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美好

来源: 都是国货 2019-11-10 06:25:4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2398 bytes)

学校运动会,少年男女们迎着风在阳光下奔跑,他们的同学在身边跟着跑、鼓气,美好到让人落泪。这种美好在于瘦削的身体、坚定的目光、纯洁的友情,和它的必然逝去。 ????

评论:还在于他们未来还有无限种可能。

“柏林墙倒下之前,没有人相信它会倒下。它倒下之后,没有人相信它居然能那么长久地立在那里。” ????

焦虑试图让你相信所有人在乎,抑郁试图让你相信没有人在乎。

大多数事情,不是你想明白后才觉得无所谓,而是你无所谓之后才突然想明白。

老妈打算搞个高中同学会,目前集结9个人,能自主行走的只有4位。。。。。 ????

重翻一遍小说,感觉这书里有很多地方都挺有趣。
开头那里,讲一个正经的年轻人,和个正经的姑娘订了婚,可就在结婚之前,这年轻人的哥哥犯了罪,家里闹出了丑闻。年轻人就主动来到了姑娘家里,向姑娘的父亲提出解除婚约,以免坏了人家姑娘的名声。但这父亲十分宽容,心平气和的说不必解除婚约,因为谁家都会有那么一个不省心的人。
结果没过多久,这位父亲就和朋友的女儿私奔了。

发个高兴的博文吧。昨天还采访了无缝切换三国语言怼黑衣的美丽小姐姐@雅伦Yalun 。她告诉了我两段那天发生的但视频里没有的好玩小花絮。

一是散了之后,他们又偶遇那位在视频里辱骂她“跨区放屁”的男生,当时小姐姐想上去再和他辩论一番,结果被熟知她功力的男友劝住了,“你就别再一对一地去欺负人家了[doge]”

第二个是,当时黑衣人们还特意给她出了一个他们觉得可以彻底“辩倒”她的“难题”:“中国共产党当年也是暴力革命取得政权的啊”,却没想到小姐姐一句话就结束了“战斗”:“我们暴力革命的对象可不是人民!”

“据《每日邮报》报道,英国明星拉什纳·林奇将在007系列第25部电影中接过邦德的衣钵执行任务。电影开头,当M说‘进来吧,007’,走进来的是一位美丽的黑人女性。

新片中邦德仍旧‘处处留情’……他还想施展往日的勾搭技能,却发现对这位聪明年轻的黑人女性毫无效果。

邦女郎这个词如今已经被禁止使用:我们被告知,从今以后应该称呼她们为‘邦女士’。

拉什纳·林奇近日表示,绝不会被网上的种种评论而影响。”

我觉得中国人本质上就是农业民族 这辈子都改不了了

辛辛苦苦搞个支付宝 结果在里面喂鸡

刚有互联网的头几年 全民半夜起来浇水偷菜喂鸡

现在很多人都买了小别墅,他们在别墅小花园里干的第一件事是:种菜

就算没有小别墅花园,在自家阳台上房顶上种葱姜蒜韭菜薄荷辣椒也都比比皆是

我在国外读书期间有个同学为了吃上炒豆芽,自己在家用培养皿捂豆芽

好不容易移动互联网普及,结果大家最爱看李子柒种地(感谢网友补充)

每一个社畜年轻时不管干的什么工作,说到辞职退休后的选择大多是:回乡种地(尽管并没地可种)

以前知乎上有人问中国人的种族特长是什么,高赞回答是:种菜。

有时候我怀疑马特达蒙其实是中国后裔,因为他到了火星上都能克服困难种土豆

老公叫我出来看乒乓球比赛,俩中国人。
我:谁跟谁啊?
老公:美国队跟奥地利队。 ????

有位姐妹告诉我,之前她曾看到一段话,讲的是一个楼道里,贴着“太阳能维修”的广告,下面有人用笔接了一句“月亮可更换”。

姐妹觉得这句话好可爱,便分享给她身边的男孩。没想到男孩看到后,很快回复她:

“星星不闪包退换”。

公公的姑姑来了,我们得叫姑奶奶。
婆婆把我拽到一边:这个姑奶奶最烦人,你别理她。
结果我刚叫一声姑奶奶。
姑奶奶:这是你们养的小狗啊?养个小狗干嘛啊,一点儿用没有,有这个闲心不如多孝敬孝敬你爸妈。 ????

昨天听音乐节负责安保的队长大哥讲了讲故事。他说音乐节上的保安,一般都隶属于正规安保公司。这些安保人员是经过正规招聘进入公司,大家也都听歌,喜好不一样,民谣摇滚金属都有,年轻一点的也爱听大流行和电音,还有冲着现场来的,但是太先锋的一般不录用。这种理想主义类型,万一乐队演了个啥,可能没等观众冲击,保安先动手了。不喜欢招短期大学生,专业性不强目的性特强,喜欢勾搭女观众,带人逃票,一般也就当当志愿者得了。大场安保挺辛苦的,艹栏杆好多时候是硬性规定必须阻止,晃悠晃悠可以,但是不能往出事儿了整,安保人员的颈椎病治没治好不知道,但确实有人被晃吐过。
音乐节安保还算好了,小酒吧live才叫事儿多。名气一般的乐队来问题不大,但凡红的,又是小场地,那就得提心吊胆。后台矛盾,观众强闯,主办方与观众冲突,主办方与乐队冲突,乐队内部冲突,好像都在这种封闭式的小场合里发酵。这大哥之前当过兵,退伍以后在酒吧作安保负责人,最大的作用是劝架,如何在狭窄的环境里迅速赶到冲突方面前把人拉开是他们的必备技能,最常说的几句话是:站着别过来,听歌别动手,已经报警了。最离谱的一次是,演出之前DJ和人打架,他到的时候DJ已经伤了,后来是他顶替上的台,手瞎他妈搓,其实放的U盘。因为时间来不及,还是穿的西装,因为紧张所以带了墨镜面无表情,下台竟然有人要他签名,说贼酷,像音乐杀手。
安保会不会打人,这是一个敏感话题。确实也有人动手,这是事实,那种场合火气都比较大,人挤人人挨人,安保心里如果一旦虚了就会出问题,他害怕自己不强硬就镇不住。但是随着管理越来越严格,安保自己也要倒霉,动手了很有可能会丢饭碗。大哥自己也动过一次手,不过是见义勇为,曾帮丢失了手机的姑娘追过小偷,后来姑娘成了他太太,孩子都五岁了。
最艰苦的一次是在海边做音乐节安保,遇上狂风暴雨,小舞台彻底歇菜,桌椅板凳都顺水漂,舞台灯光坏了,主办方让俩安保开了四辆大吉普,打远光灯照明。后台帐篷给吹飞了,又把之前装搭建器材的小货车开了过来,做后台。因为风太大了,支撑柱眼看不行,安保人员全都顶上,抱着柱子,吹啊吹啊我的骄傲放纵,吹啊吹不毁我纯净家园,只要人在舞台就在!可把看演出的一群年轻人感动坏了,一边躁一边对保安行金属礼,嘴里喊着摇滚不死哥哥牛逼。那一场天地人之间达成了空前绝后的大和谐。

过记者节。很多唐代大诗人都有当好记者的素质,比如杜甫。他的《石壕吏》《丽人行》都是好新闻,绝少直接褒贬,而是用精心剪裁的事实来说话,一切态度都在事实里面。石壕吏结尾他抒情吗?控诉吗?没有。“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只是事实。真是伟大的新闻结尾。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几个小学同学

某一天,我和同学们在河边涉水。河水由一道歪歪扭扭的线划分为泾渭分明的两部分,一半是发昏黄的绿色,一半是隔夜茶一般的酱红色。我说,真是神奇。一个同学说,水马上会变成紫色。我说,放屁。他说,上面还有白沫。我说,把你能的。过了几分钟,紫色的水浩浩荡荡涌来,上面有浓厚泡沫,奔跑的白色群马一般起伏。我们鸦雀无声,去看那个同学,夕阳下,他被镀上一层神秘的金边,面孔在黑暗中,高深莫测。我的心里满是敬畏,有跪下的冲动,我说,你是什么人?你是知道大自然的秘密?他说,我爸是造纸厂排污车间主任。

某段时间,一个住在我家附近的有钱同学突然对我特别热情。友情升温以后,邀请我到他家里去玩,然后吞吞吐吐提出请求。因为他太胖,他妈妈不允许家附近的小卖店卖他零食,他想让我出面去买一些。因为是他出钱,我欣然同意。那天我买了鱼皮花生,春都火腿肠,怪味豆,奶油蛋糕,葡萄干。在我拎着袋子回去的时候,我看见她的母亲横眉竖眼守在巷口,我心里咯噔一下,慢慢转向,那一刻的心情很像一个毒贩。她迎上来拽住我,说,XX,你这是给谁买的?我说,阿姨,我要找我哥。她说,你还有个哥?我说,认的。这时,那个同学面色苍白缓缓从门里滑出来,我一看就知道,他全招了。她妈妈从我手里抢下袋子,把零食一袋一袋撕开,豆子噼里啪啦落下,火腿肠像上岸的小鱼一样弹来弹去。她说,你不能这样害他!在她把葡萄干倒在地上的时候我实在忍不住了,眼眶里泪水打转,我说,阿姨,这个葡萄干是我买的。

