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可以看出,毛泽东是喜欢学习苏轼辛弃疾这一派所谓的豪放派诗人的,也就是喜欢以口号入诗,用一些他的粉丝的话就是:真正的千古名篇,都会对平仄有所突破,苏轼如此,辛弃疾如此,毛泽东也如此。这完全是生拉硬扯,虽说不以词害意,可是既然称之为诗,还是要符合基本的韵律的。况且什么叫突破?假如不是在内容上的突破,而是要突破韵律才能称之为好诗,那格律工整、格调高尚的杜诗反而不能称为好诗了。苏大胡子酒喝多了不免放荡不羁,起码在讲究韵律这一点上做得还不错,口号虽多格律还是尽量照顾的,不像胡适所说毛泽东的诗词,连韵脚都不押。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作为领袖或者帝王,毛泽东当然要比明朝的任何一个皇帝都好一些,可是仅就诗来说,同样是霸主语气,嘉靖皇帝朱厚熜的这首《送毛伯温》还是要高不止一筹半筹: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可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打油诗可以比一比:
《咏菊》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这种流氓式的英雄气概,从黄巢开始,都是一脉相承的。
柳亚子是有名的诗人,创办并主持过南社,写过很多旧体诗,有人评价他的诗感慨豪宕、沉郁深婉、热情奔放、独树一帜。《柳亚子诗集》里就选有四百多首,所以他在不拍马屁的时候还是能写好诗的:
《咏梅词》
尺幅能还大地春,从来墨客有经纶。姚黄魏紫都输却,惟有红梅是国魂。
这是首赠给画家的诗,虽是绝句,用典说理都工整有度。可是,他的一些拍马屁诗,就不能恭维了:
《拟民谣二首》
太阳出来满地红,我们有个毛泽东,人民受苦三千年,今日翻身乐无穷。
太阳出来东方明,我们有个总司令,云台麟阁非吾愿,咱就人民子弟兵。
最后这句咱就人民子弟兵,连语法都有问题,你说我们还能凭他的一面之词,把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定为千古第一吗?
古往今来,人们最为推崇的诗是唐朝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诗歌仅存两首,这是其一,被喻为“孤篇横绝全唐”。闻一多称此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真是 “一诗能令万古传”!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我以前在一篇小文里写过:《春江花月夜》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在思想与艺术上都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感。唐诗的另一传世之作,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继张若虚后的又一座高峰,用它来读解《春江花月夜》,赞美张若虚,绝不为过。从张若虚到现在,一千多年过去了,没人把一轮江月写得如此凄美幽幻,把春江夜月渲染得这般酣畅淋漓。这也是为什么该诗有如此巨大的生命力,和沧桑明月,绵绵江流一样,流传千古而不朽的根本所在。此诗历来倍受尊崇,以之为题的画、歌、曲、剧,数不胜数。前人评说它:春江花月夜,字字写得有情、有想、有故。是: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闻一多更说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
不用说《春江花月夜》了,中国历史上有屈原、李白、杜甫,有那么多的伟大诗人,有《离骚》、《长恨歌》,有那样无数的传世名篇,好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的实在举不胜举。今天,已经不是像文化大革命那样不拍马屁不能活的年代了,我们赞美伟人,歌颂领袖,要实事求是,不能把什么高帽子都往伟人头上戴。那样,无论多么伟大的人也会被压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