知。但据作家萧乾回忆,1951年,他去瑞典参加学术会议,从外国友人处得知:老舍确在1945年因译者擅改《骆驼祥子》结尾,落选诺贝尔文学奖。上世纪60年代,瑞典驻中国大使也曾证实:1968年,瑞典文学院委托他与老舍联系,通知评选结果。”所谓“萧乾回忆”和“瑞典驻中国大使证实”纯属子虚乌有,连“1951年萧乾去过瑞典”一事都高度存疑。[28]

日本小说家栗良平(原名伊藤贡,Kuri Ryōhei;くり りょうへい,1954年生于北海道砂川市)是中篇小说《一碗汤面》(译为《一碗阳春面》或《一碗清汤荞麦面》不妥,一杯のかけそば,1992)的作者,他也曾被误传是1968年诺文奖得主。[29]

  1. 1965—1968年度诺文奖提名和颁奖情况

1974年10月4日版《诺贝尔基金会章程》中规定,诺奖所有奖项的提名情况、评议过程和表决记录都予以严格保密,保密期为50年(决选过程中的更多细节则一直是永久保密的),1976年诺奖各颁奖机构才首次公布各自50多年以前的档案资料。笔者在文献[30~31]中论述了1901—1964年度诺物奖提名情况以及诺奖提名与中国的关联关系,1965—1968年度诺文奖提名情况见表1(特意增添1945年度诺文奖提名的相关数据供参考)。

1  1945/19651968年度诺文奖提名情况

年度

提名函总件数

入围总人次

入围总人数

首次入围人数

女性入围人数

诺文奖得主人数

诺奖官网公布日期

1945

23

1×15+2×1+3×2=23

18

4

41

32

1996年初

1965

1203

1×70+2×12+3×4+

4×1+5×1+6×1=121

894

19

85

96

2016.01.04

1966

997

1×56+2×7+3×6+4×3=100

72

10

38

109

2017.01.04

1967

11110

1×51+2×9+3×3+4×3+

5×2+6×1+8×1=114

70

1811

512

713

2018.01.09

1968

115

1×68+2×8+3×3+

4×1+6×3=115

83

21

414

815

2019.01.0216

 

注1:她们是保加利亚女诗人巴格雅纳(Elisaveta Bagryana/Bagriana,1893.04.16—1991.03.23,1943年首获诺文奖提名)、葡萄牙女诗人玛丽亚·帕特里西奥(Maria Madalena Valdez Trigueiros de Martel Patrício,1884.04.19—1947.11.03,1934年首获诺文奖提名)、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和前苏联爱沙尼亚女诗人玛丽·安德尔(Marie Under,1883.03.27—1980.09.25),其中玛丽·安德尔系首次入围。

注2:1945年度诺文奖入围名单中的3位诺文奖得主: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托马斯·艾略特(1948LI)和斯坦贝克(1962LI),其中托马斯·艾略特系首次入围。

注3:1965年度提名函中只有1件提名了2人:奈莉·萨克斯及出生于奥地利的以色列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Martin Buber,1878.02.08—1965.06.13)。

注4:文献[32]中的“90”系统计有误:Nelly Sachs或Martin Buber被重复计算了1次。

注5:她们是前苏联女诗人阿赫玛托娃(Anna Achmatova,1889.06.23—1966.04.05)、阿根廷女诗人玛丽亚·阿德勒(María Raquel Adler,1901/04/10—1974.07.28,1959年首获诺文奖提名)、波兰女小说家和剧作家玛丽亚·东布罗夫斯卡(Maria D?browska,1889.10.06—1965.05.19,1939年首获诺文奖提名)、德国女小说家和诗人玛丽·卡什尼茨(Marie Luise von Kaschnitz-Weinberg,née Holzing-Berstett,1901.01.31—1974.10.10)、美国女小说家和文体家凯瑟琳·波特(Katherine Anne Porter,1890.03.15—1980.09.18,1964年首获诺文奖提名)、瑞典籍德国裔女犹太诗人和剧作家奈莉·萨克斯(1940年移居斯德哥尔摩,1952年入籍瑞典)、澳大利亚女诗人和环保主义者朱迪思·赖特(Judith Arundell Wright,1915.05.31—2000.06.25,1964年首获诺文奖提名)、出生于布鲁塞尔的法国和美国(双重国籍)女小说家和散文家尤瑟纳尔(Marguerite Yourcenar,1903.06.08—1987.12.17,1947年入籍美国,1980年当选为法兰西语文学术院历史上的首位女院士),[33]其中阿赫玛托娃、玛丽·卡什尼茨和尤瑟纳尔系首次入围。诺奖官网提名数据库将玛丽·卡什尼茨的性别误标为“M”(男性)。

注6:1965年度诺文奖入围名单中的9位诺文奖得主:肖洛霍夫(1965LI)、阿格农(1966LI21)、奈莉·萨克斯(1966LI22)、阿斯图里亚斯(1967LI)、川端康成(1968LI)、贝克特(1969LI)、巴勃罗·聂鲁达(1971LI)、海因里希·伯尔(1972LI)和埃温特·约翰松(1974LI21)。