在一天下午放学,一个同学骑着自行车,在我面前走走停停,故意叫我最讨厌的一个外号。我勃然大怒,追上去抢了他的伞,在地上撅断。晚上,邻居告诉我妈,说我在大街上欺负人,说那个孩子在我走后嚎啕大哭,边哭边喊我的伞哪,我的伞哪,一整条街上的人都为之恻隐,纷纷说我不是东西。那天晚上我吃了一顿好揍,深夜时分我在床上辗转反侧,想想自己确实很过分。第二天带上了自己最喜欢的一把彩虹色自收自开折叠伞,在预备铃前送给我那个同学。他接过伞,突然大喊一声我最讨厌的外号,全班人都回头看,然后他一个甩手把伞抡在我太阳穴上,我被打得眼冒金星,还有七种鲜艳的色彩,在我眼前同时张开。


明,清两代放任白银作为一般等价物流通的做法,除了让小民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也使民众之间互相坑害,以蒙古地区为例,因满清忌惮蒙古的武力复兴,因此除严格实行盟旗制度,防止各部联合外,也严防白银流入草原,因此普通蒙古百姓与山西商人交易时,饱受铜钱和银两换算的把戏坑害,这种坑害作为一种被官府默许的诈骗,是满清政府给予山西商人在明清战争中鼎力相助的特权。传教士古伯察的《鞑靼西藏游历记》中记录了多起这样的事件,当蒙古牧民以羊贸易时账面抵价是以银计,但得到的实际是按照1两=1000文换算的铜钱,而市价银一两换到的铜钱远远超过1000文。当蒙古牧民偶尔得到银两进入归化城贸易时,商人则借口银两成色不好,在秤上玩把戏,尽量坑钱。一般来说牧民都是这种制度下的受害者,但有时他们也能利用制度予以反制。古伯察记录了另外一件有趣的事,一个蒙古人带着一锭(50两)银子进入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换钱,老板一称发现银锭重52两,但依然蒙骗蒙古人说银锭重50两,并按照50两换给他铜钱并在兑票上写明,蒙古人拿了钱就走了,老板正在偷乐中,却发现银锭有问题,于是火速报官,官府捉到了这个蒙古人,蒙古人大声喊冤,说我的银锭根本不是这一锭,我的银锭重50两,有兑票为证,这一锭肯定不止50两了,官员命人称量银锭,果然重52两,尽管知道这个蒙古人的把戏,官员还是按法律判了老板和伙计受笞刑。这种糟糕的货币制度,让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就到达了这种地步。


十三岁少年杀人事件 上

为写一篇文,又翻了一下《三国志》
温故而知新,这话果然没错(其实我是记性差,看过又忘掉了),发现刘晔是个狠人: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父普,母脩,产涣及晔。涣九岁,晔七岁,而母病困。临终,戒涣、晔以‘普之侍人,有谄害之性。身死之后,惧必乱家。汝长大能除之,则吾无恨矣。’晔年十三,谓兄涣曰:‘亡母之言,可以行矣。’涣曰:‘那可尔!’晔即入室杀侍者,径出拜墓。舍内大惊,白普。普怒,遣人追晔。晔还拜谢曰:‘亡母顾命之言,敢受不请擅行之罚。’普心异之,遂不责也。汝南许劭名知人,避地扬州,称晔有佐世之才。”
——刘晔的生母病逝,临终交待两个儿子,说“你爸现在的侍婢呀,是个妖艳贱货,我死之后,必然祸害咱家。你们长大后能把她除掉,我就死无所恨了。”当时刘晔的哥哥刘涣九岁,刘晔才七岁。
刘晔忍了六年,到了十三岁,提着刀跟哥哥说“可以动手了!”哥哥吓了一跳,说“这怎么可以?!”刘晔看到哥哥怂了,就一个人进屋,把他爹的心头好给宰了,然后一身鲜血淋漓,直奔他妈墓前祭拜。
家里顿时乱翻了天,他爹刘普一听“我操!”,派人去抓儿子,刘晔全往老妈身上推,说“亡母遗言,我这个孝子,不敢不听呀!”
他爹看着小儿子满身鲜血、一眼狠劲,心中一哆嗦,不敢再责怪儿子。
东汉末年知名评论人、“月旦评”主持人许劭称赞刘晔这股狠劲,说他是“佐世之才”。

演义多多少少会影响我们对三国人物的判断,演义里刘晔无足轻重,因此读正史时,很容易觉得刘晔也只是个陪衬人物。尤其是刘晔晚年被魏明帝打了脸,然后又在《资治通鉴》里挂了出来,还给了个特写,很容易让人以为“这是个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老油条”。
但其实,能写进《三国志》的,都是乱世中多轮选拔,淘汰他人存活下来的狠角色。
而且《三国志》对刘晔的评价还蛮高,陈寿把他与程昱、郭嘉等人在同卷中,觉得他们是同一类人。“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於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

本篇的目的,不是要替刘晔正名,而是想挖掘一下,十三岁的少年犯刘晔杀人事件
这个事件涉及两个问题:
一、刘晔杀了人,为什么没有坐牢?后来做了大官也不隐讳这事,竟然还写进了正史,最离奇的是,正史中竟然以一种正面肯定的语调来写他杀人这件事。
二、刘晔为什么要杀人?

第一个问题,题目较长,答案却很短:这个被杀的“侍人”身份卑下,只是个奴婢。
刘晔是家中嫡子,所以,刘晔杀侍人,不是大逆不道的不孝弑亲,而相当于家主杀奴。

如果不孝弑亲,那这个罪名就重了。东汉的刑律没有流传下来,根据张家山出土的汉简:“子贼杀伤父母, 奴婢贼杀伤主, 主父母妻子 , 皆枭其首市”——这是要砍头,然后枭首示众的。
但如果是家主杀奴,这罪名就轻了很多。
处罚最轻的是秦朝,《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主擅杀、刑 、髡其子 、臣妾 ,是谓‘非公室告' ,勿听”——杀奴是主人处理自家财产,官府不过问,不受理。
其次是唐朝,《唐律疏议.斗讼》:“诸奴婢有罪,其主不请官司而杀者,杖一百。无罪而杀者,徒一年”——奴婢有罪没罪全在主人嘴里,所以这一条实际就是,主人没有到官府报备,擅自杀奴,杖一百,如果到官府履行了杀奴的程序,就无罪。
再其次是西汉,西汉严格区分杀死奴婢的方式,如果是拿利刃砍死,这个罪名会很重。但是如果杀得方法得当,用竹板或者鞭子抽死,罪名就轻得多。按《张家山汉墓竹简》:“父母殴笞子及奴婢, 子及奴婢以殴笞辜死 ,令赎死”——擅杀奴婢,罪行可以花钱赎买摆平。
最人性的是东汉,东汉初年,光武帝颁布诏书,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 不得减罪。”——虐待奴婢、擅杀奴婢,与杀平民同罪。

根据这个法令精神,刘晔就要糟糕,然而这厮很狡诈,搬出了死去多年的老妈,找了顶孝子的帽子,于是情况又变了。
在东汉,“孝子”的头衔特别好使。
首先,做孝子能做官,翻开《后汉书》,随处可见举孝廉出仕的官员。为了做官,东汉奇形怪状的孝子特别多。“孝”变成了全国性的行为艺术,父母死了,办丧事,你不办个倾家荡产,你不好意思称孝子;你不来个哀毁骨立、吐血三升,你就评不上孝子;你得在父母的墓旁搭个草庐守丧,睡草席、枕土块,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都得挨着,你不能吃肉,肉汤都不能喝,不能洗澡,不能喝酒,不能听歌舞,当然更不能碰女人。这么守三年,如果你还没死,这才是孝子刚及格,有些猛男,守了三年觉得不够爽,自加刑期到六年、九年。
当然也会不少人会作弊,比较出名的作弊者是山东青州的孝子赵宣,守丧守了二十多年,太守陈蕃听说了,好奇天下还有这样的神经病,就去现场查验,结果发现这厮在守丧期间生了五个儿女。
还有些倒霉蛋,正办着丧事呢,家里起火了,父母棺椁是不能乱动的,但是大火又烧过来了,怎么办呢?作为孝子,只好抱着棺椁,陪父母一起火葬。另外有些倒霉蛋,父母死在外面,尸体都没找到,这个怎么办呢?比如蜀人叔先雄,父亲是在江中淹死的,然后孝子叔先雄就一门心思,想着跳江去陪老父,家人防了大半年,最终没防住,叔先雄坐着小船,跑到父亲淹死的地方跳了下去。
在这种社会风气下,“二十四孝”里有八个出在东汉,其中甚至还有郭巨埋儿奉母、王祥卧冰求鲤、董永卖身葬父、丁兰刻木事亲这些今人看起来不近人情甚至没有人性的例子,也就不奇怪了。

其次,孝子杀人不犯法。东汉一朝,特别流行“春秋决狱”,这本是西汉董仲舒带的头,到东汉就泛滥了。司法人员有法律不遵循,拿着儒家经典《春秋》来揣摩天意,然后根据自己揣摩出来的义理判决案件。
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孝道,自然就是天道。孔曾经曰过,“父母之仇,不共戴天,路上遇到仇人,手中有刀就砍,没刀就赤手空拳把他掐死。”所以在东汉,不顾国法、手刃杀父仇人的孝子特别多,而且杀完人,往往不仅没事,还能获得满堂彩。
刘晔这厮,钻的就是这个空子。
况且,这个奴婢“有谄害之性”,估计有些恃宠而骄,在家里比较横。按律,这也是有罪的,东汉关于奴婢犯罪的律令已经失传,但根据《张家山汉墓竹简》:“囗母妻子者,弃市。其悍主而谒杀之 ,亦弃市 ;谒斩若刑 ,为斩 ,刑之”——奴婢“悍主”,就是忘记自己身份,不服从甚至反抗主人,那是死罪。
所以,十三岁的少年,遵循亡母遗愿,杀掉一个媚惑乱家的奴婢,不仅没有罪,还是个有勇气、能担当的好儿郎。
因此,许劭夸刘晔是“佐世之才”,陈寿将刘晔杀人当作一个正面案例写进《三国志》。

