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业余研究者赵学胜跨学科发明的世界领先“Al-Mn-Si-N系不锈耐酸钢”

中国业余研究者赵学胜跨学科发明的世界领先“Al-Mn-Si-N系不锈耐酸钢

http://cheniwan.sea3000.net/innovation/f3.php

 

“科技创新社会学”创立者 陈一文(cheniwan@263.net

个人网站:http://cheniwan.sea3000.net

(征求意见稿:2007924

 

许多人可能知道,中国对于古代冶金业的发展曾经做出过重大的贡献,但是近代世界冶金学发展历史中至今没有中国人任何重大贡献的记录。人们可能还知道,中国目前是世界不锈钢第一大进口国。但是,只有极个别的人知道中国在新型不锈钢科学技术创新方面已经远远领先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更不知道该领域最为杰出的发明家是一位本来与冶金学完全无关的中国跨学科业余研究者

《光明日报》2004827发表了对我的采访报道《呼唤挑战性的科技创新成果——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顾问陈一文》,其中一段内容如下

http://www.gmw.cn/01gmrb/2004-08/27/content_88076.htm

 记者:在现代科学研究高度专业化的条件下,您认为业余研究者和跨学科研究者能否做出重大发现甚至是革命性的贡献?

陈一文:有人试图从理论上证明业余研究者不可能做出重大发现,我认为这是一个应该用科学实践来回答的问题。

-- 1995年认识了赵学胜先生,他最初的专业是医学,后来涉足有机化学,研究发明了粉煤灰回收塑料新型复合材料生产工艺及其多种应用。该工艺的难题在于如何将干粉状的煤灰与加热后粘稠的回收塑料均匀混合在一起。

-- 从该项攻关中受到启发,赵学胜萌发了能否找到传统冶金理论认为不能均匀固熔在一起的元素均匀固熔的冶金创新工艺的想法,从而发明了Al-Mn-Si-N系不锈耐酸钢这样一项非主流科技创新成果

-- 该成果在美、俄、德等16个发达国家注册了专利。经权威部门评估,该项专利价值1678亿元人民币,折合201亿美元(评估号GKB98002)。

-- 冶金学不锈钢领域的权威们对这个事实无法完全相信,所以该项发明也没有在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机会,但Al-Mn-Si-N系不锈耐酸钢的科学实践与它的经济、科学价值证明:采用创新的思路能够开辟一个传统冶金学认定不可能的全新天地。

该项名称为《Al-Mn-Si-N系奥氏体不锈耐酸钢》〔公开号CN1143688A〕的中国发明专利《摘要》称

-- 一种基本上不含Cr〔铬〕、Ni〔镍〕的铝锰硅氮系不锈耐酸钢,其组成为0.06-0.12C〔碳〕,4-5Al〔铝〕,16-18Mn〔锰〕,1.2-1.5Si〔硅〕,0.15-0.30N0.1-0.2Re,余量Fe

-- 该钢可通过添加少量的CrNiCoTiNbCuMoZrHfW等元素进一步提高其抗腐蚀性能及力学性能。本发明的不锈钢其有良好的耐蚀性能,压力加工性能和焊接性能,可制作多种不锈钢材及用于广泛的领域。

国家级金属材料腐蚀磨蚀与表面技术开放研究实验室近年对工业化生产的该种“Al-Mn-Si-N系奥氏体不锈耐酸钢试样进行的检测证明其众多方面的性能均优于1995年申请专利时检测的性能,超过传统的不锈钢,成本却低很多。

1993年以来我跟踪的该项科技创新成果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中国推广成本比目前传统不锈钢低很多而所有性能却优异得多的该项技术,把目前生产普通钢的部分能源改用于生产附加值高得多的Al-Mn-Si-N系不锈耐酸钢,不仅能够节省世界自然资源稀缺的大量铬与镍,能使中国在短短几年内从世界不锈钢第一大进口国转化为世界不锈钢第一大出口国,而且能够同时能带动中国大量使用进口不锈钢的相关产业因改用成本低很多的中国这种创新的不锈钢获得它们在国际市场上过去从来没有过的竞争性。

广泛推广应用中国人自主创新挑战传统冶金学基本理论的这种新型Al-Mn-Si-N系不锈耐酸钢,导致生产更高附加值产品的能源更有效使用。同时,因为更加经济性的不锈钢能够扩大其应用范围,许多原先采用普通钢的产品改用这种新型不锈钢后,抗腐蚀性提高,延长了使用寿命,从而节省原先需要不断更新普通钢制品的生产所消耗的能源。

但是,Al-Mn-Si-N系不锈耐酸钢的科学实践与它的经济、科学价值远不止于此。它证明:采用创新的思路能够在现代世界冶金发展史中写出中国人浓重的一笔,同时为中国年青一代冶金工作者与冶金学专业在校大学生们开辟一个传统冶金学认定“不可能”的全新天地!

具有冶金界世界性革命意义的“Al-Mn-Si-N系不锈耐酸钢”该项原始创新重大科技成果,为什么十年来见不到中国冶金界的重视,在国家级科技成果奖项上又为什么“榜上无名”?

除了学术利益方面的原因外,主要原因非常简单:西方冶金界权威没有表态!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塞下秋来风景异 --外四首
  • 相思意已深
  • 中国人(现外籍华人科学家)渠玉芝及其发明的世界领先高效渠氏超导热管技术成果的遭遇何时能够在中国获得公正对待?
  • 长期在新疆工作的宋安群研究员及其《新生物进化论》
  • 萧瑟的秋风
  •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