注7:1966年度提名函中只有1件提名了2人:奈莉·萨克斯及其密友、犹太德语诗人和翻译家策兰(原名Paul Antschel,Paul Celan,1920.12.23—1970.05.01)。

注8:她们是阿赫玛托娃、凯瑟琳·波特和奈莉·萨克斯。

注9:1966年度诺文奖入围名单中的10位诺文奖得主:阿格农、奈莉·萨克斯、阿斯图里亚斯、川端康成、贝克特、巴勃罗·聂鲁达、海因里希·伯尔、哈里·马丁松(1974LI22)、蒙塔莱(1975LI)和格拉斯(1999LI),其中格拉斯系首次入围。

注10:1967年度提名函中提名2人和3人的各有1件,即阿斯图里亚斯和博尔赫斯;前苏联乌克兰的3位诗人:狄西拉(Pavlo Tychyna,1891.01.23—1967.09.16)、德拉奇(Ivan Fedorovych Drach,1936.10.17-2018.06.19)和利娜·科斯坚科(女,Lina Vasylivna Kostenko,1930.03.19—),3人均系首次入围。

注11:文献[34]中的“17”说是错误的,它与文中的描述亦不自洽(即前后自相矛盾)。尽管文献[35]中只标注有17个“x”,因当年唯一1件3人提名函中的3人均系首次入围且标有“x”,狄西拉另获的1次单独提名亦标有“x”,故“18”说才准确无误。

注12:她们是玛丽·卡什尼茨、凯瑟琳·波特、德国女小说家安娜·西格斯(Anna Seghers,1900.11.19—1983.06.01,1959年首获诺文奖提名)、利娜·科斯坚科和朱迪思·赖特,其中利娜·科斯坚科系首次入围。

注13:1967年度诺文奖入围名单中的7位诺文奖得主:阿斯图里亚斯、川端康成、贝克特、巴勃罗·聂鲁达、蒙塔莱、贝娄(1976LI)和克劳德·西蒙(1985LI),其中贝娄和克劳德·西蒙系首次入围。

注14:她们是美国女诗人玛丽安·摩尔(Marianne Craig Moore,1887.11.15—1972.02.05)、凯瑟琳·波特、安娜·西格斯和玛丽·安德尔,其中玛丽安·摩尔系首次入围。

注15:1968年度诺文奖入围名单中的8位诺文奖得主:川端康成、贝克特、巴勃罗·聂鲁达、海因里希·伯尔、帕特里克·怀特(1973LI)、蒙塔莱、塞弗尔特(1984LI)和克劳德·西蒙,其中帕特里克·怀特系首次入围。

注16:应日本时事通信社(Jiji Press)的请求,瑞典文学院于2019年1月2日解密了1968年度诺文奖提名档案资料,但诺奖官网并未同步予以公布。2019年1月24日笔者通过瑞典文学院官方电子邮箱(Sekretariat@Svenskaakademien.se)索要此资料,6个多小时后便获回复,笔者通过瑞典文学院官网(https://www.svenskaakademien.se/akademien/akademiens-arkiv/nobelarkivet-1968)而喜获候选人名单(即Förslagslista 1968,网上公开日期是1月21日)。可惜这份资料上的信息不像1965—1967年相应资料那么翔实,不少提名人信息缺失,殊为憾事。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1969年相应资料上的提名人信息也很齐全。

1965年进入短名单者共3人:①前苏联(现俄罗斯)小说家肖洛霍夫;②以色列小说家阿格农;③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诗人奥登(Wystan Hugh Auden,1907.02.21—1973.09.29,获诺文奖提名:15=1/2×3/3/1/1/3,8=1961/63~69,终生未获诺奖,1946年入籍美国)。最终是肖洛霍夫获奖。顺便指出,1964年进入短名单者只有萨特(1964LI,拒绝受奖)和肖洛霍夫2人。据埃斯普马克院士介绍,萨特拒绝受奖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诺文奖未授给肖洛霍夫,他在替肖洛霍夫打抱不平。[36]1965年10月15日(周五)诺文奖比惯常推迟1天才揭晓,可能是院士们对颁奖决定争论激烈所致。

1966年进入短名单者共计4组5人:①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首次名列首选/榜首);②以色列小说家阿格农和瑞典诗人奈莉·萨克斯;③英国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Henry Graham Greene,1904.10.02—1991.04.03,终生未获诺奖);④英国和美国诗人奥登。时任文诺委主席厄斯特林院士将贝克特排除在短名单之外。最终是阿格农和奈莉·萨克斯同时分享诺文奖。

