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 将引发天文学革命

来源: 宇之道 2016-02-11 11:52:5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772 bytes)

美国当地时间2月11日上午10点30分(北京时间2月11日23点30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召集了来自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以及LIGO科学合作组织的科学家在华盛顿特区国家媒体中心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

这次探测到的引力波是由13亿光年之外的两颗黑洞在合并的最后阶段产生的。两颗黑洞的初始质量分别为29颗太阳和36颗太阳,合并成了一颗62倍太阳质量高速旋转的黑洞,亏损的质量以强大引力波的形式释放到宇宙空间,经过13亿年的漫长旅行,终于抵达了地球,被美国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的两台孪生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到。

什么是引力波?

在物理学上,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以光速传播的时空波动,如同石头丢进水里产生的波纹一样,引力波被视为宇宙中的“时空涟漪”。通常引力波的产生非常困难,地球围绕太阳以每秒30千米的速度前进,发出的引力波功率仅为200瓦,还不如家用电饭煲功率大。宇宙中大质量天体的加速、碰撞和合并等事件才可以形成强大的引力波,但能产生这种较强引力波的波源距离地球都十分遥远,传播到地球时变得非常微弱。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根据广义相对论,该双星系统会以引力波的形式损失能量,轨道周期每年缩短76.5微秒

1974 年物理学家约瑟夫·泰勒(Joseph Hooton Taylor, Jr)和拉塞尔·赫尔斯(Russell Alan Hulse)发现了一颗编号为PSR B1913+16的脉冲星,他们发现该脉冲星处于双星系统中,其伴星也是一颗中子星。根据广义相对论,该双星系统会以引力波的形式损失能量,轨道周期每年缩短76.5微秒,轨道半长轴每年减少3.5米,预计大约经过3亿年后发生合并。

自1974年,泰勒和赫尔斯和对这个双星系统的轨道进行了长时间的观测,观测值和广义相对论预言的数值符合得非常好,这间接证明了引力波的存在。泰勒和赫尔斯也因这项工作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共振型引力波探测器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韦伯教授在调试他的引力波探测器(1965年)

上世纪60年代,马里兰大学的物理学家韦伯(Joseph Weber)首先提出了一种共振型引力波探测器。该探测器由多层铝筒构成,直径1米,长2米,质量约1000千克,用细丝悬挂起来。当引力波经过圆柱时,圆柱会发生共振,进而可以通过安装在圆柱周围的压电传感器检测到。韦伯曾经在相距1000千米的两个地方同时放置了相同的探测器,只有两个探测器同时检测到相同的信号才被记录下来。1968年,韦伯宣称他探测到了引力波,立刻引起了学界的轰动,但是后来的重复实验都一无所获。

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器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两台孪生引力波探测器分别在华盛顿州的汉福德(左)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列文斯顿,彼此相距3000公里

上世纪70年代,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莱纳·魏斯(Rainer Weiss)等人意识到用激光干涉方法探测引力波的可能性。引力波的探测对仪器的灵敏度要求非常高,要能够在1000米的距离上感知10^-18米的变化,相当于质子直径的千分之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如此高灵敏度所需的技术条件才逐渐趋于成熟。

1991 年,麻省理工学院与加州理工学院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资助下,开始联合建设“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LIGO的主要部分是两个互相垂直的干涉臂,臂长均为4000米。在两臂交会处,从激光光源发出的光束被一分为二,分别进入互相垂直并保持超真空状态的两空心圆柱体内,然后被终端的镜面反射回原出发点,并在那里发生干涉。若有引力波通过,便会引起时空变形,一臂的长度会略为变长而另一臂的长度则略为缩短,这样就会造成光程差发生变化,因此激光干涉条纹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两台孪生引力波探测器分别在华盛顿州的汉福德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列文斯顿,彼此相距3000千米。只有当两个探测器同时检测到相同的信号才有可能是引力波。LIGO于1999年初步建成,2002年开始运行。

2007年,LIGO进行了一次升级改造,包括采用更高功率的激光器、进一步减少振动等。升级后的LIGO被称为“增强LIGO”。2009年7月,增强LIGO开始运行直到2010年10月结束。

在2002年到2010年期间,LIGO没能探测到引力波存在的可靠证据。

2010年,LIGO进行了为期五年的重大升级改造,改造之后的探测器灵敏度要求提高10倍,被称为“先进LIGO”。2015年9月18日,先进LIGO开始试运行。据悉,本次探测到的引力波是升级前的LIGO于2015年9月14日探测到的信号。

目前主流的引力波探测器都是这种基于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原理。世界范围内,除了美国的LIGO引力波探测器之外,还有德国和英国合作的GEO600、法国和意大利合作的VIRGO、日本的TAMA300以及计划中的LCGT、澳大利亚计划中的AIGO以及印度计划中的LIGO-India。

地基探测器探测引力波的频率范围是1赫兹~10^4赫兹。除了地基引力波探测器之外,科学家也在积极筹备“激光干涉太空引力波天线”(LISA/ eLISA)。理论上,eLISA探测引力波频率范围为10^-5赫兹~1赫兹。

值得一提的是,科学家也在利用一种叫“脉冲星计时阵列”(PTA)的射电天文方法探测更低频率(纳赫兹)的引力波。PTA与eLISA、LIGO在探测频率上形成互补关系。

引力波探测的意义?

