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了枪兄大作,几点意见供商榷

咱们讨论问题,切忌扩大范围,change scope。更不可change topic。

第一,我本没有推崇儒家的意思。仲尼兄的许多观点我也不认可。我是按时间顺序写一些多中华文学哲学有过突出贡献的人物。孔仲尼只是其中一个。我是在总结《论语》和写读后感。

第二,接下来我还会写其他诸子的思想。

第三,儒家的思想也是变化的,特别是宋。

第四,诸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战国,乱世纷争。诸子之策,要么是争霸,要么是休养生息。我们后人评古人,不能脱离这个时空背景。礼治,本来就在,从夏商周就有了。在《诗经》中就可以看到祭祀,宴请等到,都有礼治等级的痕迹。

第五,诸子作为有思想的读书人,并没有改变社会的能力或者权力,他们是改良派,不少造反派。是康有为,不是孙大炮。他们如果反礼治的话,就会一事无成。他们只能在维护礼治的基础上,获得王权的支持和信任,从而做出一些改良。

第六,如果他们的治国理念实现了,改良的结果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好过了, 相对宽松了,这种改良就是有正面意义的。

第七,儒家思想不是完完全全约束臣的,也有约束君的。你不能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否则,当反贼就是替天行道。

 

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

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

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

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

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

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就算是枪兄和小二哥最为诟病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三纲五常》,也是双向的。你做了初一,我就可以做十五。

最后,我并有比较中西文化。兄把题目扩大了,题目也变了。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