不过,刘晔就完全没有危险了吗?
也不是,关键要看他爹的态度。
他爹完全可以告他不孝。这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孝子的利润有多高,不孝的代价就有多严重,那可是个重罪,可以杀人的。根据《张家山汉墓竹简》:“父母告子不孝,皆弃市。”
他爹可以说,首先他妈死时,自己就在身旁,何来遗言?再说,即使他妈有遗言,在孝的顺序上,父亲也优先于母亲,为了亡母就伤害父亲,令父亲失去老来的慰济,这难道不是不孝吗?
不过刘晔吃准了他爹不会这么做。
一来是因为他看穿了他爹跟他哥一样,是个怂货;
二来他爹会面临非常大的舆论压力,按当时的伦理,儿子与侍婢,肯定是儿子更亲,侍婢只是个泄欲工具而已。如果他爹要替侍婢报仇,逼死儿子,必然会被世人讥讽“惑于女色”,反而会给这个小兔崽子增添印象风。人们会夸他,不仅秉承亡母遗愿,还将父亲从女色中拯救出来,拯救了整个家族。
所以,刘晔他爹看着满身鲜血的小儿子,又惊又惧,心想“我他妈怎么生出这么一个小畜生!”
但随即他反应过来,叹了口气,向儿子请教,该如何善后?


霍桑写出了伟大的故事,你看,我们现在仍在读他的故事,虽说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叫威克菲尔德的人想和他妻子开一个玩笑。他跟她说,要外出几天去办什么事,可他并没有离开这个城市,只是拐过街角,找了一处房子租下,等着看会发生什么事。他也说不上自己到底想干什么,但他还是这样做了。

三四天过去了,他还没准备好回家,就在租来的房子里住下去了。过了几个星期,又过了几个月。一天,威克菲尔德走到自己家那条街上,看见自己家里布置成了办丧事的样子,那是他自己的葬礼,他妻子成了寡妇。几年过去了。他时常会在街市上遇到自己的妻子。有一次,在拥挤的人群中,他还硬是从她一旁擦身而过。但她没认出他来。

更多年过去了,二十多年后,威克菲尔德成了一个老人。一个秋季的雨夜里,他走过空空荡荡的街道,正巧路过他的老房子,便从窗口瞟了进去。他看见壁炉里燃着温暖的炉火,心想:要是我现在待在屋子里面,坐在壁炉旁边一把舒适的椅子上,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站在雨中的话,该有多快活啊。于是,他没有多想,就走上台阶敲了敲房门。

然后呢?

没了。这就是故事的结局。

—保罗·奥斯特《纽约三部曲》

柔然人在北魏灭亡之后还是用“Tabghatch”(拓跋)来称呼他们的南方。直到唐朝,北边的游牧民族还用“Tabghatch”来称呼南方。这个称呼还传给了突厥人。突厥人称唐朝为“Tabghatch”。

因此,后来中亚人也用“Tabghatch”来称呼中国人。元代长春道人丘处机带着他的几个弟子跑到中亚,发现当地人管中国人叫“桃花石”,而这个“桃花石”其实就是“Tabghatch”。不过,后来随着波斯语对突厥语的影响,波斯语中称呼中国的Cin(和China同源)慢慢把突厥语里面的“Tabghatch”淘汰掉了。

——罗新

 

「我在十年前干了一件非常神经的事情:我们向全国发出了一个寻人启事,去找曹操的后代。

家谱在中国有非常悠久的文化传统。我们翻遍了全国的曹姓家谱,拜访了所有跟曹操相关的家族。从北方一直到南方,一共调查了79个曹姓家族,取了几百份样本。

曹操怎么介绍他的身世?

他说自己是汉丞相曹参的后代(“汉相国参之后”),这里的“参”指的是“萧规曹随”里的曹参。在三国的年代,一个人的出身就很可能决定了他的政治生涯。曹操说是曹参的后代,就为他辅佐汉室江山提供了一个非常正当的理由。

但是曹操的一些敌人怎么说?

袁绍当时攻打曹操,他说曹操的父亲曹嵩其实是街边的乞丐抱养过来的(“父嵩,乞丐携养”)。东吴人也是曹操的敌人,写《曹瞒传》,说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夏侯氏之子,曹操和夏侯惇是堂兄弟(“太祖与惇为从兄弟”)。

……

我们的DNA结果后来发现,在家谱上说是曹操后代的这些人,他们有一种非常高频率出现的Y染色体类型(O2);我们也调查了自称是曹参后代、但不是曹操后代的那些人,他们有另外一种Y染色体类型(O3)。O2跟O3虽然只是一个数字的差别,但它们中间岔开了2万多年。所以,当时曹操可能是自己杜撰了曹参后代的身份。

为了进一步揭开曹操究竟是谁,我们又跑到了曹操的老家——安徽亳州。安徽亳州是曹操爷爷发迹的地方,那里有他们家方圆几公里的一个墓葬群。我们从里面选取了一个有确切身份记载(曹操的叔爷爷曹鼎)的墓葬,然后在墓葬主人的一颗牙上钻小孔、取粉末来提取DNA。结果发现,曹操叔爷爷的Y染色体类型跟曹操现在的后代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曹操其实与叔爷爷来自于同一家,而不是街头乞丐抱养的后代;同时,他也不是夏侯的后代。这说明当时的袁绍跟东吴人说曹操身份来源不明都是在诟病他,而我们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曹操正名了。」

江湖中关于海岩的传说很多,反正都没有石锤,信不信由你。影视圈是有潜规则,但海岩这样的牛人,本身的魅力足够大,我觉得谁爱上他都是非常正常的事。

海岩本名侣海岩,侣这个姓很少见,有些爱考据的杠精说,作为姓氏,这字应该是佀(sì),但海岩本人澄清过了,他就是姓侣(lǚ),海岩出名之后,佀(sì)姓宗亲的一个理事长找上门来攀亲戚,跟他说,你应该是姓佀(sì),赶紧认祖归宗吧。海岩哭笑不得,跟那位理事长说,我爸本来是姓余的,后来改名叫侣朋,跟你们有毛关系?

海岩祖籍是湖南衡阳,他奶奶廖苓顽毕业于湖南省立女子师范,是徐特立的学生,后来嫁给一个姓余的大户人家,但因为婆媳关系不好,加上丈夫不太争气,过了几年就离婚了,她带着儿子余吕鹏投奔革命,廖苓顽加入左翼作家联盟,发表了不少进步文章,之后入了党,并成为一名地下工作者,化名廖菱航。可能是离婚以及从事地下工作的缘故,她儿子的名字也从余吕鹏改为侣朋,这个“侣”字一个“人”两个“口”,寓意是在乱世之中,到哪儿都有一口饭吃。侣朋就是海岩的父亲。

海岩奶奶的事迹还是很牛逼的,她父亲是国民政府官员,在禁烟督察处当会计长,直接向老蒋汇报。利用父亲与国民党政学系的特殊关系,海岩奶奶经常出入各位要员的家里,借机刺探国民党核心机密,再通过地下交通员祝华(后为周总理司机),把情报转交给董必武。所以海岩奶奶是一位高阶红色女特工。

海岩的父亲侣朋也不简单,16岁就去了延安,从事文艺工作。延安时期因编导歌剧《纪念十月革命》,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之后去又去了东北,创作并导演了大量革命歌剧、话剧。建国后调入北京,担任过中央歌舞剧院副院长、文化部艺术二局局长等职位。

海岩成长在特殊时代,正经上学没上过几年,但因为家学的缘故,拿起笔就能写文章。而他之后创作了无数畅销小说,跟他丰富的个人经历也有很大关系。

海岩15岁就当兵了,1969年成为海军航空兵二十八团战士,做歼击机6型的电器员,21岁退伍后,被安置到北京市公安局劳改局当警察,干过狱警、护卫、便衣等等。80年代初他开始写小说,第一部《便衣警察》中,就有很多个人的经历。之后写的《死于青春》,其中也有他参与唐山大地震救灾的亲身经历。

80年早期,公检法系统流行办企业,海岩之后被调到公安系统下属的竹园宾馆和新华实业任职,1986年,北京昆仑饭店开业,这是当时公安系统最大的企业之一,也是首家合资的五星级酒店,海岩担任副总经理。很快,风向转变,国家规定公检法不得从事商业活动,1987年,昆仑饭店被上海锦江集团接手,海岩也选择脱离公安系统,留在公司。不过锦江集团也是国企,所以海岩一直都是体制内的人,并非下海从商。之后海岩不仅成了昆仑饭店的老总,还担任锦江集团北方片区的一把手,手下管着一万多人。

1987年,根据海岩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便衣警察》播出,红遍全国,这算是第一部“海岩剧”了,主演胡亚捷、宋春丽算是第一代“岩男郎”“岩女郎”。
这部剧的主题歌《少年壮志不言愁》当时也红得一塌糊涂,演唱者是刘欢,从此他成了影视主题歌专业户,至于韩磊、孙楠,那都是10几年后的事了。

