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北京上演“洋乞丐” 讽刺/喷饭/回味(视频)






硬“冻”听的普通话、没有专业技巧的表演,这个小品初看像是个演给在中国的老外们看的讽刺剧,即老外在中国赚钱的“富人”里面也不乏各种类型的乞丐。但是,这个简短的“小小品”利用实景拍摄却别有一番效果。

这种实景拍摄的小品比“小沈阳”等在台上演的要有意思,难度也更大。而且,在北京的街道上,现实往往就是“超现实”,是舞台上所无法达到的真实效果。

“洋乞丐”所讽刺的不正是所有为了钱而“乞讨”的人吗!?

在“抖包袱”之前,小品中的“家庭”明显是个中国的“小资”家庭--住高层、雇阿姨[保姆]、私人司机和逼迫孩子学钢琴等,画龙点睛地抓住了“先富起来的”中上收入中国城市家庭的“水准”或“指数”。这样的家庭是很多中国人羡慕的和为之而奋斗终生的生活标准。比如,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普通的中国人是一辈子也买不起名牌进口汽车的。







尽管汽车在西方已经是一个类似于香烟一样的“有害而又无法离开”的消费工具,但在发展中国家,汽车是象征“富有”的重要条件之一。

所以,小品中主人公在汽车里的那几秒中达到了“制造悬念”的目的。观众心里一半以上会猜到他的目的地--豪华的办公楼、庞大的组装厂房或贸易额巨大的谈判桌等等“举足轻重”的、只有“领导们”才会去的地方。看似简洁,但艺术手法却是一流的,它所营造的“前戏”已经接近“高潮”了。










Real beggers around us

当“洋乞丐”炫耀手里“要饭的碗”是明代的瓷器时,观众终于忍不住大笑了,因为这个主题是超越了国籍和语言的。当老外们变成了我们所熟悉的“叫花子”的时候,我们接受了他们对中国民生的了解和对中式小品的模仿。


--作舟

[right click to see image sources]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二手玫瑰: 征婚启示
  • Summer Reading ::::::
  • oh shit [附图]
  • 寂寞难耐的老革命成为史上最高龄嫖娼犯[18+]
  • “有上海特色的计划生育”的含义与争议(图)
  •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