1967年文诺委在评议诺文奖时,时任文诺委主席厄斯特林院士建议颁奖给格雷厄姆·格林(文献[37]中记载有3名文诺委委员表示反对),其他委员都建议让阿斯图里亚斯和博尔赫斯分享当年诺文奖,全体院士的最终表决结果却是危地马拉小说家阿斯图里亚斯独享当年诺文奖。文献[38]P6埃斯普马克院士说:“我的恩师托尔谢教授也是一名瑞典学院院士,他曾经建议让阿斯图里亚斯与博尔赫斯共享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们二人是拉丁美洲的两位文学巨匠”。经笔者考证,瑞典诗人拉格纳·托尔谢(Ragnar David Algot Thoursie,1919.09.30—2010.07.12)根本就不是瑞典文学院院士。为何会出现这么明显的低级错误,令人困惑。

1968年文诺委在评议诺文奖时,时任文诺委主席厄斯特林院士建议颁奖给以下3人中的1个(即3选1):①法国小说家和艺术理论家马尔罗(Georges André Malraux,1901.11.03—1976.11.23,获诺文奖提名:59=1×6/5/4/3/6/1/1/2/4/3/6/4/5/1/8,20=1947~49/52/54~69,终生未获诺奖);②英国和美国诗人奥登;③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最终是川端康成胜出。所谓川端康成因老舍逝世而“捡了便宜”或“捡漏”的传闻,毫无道理可言,纯属胡说八道。

  1. 关于1968年度诺文奖候选人人数问题的澄清

日本人在文献[39]中提及1968年度诺文奖候选人共有83人,文献[40]中亦持“83人”说,这个说法源自有关1968年度诺文奖候选人的另一份文件——文诺委建议书(即Utla?tande 1968),它是一份文诺委内部遴选评审文件,成稿于1968年9月13日,由时任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吉耶洛夫(Karl Ragnar Gierow,1904—1982)签署。颇为奇怪的是,笔者所获候选人名单(即Förslagslista 1968)中却只载有78人,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十分令人困惑。2020年6月30日笔者辗转从《南方周末》文化部记者曹颖那里喜获Utla?tande 1968文件。Förslagslista 1968中载有78名候选人姓名及大多数提名人的信息,Utla?tande 1968中则载有83名候选人姓名及文诺委对他/她的简要评价,但并未涉及提名人的具体信息。这2份文件基本上是按候选人外文字母先后排序的。

笔者仔细考查Utla?tande 1968文件后,发现Förslagslista 1968文件中缺失以下5人,现依次解读如下:①编号01#:尼日利亚英语小说家、诗人和文学评论家钦努阿·阿契贝(Chinua Achebe,1930.11.16—2013.03.21),此前从未获得过诺文奖提名,文诺委提请后续关注此人。②编号40#:美国语言学家、古典学家、诗人和翻译家里士曼·拉铁摩尔(Richmond Alexander Lattimore,1906.05.04—1984.02.26),出生于今中国河北省保定市,此前从未获得过诺文奖提名,当年由其胞兄欧文提名(涉嫌自荐),文诺委认为其主要工作(致力于古希腊经典文学的翻译)不在颁奖范围之内。里士曼·拉铁摩尔以翻译古希腊经典《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而闻名于世,其英译本被赞誉为“对史诗最好和最伟大的翻译”。其胞兄欧文·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1900.07.29—1989.05.31)是美国东方学研究者、中国边疆问题研究者和外交家。③编号81#:前苏联散文家(俄语语境中“散文家=小说家”)和剧作家扎伊采夫(Boris Konstantinovich Zaitsev/Zaytsev,1881.02.10—1972.01.22),俄国十月革命后于1922年开始流亡,1924年起侨居巴黎,著有自传体长篇小说《格列勃的旅程四部曲》(1937~1953),1962年获得过1人次诺文奖提名。相对来说,其文学成就鲜为人知,文诺委没有为他征集特别意见。④编号82#:德国作家和反法西斯活动家(和平主义者)阿诺德·茨威格(Arnold Zweig,1887.11.10—1968.11.26),此前已获诺文奖提名情况:6=1/1/2/1/1,5=1959/62/65~67,1960年和1961年还各获1人次诺和奖提名。文诺委对他的简要评价是“Förslaget tidigare avböjt”(该提名先前已被否决,即不再考虑此人),当年有多名候选人(如03#、04#、09#、13#、18#、23#、24#、28#、30#、32#、33#、35#、39#、43#、60#、63#、67#、69#、70#和71#)也得到过这种评价或类似评价(如55#和80#)。⑤编号83#:挪威诗人奥维兰德(Ole Peter Arnulf Øverland,1889.04.27—1968.03.25),此前已获诺文奖提名情况:14=1/3/1/2/3/1×4,9=1944/46~50/65~67。在开始评议后不久便去世,尽管当时并未明确禁止向亡者追授诺奖,但这种做法不受欢迎,故此人不予考虑。笔者根据多种因素综合分析判断,这5人应该都获得过1968年度诺文奖提名,但因各种原因(属无效提名?涉嫌自荐?候选人当年去世?工作人员录入遗漏?等)都在Förslagslista 1968文件中缺失,引以为憾。笔者现初步解开了上述疑团,总算了却了一桩心事。