当时跟海岩一样,从文学走向影视圈的作家还有很多,最有名的就是王朔、马未都。这几个人都是大院子弟,海岩跟王朔都当过兵,马未都虽然没当兵,但也是部队大院出身,所以大家特别能聊到一块。80年代末,在王朔牵头之下, 12位“当红”的青年作家搞了一个“海马影视创作中心”,其中不乏莫言、刘震云这样的大牛货。大家的本意是联手起来,面向市场的时候口径一致,这样剧本就能卖个好价钱,免得像之前一样被人给坑了。

海马创作室刚成立的时候,王朔是干事长,海岩是副干事长,马未都是秘书长。之后成员发展到40多个,梁左这样的牛逼编剧也加入了。像冯小刚这种既不是大院出身,也不是作家的,一开始就是个小跟班,王朔他们还不爱带着他玩。

90年代初,海马创作室鼓捣出了不少好剧本,说起来《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爱你没商量》、《皇城根儿》跟他们都有关系,在影视圈也算是占据半壁江山。《海马歌舞厅》当时是20多个作家一起写的,王朔、海岩、马未都、刘震云、梁左等人分工写了40集,马未都还是制片人,负责到处搞钱拉投资,很有意思的是,当时通过关系找到了个金主,是山东的一家名叫北极星的钟表厂,厂家愿意投一百万,派了个代表过来洽谈合作事宜,马未都问你们要什么回报?对方说,我们要投资。马未都又问,那投资后要什么回报?对方又说,我们就是投资。大家都蒙了,马未都比较聪明,他明白了,敢情对方根本听不懂啥叫回报,于是赶紧接茬:好好好,你们投资你们投资。最后对方只要求在戏中的歌舞厅里立个大钟,也就是现在说的产品植入。

现实中,海马作家们还真开了一家海马歌舞厅,就在北京张自忠路,后来倒闭了。秘书长马未都逢人就说,作家没有一个能做生意的。海岩还很不服气:“你们做不了生意,我做得了。”

确实,昆仑饭店在海岩掌管之下生意做的很不错。海马作家们大多没有正式工作,常常组团去昆仑饭店找海岩蹭饭、蹭游泳,然后吹牛逼。王朔说:我的小说打包卖到美国,50万美元!大家很佩服他,马未都说:我一块钱买的碗,前些天卖了400万元。王朔说:“咱以后不和马未都聊天了。”

跟这些闲散的作家不同,海岩非常忙,他是国企老总,平时正常上班,晚上下班回家后才能写作,他非常勤奋,从晚上10点多写到半夜,每天只睡4、5个小时,多年如此。最火的那几年,小说、剧本他写了800万字,比职业作家高产多了。

海岩剧真正开始火起来是从1997年《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开始的,之后是《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玉观音》等等。最火的海岩剧都是海润出品,海润早年是一家广告公司,94年就投资过海岩参与编剧的《警察本色》,2001年海润正式成立影视公司,海岩也参股了5%,所以他们多年深入绑定,海岩编剧、海润投资,加上赵宝刚导演,可以说是最好的铁三角。

那时候海岩剧播一部火一部,演员也跟着大红,徐静蕾、陆毅、印小天、佟大为无不如此,海岩剧成了内地最强的造星机器。不过最早的时候海润老总刘燕铭并不想签艺人,觉得管理艺人太麻烦,徐静蕾火的那年,正赶上青春美少女跟经纪人打官司,所以刘燕铭总感觉签艺人这事干不了。海岩跟他说,捧红这么多演员,放走了太可惜,他也没当一回事。之后陆毅因为《永不瞑目》大红,海润也没签,后来刘燕铭想找他再拍一部戏,结果陆毅已经被人签走,报价非常高,经纪人过来谈的时候,跟刘燕敏说,陆毅毕竟是拍你们海润的戏火的,那我就给你打个八折吧。这事把刘燕铭给刺激了,从此定下规矩,之后海润的戏,主要演员都得签到公司。

所以后面再拍《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和《玉观音》的时候,印小天、何润东、于娜、孙俪等等,都签到了海润。刘烨当时有约,也是答应约满之后签到海润,这才同意他出演的。

不过,海岩剧也并非每一部都能捧红演员,或许是因为海岩剧本身也开始走下坡路,2006年之后,《阳光向花儿一样绽放》《五星大饭店》以及《河流如血》的影响力都大不如前,主演周一围、张峻宁、黄明并没有像之前的陆毅他们一夜爆红。周一围蛰伏多年,前两年才翻红,张峻宁则是一点声音都没有了,黄明改名黄宥明,但也没什么卵用。

之后海岩基本处于封笔状态,虽然几部作品被人买了版权翻拍,但跟他也没什么关系了。除了酒店的工作,他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收藏家具上。90年代在马未都忽悠下,他开始收藏黄花梨和紫檀家具,如今已经收了800多件,其中500件是黄花梨,他在京郊建了个院子叫“榈园”,把家具陈列在里面,但不对外开放。他还写了一本书叫《姚黄魏紫俱零凋——红木家具古今谈》,已然是这方面的专家了。

另外海岩在室内设计方面也颇有建树,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就出版过《海岩室内设计》,锦江集团旗下的昆仑饭店、亚洲大酒店的很多室内设计都出自他的手。2012年他还获得了“中国设计艺术家”称号——这是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协会对设计师颁发的最高奖项。

海岩1979年结过婚,妻子是劳改局同事,后来离了。他有个儿子叫侣皓吉吉,也在影视圈,前几年导了一部网剧《太子妃升职记》非常火。海岩之前非常反对儿子进影视圈,最早的时候侣皓吉吉想当演员,海岩跟圈内好友打了招呼:谁找我儿子拍戏跟谁急。不过最后还是没拦住,儿子去演了个戏,海岩在家看到了,毫不客气地跟他说:你演的太假了,这戏就毁在你手里了。被打击之后,侣皓吉吉改学导演,跟了赵宝刚三年,之后自己导了《太子妃》终于有了点名气。不过海岩对儿子还是不太满意,尤其侣皓吉吉花钱大手大脚,多年以来都是刷他的副卡,海岩说,听到短信一响就心痛。去年侣皓吉吉又导了部大戏《昆仑归》,这个戏之前鼓捣了半天,剧本出不来,封笔多年的海岩只好出来救场,亲自给儿子当编剧,写了150万字。《昆仑归》目前还没播出,不知道重新出山的海岩还能不能给观众带来惊喜。

韩信传(一)
??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元朔五年。

这个说法,自然是为了今天的人理解方便。实际上,汉朝人不知道什么叫公元,汉武帝这时有还没有发明年号。当时人的脑海里,现在是今皇帝即位的第十七年。他们也不知道当今皇帝将会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威武霸气的皇帝之一,只知道这位皇帝和之前的文皇帝、景皇帝不同,新政一个接着一个,而每一个政策都会轻易改变无数人的生活,自己的人生,变得充满悬念。

淮阴县(在今江苏淮安)是比较偏远的县份,又在江都国治下,和朝廷隔着一层。因此被折腾的程度,暂时还不算特别严重。但也可以感受到时代的变化,最突出的,是物价腾贵,比如猪肉很少有人买得起了。

一个寂寞的午后,屠肆少年徐庆忌倚在肉案上打盹,他觉得今天是不会开张了。

忽然他听到人淮阴市长[1]的声音:“子长先生,就是他了!”

徐庆忌睁开眼睛,看见市长身边,站着一个高高瘦瘦的人,虽然颔下胡须异常浓密,但看得出,其实年纪不大。这个人风尘仆仆,身上是儒生的衣服,这有点奇怪。徐庆忌虽然没听说过“君子远庖厨,是乃仁术也”之类的话,但儒生想吃肉,也很少会自己来屠肆,他是清楚不过的。

市长呵斥说:“庆忌,快过来行礼。这位是长安来的客人,当今太史公的儿子。他特意来找你,真是你天大的面子。”

徐庆忌不知道太史公是什么官,但官名中带着一个“太”字,总是很了不起的,比如郡守尊称为太守,县令就没有资格叫太令。

徐庆忌不觉膝盖一软,就跪了下去:“庆忌拜见王孙[2]……”

来人倒很客气:“徐君不必多礼。我也只是一个百姓,徐君叫我司马迁就可以。”

徐庆忌从来没有和这么彬彬有礼的人打过交道,一时倒不知道该如何说话:“您找我,是为了……什么事?”

司马迁说:“听说,徐君的高祖,做过楚王韩信的中尉?”


司马迁买了两个生彘肩,然后请庆忌一起去附近的酒肆,让店家把彘肩炖起来,边吃喝边聊。

司马迁是一个非常会聊天的人,他告诉庆忌,自己的祖上,也有人做过市长。当然,那可是长安市,市场之繁华,管控之严厉,以及贾人作奸犯科的手段之奸巧,都不是淮阴小县可比的。司马迁说了些长安屠肆短斤少两的手法,引起庆忌极大的兴趣。既然有了共同的话题,彼此间的感觉,就有些亲近。而几卮酒下肚,庆忌的说话的兴致,被彻底撩起来了。他本是个能言善道的人,何况,说的是他跟人吹嘘过无数遍的事情。

“我讲的都是听我爸说的,我爸是听我爷爷说的,我爷爷又是听他爷爷说的……反正我这么一说您这么一听,这韩信被杀,也有五六十年了吧!”

