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穿本世纪教育的最大谎言,不要肥了教育机构,而害了自己的孩子。

来源: 快乐生活---大卫 2017-05-26 13:58:3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094 bytes)

揭穿本世纪教育的最大谎言,不要肥了教育机构,而害了自己的孩子。

 

 

揭穿本世纪教育的最大谎言,不要肥了教育机构,而害了自己的孩子

文 / 海歌

从九十年代开始,社会上开始流行一种说法“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种说法越叫越响,似乎已成为主流观点。你看,各种各样提早教育的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越办越多,五花八门提早教育的工具,图书琳琅满目。望子女成龙成凤的父母们跟着狂热,背上大书包的幼童开始跟着遭罪。

以我之见,“让孩子赢在起饱线上”这句话,重一点说是误人子弟,轻一点说是违背科学。

首先,我要提出疑问的是,如何来确定人生的起跑线?其起点又在哪里?如果是一项体育比赛,好比百米短跑,其输赢只差零点几秒,赢在起跑线上还有可能。而人生是一个终生跑步的漫长过程,谁能定出起跑线应设在几岁。因此,“赢在起跑线上”本身就是伪命题。

第二,我要问的是有赢就有输,那么输赢比的内容是什么?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参加那种提前的程序化教育的孩子,其识字,学单词,背古诗等知识可能早几年会掌握多些,但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孩子根本没时间发展创意和想象力,心理层面的素质较差,长远来看孩子全方位的发展将受到不利的影响。

 

 

英国曾发表过有关的研究报告指出,六岁前的儿童如果过早参加导师讲解传统教学课程,会让儿童变得缺乏好奇心,减低其主动学习和探索环境的能力,学习态度变得被动。

 

 

 

德国是世界获得最多诺贝尔奖的国家,而德国也一直反对学前教育,而是注重儿童脑部的开发和发展。

 

著名数学家丘成桐说:“对孩子们来说,学到多少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兴趣的培养,才是决定其终身事业的关健。

 

 

我小学的成绩并不理想,但我父亲培养了学习的兴趣,成为我一生中永不枯竭的动力,可以学任何想学的东西。相比之下,中国式的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孩子们的兴趣的培养,甚至有的人终其一生也没有领略到做学问的兴趣”。

丘教授这番话很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

记得多年前我曾看过一篇文章评论中国留学生是“高分低能” ,意思是说中国留学生考试都能够得高分,但实际工作能力较低。

从1978年开始,中国科技大学第一次办少年班,招收的是只十三、四岁的所谓“神童”。后来共有13间大学开设少年班。近四十年来,这种精英教育方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发生一些问题。中科大第一届学生,号称“第一神童”的宁某2003年出家为僧,令人喟叹不已。惦了解,至今中国只有3间大学坚持开办少年班。

其实,外国大学也不少开办类似精英教育,但并没有成熟的经验。可见培养人才是一项综合的复杂工程。“赢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只是外行说说笑话而已,不必当真。

赢在起跑线上,这个本世纪教育界的最大谎言,唯一的受益者就是那些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早教机构和商业组织。我们千万要警惕,不要因为自己对下一代的爱和期待,养肥了这些教育商人,但反而害苦了自己的孩子。

(海歌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揭穿本世纪教育的最大谎言,不要肥了教育机构,而害了自己的孩子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加跟帖:

  • 标题:
  • 内容(可选项): [所见即所得|预览模式] [HTML源代码] [如何上传图片] [怎样发视频] [如何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