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有情有理有据,佩服

【随笔】

            
              列宁在1918年


注:以下使用**的地方,都是Angry young men的意思。

90年前的今天,11月7日的凌晨,伟大的列宁穿着一件劣质的西装,打着宽大的花领带,来到了圣彼得堡的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了一次举世瞩目的武装起义。8时过后,革命军事委员会向盘踞在冬宫里的临时政府,下达了无条件投降的最后通牒书,但是遭到了军政府的拒绝。晚上9点45五分,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电影迷们对这艘战舰可能并不陌生)巡洋舰开炮,发出了总攻的信号。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在雷鸣般的“乌拉”声中越过了街垒,争先恐后地冲向冬宫。赤卫队员同士官生们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到8日凌晨1时50分,临时政府的成员(除克伦斯基逃跑外)全部被擒。圣彼得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披着军装的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被列宁给推翻了。

相信看过电影《列宁在1918年》的人,对这些情节的记忆,就像手机上的老朋友号码一样,呼之欲出。

就在列宁被刺杀后不久,年届中年的北大老**李大钊同志欣喜若狂,发表了一篇《庶民的胜利》。对政治理念与经济理念一样无知的他,仅凭着一股激情,就以此文催发了一大堆比他激情还大的**的思想。其中包括一个一年多后在长沙开办“湘江论坛”的年轻人毛泽东。

毛主席此时正在北漂,每日以酸辣汤和坚硬的馒头聊以度日。主席不是个**,这也是他之后在苏区遭受众多围攻的原因。倘若那时的主席也是**,那么我们的国家也不会有现在的强大规模了。人不能忘本。走到哪里都不能忘本。你在1918年的时候闹民z,没有哪个国家会理你。但是你在七十年后再闹,就有人理你了。为什么?因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主席在45年9月的时候去重庆,单刀赴会,那种气魄,令人神仰。而现在陈云林去了台北,被人给整得好像阳*痿都像是很光荣的事了。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二十多年不打仗的年代。这很奇怪。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呜呼!还有几句闲话:国民党称孙中山为国父,而我们有很多人也跟着称他为国父。其实孙中山并不是我们这些长在红旗下的人国父。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父是毛主席。

主席在66年的时候成了**。那时主席思曰:“自诩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我不**谁**?

而在风云惨淡的1918年,主席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来图书馆中借书的那些人。有几个人引起了他的注意,一个是刚刚从美国留学回来的胡适。此人是个海龟,身上有四十多个博士头衔,其数目比另一个穿着灰色长袍的讲师陈独秀身上的虱子还要多。陈独秀有一次在北大门口碰到了张国焘,张问他他身上的那些小白点是怎么回事?陈独秀打量了一下自己的袍子说:“虱耳!”

其实,那时清华园的几个老古董看上去更顺眼,像梁启超背着手进入学堂,翻着白眼说:“启超没什么学问,现在也有一点了。”让人觉得谈学问要比谈政治更有趣。

不过还是扯政治吧。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