顺便提及,经笔者继续查证,上述5人均未获得过1969年度诺文奖提名。因诺奖有效提名时间是上一年9月1日至翌年1月31日,理论上阿诺德·茨威格还是具有获得1969年度诺文奖提名的机会,但奥维兰德已永远失去了这种机会(因亡者被提名属无效提名,非法的和/或作废的无效提名均需被剔除)。

1968年度进入短名单者共有6人,除马尔罗、奥登和川端康成以外,其他3人依次是贝克特、前苏联小说家帕乌斯托夫斯基(Konstantin Georgiyevich Paustovsky/kij,1892.05.31—1968.07.14)和法国小说家克劳德·西蒙(1985LI)。后述3人已获诺文奖提名情况是(截至1969年度):贝克特26=1/1/2/1/4/6/6/5,8=1957/63~69;帕乌斯托夫斯基4=1×4,4=1965~68;克劳德·西蒙3=1×3,3=1967~69。文献[41]中将“三岛由纪夫和西胁顺三郎”替代“帕乌斯托夫斯基和克劳德·西蒙”而列入6人短名单是作者的臆想,没有任何事实依据,故是错误的。

文诺委在建议书中罕见地对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不幸去世深表遗憾,并明确指出他是不久的将来强有力的竞争者,且获奖前景十分美好。

  1. 日裔和华裔诺文奖得主概况

1968年10月17日(星期四),瑞典文学院宣布授予日本小说家(新感觉派作家)川端康成当年诺文奖(诺奖奖金金额是35万瑞典克朗/SEK,排序:第64名),颁奖词是“由于他那高超的叙事技巧和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特质。”(for his narrative mastery,which with great sensibility expresses the essence of the Japanese mind.)川端康成参加了当年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颁奖典礼并发表过晚宴致辞,时任文诺委主席厄斯特林院士做颁奖致辞。12月12日川端康成在瑞典文学院用日语发表了题为《我与美丽的日本》(美しい日本の私;Japanthe Beautiful and Myself)的诺贝尔演讲。评判非欧洲语言,瑞典文学院的院士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对川端康成的考察就长达7年,而且需借助于4位国际专家的参与才最终敲定(参见文献[42]P39)。

1994年10月13日(星期四),瑞典文学院宣布授予日本作家(小说家)大江健三郎(1994LI)当年诺文奖(700万SEK,排序:第91名),颁奖词是“用诗意的力量创造出一个把现实与神话凝聚在一起的想象世界,勾勒出一幅反映当代人类境遇的令人难堪的图景。”(who with poetic force creates an imagined world,where life and myth condense to form a disconcerting picture of the human predicament today.)大江健三郎参加了当年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颁奖典礼并发表过晚宴致辞,时任文诺委主席埃斯普马克院士(1981LSA16/10)做颁奖致辞。12月7日大江健三郎在瑞典文学院用日语发表了题为《我在暖昧的日本》(あいまいな日本の私;JapanThe Ambiguousand Myself)的诺贝尔演讲。[43]大江健三郎在其诺贝尔演讲中提及到莫言(Mu Jen)的名字,他十分欣赏和推崇莫言,一直认为莫言应该获得诺文奖。大江健三郎无疑是莫言得以晋级诺奖文学殿堂的最主要推手之一。

2017年10月5日(星期四),瑞典文学院宣布授予英国籍日裔小说家和编剧石黑一雄(1954年生于日本长崎市,1960年随家人移居英国,1983年入籍英国,采用英语创作,2017LI)当年诺文奖(900万SEK,排序:第114名),颁奖词是“他的小说以其巨大的情感力量,发掘了隐藏在我们与世界联系的幻觉之下的深渊。”(who,in novels of great emotional force,has uncovered the abyss beneath our illusory sense of connection with the world.)石黑一雄参加了当年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颁奖典礼并发表过晚宴致辞,时任常务秘书达尼乌斯女院士(2013LSA07/12)做颁奖致辞。12月7日石黑一雄在瑞典文学院用英语发表了题为《我的20世纪之夜——以及其他小突破》(My Twentieth Century Evening–and Other Small Breakthroughs)的诺贝尔演讲。

2000年10月12日(星期四),瑞典文学院宣布授予法国籍华裔小说家和剧作家高行健(1987年定居巴黎,1997年入籍法国,采用汉语、法语和英语创作,2000LI)当年诺文奖(900万SEK,排序:第97名),颁奖词是“因其作品深具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戏剧艺术开辟了新的道路”(for an oeuvre of universal validity,bitter insights and linguistic ingenuity,which has opened new paths for the Chinese novel and drama.)高行健参加了当年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颁奖典礼并发表过晚宴致辞,马悦然院士做颁奖致辞。12月7日高行健在瑞典文学院用汉语发表了题为《文学的理由》(The Case for Literature)的诺贝尔演讲。[44]10月13日中国作家协会有关负责人就高行健的获奖发表了一个简短的负面表态,因它是基于政治意识形态的而不是文学艺术的,这样做是狭隘的、有失风范的、不自信的、不适宜的和不合时代潮流的,经不起历史的检验,故这个表态广受学界批评。

