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产品在广告里做宣传,公然声称:呦!还是央视认可的优质产品,在央视播出的广告呢……
这段广告也正是在央视播出时被我看到。
此段广告一播完,紧接着安排的广告就是:蒙牛牛奶,令人放心的奶……
我爹我娘至今都放心的喝着蒙牛和伊利的产品。我苦心劝告无效,我爹和我娘雄赳赳气昂昂的告诉我:电视里都说了,没事儿,而且国家已经开始查了呢,他们肯定改好了……
我再多说两句,我爹就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相信人呢……
类似这种想法,好像很普遍。去年我娘动手术住院,我去陪床,在病房区打饭,看到一群阿姨在水房一边聊天一边用微波炉叮饭叮奶,一边说:是的呢,现在他们肯定不敢再干坏事儿了,国家盯的可紧呢。
阿姨们放心的喝蒙牛,其中就有特仑苏。
我一直不相信,所谓的“他们不敢”。
一个社会,在食品安全出现了如此之大的问题之时,被查出的企业居然在同一时段,广告照做,生意照做,老板出来当众喝了两瓶奶,说了两句表决心的话,就完事儿了。紧接着歌舞升平,伊利开始强调从“心”开始,而蒙牛似乎连这个公众表决心的新广告都懒得拍,继续按部就班的投放新产品,给旧有产品策划营销活动带热市场。
再也没有比中国的老百姓更健忘更好糊弄的群落,专家在央视等权威媒体出来说两句,新闻联播将惩罚的重锤貌似高高的扬了两天,全国人民就像被催眠了一样,集体失忆。
国家体制此时像一个没有原则的溺爱的母亲,一手将自家娃的错事儿承接过来,并遮掩过去。娃还是健康而努力的赚钱养家,在十几亿消费者面前,娃有错就改还是好孩子!
对于一个犯了错的人来说,社会需要给他机会,让他重头来过,但前提是此人必须知道他的错,以及为此付出了代价,否则过度的宽容其实是对自身的危害。同样的道理,对于一个此前强调功德和社会责任感,此后丧尽天良和山寨厂一样危害公众健康的企业,如果你不让他承担令其难以忘记的惩戒,那么利益驱动会使得他继续作恶多端。他对于人命的尊重,远远低于他对于香港股市大盘上的数字升降。
蒙牛的特仑苏事件,貌似又没有生息了。
在短短半年内,国人已然成了化学专家。不但知道了三聚氰胺,现在还知道了OMP。
在新闻刚刚播出,蒙牛在香港股市价格暴跌的当天,我到百度上去搜索,什么叫OMP,发现百度对其的吹捧简直到了不遗余力为企业做广告的地步。将这一化学物质的增强钙质,改变骨质疏松的神奇效果吹上了天,并在文字中有明显的“这一成果是蒙牛企业率领专家花了多年研制出来的成果”云云。短短的一个小词条儿,排在百度搜索栏目的第一位,只要一搜到OMP,就能看到。
今天再去搜这个词条,百度的立场已经变了,非常聪明的在“蒙牛率领专家……”云云就结束的那一段后面,天衣无缝的增加了一段:这是蒙牛的自我宣传资料,其功效违背国家权威机构证实字样。又在其后增加了关于这几天的OMP之争。
似乎有两条平行线,在和昭然若揭的事实对垒着,似铁轨,永不相交,又其实在互相影响的彼此的结果。在关于食品安全尤其是奶制品安全的问题风生水起的同时,所有的电视媒体,报纸,网页,所有的可以发布广告的经营机构,似乎从未被影响,广告继续做,前一分钟新闻联播里还垂头丧气的厂商们,后一分钟已经在其后的天价广告中又貌似诚恳的卖产品了。
在一个人治社会里,可以有看不见的巨手,操纵一个女演员的命运,只为传说中某领导的某句话,此女演员被封杀年余,无奈只好申请香港身份,才得以重见天日。可以有看不见的巨手,在体制和任何文字之外,操控一个电视媒体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什么。
但是在这个人治社会里,这个看不见的巨手,对于一错再错的企业,保持沉默。那传言与江湖之中的封杀令,除了对一个弱女子雷厉风行,对这些企业,是视而不见的。
领导们倒是有时间去看香港未删减版本的色戒。
未曾有时间为一个企业花费心思。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一怒为红颜?
我从不相信该企业的辩解。就像我从不相信央视的立场。
一个敢在吃的东西里放入超出正常水平几万倍化学物质而坚称自己是清白的的企业,和一个一边收着钱盈利为企业打广告一边扮演社会公信力量的媒体,将来的境遇都颇令人担忧。
但他们是幸福的,他们找到了含辛茹苦,将人家的娃当自己的娃来喂养,不计较自家孩子犯错的慈爱宽容的奶妈。
我们呢?没有奶,何处去找一个无私奉献的奶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