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 |
|
“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据说是刘少奇说的,不过我怀疑他有本事说得出这句话来。 |
“造船不如买船”,背后的潜台词,就是,60、70年代的中国,自己造出来的船,成本比起从国外买同样的船要高, |
品质还不如从国外买来的好;要不然,就是人民币和美金之间的汇率被严重扭曲,人民币严重灌水了。 |
或者两者都有。 |
|
再说,当时的中国有多少外汇? 请看下面链接,当时有多少外汇可动用去国外买船? |
《中国历年外汇储备统计表》http://bbs.wenxuecity.com/maozedong/574648.html |
就凭那一点点外汇,就想用“买船”去取代“造船”? 办得到吗? |
再问,“黑线专政”的17年里,一共动用了多少外汇去国外买船? 买船的总吨位,和造船总吨位的比率又是多少? |
|
至于“买船不如租船”,不是海运业界里的人,绝对不会有这么深入的认识,我估计,刘少奇就未必有此认识,而且这一句话, |
也不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
|
文革期间,报刊杂志,经常用“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这句话,来攻击刘少奇,以及其他“党内走资派”, |
你初听这句话,一定以为文革期间的中国,一定反“刘少奇之道”而行之,大力发展造船工业,其实大谬不然,请看上列图表 |
《Global Shipbuilding Share - Delivery》,70年代全球各国造船完工量所占的份额,不但欧洲、日本遥遥领先,高高在上, |
就连韩国也“背负欧、日朝下看”,以远高于中国的造船完工量,俯视中国紧贴在地平线上,在文化大革命的伟大红旗下, |
匍匐前进。 |
|
原来文革期间,中国奉行的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革命路线,你说要把生产搞上去,他说你是“唯生产力论”; |
你说要加强质量监督,他说那些质量标准,都是资产阶级精英、反动学术权威,炮制出来的洋条条、洋框框, |
用来忽悠革命工人的,你奉行的是资产阶级洋奴哲学; |
你说要“扭亏转盈”,他说,你是“利润挂帅”;你说,要认真钻研造船工程技术,他说,你在走“白专道路”。 |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顶大帽子,同前面所述的几顶帽子一样,都是文革整人的工具,发明人就是党内一批极左秀才, |
这些极左秀才伙同坐直升机上来的革命小将,用“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大帽子,来攻击人,也就是为了夺权,那里是在想, |
要努力发展中国的造船工业?也许他们嘴巴说“想”,只不过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他们并不好好造船,也不知道如何造船, |
更不知道,如何发展造船工业,否则怎么会被韩国后来居上,轻轻松松的超越了呢? |
国际周恩来研究会在《力维经济残局》http://www.zelyj.com/jpwz/html/?4550.html 一文中提到: |
“(1967年1月16日)毛泽东说:‘左派群众起来夺权,这是好的。接管很好,只管政务,不管业务。’”, |
“不管业务”是什么意思? 你懂吗? “政务”、“业务”,如何区分?,你懂吗? 文革夺权的意义,你懂了吗? |
|
朝鲜半岛在日本统治期间,仅北方还有些工业,南方基本无工业可言,韩国在建国后不久,就爆发了朝鲜战争,1953年, |
战争停火,经历了3年战火彻底洗劫的南方,已经一穷二白,满目疮痍,而在此一年前的1952年,中国的经济,经过三年的重建, |
已经恢复到解放前最高水平。 |
停火的1953那一年,中国还进入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如果以1953年作为中、韩双方比较的基点的话,中国的立足点, |
远比南韩高,怎么20年之后,就被韩国后来居上,轻轻松松的超越了呢? |
|
二战结束后,大韩民国建国,便一直由李承晚执政,朝鲜战争结束后,政府贪污腐化,经济发展,还不如北朝鲜, |
1960年因总统选举舞弊,引发示威暴动,李承晚被迫下台,仓皇辞庙,老死他乡。政变当时,美国驻韩大使 (1959-1961)是 |
Walter P. McConaughy ,他在幕后煽动,功不可没。 |
1961年5月6日,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成功上台,1979年10月26日,遇刺身亡,18年在任期间,大刀阔斧,铁腕整治韩国, |
虽有白色恐怖,也有贪污不法等事情发生,但未伤大局,经济依然高速发展,离世之日,经济上不但赶超了北朝鲜, |
还在包括造船工业在内的某些工业,超越了中国。 |
|
再参考上列图表《Global Shipbuilding Share - Delivery》以及《World Completions (1926-2013)》。 |
|
2003年,韩国造船业订单总量和世界最先进船舶订单中标均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并保持此一地位达8年之久。 |
(《韩国造船业发展历程探讨》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31010/111717885.html) |
2010年,中国造船业在新接订单总量、手持订单、和造船完工量三大指标均超过韩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
并保持此一地位一直至今(2010-2013,共4年,2014年还没结束,统计数据尚未出炉)。 |
|
中国船舶报在《走过辉煌65载,新中国船舶工业再出发》 http://www.chinaequip.gov.cn/2014-10/15/c_133717504.htm |
一文中报道: |
“造船完工量2208万载重吨,新船订单量4740万载重吨,手持订单量1.537亿载重吨。 |
这是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近期公布的今年(按:2014年)1~8月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 |
通过检索,记者发现了这样一组数据: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年造船产量是1万吨。1952年,我国船舶工业总产值为1亿元。 |
而到了2013年,我国造船完工量达到4534万载重吨,三大造船指标占全球市场的份额连续四年高居榜首。 |
再与今年1~8月的数据比较,这种呈几何级数的增长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大多数人会异口同声:因为改革开放。 |
以邓小平同志‘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的指示为起点,中国船舶工业以香港市场为突破口, |
架起了通往世界的桥梁,由此得以迅速跻身国际市场,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造就了如今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荣耀。” |
|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谁? 邓小平。 |
邓小平是谁? 他就是极左派心目中,“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思想的衣钵传人。 |
好笑吧?骂“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人,当权后,自己不会造船。按照被骂的人思路走,反而造就了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荣耀。 |
中国的造船工业,被韩国超越时的领导人是毛泽东,为中国赶超韩国奠定基础的领导人是邓小平。 |
|
再问,如今世界上,某些类型的船(如大型集装箱船、散装货轮、大型油轮、LNG船等),为什么欧美等先进国家自己不造, |
反而向国外买? 那些买中国造船的欧美人士,是否都是刘少奇“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隔海、隔代的衣钵传人? |
怎么未见这些国家的“极左爱国人士”出来,效法当年中国的极左秀才、文革小将,口诛笔伐他们国家的造船人、买船人? |
甚至手持语录牌,把他们揪出来,头顶高帽,游街批斗? |
幸极左人士有以教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