“距离今年是七十二年。”司马迁习惯性地纠正了,但随即笑笑,“把年代算清楚,是我们这一行的职业病。徐君不必计较这些细节,您直管说。”

“我们淮阴,后来是再没出过韩信这么厉害的人物。可是当年,我们淮阴人,也是真没把韩信放在眼里!

“这小子当年是真穷,想到县廷谋份差失,可是县廷能要这样的穷鬼吗?有人劝他,学做生意吧。结果韩信还有个臭架子,觉得买卖人丢人,不干!

“那就只能跟着人家白吃白喝。出淮阴城,奔东南,有个南昌亭。韩信就跟着南昌亭长,一到饭点儿,就上人家去。时间一长,人亭长倒是还能忍,亭长的媳妇受不了。结果你猜怎么着?大清早,做得了饭,端到床上,一家人吃得一粒小米儿也不剩。韩信来了一看,啥也没有了,他倒还算知趣,后来就再也不来了……这事要长远算下来,其实是南昌亭长吃了大亏!您别急,容我慢慢说,总而言之,男子汉的事情,就是被头发长见识短的婆娘给坏了!

“没饭辙了那怎么办呢?韩信就拿一钓竿,钓鱼去了。这钓鱼有讲究,搓饵是大学问,想钓大鱼,就得会搓饵,这样鱼钩沉得才快,饵香一层层往外散,大鱼才容易上钩,也免得小鱼来闹窝……韩信哪儿懂这个?他拿根鱼竿儿,直钩,没饵,河边蹲着,嘴里念叨:‘鱼啊,鱼啊,我韩信是天生将才,不能年纪轻轻,就这么饿死啊,你要是有觉悟,就赶紧上钩吧……’您说,他这要能钓着鱼,路痴都能逮着匈奴单于了不是?

“倒是河边有个给人洗衣服的大妈,看着韩信心疼了。要不说,这人长得好,还真是可以当饭吃的。这韩信高高大大的,相貌也体面,虽然落魄,还是个公子王孙的样子。这大妈,就拿饭给韩信吃,韩信吃得那香……就这么白吃了人大妈一个多月。”

司马迁接了一句:“于是韩信说:‘老太太,将来我一定重重酬谢您。’结果人大妈还火了:‘男子汉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给你饭吃,不过是同情王孙罢了,哪里指望回报呢?’”

庆忌:“你也知道这事?”

司马迁笑笑:“我去那条河边寻访过了,有人给我讲了这个故事,还和我提到了令高祖……所以我才会来找你,我更好奇的,是令高祖的事。”

庆忌笑:“我那位高祖爷爷,也是撞了狗屎运。你说这韩信,穷成这样,还始终摆个臭架子。给母亲买坟地,就得挑最好的……”

司马迁点头:“我昨天去看过。确实是高敞之地,周围可以容纳万家。”

庆忌说:“韩信平常还爱腰里配一把剑。那会儿还是秦朝,按说秦朝的法律,百姓也不许带兵刃是吧?可是韩信就是这么招摇。我高祖爷爷就看韩信不顺眼,有一次,候着韩信要过桥,就上去拦住他:‘小子,甭看你那么大个子,腰里还一把剑别着,可我看你,就是胆小鬼!’

“这一嚷嚷,当时好多人围上来。我高祖爷爷就更来劲了:‘你要够条汉子,一剑捅死我;你要是怕死,嘿嘿,就从我裤裆下钻过去啊!’

“当时韩信就像你这眼神,就这么瞪着我高祖爷爷……可是他的腰就慢慢弯下去了,还真就从裤裆下钻过去了。当时把周围人给乐得,都说,这韩信可真是个胆小鬼!谁成想……”

庆忌开始讲后来韩信投军,成为刘邦手下一员大将,用兵如神的故事。他越说越热闹,也越来越荒诞不经,韩信仿佛成了一个呼风唤雨挥剑成河撒豆成兵的妖怪。司马迁微笑听着,当然,这些事情真相如何,他其实比庆忌清楚得多。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正在着手编撰一部伟大的史书。孩提时代,司马迁就看见父亲为了搜集资料或参访人物而费尽心血。编写这部书的工程如此浩大,司马迁知道,父亲穷毕生精力,也做不完十之二三,这个伟大的事业,最终将在自己手里完成。

这部史书会从黄帝写起,直到当今,贯通三千年的历史。不过无论如何,撰写本朝的开国史,将是最重要的问题。而韩信的事迹,又是最大一个难点。

韩信和萧何、张良一起,被本朝太祖高皇帝刘邦称道为三位最了不起的功臣,是钦定的“开国三杰”。但是,和萧何、张良最后都得到善终,也有官方定调的正面评价不同,韩信的结局,是因为谋反的罪名而被处死于长乐宫,韩信最终成了叛臣。

但是,开国元勋中,如曹参、灌婴等等一大批实权派人物,都与韩信有并肩作战的经历,他们多半都敬佩韩信,同情韩信。所以杀害韩信的吕太后去世后,也就是今皇帝的祖父文皇帝即位以来,肯定韩信的功绩,认为韩信被冤枉的声量,不论朝野,都越来越大。而朝廷显然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绝不公开为韩信翻案,但碰到官员和民众说韩信好话,也并不严厉禁止。

除了搜集档案,整理相关文献外,司马谈、司马迁父子还采访了大量功臣后代,从他们口中获知了韩信的各种信息。但是信息始终还有缺环,比如开国元勋里,沛县人最多,而淮阴人韩信的少年经历,他们所知甚少。

去年,二十岁的司马迁开始壮游,一年多以来,足迹遍及大汉的大半江山。现在司马迁来到淮阴,采访如徐庆忌这样的人物,获悉了韩信青少年时代的各种传说。司马迁知道,传说不可尽信,但毕竟包含着不少真确的信息。而有了这些早年的事迹,后来韩信的许多事,仿佛都可以追溯出心理根源。

听完徐庆忌所讲的故事,司马迁确信,韩信的传记,将是自己那部卷帙浩繁的著作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韩信传(二)

有一个信息,是司马迁多方查访仍然没有弄清的,那就是韩信的家世。

从韩信早年的作风和教养看,他应该是贵族出身。那个年代,不有至少说得过去的家世的话,很难做到读书认字,还随身佩剑。如此说来,那位赠饭给他的漂母,称他为“王孙”,或许不仅是客气,而是知道一些他的来历。而之所以有人要来撩拨侮辱他,也是看不惯他如此落魄,却仍然高高在上的样子。

按照很多人简单的想法,他既然姓韩,祖上就来自韩国。那韩国贵族的后代,为什么会到淮阴来呢?倒是一点也不奇怪。

有一点需要说明,战国、秦汉时代的江淮地区,环境和风气,都与后世判然不同。

第一,那时候没有大运河。隋唐以后,大运河沟通南北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对江淮地区而言,大运河却是一个灾难,这里从此水患频发,环境几乎被彻底破坏。而在韩信生活的年代,江淮之间土地肥沃,湖泊遍布,是真正的鱼米之乡。

第二,后世中国一旦分裂,往往就是南北对峙的局面,淮河流域,就成了南北战争反复拉锯的战场。要想在这片土地生存下来不是易事,很自然就形成了好勇斗狠的民风。战国时期,这种南北竞争虽然也存在,但远非时代主流。所以那个时候,淮阴人总体上性格算是相当温和,相比长江以南好勇斗狠的吴人、越人,尤其如此。

事实上,山东六国和西方的秦国的矛盾,是一百多年来时代的主轴。狂热嗜血又所向无敌的秦军,是六国人的噩梦。地理上讲,淮阴属于所谓东楚地区,远离秦国,那个年代,这里不是凶险的前线,而是相对安逸,也还算富足的后方。

秦军一出函谷关,首当其冲就是韩国,韩国是被蹂躏最深的国家。所以一个韩国贵族却逃到东方去,也是无力抗秦,只能避秦的一种选择罢。

然而大趋势终究无法逆转,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从此淮阴成了大秦东海郡治下的一个县。这一年韩信最多十来岁,也就是韩信在少年时代,就已经是一个秦朝人了。

到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韩信已经成长为一个高高大大的青年。

这一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在今安徽省宿州)起义。九月,即已经遍地烽烟。后世人回溯这段历史,自然会认为,会稽郡吴县(今江苏苏州)起兵的项梁、项羽叔侄,沛县(今江苏沛县)起兵的刘邦,是最重要的两支队伍。但当时的历史当事人,却并非这种感受。

山东六国里,赵、魏、韩三晋被秦国摧折太深,燕国则本来就偏远弱小,它们都缺乏和秦国对决的实力,也早已失去了舍得一身剐,要把皇帝拉下马的心气。南方的楚国和东方的齐国,则都是实力强劲的大国。

固然,楚国人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怨念与骄傲,但齐国人也向来自认为,齐国才是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国家,而且正因为齐国当年几乎是不战而降的,国力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所以,田儋从狄县(今山东高青)起兵,并自立为齐王,才是当时最引人瞩目的事件。

楚地的众多反秦队伍里,项梁固然是主力,刘邦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事实上,对淮阴县来说,最重要的义军领袖,是一个秦嘉的人。

秦嘉是陵县(江苏泗洪)人,听说陈胜起兵之后,也联合一批人举事,把东海郡守围困在郯县。他拒绝接受陈胜的领导,杀死了陈胜派来监督自己的人,到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的一月,听说陈胜已经败死,秦嘉就又立了一个楚国贵族叫景驹的做楚王。

淮阴是东海郡的属县,秦嘉困住了东海郡守,也就是收拾了淮阴人的直接领导。何况秦嘉还立了一个楚王,对那个年代的百姓来说,王号具有威严、神秘的效果,有强大的号召力。屈、昭、景是源出楚国王族的三大姓,姓景的做楚王,说起来血统比陈胜都还要过硬一些。

淮阴少年的心,也终于不安分起来。


也就在这样一个日子里,一个屠肆少年徐獠,带着自己的一帮兄弟,拦住了韩信。

徐獠开始很客气:“韩王孙,请留步!”

