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说,

来源: R.Ling 2016-02-23 22:26:0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42 bytes)
回答: 询问参加葬礼的注意事项夏荷仲梦2016-02-23 18:29:40

通常来说,会馆或葬仪场的通夜是18点开始。根据人数, 一般30分到1小时就结束了。每个人排队烧香前后也就五分钟的事儿。烧完香葬仪场会备有轻食, 一点酒水,一点寿司,冷盘什么的,流水席,一般坐下来,蜻蜓点水似的吃一点就结束了。

去太早或太晚都是不妥的,实在走不开, 可以委托别人帮你把お香典袋带去。葬仪场去的人给的香典袋都有登记,你的心意,丧主会知道。登记后会拿到一枚领换券, 走的时候用来领回礼。

给了香典,丧家都有回礼, 你委托的人会帮你把回礼带回来,所以委托之时要考虑和对方的见面频度。葬礼的回礼不宜放在委托人处久久不去拿。

自己亲自去的情况下, 一般(東京で場合は)回礼的袋子里都有一小包盐,回家进家门前请家人或自己把盐轻撒在衣襟衣肩上后拍干净,再进门。回家后要把葬礼的回礼的包装立刻拆掉,丧主的回函卡片撕掉丢掉, 不要保留。

 

所有跟帖: 

香典袋怎么写, 怎么封,日语查一下お葬儀マナー即可 -R.Ling- 给 R.Ling 发送悄悄话 R.Lin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3/2016 postreply 22:28:00

谢谢,很有帮助 -夏荷仲梦- 给 夏荷仲梦 发送悄悄话 夏荷仲梦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4/2016 postreply 15:56:22

お葬式就三分钟的事,进门门口给お香典,再进去上前,右侧(家族)躹躬,左侧(亲族)躹躬,向逝者躹躬,进三次香,后退一步再躹躬, -Emmajapan- 给 Emmajapan 发送悄悄话 Emmajapan 的博客首页 (71 bytes) () 02/23/2016 postreply 22:51:40

谢谢,学习了 -夏荷仲梦- 给 夏荷仲梦 发送悄悄话 夏荷仲梦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4/2016 postreply 15:21:08

很形象,电影里看到过的一模一样。 -betadine- 给 betadine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5/2016 postreply 06:20:23

谢谢!学习了。 -王翠花- 给 王翠花 发送悄悄话 王翠花 的博客首页 (71 bytes) () 02/23/2016 postreply 22:54:52

一般袋子里没有盐的情况下,家人从家里拿点盐出来一样 -R.Ling- 给 R.Ling 发送悄悄话 R.Lin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3/2016 postreply 23:01:32

更为讲究的, -R.Ling- 给 R.Ling 发送悄悄话 R.Ling 的博客首页 (110 bytes) () 02/23/2016 postreply 23:05:00

天呢!我就那么回来了 -王翠花- 给 王翠花 发送悄悄话 王翠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3/2016 postreply 23:05:46

就像刑事、特別是暴対刑事那様、毎次回家路線不一様。哈哈哈 -飯盛男- 给 飯盛男 发送悄悄话 飯盛男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3/2016 postreply 23:20:33

怕把晦气带回家…… -夏荷仲梦- 给 夏荷仲梦 发送悄悄话 夏荷仲梦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4/2016 postreply 18:16:17

如果忘了绕道,还有补救,在家门口撒盐:-) -betadine- 给 betadine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5/2016 postreply 06:18:10

噢,知道了 -夏荷仲梦- 给 夏荷仲梦 发送悄悄话 夏荷仲梦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6/2016 postreply 18:04:14

谢谢你,太详尽了,非常感谢~ -夏荷仲梦- 给 夏荷仲梦 发送悄悄话 夏荷仲梦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4/2016 postreply 14:44:0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