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真心的,但我实在不想再继续探讨下去了,我只回这最后一帖

本帖于 2005-10-20 13:10:19 时间, 由普通用户 stp 编辑

以作为关于此问题一系列讨论的我的最后总结和终结。因为如果连这样总共只有四句话的段落还要产生如此争议并且纠缠不清的话,您不觉得实在是有点浪费大家的宝贵时间,太没劲了么?

好,下面谈正题。

我先承认一个我前面的错误,我一时晕乎,说错了一点,关于前作者文中最后一个问句,我本意是想说它是“反问句”,结果顺嘴说成了“反义疑问句”,这里我做一个纠正。

然后,再先让我把前作者的短文完全翻译成中文,这样好理解一点,因为,无论如何,我们理解中文要比理解英文更加清楚一些。原文及翻译如下:

Because you worked less than 6 months, the law won't protect you. Most companies, you would not qualify for benefit of maternity leave. Even PTO, how many days do you think you earned?
Take what they give you and move on.

你工作[还]少于六个月,[所以]法律将不保护你。[因此]对打多数公司来说,你[甚至]将不会合格而得到产假的利益。是PTO,你能挣得多少天呢?
拿上他们[指公司]给你的然后向前继续[吧]。

注:
我以此符号来强调原文已有的词,用来加强句子的语气;
[] 我以此符号来补充虽然在原文中省略,但从上下文的语义来看显然应该具备的词或词义,用来完整表达句子的句义。

好了,写到这里,我希望并且相信应该不用我再多罗嗦什么了吧?大家应该已经读明白前文作者短文的意思了,到底跟我的理解和在此之前我的解释有多少出入呢?

最后,为了结束我的分析,以及满足并且终结我前面承诺的今后不再继续讨论的诺言,我还是不得不决定再把我具体的分析过程简述于此,再讨大家一回嫌。

第一、语言是不能被简单分割的,我们不能只看到一个句号,就武断地认为句号前后的两句话是互不关联的。正如原文的第一句和第二句,虽然省略了句间的连接词,但是显然是具有因果关系在里面的。

第二、从上一点的分析可以更加清晰完整地看出第二句所要表达的意思。退一步说,即使单独看第二句话,也可以清楚地看出作者对在此情况下是否有产假的质疑。质疑的词义并不是完全否定,只是对某种情况的表示怀疑──如果不懂质疑这个词的词义义项,那我只好表示遗憾了。

第三、关于第三句话,我真不知道你还在争什么?──正如同“我真……?”这样的问句格式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问句一样,“即使……,你认为……?”同样只是反问句的另一个典型格式罢了。用反问句来表达正面意思的强调只是语法中的一个再常见不过的现象了。英文中同理,“Even...,do you think...?”就是反问句格式。举例来说,同样正如同我本段的第一句话其实意思是:你根本就没有必要和我争;如果我说“即使我错了,你认为我会输掉什么东西呢?”或者“即使你对了,你认为你比我高明多少呢?”──我想你肯定不会误会我到底是在说你对还是我对。

第四、其实实在没必要还有第四,总共就四句话的段落,我非得要每一句都分析才能明白么?这里,我只想再次强调一下,语言是不能被简单分割的一个整体,一个人所说的每一句话即使有让人产生歧义的地方,那么他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我们也必须从他整体想要完整表达的意思综合来看,而不能简单粗暴地一句一句单独来理解,这样做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所以,我百分之一百地相信没有人会误会作者这第四句话的意思──再有误会这句话的我只好说他是白痴了──意思本身就不用我再重复了吧?基于作者在第四句里清晰地表达了他对求助的原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我无法相信会有人对他的全文的理解和我的理解截然不同。

我从不说我精通任何方面,也希望你更加谦虚一些,因为显然,你对语法的研究还远远地不够。对语言的理解确实可以是各不相同的,但请不要把这个原本正确的观点随意拿来做挡箭牌,以掩饰自己的理解错误。因为──如果对任何一句语言我们都要有不同的理解的话,语言本身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必要了。

我上段这最后一句话,不知道你能否理解,这里面的逻辑说难不难,说易可也不易,就让我用这句话来做我有关这个问题的全部讨论的最后总结和终结吧!也希望你能好好琢磨琢磨吧!


──最后我做一个补充声明──
今后我不再同没有固定网名的网友讨论任何问题了,因为我认为,没有固定网名的网友由于没有网络世界的名号需要珍惜,便是没有信用的,我回文与之讨论完全是浪费我的时间,所以,请今后愿意同我探讨任何问题的网友使用您正式的、固定的网名,我保证礼尚往来。
──此补充声明发表此处──
──但并不针对任何具体的网友──
──无人需为此多心,谢谢──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