韩信愣了愣:“兄台,有什么事?”

徐獠:“暴秦无……无道,天下苦……苦秦久矣!”这两句话徐獠说得有些结巴,不过他觉得,这样隆重的大事,必须使用这样文绉绉的雅言。

韩信脸上毫无表情:“你说什么?我听不懂。”

徐獠:“天下人都反了!项梁、景驹也算了,总是哪位王爷公爷的后代根。沛县的刘季,算他娘的什么东西,也反了,还敢称什么沛公!韩信,咱们是不是也干他娘的!”

韩信一拱手:“兄有这样的雄心壮志,韩信佩服!”他起步想走。

徐獠:“别走,我老徐虽然是个杀猪的,也是个明事理的人。”他拔出腰间别着的劁刀,在韩信面前晃着,“哪怕是头公猪,也是寻常的劁了,最好的才留下来做种猪。王侯将相,都是要论种的。要做大事,得有出身好的人带头!”

韩信冷冷看着他:“兄台的意思是?”

徐獠:“我做你的秦嘉,你做我的景驹!杀了淮阴令,天下反秦的豪杰,也算我们一份。”

韩信:“兄台说笑了。”

徐獠:“怎么?”

韩信:“韩信是大秦的顺民,不敢做这样犯上作乱的事。”

徐獠简直信不过自己的耳朵:“你一天到晚,那副怀才不遇的嘴脸,说是大秦顺民?”

韩信:“我是恨得不到朝廷赏识。”

周围的少年都笑起来。徐獠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了,他的兄弟都主张直接杀进县廷,斩了淮阴县令,只要他坚持要找一个出身高贵的人领头。结果却被韩信这样拒绝,接下来这段日子,不管刺杀淮阴县令能否成功,自己怕是要不断被伙伴嘲笑:“你这自轻自贱的竖子”“甘做劁猪的废物”之类的话了。

徐獠觉得火往上撞,他情不自禁举起劁刀,指着韩信的鼻子:“你这么大的个子,又喜欢腰里别一口剑,骨子里却是个胆小鬼!”他一指韩信的佩剑,“不怕死的话,你刺我啊,不敢刺的话,就从我胯下钻过去!”

韩信瞪视徐獠很久,终于躬下身,从徐獠胯下匍匐而过。然后爬起来,不理会身后无赖少年们的笑声,快步离去。


两天后,淮阴县令的心情不错。

他是老兵出身,十多年前灭楚战争中最艰巨的几次战役,他无一例外都参加了,称得上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实际上,他习惯了甚至喜欢上那种面对面杀戮的感觉,但看见敌人的鲜血喷涌出来,血花就飞溅到自己脸上的时候,那种快感无与伦比。

战争之外没有任何值得人迷恋的东西。他还记得平定淮阳叛乱的时候身边的战友,一对兄弟俩,黑夫和惊。战争那么凶险,他们还惦记着母亲,惦记着妻子,甚至盘算着衣料的价格……所以他们都战死了,成了沟壑中的白骨,而自己活到了现在。

可是那种日子已经结束了。天下一统,他斩下过太多首级,爵位已经足够高,于是被任命为淮阴县令,不用再过前线出生入死的生活。然而他一点也不喜欢县令的工作,无休止的文牍往来,为了一些细碎的字眼,就要和上级主管部门反复扯皮。这十年来他的日子过得压抑无比。

所以,当听说叛乱发生的时候,他心里竟隐隐有些快意。终于又有仗可打了。

淮阴城里并没有多少军队,但他还是迅速组织起了一个侦查系统,监控着城里的一切异动。一伙无赖少年围住一个落魄王孙的闹剧,他很快就听说了。

他立刻判断出这些少年想干什么。不远处的沛县、东阳县的发生了杀长吏以响应陈涉的事,看来这些小兔崽子,心也是野了。

淮阴令立刻做好了安排,县里仅有的少量士伍,也被东海郡守抽调去平定秦嘉的叛乱了。“那个废物,如果换我带兵,秦嘉根本就活不到今天,可现在他带着最好的兵,却被秦嘉打得龟缩在郯县城里。”淮阴令恨恨的想,可是他顶撞过郡守好几次,郡守只要他的兵,不让他介入战事,以至于现在他手下几乎只剩一些文职人员。但是对于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军人来说,指挥仓促武装起来的文吏,收拾几十个无赖少年也足够了。

先放任这些少年杀入县廷,然后关门狙击。秦弩三轮齐射之后,这些少年已经死伤大半,更重要的是活着的意志也几乎崩溃。老县令带着文吏们杀出来,亲手格杀了三人。

唯一遗憾的,是有个挥舞杀猪刀的少年,竟然没有被吓破胆,仍有旺盛的求生欲。他砍翻两个文吏,最后竟一跃翻过县廷的矮墙,逃得无影无踪。

“奶奶的,总是怪东海郡守这个鼠辈!”淮阴令又骂了一句,自己几次申请加高县廷的围墙,却都被驳回,款项却始终没有拨下来。

不过,这一役总之是证明自己宝刀未老。淮阴令今晚特意让厨房多炖了五斤肉,又多备了两瓮酒。

县里没有值得对饮的朋友,淮阴令还是选择自斟自饮,这时有个令史在门外禀报:“明廷,有个叫韩信的求见!”

韩信?淮阴令还很清醒,前天从少年屠夫胯下钻过的人,就叫这个名字。一个人年纪轻轻,竟然甘愿忍受这样的侮辱,实在是太卑贱了。淮阴令看不上这种人,但还是问:“他来做什么?”

“韩信说,他有逃走的那个少年屠夫的下落,要来向明廷禀报。”

这倒像是这没出息的人会干的事情。淮阴令说:“让他进来。”

令史带着韩信走进来,自己就退了出去。淮阴令瞧不上文官,喜欢单独行事,令史们也乐得躲开。

淮阴令上下打量韩信,身材高大,可是过于白净,身体很虚弱的感觉。这种人上战场就是个被弓弩攒射的靶子。但是韩信脸上的表情,并不如想象的怯懦和谄媚,倒让淮阴令有点意外。

淮阴令还是选择先恐吓:“你是那伙儿反贼的同党!”

韩信:“明廷何出此言?”

韩信说话,带着明显的关中口音,来东方多年的淮阴令,听来难免觉得有些亲切,又感到奇怪。但他不动声色:“那些少年已经与你说了他们的图谋,见奸事不举者,同罪。”

韩信:“明廷神机妙算,当然知道,县廷周围,他们埋伏了许多人在窥测,韩信若来,他们立刻就会看见。”

淮阴令:“那又如何?”

韩信:“韩信不来,明廷也已经早有防备;韩信一来,却是让那些少年们知道,事情已经败露,他们就不会来送死了。明廷要把他们一网打尽,反而变得难了。”

淮阴令:“如此说来,你倒是忠于朝廷的了?”

韩信:“我本是秦人,自然忠于我大秦。”

淮阴令:“你说话的口音,倒是有些像秦人。”他冷笑一声,“可惜,秦人没有甘受胯下之辱的鼠辈!”

淮阴令的眼光投向韩信腰间,一柄青铜剑,剑鞘古色斑斓,剑身细长,倒也是一柄秦剑。

韩信:“韩信母亲是韩人,父亲是秦人。韩人韩信受了胯下之辱,秦人韩信来拜见明廷,就是想请明廷给韩信一个报仇雪耻的机会!”

这个说法倒是狡猾得可笑。淮阴令看见韩信作势要拔剑,然而剑身太长,一下子竟拔不出来。

这小子真是个废物,看着韩信困窘的样子,淮阴令觉得有点可乐,竟忍不住指点了一句:“你真是对不起这样一口好剑……秦剑,是要背在背上拔的。”

韩信笨手笨脚调整着剑的位置,淮阴令面带嘲讽的微笑看着,剿灭反贼之后,又看见这样一个活宝,淮阴令觉得今天真是这些年来自己最快乐的一天。

长剑倏然出鞘,室内的烛光下,剑尖的寒光仿佛一颗飞逝的流星。

只有自幼每天无数遍练习拔剑的人,出剑才能有这样快的速度。

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淮阴令已经看见鲜血从自己的咽喉喷涌而出,他眼前一黑,倒了下去。


“明廷!”

外面的令史听到屋里的声音,推门进来,看见淮阴令倒在地上的尸体,韩信手持长剑,一脸冷漠的站立。

韩信语气淡淡的:“我是项梁将军的特使,来取淮阴令的首级。江东八千子弟,不日即将过江,汝辈要想负隅顽抗,也不过是化为齑粉。”

当然,韩信是在撒谎。他自称是项梁特使而不说是秦嘉特使,是因为知道这么说更有威慑力。这个时代,江北富庶而江南穷,淮阴人尽管当年也被称为淮夷,在江南的吴越人面前,却以华夏的文明人群自居。而谈起吴越人的时候,即使不描述得像妖魔鬼怪,也极力把他们渲染得野蛮粗鄙凶残。“江东八千子弟”这个说法,足以让一般淮阴人感到颤栗。

果然,令史们都面露恐惧的神色,他们噗通跪下:“我们情愿响应项梁将军!”

