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VS 日本的“诗歌”
在中国文化传统的宝典的诗歌中除了当代鼎盛的唐诗、尤其“七律”、
“七绝”,“五律”、“五绝”这种比较工整的古诗风格外,从宋代开
始盛行的诗歌就是词,传统有很多特别的规矩,其一就是词牌:“清平乐”,
“菩萨蛮”,“卜算子”、“水调歌头”、“贺新郎”等等。
当然每个词牌要求的格式不一样。如“字数”,“平仄”,“押韵”等等。
总在心里惊叹毛泽东年轻时代酷爱写诗赋词的爱好,当时的人嗜好,喜好
都受到时代生活的局限,然而就像今天的富人喜欢骑马,小康人家喜爱打
高尔夫球,一般人喜欢登山、喜欢游泳一样、毛泽东在年轻时期喜欢写诗
填词除了其“豪情壮志”以外恐怕还有“喜好”的因素。
为了锻炼脑子的反应能力和适用能力当时的人写诗作词就是一个绝好的
“游戏”。在没有电脑,没有计算器作为工具的时代要掌握好许多诗词
词牌的规律,运用语言的功夫不是一般人可以速成的。
尽管有很多地方受方言或条件的限制,毛泽东的古诗词并不完全符合规格。
对于一些“平仄”、“押韵”的要求不完全工整,有时用词勉强、唯我所用,
但确实是毛泽东经过自己苦心孤诣,精心推敲,反复斧凿的硕果。
毛泽东的诗词无疑是中国文化宝库里中国传统文化 “网页(Site)”中宝贵
的一页,如果没有毛泽东的“Blog”作为“置首”,其“热点论坛”就缺乏
“点击率”一样。
在日本从古代到江户时代写诗的人不少,但很少像中国诗人那样凝聚浓厚的
丰富多彩的典故知识,海阔天空又信手拈来的大作。
在中国诗人看来,日本的诗歌更接近于当今的打油诗一样的“小品”。
日本的诗歌种类不多。在中国熟悉的有“俳句”,“短歌”,一般人也很少
接触日本的“川柳”,“和歌”等等。
“川柳”与“俳句”都是以“5、7、5”音节为原则的定型诗,
“和歌”“短歌”则是以“5、7、5、7、7”音节为规范定型诗。
日本当今流行的一种诗就是“都都逸”。
都都逸(Dodoitsu):产生于江户末期,由初代都都逸坊扇歌(1804-1852)
集大成的“7,7,7,5”音节的口语定型诗。
本来是由三弦(三味线)伴唱的通俗歌曲,由音乐曲艺师在曲艺场
(说书场,杂技场)演出。以下试翻译日本家喻户晓的都都逸(Dodoitsu)
谨供参考(音节数以汉字数为标准):
1,
迷恋伊人幽会处,
千里旅程一里路,
未得谋面只身返,
未来千里途。
2,
饮酒停杯吾不快,
莫止吾醉让吾来,
莫非此面君常态?
无法说出来。
3、
桃色新闻实难堪,
世人知晓传美谈,
奈何他人不得解,
明隐两为难。
4、
世上乌鸦慝噪烦,
立志亲手斩三千,
伴君共枕足春眠,
此乃妾心愿。
5、
相逢又忍挥别去,
别后而今又相聚,
终了原野挂秋风,
今生一别离。
有许多“都都逸”的名句是日本文人朗朗上口兴味浓厚的佳作。
附注:以上五首原文
1,惚れて通えば 千里も一里 逢えずに帰れば また千里(作者不詳)
2,この酒を 止めちゃ嫌だよ酔わせておくれ まさか素面じゃ言いにくい(作者不詳)
3, 浮名立ちゃ それも困るが世間の人に 知らせないのも惜しい仲(作者不詳)
4, 三千世界の鴉を殺し ぬしと朝寝がしてみたい(高杉晋作説、桂小五郎説、ほかもあり)
5, 逢うて別れて 別れて逢うて(泣くも笑うもあとやさき) 末は野の風 秋の風 一期一会の
別れかな(井伊直弼茶湯一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