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如果真的有穿越的体验,那感觉可能就像李鸿章当年踏足美利坚的那一刻。想象一下,从一个熟悉的世界突然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那种震撼、新奇与不适应交织在一起,恐怕就是穿越最真实的写照了。
在1896年,年事已高的晚清朝廷重臣李鸿章肩负重任,踏上了访问欧美诸国的旅程。然而,在他返回故土之后,却出人意料地保持了缄默,未曾透露丝毫的行程细节。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与经历?晚清的时代背景与世界的发展潮流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难以逾越的鸿沟?
【01】
在1896年的春日三月,李鸿章以出席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盛大加冕仪式为契机,踏上了一段跨越200余日、行程逾九万公里的环球之旅。此次长途跋涉中,有三个国家给他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它们分别是欧洲的德国、大不列颠的英国以及美洲的耀眼明珠美国。

在德国,李鸿章的主要行程聚焦于与高层人士的交流互动,深入探讨了诸多议题。
六月末,李鸿章莅临柏林,他下榻于柏林闻名遐迩的标志性建筑——凯撒大酒店(Kaisehof Hotel)。为迎接这位尊贵的访客,酒店方面进行了精心而周到的筹备工作。
他们获悉李鸿章对雪茄情有独钟,亦钟爱聆听画眉鸟的婉转歌声,因此精心策划,在酒店大堂内陈列琳琅满目的烟酒佳酿,同时悬挂数笼画眉鸟以增添雅致气氛,热诚迎接宾客的到来。这一精心安排的接待方式,令李鸿章首次深切体会到了现代服务行业的细致周到与高品质服务。
在德国,最令李鸿章眼界大开的并非其他,而是那里先进的现代医疗技术。值得一提的是,他荣幸地成为了首位接受X光检查的中国人,这一经历无疑为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体验。
一年前,李鸿章不幸在日本遭遇枪击事件,子弹击中了他的左脸颊。针对此事,《柏林日报》曾详尽地报道了李鸿章接受医疗检查的全过程。
整个拍摄流程耗时整整20分钟,最终呈现出一幅清晰度极高的图像。在这幅图像中,一个格外引人注目的头骨形状跃然纸上,显得尤为引人入胜。总督对这张图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仔细地端详着。图片不仅清晰地展示了子弹射入的准确位置,甚至还能够追踪到子弹穿过的完整弹道轨迹。
【02】
若将德国之行比作一场盛宴的开场佳肴,那么后续的英国之旅,无疑为李鸿章展示了现代工业文明的磅礴之力,使其深感震撼。
在拉格赛德公馆的居所内,李鸿章目睹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电器机械设备。这座宏伟的大楼,其内部照明皆由先进的电器设备提供,熠熠生辉,璀璨夺目。此外,他还发现新式的电话机已巧妙布线,将公馆与外界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仿佛一条隐形的纽带,延伸向远方的世界。
此处设有一套高效的水压装置,它稳定地从人工湖中汲取清澈的自来水,不仅确保了抽水马桶的正常运作,还极大地便利了公馆内植物盆栽的灌溉工作,为公馆的环境增添了绿意与生机。(《伦敦每日新闻》)
他满怀兴致地在伦敦为国内的盛宣怀发送了一封电报,仅仅过了25分钟,一封穿越了大半个地球的回信便奇迹般地出现在李鸿章的手中,这封回信来自遥远的上海。

英国女皇盛情邀请李鸿章参观其皇家舰队,李鸿章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好奇地询问:这些壮观的军舰究竟是如何汇聚于此的呢?英国人听后,微笑着引领他前往英国的朴次茅斯港,为他揭示了这一切的奥秘。
李鸿章被军港内那巍峨壮观的转台深深吸引,英国官员向他详细阐释了这些转台的构造与功能。这些转台全部采用先进的蒸汽设备驱动,单个转台重达46吨,足以支撑两组炮台稳固地矗立。待全部建设完工后,整个转台系统的总重量将高达惊人的200余吨,展现出强大的军事力量与工业实力。
李鸿章默然不语,因为在大清国,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几乎是天方夜谭。想象一下吧,那重达200余吨的机械,其体量之大,至少需要集结上千名劳力进行搬运。然而,反观英国,他们却能够凭借几台高效的大型蒸汽机,轻松完成制造过程,这样的技术差距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值得一提的是,李鸿章对英国的铁路系统赞誉有加。当他游历至约克郡时,不禁对火车座位设置产生了好奇。他疑惑地询问,为何火车会增设三等座而减少二等座,难道在英国,连贫困的民众也能普遍享受到乘坐火车的便利吗?
他再度向铁路经理提出疑问,询问为何要在特定线路上加大铁轨的重量,这样的举措难道不会加大投入成本吗?对此,经理详细解释道:这实际上是从公共安全的角度出发所做的考虑。鉴于英国机车引擎技术的持续升级,现有的铁轨必须增强抓地牢固性,以确保运行的稳定和安全。据《约克郡晚报》报道,这一决策是为了保障广大乘客的出行安全。
【03】
李鸿章远离了英国的土地,横跨广袤的大西洋,踏上了前往美国的旅程。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他亲眼目睹了当时地球上普通人所能享受到的生活最高水准。
在美国的大街小巷中,有轨电车穿梭于城市的每个角落,几乎无处不在。街上的行人大多穿着考究的西装,男士们头上戴着优雅的圆顶礼帽,手中握着彰显身份的文明杖;而女士们则身着维多利亚风格的巴斯尔裙,有些贵妇人还佩戴着精美的花色头饰,展现出别样的风采。
每个人的脸庞都洋溢着健康的红润,散发着一种独特的优雅气质。这种气质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得益于他们接受的良好教育以及高品质的生活。这种精神面貌,甚至让许多北京的旗人都自愧不如。