引力波天文学将是继传统电磁波天文学、宇宙线天文学和中微子天文学之后,人类认识宇宙的全新窗口,必将引发一场天文学的革命。

引力波探测除了能够检验广义相对论之外,还有助于证明其它版本的引力理论正确与否,还将推动引力量子化的研究,最终把引力融入其它三种基本相互作用,完成爱因斯坦的伟大梦想。

引力波像其它的波一样,携带着能量和信息。电磁波(宇宙背景微波辐射)只能让我们看到大爆炸38万年之后的景象,而引力波能够让我们回望宇宙大爆炸最初瞬间,检验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正确与否。

所有跟帖: 

写了这么长,还是没看懂。 -speedingticket- 给 speedingticket 发送悄悄话 speedingticke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4/2016 postreply 18:24:33

检测到是一次性的,还是以后一直能检测到? -speedingticket- 给 speedingticket 发送悄悄话 speedingticke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4/2016 postreply 18:31:05

引力场的波动一般比较平缓,人类还无法检测到。这是第一次成功的检测到由于黑洞碰撞引起的引力场的波动。 -宇之道- 给 宇之道 发送悄悄话 宇之道 的博客首页 (131 bytes) () 02/14/2016 postreply 19:35:03

那如果只是一次性的,我们还真应该感谢那两个黑洞的融合,而且距离我们正好是13亿光年,正好各种仪器调试好。否则还要等很多亿年啊。只 -speedingticket- 给 speedingticket 发送悄悄话 speedingticke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4/2016 postreply 20:35:01

只是太巧了。另外这两个黑洞到底是融合了,还是只是碰了一下又分开了? -speedingticket- 给 speedingticket 发送悄悄话 speedingticke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4/2016 postreply 20:38:04

这个波波长,频率有没有数据? -speedingticket- 给 speedingticket 发送悄悄话 speedingticke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4/2016 postreply 20:41:25

我只是转贴。具体情况,你自己搜一下吧。 -宇之道- 给 宇之道 发送悄悄话 宇之道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5/2016 postreply 05:38:01

要能重复多次观测到才行,一次观测难免有误。 -WEYC- 给 WEYC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5/2016 postreply 09:41:06

是两台在不同地方的仪器同时观察到的。要想观测到下一次类似的事件发生,可能要等很久。 -宇之道- 给 宇之道 发送悄悄话 宇之道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5/2016 postreply 10:30:51

这个引力波应该还不断的经过地球 -fourwaves- 给 fourwaves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5/2016 postreply 12:01:20

引力波就像远方的一个闪电,你只能看见一次。 -宇之道- 给 宇之道 发送悄悄话 宇之道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5/2016 postreply 12:08:46

难道还要等13亿年? -speedingticket- 给 speedingticket 发送悄悄话 speedingticke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5/2016 postreply 14:56:01

中了乐透奖? -fourwaves- 给 fourwaves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5/2016 postreply 15:31:39

还会有别的黑洞吞噬其他大质量天体,或着离我们较近的中子星、白矮星等的吞噬。就像流星坠入大气层,没人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 -宇之道- 给 宇之道 发送悄悄话 宇之道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5/2016 postreply 16:52:50

不知道还要等多少亿年 -speedingticket- 给 speedingticket 发送悄悄话 speedingticke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5/2016 postreply 18:50:16

为什么要等几亿年? -宇之道- 给 宇之道 发送悄悄话 宇之道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5/2016 postreply 19:37:24

不知道啊。你觉得应该是多少年? -speedingticket- 给 speedingticket 发送悄悄话 speedingticke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6/2016 postreply 11:46:08

这个仪器的设计能力应该是几年就可以探测到一次。如果再改进一下,应该一年可以测到几次吧。 -宇之道- 给 宇之道 发送悄悄话 宇之道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6/2016 postreply 13:12:18

说引发革命为时尚早,只不过检证了广义相对论的正确而已,而似乎并没有人质疑广义相对论吧? -天方化戟- 给 天方化戟 发送悄悄话 天方化戟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7/2016 postreply 01:37:0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