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成书年代大概在公元前300年左右,记录了那之前1800余年的历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采取了李斯的建议,对《秦记》以外的史书进行了大规模的焚烧。所有的六国史书,包括竹书纪年都被焚毁。
但是,
但是,
但是,
秦统一中国之前,魏国有个国王,死的时候带了一套《竹书纪年》做陪葬 --- 这一套没有被烧掉。
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二年,有个叫不准(读作:否标)的盗墓贼,盗掘了一座不知道是魏襄王还是魏安釐王的魏国古墓,这才使这本书重见天日。由于不准盗墓的时候,用部分竹简点火照明,造成了一些内容缺失,司马炎下令整理编辑余下的竹简,整理后共计十三篇,叙述上启五帝,下至魏襄王二十年的历史。
不准(读作:否标),是盗墓贼的公认鼻祖。看精绝古城的时候别忘了对不准表达一下敬意。
此后这本书屡遭蹂躏,尤其是宋朝的理学大儒(wang ba dan)朱熹看到《竹书纪年》之后,觉得是对儒家圣王的侮辱,破口大骂,将其归为邪说,导致古本被遗弃,现在我们看到的版本,是经过南宋、元朝、明清和当朝数次收集考证重新编辑之后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