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德和解看中日关系
2010-01-25 旺报 【谢盛友】
中日和解是当前东亚国际关系的焦点话题,这能否实现,主要看传统文化对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影响,看中日领导人的历史胸怀,还要看美国在其中的作用。日本和中国文化,都不愿意否定祖先,当然,在道德上也都把善恶作为重要的评判标准,但是,「不否定祖先」往往超越「善恶标准」,对历史的反省起著更大的阻碍作用。
「祖先信仰」不可能否定祖先,若否定了,是「恶」而不是「善」。法德能和解最主要是法德两国人的宗教信仰一致。法国主要宗教是天主教(占总人口约83─88%),基督教和天主教则是德国两大主要宗教。忏悔作为一种与上帝进行交流的方式,保持一种对过去的严肃态度,对记忆的珍视和反思精神。
法德和解可为中日借镜
阿登纳(Konrad Adenauer)是战后德国第一任总理,他和戴高乐是法德和解的代表人物。阿登纳从历史出发,认为德法之间的仇怨,「是一个魔鬼的圆箍,一个邪恶的圈套,非破除不可」。1949年,他就任总理后,接受美国《时代》周刊采访时,发表著名的「破冰解冻」讲话:「我决心要以法德关系作为我的政策的一个基点……,因为它是我们政策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1958年9月阿登纳访法,戴高乐对他非常敬重。会谈中,阿登纳对戴高乐说,「欧洲不可以落到只能仰赖美国的地步」,由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存在,欧洲必须「团结一致」,因此首先要「加强法德友好合作」。「法国和德国或许可能长期真诚相待,这对于两国以及欧洲都具有莫大的好处;或者继续相互疏远,互相对抗,从而使自己遭到不幸。」他询问戴高乐,「打算给法国的政策指向什么方向呢?」
戴高乐认为,要重振法兰西雄风,仅仅依靠法国的力量是不够的,而德国的复兴却是预料之中的。对付重新崛起的德国,不再是力图压制,而是要想方设法把它纳入欧洲一体化的国际机构中,「欧洲联合将由法国和德国完成,法国是赶车人,德国是马。」他回答,虽然历史上法德相互对峙,但现在「必须尝试把历史进程颠倒过来,使我们两个民族言归于好,并使欧洲的力量和才能联合起来。」「对法国来说,在欧洲只可能有一个伙伴,甚至是理想的伙伴,这就是德国。」「德国和法国必须结成紧密的友谊。只有德法之间的友谊才能拯救西欧。」1963年1月,阿登纳三访巴黎,两国签订《法德友好合作条约》,奠定了欧共体合作的基础。
对于法德结盟,美国担心会把美国的势力挤出欧洲。最后,条约虽然通过,但在美国的授意下,却加了一条「序言」:声明该条约不影响德国签订的「多边条约的权利和义务」,条约必须促进北约组织的「共同防务和军事一体化」。
中日和解,表面上是中日两国的事,其实,更多的是牵涉到美国。二战后,日本还不是一个「正常国家」,主要原因是受到美国束缚。
美国岂会支持中日和解?
鸠山的如意算盘是,日本挣脱美国的束缚,而又不用惧怕中国大陆的威胁,「与中国友爱」、「与美国平等」。鸠山提出与中国一起共建东亚共同体,美国提出「中美共治」,但是,美国出于其全球战略考虑,日本能与美国平等吗?
中国领导人当然理解日本是想逐渐摆脱美国,力争东亚霸主;而美国说「中美共治」,主要目标是希望中国分担责任。
欧巴马的外交顾问布里辛斯基在《大棋局》中谈的就是「美国的世界重要地位」,说美国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世界强权。另一名著《大选择》强调的是「美国主导、控制的地位」。这样的美国能同意中日和解吗?
(作者为欧洲《European Chinese News》出版人)
文章来源:2010-01-25 刊登于台湾《旺报》,同日《中国时报》(电子版) 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