韩信挥剑割下淮阴令的头,剑尖挑起发髻,把人头递到为首的令史面前:“拿出去给黔首们看,告诉大家,秦吏已伏诛,我淮阴举事了。”他顿了顿,声音低沉却很有力:“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令史哆哆嗦嗦拿着人头出去,韩信一个人留在屋内。过了一会,外面响起“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呼喊声,慢慢的,声音越来越大,仿佛满城人都呐喊起来。

韩信舒了一口气,知道今天的冒险,算是成功了。但这口气已经在胸中积郁了二十年,郁结如此之深,所以,又仿佛完全没有真正抒发出来。

韩信自己也觉得好笑,这时自己的感觉,竟然是饿了。

这些年来,饥饿是韩信最熟悉的感觉,所以他对食物也毫不挑剔。桌上的酒肉早已经冷了,但韩信不在乎,他伸手抓起一大块肉,大口吞咽下去,然后又喝了一大口酒。

烛影晃动,照见地上的一具无头尸体,和狼吞虎咽的韩信。

冷肉下咽不容易,酒喝得倒快。不一会儿,韩信觉得头脑有些发热。

今后的日子怎么办呢?今天打了项梁的旗号,项梁即将过江的消息,大概也不会有问题。以后,就真得追随项家打天下了。韩信知道,项梁身边有团结得非常紧密的家族势力,自己一个外人,未必插得进去;而此刻秦军的章邯,一路高歌奏凯追亡逐北,反秦大业前程如何,实在也未可预料。

自己的前程将会如何呢?韩信心里有些豪气涌上来,他伸手沾了点酒水,在桌案上写下“淮阴侯韩信”。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外面这呐喊声刚才已经低下去,这会儿不知道为什么,又高亢起来。

韩信摇摇头,自言自语:“其器小哉!”

韩信用衣袂把刚写的字抹去,又蘸了蘸,写了“楚王韩信”四个字。

韩信已经有点迷迷糊糊,他没有意识到,这一次,自己蘸的不是酒,而是淮阴令的血。

韩信传(三)

接下来的日子,淮阴县的一切政务,自然由韩信主持。韩信在给令史们布置工作时,会详细讲解自己这么做的缘由,他希望令史们能领会到,自己的安排既高瞻远瞩又切实精妙。然而令史们只是机械的唯唯诺诺,倒也会按部就班去执行,但对韩信的论证毫无兴趣。

也许是自己刺客的行为,给他们印象太深了吧。韩信想,所以他们对我只有畏惧,没有信服。

但是县廷之外,淮阴人也并没有怎么谈论韩信刺杀淮阴令的壮举。实际上还是钻裤裆的丑闻,被议论得更多一些。有些子弟被杀害的人家,还悄悄在咒骂韩信,认为他是故意牺牲了这些少年,才使得淮阴令麻痹大意,从而赢得了刺杀成功的机会,所以归根结底,这笔血债要记在韩信身上。

虽然没有人敢当着韩信的面说这些,但韩信是一个细腻敏锐,善于从最微小的痕迹发现至关重要的真相的人,这些都瞒不过韩信。

照这个舆论发展趋势,自己刺杀淮阴令的事,恐怕都不见得会被载入史册。

当时韩信认为,要让别人真正了解、信服自己的才华,需要多一点时间。直到很久以后,韩信困坐在长安城的淮阴侯府邸中,回首自己一生的时候,才真的明白自己错了,给自己多少时间,情况也也不会有根本改变。

项羽身上有一种奇异的魔力,能够让接近他的人近乎丧失理智的追随他。对那些狂热的追捧项羽的人来说,甚至于追随项羽而被兵戈撕碎,被战火焚毁,也是一种荣耀与幸福。刘邦不同,刘邦身边的人大多自私自利,不会甘愿牺牲,可是刘邦就是能让人产生一种幻觉,跟着刘邦,能够最大限度的获得回报。

所以那两个人才是真正的领袖,而自己不是。

韩信刺杀淮阴令是在秦二世二年一月,二月,项梁的大军就已经兵临淮阴城下。自然不过的,韩信正式成为了项梁麾下。

韩信想向项梁谈论一下自己对反秦大计的看法,但是项梁的态度客气而冷漠:“韩君率领淮阴的少年豪杰夺取县廷,诛杀秦吏,厥功至伟!”

显然,项梁根本没有弄明白淮阴举事的过程,但韩信没机会解释。项梁说:“实在对不住,韩君,我还有些军务要着急料理,这位是钟离眛将军,你们二位多亲多近。”

项梁这个态度,倒也并不奇怪。几个月来,东海郡各县纷纷杀死秦朝长吏,现在看见项梁大军渡江北上,都望风投奔。淮阴县的情况并没有什么突出之处。不久前,东阳县(今江苏盱眙)的陈婴归附项梁,给项梁带来了两万军队。相形之下,淮阴韩信这点人马,就太微不足道了。

项梁也确实没有什么必要听取韩信的计谋。他是一个作风稳健计划周密的人,接下来该如何行动,他早已经有了全盘的考量。没有给韩信更多的虚情客套,则是因为军情紧急,他确实耽搁不起。

从二世元年九月杀死会稽郡守起兵,到现在二世二年二月挥师渡江,时间已经接近半年。行动如此迟缓,一方面是会稽郡内部的力量需要整合,江东八千子弟固然本就是强悍的勇士,但要凝聚为一支精锐之师需要时间,另一方面,恐怕也难免有政治上的考量。

项梁的父亲项燕是抗秦名将,项氏家族在楚地有极高的声望,贸然北上,和陈胜的关系如何处置,就是一个很大的麻烦。陈胜有首事之功,尽管天下豪杰各行其是,但名义上都承认陈王的优越地位。项梁既不甘屈居于陈胜之下,但若与陈胜争胜,则难免破坏反秦力量的和谐,不如先蛰伏于江东,静观其变。

等到章邯的大军攻克了陈胜的都城,陈胜下落不明,生死未卜,项梁的行动也就开始了。

刚巧陈胜的一个部下来找项梁,假传两个陈胜的命令:第一,拜项梁为上柱国;第二,请项梁迅速麾师西进,。

上柱国是楚国仅此于令尹的重臣,这个人的想法,是利用官爵打动项梁,让他出兵挽救西部战场已经不可收拾的败局。但项梁接受了上柱国的称号,也确实出了兵,却不是西进而是北上。也就是说,他乐于利用陈胜残存的一点声望,但只是想实现自己的目的。

从会稽郡往北,就是韩信所在的东海郡,东海郡以西,则是刘邦所在的泗水郡。这里传统上是楚国抗秦的后方,牢牢控制住这里,与秦军的战争,至少会更经得起失败。更重要的是,项梁已经锁定了一个攻击目标,就是刚刚拥立景驹为楚王,军队驻扎在彭城(今徐州)一带的秦嘉。项梁需要尽快在楚人中确立自己唯一领导核心的地位,不能另外还有一个楚王存在,要趁着景驹、秦嘉羽翼未丰之时,将之尽快消灭。而彭城被认为是东楚、西楚的分界,是至关重要的交通枢纽,也要尽快控制在自己手里。

所以他来不及在韩信这样的人物身上耗费时间。不出兵则已,一旦北上,则必须是轰雷掣电之势。

事实证明项梁的行动非常及时,一战即消灭了景驹、秦嘉的势力。原本归附秦嘉的硃鸡石、馀樊君、刘邦、张良等人,立刻转而拥戴了项梁。刘邦、张良比较幸运,被项梁认作自己的外围力量;和秦嘉关系更深的硃鸡石、馀樊君则被派去迎击迅速逼近的章邯部队,一来这是借秦军之手,消灭这些靠不住的杂牌部队,二来也对章邯的一种迷惑,让他认为楚军的战斗力,不过如此。

这段时间里,韩信不曾有机会和项梁有任何交流。不过韩信暗暗思忖,这一系列的指挥布局,自己完全不可能拿出更好的方案。

到二世二年的六月,发生了两件大事。

项梁身边已经积聚了一大批人才,其中包括英布、范增、刘邦、张良……这些后来赫赫有名,此时也已经有了一定声望的人物。于是有了薛地会盟,寻找了一个据说是楚怀王后代的牧羊人,尊他为楚王,并仍采用楚怀王这个称号。

秦朝方面,章邯则消灭了刚刚复国七个月的魏国,并击溃了前来救援的齐楚联军,尤其是杀死了齐王田儋。田儋的弟弟田荣收拾残部,逃到了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章邯和项梁各自掀起了一个小高潮,他们都证明自己在这个动乱的时局中,是出类拔萃的英雄。

章邯的大军直指东阿,把田荣团团围住。

在韩信看来,章邯有实力迅速攻破东阿,之所以没有发动猛攻,围城打援的意图至为明显。就好像不久之前,章邯被魏王魏咎在临济围困数月,目的也正是要消灭齐楚援军一样。所以这个时候明智的策略,是任由章邯军攻下东阿。之后如果章邯继续东进,那么齐国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大有可能把秦军拖入泥潭。这时楚军就可以北上切断章邯的粮道。

但是项梁选择了兵发东阿,要与章邯麾下从无败绩的秦军,来一次正面对决。

东阿城下,两军阵势排开,韩信握住手中的长戟,手掌心很快沁满了汗水,确实,他对即将开始战事感到悲观。他扭头看看身边的钟离眛,钟离眛脸上也是紧张的神气,但发现韩信在看自己,钟离眛立刻给了他一个温厚的微笑:

“兄弟,有大哥在,没事!”