2012年10月11日(星期四),瑞典文学院宣布授予中国小说家莫言(原名管谟业,2012LI)当年诺文奖(800万SEK,排序:第109名),颁奖词是“用幻觉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莫言参加了当年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颁奖典礼并发表过晚宴致辞,时任文诺委主席韦斯特伯格院士(1997LSA12/13)做颁奖致辞。12月7日莫言在瑞典文学院用汉语发表了题为《讲故事的人》(Storytellers)的诺贝尔演讲。[45~47]10月11日中国作家协会就莫言获得诺奖发表贺辞,同日主管意识形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致信中国作家协会祝贺莫言获奖,贺辞和贺信中均无一个“党”字,莫言的诺贝尔演讲中亦无一个“党”字,这种现象值得玩味,尤其是莫言作为体制内的名人和有较高职位的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实属难能可贵。1987年在筹办全国第一次莫言作品研讨会(由山东大学主办的《青年思想家》杂志牵头,1988年秋在高密举行)时,莫言的家乡挚友和企业家张世家(1954.10.10—2010.04.15)就首开先河——预言莫言将赢得诺文奖。[48]

  1. 中国和日本作家获诺文奖提名情况概述

截至1968年度,中国作家只有2人5次(胡适2次,林语堂3次)获得过诺文奖提名(见表2),日本作家共有5人32次(贺川丰彦2次,谷崎润一郎7次,西胁顺三郎10次,川端康成8次,三岛由纪夫5次)获得过诺文奖提名(见表3)。1965—1968年度诺文奖提名名单中毫无中国(包括港澳台)作家的踪影,日本作家则分别有4人(谷崎润一郎、西胁顺三郎、川端康成和三岛由纪夫)、2人(西胁顺三郎和川端康成)、3人(西胁顺三郎、川端康成和三岛由纪夫)和3人(西胁顺三郎、川端康成和三岛由纪夫)获得过诺文奖提名。

1969年度诺文奖的提名情况已解密,唯一获得提名的日本作家是井上靖(Yasushi Inoue,1907.05.06—1991.01.29),他获得1人次提名。中国作家依然是“全无”。

2  中国作家获诺文奖提名情况

序号

被提名人

年度

提名者

1

胡适(1891—1962)

1939

斯文·赫定(1905LVA730,1913LSA06/06)

2

1957

国际笔会香港中国笔会

3

林语堂(1895—1976)

1940

斯文·赫定

4

1940

美国女小说家赛珍珠(1938LI)

5

1950

赛珍珠

 

3  日本作家获诺文奖提名情况

序号

被提名人

年度

提名者

1

作家、社会改革家和基督教和平主义者贺川丰彦(Toyohiko Kagawa,1888.07.10—1960.04.23)1

1947

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及考古学院院士韦斯特曼(又译为韦慈曼,Knut Bernhard Westman,1881—1967)2

2

1948

斯文·赫定

3

小说家谷崎润一郎(Jun’ichirō Tanizaki=Junichiro Tanizaki,1886.07.24—1965.07.30,唯美派文学大师,日本古典美的集大成者)3

1958

赛珍珠

4

1960

瑞典小说家、诗人和编剧西维尔茨(Per Sigfrid Siwertz,1882—1970,1932LSA04/09)

5

1961

日本作家联盟(The Japanese Authors? Union)

6

1962

希贝特

7

1963

唐纳德·金

8

1964

哈里·马丁松(1949LSA15/09)

9

1965

哈里·马丁松

10

诗人和文学评论家西胁顺三郎(Junzaburō Nishiwaki=Junzaburo Nishiwaki,1894.01.20—1982.06.05)4

1958

日本东京大学佛教学和梵文学教授辻直四郎(Naoshiro Tsuji,1899—1979)5

11

1960

辻直四郎

12

1961

日本作家联盟

13

1962

辻直四郎

14

1963

日本学士院(The Japanese Academy)

15

1964

辻直四郎

16

1965

辻直四郎

17

1966

辻直四郎

18

1967

辻直四郎

19

1968

暂不详(辻直四郎持之以恒,继续提名的可能性甚大)

20

小说家川端康成(Yasunari Kawabata,1899.06.11—1972.04.16,日本艳情文学传统的集大成者[49]

1961

文学史家卡尔·亨利·奥尔森(Karl Henry Olsson,1896—1985,1952LSA05/11)

21

1962

国际笔会日本笔会(The Japanese PEN Club)

22

1963

卡尔·亨利·奥尔森

23

1964

哈里·马丁松

24

1965

哈里·马丁松

25

1966

吉耶洛夫(1961LSA07/10,1964—1977年出任常务秘书,1970—1980年出任文诺委主席)

26

1967

希贝特

27

1968

埃温特·约翰松(1957LSA11/08)

28

小说家和剧作家三岛由纪夫(Yukio Mishima,1925.01.14—1970.11.25)

