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三小剪刀只剩最后两讲。前面认真学习的你,辛苦了,上一个小福利奖励一下,我以前拍的一个小电影《Two Eyes》。
可以先关闭声音看一遍,再打开声音看一遍!
是不是第一遍想骂,第二遍脸红心跳耳热,男生有反应了?
这就是视频、电影在画面之外,声音带给我们的魅力!
今天我们就讲声音。电影虽小,从导演、编辑、拍摄、主演、剪辑都只我一个人,但依靠声音的魅力,它成为一个完整的作品。
电影是欺骗的艺术,除了画面可以欺骗,声音也可以欺骗。我一个人,怎么演一对红尘男女在塔楼里激战?靠的就是声音。给镜头剧烈晃动的画面,剪辑配上Porn里的男女呻吟!
紧不紧张,刺不刺激?
声音(Sound),除了人声(Voice),还有Music。在我进涵洞时,就配了一段毛骨悚然的音乐,它预示着会有诡异的事情发生。
声音,还有Sound Effects,即音效,简称SFX,或AFX (Audio Effects)。可以是真实的声音,比如刚出涵洞时的乌鸦叫;可以是背景音(BG),比如火车飞驰而来的轰鸣声;可以是拟音(Foley),比如用刺破气球的炸裂声来模拟枪声。
这些音效,可以是真实录制,也可以去网上找免费的或付费的下载。像我小电影里最后,把枪丢进水里的声音,就是在网上找的,其实是丢石头落水的声音。
看似一个相对有内容的小电影,实际上,真实的拍摄,只是我把相机架在三脚架上,我一个人在那个郊外荒野的地段,来回走了几下,钻了一下塔楼而已。
明白了吗?好玩吧?
这就是声音的艺术。
在Lightworks中,除了剪辑一个个画面,也可以剪辑以上各种各样的声音。在Timeline上,和剪画面几乎一样。
默认会有两条双声道(A1/A2, A3/A4)。想增加音轨,在Timeline左侧点鼠标右键,选Tracks,Add audio即可。想一次增加多条,选Add multiple。
下面,我以最近唱的一首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The Ba Mountain Rains举例,讲讲lightworks里的一些声音剪辑、处理技巧。
这是我的清唱版:
相对比较干。
既然是巴山夜雨,我在网上找了一段风雨的背景音频(A3/A4),再配了一张山区夜晚的图片(V1)。
我想让歌声(A1/A2)响起之前,先进入风雨声(A3/A4)。拖到Timeline上,显示如下:
先按键盘上的C,剪掉风雨声(A3/A4)前面一小截。
拖拽到歌声(A1/A2)起始处,与歌声音频衔接。
剩下的风雨声音频(A3/A4),跟画面和歌声音频相比太短,怎么办?
我简单取个巧,鼠标放在风雨音频上,按住Crl键的同时,往右拖拽,就可以复制同样一段出来。
连续复制几次,让风雨声的音频长度,至少和画面、歌声音频一样长。
后几个复制出来的音频,适当往前拖拽,让两两之间overlapping多一点。
最后和画面、歌声的音频的结尾,差不多对其。如下图。
以上就是音频的一些简单的剪辑、拖拽处理,和画面的处理类似。有了上面的音频初剪,接下来,我们做一些对声音上的处理。
这就要使用导航栏主菜单上的AUDIO:
一、Fade
除了画面可以做淡入淡出,声音也是可以做淡入淡出的。就是从很小的声音甚至无声,一点点变大,过渡到正常的声音,这叫Fade in。
至少有三种办法。
比如我们想一开场,先fade in风雨声。
把鼠标放在音频起始处的左上角,往右拖拽一个阴影扇面。阴影覆盖的部分,声音就会从小变大。你想覆盖多长,你就拉多长。
另一种办法,是在需要淡入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用鼠标分别点出小方框标志。
然后将起始处的小方框,往下拖拽。形成的线条表示,声音从低到高。
淡出也是一样,只是换到了音频的结束位置。一样处理风雨声,让它从正常音量,到渐渐消音。
可以往左拉拽扇面阴影。
也可以点出四个小方框,再拖拽结束位置的小方框,到消音。
别小看这个Fade out,用处很大。我们通常为了去配画面,不得不截取音乐中的一段,可能音乐到了截取的结束处,戛然而止,很不友好。这时我们就可以做个fade out处理,让它平滑过渡,慢慢消音。
只要在合适的点,截取音乐并fade out,我们甚至感觉不到它不完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感觉一些主播,她们的画面剪辑,刚好在画面结束时,音乐也结束。除了用画面去配合音乐剪辑外,也可以通过巧妙的截取和fade out音乐,去配合画面。
明白了吗?
