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定韩春雨的成果?韩春雨回应论文遭质疑:我们实验室已重复很多次

来源: tomcat801 2016-08-02 08:21:00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934 bytes)


饶毅: 实验科学的最后结论不取决于雄辩,而在于事实。他举了自己曾遭遇的一次
争议为例子:1999年,饶毅发表论文阐述Slit蛋白质的功能;2001年,哈佛医学院等机
构研究人员发表论文,否定饶毅的结论;饶毅于是做了更多实验,在2003年发表新论文
,证明了自己的结论正确。在这次事件中,最终起决定因素的是进一步的实验。

怎么看科学

这次论文事件引发巨大关注,与多种因素有关。一方面,基因编辑是当前热门领域,具
有很大的科学价值和商业价值;另一方面,韩春雨没有出国留学经历,在河北科技大学
工作,凭借上述论文,一鸣惊人;而如今遭受国际同行的质疑,也引发人们担心,剧情
会否反转。从论文发表至今,媒体对韩春雨紧追不舍,那应该怎样客观看待相关报道呢?

与此次争议无关的美国乔治城大学神经科学系教授吴建永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可以理解“媒体需要热点,大众需要追星”这类行为,但科研事件往往要在多年后才能
做出最终结论,因为许多科研成果的影响因素复杂,需要时间才能辨别真伪。而现在处
于未决阶段,一些媒体的报道容易引起有各种倾向性的猜测。

吴建永为此写了题为《木桌子效应》的科普文章,回顾历史上著名科学家费米当年用中
子引发核裂变,别人却不能重复的故事。费米后来发现原因是他用木桌子,木材中的氢
原子有减慢中子的作用,而其他人用大理石桌面,所以不能重复。费米由此进一步总结
出慢中子理论,发明了核反应堆。吴建永说:“未知因素影响实验结果,造成实验不能
重复,是科研中的普遍现象,应该学会以平常心看待新闻中处于萌芽状态的新发现。”

当然,科学界也有实验确有问题而最后真相大白的例子。比如轰动一时的日本小保方晴
子案例,她2014年1月在《自然》上发表关于一种“万能细胞”的论文,在同行无法重
复并提出质疑后,她自己无法在有监督的条件下重复实验。最终她供职的日本理化学研
究所在当年12月宣布否定其论文结果。

费米和小保方晴子的两个案例说明,在一个新实验暂时不能被他人重复时,各种可能都
有。在韩春雨论文的争议中,各方虽然观点不一,但都强调要以实验结果为立论基础。
因此,最后的结论也要看更多的实验,而这需要时间。

所有跟帖: 

这种实验几个月就足够得出结论。目前看来假的可能性非常大。 -speedingticket- 给 speedingticket 发送悄悄话 speedingticke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03/2016 postreply 09:41:22

关键是他自己能不能重复实验结果! -相对强度- 给 相对强度 发送悄悄话 相对强度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03/2016 postreply 22:36:29

其实很简单,如果如韩所说他自己能够多次重复,就选个有代表性的教授,到韩的实验室让韩演示一下就行了。 -speedingticket- 给 speedingticket 发送悄悄话 speedingticke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04/2016 postreply 09:30:5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