1963

美国耶鲁大学日本文学教授拉合德(Johannes Rahder,1898—1988)

29

1964

哈里·马丁松

30

1965

哈里·马丁松

31

1967

哈里·马丁松

32

1968

卡尔·亨利·奥尔森

 

注1:日本基督教布道家、社会(劳工)活动家和民间外交家贺川丰彦获得的诺和奖提名情况:7=2/1/1/3,4=1954~56/60。贺川丰彦被誉为“日本的甘地”和“日本的史怀哲”,美国传教士和基督教青年会领袖约翰·莫特(1865—1955,1946PE22)曾赞誉贺川丰彦是“在世的最伟大的基督徒”。[50]

注2:瑞典教会历史学家韦斯特曼曾是瑞典路德宗(即信义宗)驻华传教士,1920年春他来到中国。1917年湘北信义会(又称瑞华信义会,即瑞典信义会差会)派女教士章康德到长沙,同挪威教士戈德白商议筹办信义学校和传教事宜。1920年瑞典信义会(即路德宗)余尔龄(Gustef OS Lin)牧师来湘筹办信义大学(即路德学院,Lutheran College),位于益阳市桃花岭的信义大学校舍(其旧址现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于1923年竣工,同年秋正式开学,设文理两科,韦斯特曼博士出任首任校长。

注3:谷崎润一郎是当时日本文坛公认的大家,获得巨大赞誉,其作品已被大量翻译介绍给西方,可惜他于1965年逝世,3年后川端康成的获奖或许与他有着切实的关联(谷崎润一郎的逝世为川端康成被重点关注创造了条件),与老舍则毫无关联。

注4:诺奖官网提名数据库中将1958年度被提名人的英文名误作“Janzaburo Nihiwaki”。

注5:诺奖官网提名数据库中将1964年度提名者的英文名误作“Naoshiro Tsugi”。

  1. 结束语

1946年3月20日(抵达西雅图)至1949年10月13日(离开旧金山),老舍先生旅居美国,当他阅读到英国小说家乔治·奥威尔刚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反乌托邦小说《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1949.06.08)后,曾评论说,这部作品是作者的梦话呓语,“充满了阴森的谣言”。不承想,这个评论却成了老舍自己的魔咒,小说中预言的“极权统治”情形在十几年后便让他死于非命。

舒云《老舍为什么没领到诺贝尔文学奖》P71“老舍先生当之无愧的第一名注销了。按照常规,在剩下的4名候选人中再投票选一次,原则还是照顾东方人。这样,诺贝尔文学奖1968年的得主是日本的川端康成。这是东方人继泰戈尔之后第二次获得该奖。”其中所谓的“注销”、“再投票”和“照顾东方人”之说都是信口开河的臆想,没有任何事实依据。若以诺文奖得主获奖时实际拥有的国籍论,来自亚洲地区的诺文奖得主迄今共有6位:印度诗人泰戈尔(1913LI)、以色列犹太小说家阿格农、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日本小说家大江健三郎、土耳其小说家帕慕克(2006LI)和中国小说家莫言。

老舍与诺奖的传言已成为无可辩驳的谣言,这一案件现已可结案,因证据链完备它无疑将成为证据确凿的铁案。[51]所谓中国有机化学家周厚复(字载之,1902.08.17—1970.05.17,1932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有机化学PhD)获1945年诺化奖是一次新闻报道的乌龙事件。[52]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上海的报界曾传说,德国有报纸提议把本年度(应该是指1932年,因1931年的提名期早已截止)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张学良,奖励他维护东亚以及世界和平的贡献,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53]这个传闻已被证实仅是传说而已,没有任何诺奖官方的史料可以佐证。在中文媒体(包括网络)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经济学教授德姆塞茨(Harold Demsetz,1930.05.31—2019.01.04)、哈佛大学罗索夫斯基政府学讲席教授裴宜理(女,Elizabeth J. Perry,FBA,1948.09.09—)和哈佛大学宏观经济学家曼昆(Nicholas Gregory "Greg" Mankiw,1958.02.03—)等也曾被谣传为诺奖得主。[54]类似老舍与诺奖这样的谣言中外皆有,在西方(包括日本)也曾发生过类似事件。

 

参考文献:

[1] 宋永毅. 老舍与中国文化观念 [M]. 上海:学林出版社,1988.07.

[2] 傅光明. 口述史 VS. 老舍差点获诺奖 [N]. 中华读书报,2005-09-07(第016版).

[3] 傅光明. 中国作家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 [J]. 长江学术,2008 (1):143-149,139.

[4] 彦火. 新加坡报纸谈诺贝尔文学奖(原题:《诺贝尔文学奖平议》,载1986.12.14新加坡《联合早报》星期刊) [N]. 参考消息,1987-01-07.

[5] 舒云. 老舍为什么没领到诺贝尔文学奖 [J]. 炎黄春秋,1994 (9):70-71.

[6] 陈福季. “老舍为何没领到诺贝尔奖”的说法失实 [J]. 书城,1995.01.10 (1):19-20.

