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地震,日本其实是最安全的国家
不久前,一个来日本旅游过的网友说了这么一席话:“反日教育接受了几十年,到日本旅游几天,也就走马观花,很多细节让我一下子颠覆了以前很多观念,如果没有地震,日本真是天堂啊。”
这里我就省略那些关于日本的空气能见度,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核电站事故后东京地区的实际测定放射线量除了几个特定的Hot Spot,其实比国内很多大城市还低等等,而且那些Hot Spot基本上已经国家政府级的除染完毕。
这个网友显然对日本的地震是有担忧的,如果没有地震,在他的认知比较范围内,天堂当然是相对地狱而言,如果没有地狱,也就不会有天堂这个词,当然我觉得他是言过其实了,要不就是他结束了日本旅游,又要回到的生活土地实在是太不是人呆的地方了。
另有一网友,来日虽然没有我年数长,但也有10好几年了,2年前的311大地震时,很多在日华人的国内亲戚朋友电话不断催促在日的亲友回国保命,这网友跟我一样,死活不肯回国,国内人当然不理解为何,1年后,这个网友的父母来日探亲,在东京居住了1个月,回国的时候给自己孩子留下了这么一段话:“看到了你们全家在日本的日常生活,我们很放心,那是我们国内的信息全都是仿佛日本完蛋了,现在看来你留下是对的,我们可以放心回国了,有机会我们还会再来。”
没多久,也就是差不多311大地震后的1周年,也就是1年前的现在,我的姐姐姐夫也首次来日探亲了10天,看看我生活了20多年的土地上的一切,那10天我全程陪同他们尽体力可能在东京周边到处走走逛逛(参见当时凯迪上的实况摄影报道——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86&id=8280167)。运气好的是,日本几乎3天2头发生地震,那10天阙没有让他们品尝到这个日本特产。
地震那么多,为什么不可怕呢?人都一样,刚来日本大约1个多月的时候,我在日本第一次也是人生第一次经历地震,当时正在8楼上班,办公楼开始剧烈摇晃的时候,我第一个跑到电梯附近(那时我完全没有地震知识,也几乎不懂日语),可是所有人都在自己办公位置上没有离开,只是停止了工作在静观事态,有的人钻到办公桌下保护自己头部,在地震尚未完全停止时,一个办公小姐路过电梯口看到我笑着说了一句什么,后来我才知道是:“大丈夫?具合が悪い?(要紧吗?你哪里不舒服?)”,现在回想起来,真丢人啊。
来日时间长了乐,逐渐地了解了日本的住房结构一切建筑方法,更经历了频繁的地震体验以及参加的公司和地域的各种地震防灾训练活动,总结出了,6级7级地震,如果不是30年前的旧矮房,在日本基本上建筑物都无事,尽管摇晃好了。再剧烈的地震,就算房子被摇晃倒塌了,因为日本的住房大都是木结构和轻量材料,也压不死人,不像国内都是用砖头水泥砌成的,一块被晃偏,不断影响造成整堵墙倒塌,而且任何一个零部件砸下来都能致人于死地。
我这么说肯定有人会反驳说,日本的311大地震不是也死了上万人吗?没错,M9的地震,死亡人数是上万了,但大部分死者是海边的海啸冲走淹死的,真正因为地震被震死的极少。而且死亡的很多是海边农村的老人们,建筑受损的与其说是地震,不如说是海啸。
所以如果不是居住在海边,通常同样烈度的地震要震塌建筑,我初步估计中国倒塌10幢,日本大概也不见得会倒塌1幢,因为日本是多震国家,他们长期的防范意识,国家的体制到国民的做事认真态度,决定了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一旦发生地震,日本其实是最安全的国家,日本拥有世界上最丰富最普及地震知识的国家。
在四川在此发生大地震之际,特写此帖分享地震防灾知识,并期待人们的意识不断提高,减少大自然给人类造成的损失和痛苦。
我现在居住的日本的行政市,像日本的所有的行政地区一样,有市政府,市政府办公的地方呢,叫市役所,通常是一幢楼,里面包括万象,从医疗保险,纳税废车,申请补助到老年活动,五花八门地都在一个楼里,绝大多数你要办的事情都是立等可取的,市政府呢,都有一个官方网站,上面可以办事,也能咨询,当然还有很多婆婆妈妈的信息可以查询,比如全市哪里可以看什么专科门诊,哪里在举行市民文化活动,甚至市长一年的收入,政府各部门的年终奖金多少都能查。