投到项梁麾下以来,韩信和钟离眛住一个帐篷。钟离眛是那种天生老大哥型的人,对身边人的照顾,简直有些琐屑。相貌文弱的韩信怎么看都不是一个出色的战士,钟离眛不免还要给他格外的关心。

韩信有些感动,但不会因此增加一点信心,他当然清楚,钟离眛不是那种能改变战局的人。今天的决战,怎么看都是一个错误。

直到项羽的骑兵突然冲锋的时候,韩信才意识到,自己完全错了。????

朱元璋的早朝

凌晨三点,准备上朝,呸,妈的就是要去杀人。

梦见还有狗官刁民没杀,这是气醒的。

昨天有人报上来,说溧阳有个小吏,蛊惑县令贪赃枉法,自己作威作福。二人联手,搜刮百姓。
后来更是反客为主,占了县令的女人县令也无可奈何,俨然溧阳一霸。

溧阳的百姓也是刚,有个叫黄鲁的冒死来京,向朕哭诉。
那当然是要杀,不知道今天有没有消息,那狗小吏是不是已经捉拿归案了。
凌晨四点,批奏折,新淦县特么有暴乱?
妈的又是弥勒佛,这群愚民脑子有坑吧,太平日子不过非要跟人挑衅国家?
弥勒那么好,你移民去极乐世界算了。
都特么砍死。

凌晨四点半,开始看锦衣卫的小本本。
我一般不看这些小本本,看了就生气,朝廷六部没一个不贪的,各部都有绝活。
工部侍郎韩铎,一次卖放工匠一千五百名,分赃一万三千贯。
妈的,今天就砍死他。
刑部向犯人索要钱财,审案增减刑期,放行禁行,都特么能靠钱说话。
勒索钱财竟到了犯人释放后无钱可用,一家饿死的地步。
妈的,几个主事员,好大的胆子,统统砍死。

兵部,卧槽特么兵部才是胆子大。
兵部侍郎王志,利用勾补逃军大肆敛财。只要你交钱,你就不是逃军,你不交钱,你逃没逃都特么是逃军。
受赃22万。
22万啊妈的,剥皮!

吏部也会玩,私下拟定官名,朦胧奏事,朕老眼昏花没看清楚,就能让他们安排人手。
用处没多大用处,钱捞的也不少。
礼部的绝活比较粗糙,直接偷,婚礼银钞出国库的时候,这批人就买通太监,偷取银锭。
妈的,就这还是礼部侍郎,章祥是智障吗,当锦衣卫瞎啊?

户部,最近户部稍微消停了点,前几天户部侍郎张易私吞渔税三万贯,刚被我砍死。
哦,户部好像没几个人了啊,怪不得消停。
张易动静搞这么大,户部尚书能不知情?尚书是谁来着,好像是茹太素……
要不关他几天?
算了,茹太素刚到任两个月,这厮户部的活都搞不清楚,今天上朝再说。
哦对,还有风宪官,本来让他们当监察官,结果妈的贪起来比六部还狠。
朕太特么难了。

凌晨五点,上朝,攒了一堆人要杀,跃跃欲试。
先看户部的折子,有没有又贪赃的。咦?这公文的日期不对啊!
我拍案,冲茹太素就吼,说茹太素你怎么干活的?
茹太素一脸懵逼。
我说你能不能注意点,你都尚书了,写错公文日期这种低等错误能不能不要再犯了。
茹太素诚惶诚恐,估计是在想这种错误不至于会要了命吧。
为了让他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告诉他,写错日期就有可能是为了遮掩,为了遮掩就是面诳欺君,面诳欺君是什么罪你懂吗?
茹太素倒吸一口凉气,眼瞅着就要哭。
我哈哈一笑,说来人呐,把茹太素面诳欺君这七个字通报全国,让他长长记性。
茹太素等了半天,没有后续,他说,这就完了?
我说怎么着,你还想有后续?

凌晨五点半,妈的刑部的人报上来,说抓溧阳那个小吏没抓到。小吏是个地头蛇,无数人帮他逃亡,还有江湖豪客反杀了捕快。
这特么,妈的一欺压百姓的小吏怎么还成了江湖豪客?是特么仗义疏财了,还是两肋插刀了,大明容不下他个宋公明。
来人,派兵,把这小吏,还有沿途护送接引,对抗官兵的所有人,都给我砍了。
找死。
这就是大行动,刑部兵部户部的人都得动起来,但没几个人响应。

我眉头一皱,说办事的人呢?
茹太素说,人都不在这。
我说哪个王八蛋让他们不来上班的?
茹太素:是你个……是陛下把他们都关在牢里了。
哦,是这样。

凌晨六点,一群戴枷的官员过来上朝,处理公务。
工部和户部的人又跳出来,说河南的水灾还在,已经到了易妻卖子的地步了。
妈的,河南水灾连着三年,幸亏国库还有钱。
要不是这群贪官,国库还会更有钱。

凌晨六点五十,即将退朝,我突然觉得不太对,又叫过户部和工部的人。
前两年河南水灾,驸马去主持赈灾,没听说有卖儿卖女的啊,今年格外严重?
工部的人小心翼翼,说倒也没有。
户部的人也小心翼翼,说钱粮我们也拨到位了。
我的脸沉下来,这特么很明显,是河南的官员出了问题,狗官!
查!谁特么克扣赈灾钱粮,还有当地豪绅哄抬物价的,都给我查!
查出来都特么砍死!

凌晨七点,退朝,回去吃点东西补一觉。
妈的说是这么说,鬼知道会不会又有什么事。
八点,出事了,有人告诉我,徐达死了。那个跟我一起驰骋疆场,一起共享富贵的人也死了。
我快六十了,还能撑多久呢?
我何必跟狗官们生气,就和和美美过完剩下的日子不好吗?
我低头看了眼公文,上边说有人督粮时横征暴敛,致民家破人亡。
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又想起与徐达他们喝酒,高歌要改变这个世界。
我对宫人说,准备车驾,一会儿去看魏国公。
回头,还是继续拼命吧。

一日,宴便殿,赐之酒曰:“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太素叩首,即续韵对曰:“丹诚图报国,不避圣心焦。”帝为恻然。然并卵,过了没多久把茹太素也给弄死了。

我反复回想这句:历史知识是好的。确实,知识是好的,有用的。可我从萧老师的经历里面,就想明白一个事情:知识对于很多人来讲,未必是财富,反而是一种精神负担。

历史是什么?这个看上去最没用的专业,是所有文科中最高等的学问。历史,就是治锅术,是看待人类的心法,是处理问题的口诀。你不能向蝼蚁传授巨人的思维,这么沉重的知识,它的小身板儿小心肝儿承受不了啊,绝大部分人需要的是幻觉和欺骗。

在漫长的中世纪,经院哲学争论的诸多议题中,知识是否应该向普通人传播始终是一大论点。十三世纪有个德国教师叫艾克哈特,当时被人谴责为异端。为啥异端呢?就是说因为他把一些本来在修院、经院里面研究的、探讨的知识,传递给了普通的教徒,所以被当成异端了。

这个年代的一大特征是,知识不仅没有边界,而且廉价甚至免费。你搁网上随便搜一搜,都能找出所有你能想出名字的名著的电子文本。萧老师们穷经皓首许多年,翻译出的档案文件,几百万字的汇编文本,在专业书店里面也能买到,全套也不过四五千块钱。想一想,只要四五千块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就能饱览这个锅家过去七八十年中与北方邻居的种种秘辛,了解塑造今天远东世界的前因后果,透析巨人们作出诸多决策的逻辑。还能有这么便宜的事儿吗?

但是,这事除了少部分“专业研究者”,不会有人干呀。绝大部分人,你只要挑嗦他们,发泄出来骂出来就得了。最要紧的不是真理,而是情绪。

所有跟帖: 

院子里种西红柿的闪过 -移花接木- 给 移花接木 发送悄悄话 移花接木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0/2019 postreply 06:38:45

介有嘛丢银的,,,银跑火星桑还不造样儿种土豆捏嘛 -500miles- 给 500miles 发送悄悄话 500miles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0/2019 postreply 14:45:12

真长啊!~姑奶奶那个没看明白… -笑比哭好- 给 笑比哭好 发送悄悄话 笑比哭好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0/2019 postreply 08:20:34

就是个ppr, 要不就是馋了? -移花接木- 给 移花接木 发送悄悄话 移花接木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0/2019 postreply 08:41:18

真长啊,赞一下,回头有空,再看 -许你一世欢颜- 给 许你一世欢颜 发送悄悄话 许你一世欢颜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0/2019 postreply 10:18:47

又见好文~~~ -极乐净土- 给 极乐净土 发送悄悄话 极乐净土 的博客首页 (559 bytes) () 11/10/2019 postreply 10:30:59

谢谢蝈蝈,好久不见 -小楼昨夜又东风- 给 小楼昨夜又东风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0/2019 postreply 14:12:28

都是干货啊!满满的好文 慢慢看... -山丘-- 给 山丘- 发送悄悄话 山丘-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0/2019 postreply 14:14:11

庆忌,还以为是那个被要离刺死的呢,,,原来还有个“徐”姓 -500miles- 给 500miles 发送悄悄话 500miles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0/2019 postreply 15:17:32

先赞后看。 谢谢。 -thecatlady- 给 thecatlady 发送悄悄话 thecatlady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0/2019 postreply 16:14:0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