[7] 陈春生. 老舍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J]. 读书文摘,2013 (2):71-73.

[8] 朱安远. 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些史实澄清——兼与作家傅光明博士商榷 [J]. 中国市场(营销版),2015,22(27):252-258,270.

[9] 张恩辉. 诺贝尔奖获奖者传记丛书:川端康成传 [M].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16.04.

[10] 海涛. 舒乙首次披露一段历史——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本属老舍 [N]. 齐鲁晚报,2000-08-02(第4544期第16版和第9版交界处).

[11] 翁昌寿. 老舍曾获诺贝尔奖一事扑朔迷离——舒乙说在日本就能找到相关材料 [N]. 中华读书报,2000-08-09(第312期第001版).

[12] 文洁若. 老舍与诺贝尔文学奖 [J]. 博览群书,2000 (12):42-43.

[13] 文洁若. 老舍与诺贝尔文学奖 [N]. 解放日报,2000-12-27(第18816号第8版).

[14] 华商. 老舍昨天诞辰110周年,舒乙披露——老舍未获诺贝尔文学奖内幕 [N]. 宁波日报,2009-02-04(总第12231期第A11版).

[15] 刘明银. 爱的倾诉——近访胡絜青 [N]. 羊城晚报·新闻周刊,1997-09-08(第37期第15版).

[16] 傅光明. 老舍差点获诺奖,一个神话? [N]. 社会科学报,2005-07-21(改版第177期,总第977期第6版).

[17] 彦火(未然据新加坡《联合早报》). 美丽的传言?——有关华人作家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的另一个说法 [N]. 青年参考,1994-11-18(第46期总第542期第1版).

[18] 何映宇. 诺奖余热,继续发烧 [J]. 新民周刊,2012 (42):64-65.

[19] 覃江华. 马悦然与中国文学在海外的译介和经典化 [J]. 中国翻译,2020 (1):70-78.

[20] Park Bucker. Introduction [M]//Matthew J. Bruccoli & Richard Layman(Editorial Directors). Dictionary of Literary Biography Volume 329:Nobel Prize Laureates in Literature,Part 1:Agnon–Eucken. Detroit,MI:Thomson Gale,2007:xvii-xxvi.

[21] 杨照. 诺贝尔文学奖的价值与限制 [EB/OL]. (2012-10-21)[2018-11-20].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2_10/21/18411819_0.shtml.

[22] 冯新华. 洞察与体悟——论唐纳德·金的日本小说批评 [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3):73-79.

[23] 狄洁文. 老舍《茶馆》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7.11.

[24] 周铁钧. 老舍两度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N]. 文汇报,2018-06-25(第W02版文汇读书周报·特稿).

[25] 余之. 从死者手中抢过“桂冠” [M]//余之. 诺贝尔文学奖史话. 上海:知识出版社,1985.07:150-153.

[26] 朱安远,朱婧姝,郭华珍. 诺贝尔奖及诺贝尔奖得主大盘点(上) [J]. 中国市场(营销版),2016,23(27):213-223.

[27] 朱安远,朱婧姝,郭华珍. 诺贝尔奖及诺贝尔奖得主大盘点(下) [J]. 中国市场(营销版),2016,23(31):252-260,288.

[28] 鲍霁,编,文洁若,增订. 萧乾年表 [EB/OL]. (2016-01-04)[2018-11-20]. http://www.my285.com/xdmj/xiaogan/002.htm.

[29] 张运义. 一点质疑  一点进步 [J]. 现代教育,2012 (13-14):74-75.

[30] 朱安远. 1901—196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情况探微(上) [J]. 中国市场(营销版),2015,22(32):215-230,260.

[31] 朱安远. 1901—196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情况探微(下) [J]. 中国市场(营销版),2015,22(36):208-223.

[32] Candidates for the 1965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EB/OL]. (2016-01-04)[2018-11-20]. https://www.nobelprize.org/nomination/literature/1965.html.

[33] 朱安远,郭华珍. 居里家族与法兰西科学院 [J]. 中国市场(物流版),2012,19(45):106-109.

[34] Candidates for the 1967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EB/OL]. (2018-01-09)[2018-11-20]. https://www.nobelprize.org/nomination/literature/1967.html.

[35] Förteckning Över förslag till 1967 års Nobelpris i litteratur [EB/OL]. (2018-01-09)[2018-11-20]. http://www.svenskaakademien.se/sites/default/files/forslagslista_1967.pdf.

[36] 王宁. 瑞典皇家文学院院士埃斯帕马克谈诺贝尔文学奖 [N]. 文艺报,1987-07-18第29期(总第545期第6版).

[37] Alison Flood. 原来格雷厄姆·格林曾离诺贝尔文学奖这么近  1967年诺奖档案解密 [EB/OL]. (2018-01-10)[2018-11-20]. 王宁远,翻译,王怡婷,编辑. http://www.artsbj.com/show-18-567754-1.html.

[38] 王浩(翻译整理). 诗歌、诗学与写作——李森、谢尔·埃斯普马克谈话录 [J]. 南方文坛,2017 (2):5-10.

