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调动生产积极性相比,更大的好处是没有“夏指挥胡干事”,避免无用/低效/甚至副效功。使劳力/资金/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上面

来源: 党戴飚 2016-05-24 20:17:46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249 bytes)

与调动生产积极性相比,更大的好处是没有“夏指挥胡干事”,避免无用/低效/甚至副效功。使劳力/资金/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上面的官僚不可能知道具体什么时候做什么最合算。

略举几例:

1. 那时强调深耕密植,整好的水田要等一个晚上等水清了,用滚轮画好格子,然后再等几个小时,等水再次澄清(否则,看不见格子)才能插秧。这样插秧看是好看,整整齐齐,可是,不但多出了花格子的功夫,插秧的速度明显减慢,同样面积,插秧的功夫就增加了一倍的劳动量,其次,农民认为浊水插秧减少肥水流失,利于禾苗生长。反正就是增加了劳动量,不见增产,无用功。

2. 寒冬腊月,必须把田坎,山坡刨个精光,叫积肥。杀鸡取卵,破坏生态,这里没积到什么肥,来年草就长的稀稀拉拉,养牛割草就难,就少了牛粪,这是副效功。

3. 我们那还有从未插过秧的大寨田,引水困难。还有从未启用过的20几里长电站水渠,后来发现如果引水去发电,则必造成大片农田干涸。这些也是无用功,还破坏了生态。

分田后,上述第一第二种情况不会有,乡长只能管到村长,不可能对上万农民直接发号司令,村长不能要求每户农民按某个标准耕地,关你屁事呀。何况村长自己也不想做那些无用功低效功。第三种情况也难出现,已经交过农业税了,偶尔要农民出几个徭役可以,但总的有章法,有个限度。要大量使用民力,就得给钱,那么钱从何来?哪怕是政府给钱,作为投资行为,银行还是要记账的,要有可行性和效益评估报告,那种建而不用的工程就不大会出现,最多就是效益不如预期。

农民从这些无用/低效/甚至副效功解放出来了,可以把劳力资金用去搞比较合算些养殖,果蔬或搞“投机倒把”或出卖苦力给他人。手里有了钱,可以买肥料,机械再投资农业。经济滚动起来,就不断产生新的机会。

所有跟帖: 

谢谢老先生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材料。俺没在农村生活过,没法反驳。 -HappyDad2- 给 HappyDad2 发送悄悄话 (672 bytes) () 05/24/2016 postreply 21:11:04

单干当然有缺点,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规模去获得市场化专业效率。但请相信人都是理性的,趋利避害的,总是寻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 -党戴飚- 给 党戴飚 发送悄悄话 (4244 bytes) () 05/24/2016 postreply 23:14:07

莆田医院是人性的最好注释。 -HappyDad2- 给 HappyDad2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25/2016 postreply 07:29:2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