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
在台灣,目前最常見到羹的場合,可能就是麵店或是夜市的小吃了,但是店家通常較少使用「羹」這個字來敘述他們所販賣的食物,在大部分的情況「羹」會被寫作「焿」,極少數的情況被寫作「粳」,但不論如何,指的都是同一種類作法的食物。
台灣常見的羹類食物有肉羹、羊肉羹、魷魚羹、蝦仁羹、花枝羹及𩵚魠魚羹等,除了單純以羹湯為食外,另外亦常佐以麵條、米粉或粄條等,如加麵條則稱作「某某羹麵」,加米粉或粄條則依此類推。此外,台灣台中有一種利用外表像烏龍麵的黃麵做為材料的小吃,叫做「大麵羹」。
[编辑] 甜食的羹
甜食的羹中,最常見的應該就是羊羹了,雖然現在羊羹看來和羹湯大異其趣。但有一種說法認為最初羊羹的確是一種加入羊肉煮成的羹湯,再冷卻成凍佐餐。但另一種說法認為羊羹原是中國的一種仿照羊的肝臟形狀製成的食品。傳至日本後,由於「肝」與「羹」兩字被混淆,久而久之就被稱之為羊羹。
甜食的羹也常成為風味小吃,例如台灣的蘇澳羊羹。
[编辑] 健康問題
羹因大量使用勾芡,加上調和料等提味。食材方面幾乎都是肉類,口味較重且熱量高。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