[39] How Kawabata won the Nobel Prize,revealed [EB/OL]. (2019-01-03)[2019-01-25]. https://www3.nhk.or.jp/nhkworld/en/news/20190103_12/.

[40] 曹颖. 瑞典学院回复南方周末:老舍未获1968年诺奖提名 [EB/OL]. (2019-01-16)[2020-06-30]. http://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01/16/c1853676.html.

[41] 大树李. 文化观察:老舍被证实没提名过诺奖,这个结论其实两年前就定了 [EB/OL]. (2019-01-09)[2019-01-25]. https://new.qq.com/omn/20190109/20190109A02MHI.html.

[42] [瑞典] 斯图勒·阿连,谢尔·埃斯普马克. 诺贝尔文学奖导论 [M]. 万之,译. 斯德哥尔摩:瑞典学院,2015.

[43] [瑞典] 万之(原名陈迈平). 诺贝尔文学奖传奇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01.

[44] 朱安远.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概览 [J]. 中国市场(营销版),2012,19(44):110-114,13.

[45] 朱安远. 瑞典文学院院士概览(上) [J]. 中国市场(物流版),2014,21(40):162-171.

[46] 朱安远. 瑞典文学院院士概览(中) [J]. 中国市场(物流版),2014,21(44):162-171,189.

[47] 朱安远. 瑞典文学院院士概览(下) [J]. 中国市场(营销版),2014,21(48):198-204,208.

[48] 程光炜. 故乡朋友圈——莫言家世考证之八 [J]. 南方文坛,2016 (3):14-20.

[49] 麦永雄. 日本艳情文学传统与大江文学的性 [J]. 广西社会科学,1997 (4):92-95.

[50] 陶波. 追求互济与和平——试论太平洋战争前后的贺川丰彦 [D]. 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05.

[51] 张恩杰. 诺奖名单解禁  老舍从未入围 [N]. 北京青年报,2019-01-09(第11062期第A12版).

[52] 邓绍根. 诺奖乌龙:周厚复获得1945年诺贝尔奖新闻报道评析 [J]. 新闻春秋,2016 (4):19-23.

[53] 张鸣. 张氏父子头上的光环 [J]. 全国新书目,2012 (3):10-11.

[54] 朱安远. 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溯源及非议探究 [J]. 中国市场,2019,26(36):1-9,52.

 

作者简介:朱安远(1964-),男,汉族,湖南邵东人,工学学士(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北京金自天正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560)市场营销中心销售总监和高级销售经理,高级工程师,兴趣和涉猎领域广泛,长期醉心于诺学研究。

 

 

所有跟帖: 

中国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高行健的《灵山》没人物,没情节,是一部不知所云莫名其妙的书。 -龙剑- 给 龙剑 发送悄悄话 龙剑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3/2021 postreply 08:08:38

《灵山》虽然写法独特,但至少知道作者想说什么,日本的大江的小说,才真正的不知所云,而且内容极为枯燥。 -白云蓝天- 给 白云蓝天 发送悄悄话 白云蓝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3/2021 postreply 10:39:22

大江健三郎確実是很難讀。他得奨後還得意買了本他的一本小作、讀了一頁就讀不下去、原因是其運用的字語和平常日語距離太大 -飯盛男- 给 飯盛男 发送悄悄话 飯盛男 的博客首页 (569 bytes) () 04/03/2021 postreply 17:45:29

中文版语言倒通顺的,也知道写的是什么,但内容极为枯燥,而且不知他要表达什么。 -白云蓝天- 给 白云蓝天 发送悄悄话 白云蓝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3/2021 postreply 20:32:14

老舍的小说水平其实很低,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水平其实也很低,所以诺贝尔文学奖也是水奖。 -白云蓝天- 给 白云蓝天 发送悄悄话 白云蓝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3/2021 postreply 10:22:45

看了赛珍珠的《大地》,水平之低令人咋舌,居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日本大江健三郎写的小说几乎都是垃圾,也是文学奖获得者。 -白云蓝天- 给 白云蓝天 发送悄悄话 白云蓝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3/2021 postreply 10:26:28

呵呵呵,初学围棋的人看九段下棋,也总说九段的水平很差。 -delta2020- 给 delta2020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03/2021 postreply 11:36:16

看得懂真正九段下棋的人,会看不懂一个垃圾棋手的棋?! -白云蓝天- 给 白云蓝天 发送悄悄话 白云蓝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3/2021 postreply 11:44:03

同感,小说情节极其简单,像白开水,能获奖也许是因为异国风情的吸引力。 -桂雨1- 给 桂雨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03/2021 postreply 15:05:05

故事很幼稚,根本反映不出中国的特点,有些情节荒谬不堪,比如描写大灾荒时,很多逃难的人倒毙,却竟有很多肥大的老鼠与人争道。 -白云蓝天- 给 白云蓝天 发送悄悄话 白云蓝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3/2021 postreply 20:37:0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