在纽约这座繁华的都市,李鸿章目睹了众多耸入云霄、高达二十余层的摩天大楼,他心中充满好奇,遂向随行的官员发问道:“你们美国的这些高楼,难道就不怕狂风暴雨将其撼动吗?”随后,他步入了一栋巍峨的摩天大楼,当服务员引领他至电梯旁时,他又以困惑的语气询问道:“这空间如此狭小,恐怕连十人都难以容纳,它的用处究竟何在呢?”
在华盛顿的街头,李鸿章踏入那座庄严肃穆的美国国家图书馆。馆内规定严禁吸烟,这对于他这位位高权重的大臣来说,无疑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束缚,使他心生不悦。离开图书馆后,李鸿章在街头随意吐痰,这一行为立即引起了两位值班人员的注意。他们严肃地指出这一不文明行为,并依照规定对李鸿章处以罚款。这一突如其来的惩罚让李鸿章倍感尴尬,面子尽失。
李鸿章在美国的旅程,宛如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时代体验,在古稀之年,他亲眼目睹了那些曾在他一生中未曾见过的“绚烂多彩”。然而,就如同罗马城并非一蹴而就,美国的崛起也并非一日之功,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才逐渐达到今日的人类文明之巅。
在乾隆五十七年,即公元1792年之际,纽约证券交易所应运而生,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世界金融中心的转移开始倾向美国。
在1802年,也就是嘉靖七年的时光节点上,一家名为杜邦的全球化工巨头崭露头角,宣告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盛大开幕,为世界的工业化进程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在1812年,即嘉靖纪年的第17个年头,一家名为花旗银行的金融巨头崭露头角,为美国的工业发展注入了稳定的资金血液,确保了其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在道光十七年,即公历1837年,全球日用品领域的领军企业宝洁应运而生,从此,化学日用品逐渐普及,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在道光年间的第29个年头,即1849年,医药领域的领军企业辉瑞公司正式诞生。时至今日,这家历史悠久的公司依然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重要作用,持续为全球供应新冠疫苗,助力抗击疫情。
一八八一年,即清朝光绪七年,全球范围内颇具影响力的影像产品供应商柯达公司应运而生,自此,照相机逐渐走入了千家万户,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
在光绪十八年,即公元1892年,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应运而生,它为人类现代文明带来了琳琅满目的电器设备,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着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04】
李鸿章归国后,变得异常沉默寡言,他心中五味杂陈,对于如何追赶美国的步伐感到束手无策。他深知,清朝政府的固步自封和傲慢自大的态度,注定会被历史的车轮无情地抛弃。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思考着如何改变这一局面,然而却找不到一个明确的方向。
然而,直至李鸿章离世,他都未能推动深层次的变革。这究竟是何故呢?实则,百万漕工的生计皆系于此,社会的各个行业与领域早已被无数的利益集团所牢牢掌控。
如同港口运营,购买一台起重机需要高达100两白银的巨额投资,而雇佣十位工人一整年却仅需花费10两白银。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为何要冒险投入如此巨大的资金来推动变革呢?更进一步说,若我最终选择了购买起重机,那么那十名因此失业的工人又该如何妥善安置?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从高高在上的慈禧太后,到思想开明的地主阶层,无不深知,倘若维持现状,则必将陷入无尽的困境,岌岌可危;而一旦涉足改革,则又仿佛置身于刀山火海,险象环生。整个晚清社会,早已病入膏肓,腐朽至极,唯有发起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方能觅得一线生机,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