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锟有多厉害?影像数位手机通讯皆拜他所赐(图)

来源: 孙子兵 2009-10-07 00:34:0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371 bytes)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upload/200910/7/101097029.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高锟一九三三年出生于上海书香世家,父亲是律师,一九四八年全家移居香港,与弟弟高铻自幼就读国际学校。

“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言语健谈,他四十多年前提出的光纤理论,现在竟能有无远弗届的传输应用,感到不可思议。”台大光电所教授黄升龙如此形容新科诺贝尔物理奖得主、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中研院院士”高锟。

  中国时报报道,一九六六年,高锟以一根玻璃棒当作光学讯号的传输载体,提出“光纤每公里传输耗损率是二十分贝”的理论假设,四年后被美国康宁公司证实。一九八二年,康宁进一步改良到每公里仅耗损○.二分贝,把光纤通讯效率拉到极限,为讯号传递带来革命,他也被冠上“光纤之父”美名。如今获诺贝尔物理奖,台湾学术界认为实至名归。

  台湾“中研院长”翁启惠昨晚八点在日本京都第一时间传回他对高锟院士的祝贺:“我们以他为荣。”

  “声音、影像、数位或类比信息,例如Skype或手机通讯,都是光纤通讯革命的成果,”黄升龙说。

  例如,手机讯号(声音、简讯文字、照片影像等)基地台之间的传递,都仰赖光纤的发明。

  清大光电所教授王立康说,高锟近几年“很红”,许多高中生做网路跟光纤传输的科展作业,都提到高锟是“光纤之父”,可见他在网路上被google查询的频率极高。

  台湾清大校长陈文村说,高锟的研究对人类生活影响很大,他一九九二年曾获日本国际赏肯定。清大当年要成立科技管理学院时,就是请高锟筹备。

  台湾“国科会副主委”陈力俊说,高锟曾在工研院前瞻创新计划担任谘询委员,他从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退休后,创办弘立书院,是香港有名的小学。外传高锟得老年痴呆症,陈力俊说,他曾出席去年的“中研院院士”会议,看起来身体状况还好。

  高锟一九三三年出生于上海书香世家,父亲是律师,一九九四八年全家移居香港,与弟弟高铻自幼就读国际学校。高锟在二○○五年由香港三联书局出版的英文自传《潮平岸阔》里写到,自小接触中国以外的事务,让他开足了眼界,对他影响很大。

  高锟于一九九二年当选“中央研究院”第十九届数理组院士。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