第三种方式,是用Crossfade。
和画面的Dissolve类似,前一个画面渐渐变暗的同时,后一个画面从暗渐渐变亮;到了声音这里,就是前一个声音开始从大变小的同时,后一个声音由小变大,从而平滑过渡。
这个理念,用在音频开头,就是fade in,用在结束,就是fade out。
在风雨声音频的起始处,点鼠标右键,选Crossfade,用from here。想过渡多长,就选多少个frames(时长)。
fade out的做法类似,只是在风雨声音频结束处,点鼠标右键,选crossfade,to here。
Crossfade 更大的妙用,还是用在两个音频之间的平滑过渡。
比如风雨声音频,我不是复制了好几段,彼此之间有overlapping么?从一截音频,跳到下一截音频,肯定不顺畅。
这时,我们在两个音频衔接处,用crossfade。选择Centred Here。
就会出现下面的效果:
前一个clip的风雨声在变小的同时,后一个clip的风雨声,从小变大,从而平滑过渡。甚至让你感觉不到,这里的音频曾经被剪切过。
二、 EQ
Crossfade,除了直接用鼠标右键操作,也可以在AUDIO左边的Settings里,拖拽下拉菜单中的Crossfade选项。
在Crossfade之下,是对音乐人士十分重要的EQ。
什么是EQ?
全称Equalization,中文翻译为均衡器。通过改变、调整声音的频率,来降噪,提升音色,或满足一些变声的需要。
这是一门大学问,这里只简单入个门。如果想更好处理音频,可以用专门的音频处理软件如Audacity,也是免费的,如果不想太复杂,lightworks自带的均衡器,也够用。
一开始什么概念都没有,可以套用EQ Presets的模板。直接拖拽到Timeline上的音频即可。
比如50Hz Mains Hum Removal,拖拽过去,是去掉音频上可能带有的电流嘈杂声。LoFi EQ,拖拽过去,是模拟电话、收音机、对讲机等传出来的声音等。
你可以多试试。
有一点感觉了,可以直接拖拽EQ,到Timeline的音频上。比如我们拖拽到A1/A2上处理下The Ba Mountain Rains的清唱。
这就是均衡器:
横坐标,是20-2万赫兹的频率,代表我们人可以听到的声音范围。
纵坐标,是音量,单位是分贝(dB)。
所以调节这个曲线,其实就是,让声音组合中,哪些频率的,要提高,哪些频率的要降低,甚至消音。经过这么重新一调整,让音质更好听。
包括噪音少了,更清晰了,更雄厚有磁性或更清脆嘹亮了。
三个滑竿,第一个是选择过滤频率的方式,有pass, shelf, peak和notch四种。notch最简单,就是这个频率的声音,把它去掉。peak就是选择哪一段频率,增大或消减音量最多。pass,就是设定,只有超过或低于这一频率的声音,才可以发声,其余的被消声。shelf和pass只有一点差别,超过或低于这一频率的声音通过,其余增加或减低相同的音量。
看你需要,你可以选择filter type。通过在frequency滑竿上滑动,来选择频率,也可以直接填写频率值。
增加的一个Q-factor参数,是让你的过滤,可以应用多大范围。值越小,可以波及影响的范围越大,反之越小。
Gain参数,就是对以上的选择,你增加多少,或减少多少音量。
以上组合,就可以实现不同的声音效果。有的高亢,有的沉闷。有的好像是发自小房间的声音,有的好像发自大厅的声音。你可以自己多试。
想对比更改前后效果,只要在播放中,点一下均衡器右上角的小绿点,就可以让均衡器设置暂时失效,从而听取原音。再点一下变绿,对比听听。
为什么有五个Band呢?
你可以同时做最多五个组合,产生共同的效果。
总之这里面的学问挺大。专门的免费音频处理软件audacity,有一些傻瓜功能,可以在那里试试。
均衡器,我自己暂时用得很少。我以前唱的那些歌,都是纯天然的,除了做一点增大音量操作,几乎没做其他什么改变。
三、Mixer
调节音量,可以直接在Timeline上,往上或往下,整体拖拽声音曲线,也可以在音频末端,填写增大或缩减音量的数值。
除了上面的简单操作,我们常常用混音器。
在右上角:
所有音轨会显示出来。
顶部的圆圈圈划线你可以拖拽,到中间,表示声音在中间,到左边,声音变到左耳,到右边,声音变到右耳。通过这样处理,获得立体声。
A1-A4每一个轨道,点一下变灰,就会暂时消音。你想听哪一个或哪几个轨道,只要它们的轨道名称亮显即可。
在播放音频中,通过往上或往下推某一轨道的滑竿,就可以增大或增小音量。通过这样的调整,来达到你感觉理想的混音效果。
LR是调节整体音量。
好,声音剪辑处理,暂时讲这么多。Lightworks是剪辑软件,不是专业的音频处理软件。如果你更会玩,可以在audacity上,先处理好音频,再将这个音频作为一个素材clip导入到lightworks上,只配合画面做一些剪切处理就好了。
下面看下我的原创英文歌The Ba Mountain Rains,经过以上简单的音频、剪辑处理后,是什么效果。在音频剪辑处理上,我的经验还比较少。只是方便入门的同学,简单感受一下。
下一期,也即最后一期,我会讲蒙太奇。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