所以想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日本的行政,信息太多了,咱还是挑跟地震有关的吧,你可能会说,日本的网站,都是日语,我们又看不懂,别急,让我们进入市政府的网站,首先就有这样的多国语选择,中文自然是不会遗漏的。
选择中文后,看看有关地震防灾的信息,这么多呢。。。。不懂日语的外国人,如果居住在这里,也不会困惑,还有专线可以使用中文电话咨询,通常都是市内居住的各国外国人志愿者透过政府机构为民众服务的,不过虽然要感谢志愿者,政府想到并且提供为外国人服务的渠道,这本身就体现了日本各地政府的国际化观念,毕竟外国人居住者占市民比率并不高,少数都能顾及,普通大量市民的民生问题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普及地震知识的网页
地震程度的现象介绍
地震应对措施和平时的准备知识
发生地震后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
由于日本人从小就接受地震防护知识和专门的定期训练,因此对中途来日不熟悉地震的外国人,日本各地政府有专门针对外国人的帮助。
考虑到外国人语言不通,遇上地震更容易惊慌失措,政府预先提供了很多有关地震避难的信息指南,按照主要国家的语言翻译后提供。
这是我们市政府专门制作的5国语言的市内全域避难场所和医院救护设施的详细地图。
这是定期举办的地震防灾展览会,展示的不仅有各种地震防灾经验信息图片,信息全部采用多国语,还有各种具体的工具实物和商品。
“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在地震没有发生时,就要准备很多对策,那样才会一旦发生地震,把损失减低到最小程度。
地震时携带的紧急用品
平时需要准备的储备品和确认自己生活区域的避难场所的标志。
地震发生时,避免在家受伤害的一些日常措施和知识。
正因为地震多的国家,经验教训也多,这些经验知识,应该是属于全人类的。
日本的一些比较开阔的公共场所,通常也是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的指定避难场所。因为这里没有高大的建筑倒塌的危险,而且体育馆建筑结构坚固,还能作为救援物资和离散人员的集结地。
第 30 楼 sxwqh 2013/4/22 13:45:47 的原帖:08的四川地震后的第三天,日本就大幅提高了原本就非常严格的建筑标准,仅此一点,我就对日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不能不佩服。
是的,我家的房子建造快10年了,某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以前的建筑公司打来的,告诉我,最近国家的建筑标准又提高了,我的房子10年前建造的,各项指标中只有一个抗东西向强风的没有达到新的设计指标,他们决定为我们这个住宅区的所有住户免费增强工事,具体是在房子内部加一根东西向的大梁。
在约定好的一个星期天,他们来了3个人,对我家房子开墙破肚,又锯又刨的在里面加入一根很粗的梁,傍晚收工时,不仅没有收钱,还倒过来给了我家2000日元让我签字,说是使用电钻电刨的电费和洗手什么的水费。
说实话,他们不联系我,我也不知道现在的建筑标准,而且他们10年前建造的房子当时是达标验收的,10年后还多管闲事,日本人很傻。
学校,通常是当地居民地震时的避难场所,因为日本最坚固的建筑是校舍,加油站和医院。
靠海边的地方,电线杆上都标明了此处海拔高度,一旦发生地震,提醒人们往高处避难
这是小学,也是当地的避难场所。
日本的靠海的道路,都有各种地震和海啸发生时的预警标志。
除了预警标志,还有这种高音喇叭报警器,一旦发生地震,会拉响警报或播放避难指导信息。
日本的地震防灾训练,从幼儿园就开始了,所以311大地震人们能保持良好的秩序,有条不紊的行动,不是偶然的。正如日本人不会买了高铁的二等席车票去蹭一会儿一等席,也不会端着面条在地铁内吃,来自家庭和社会从小就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的教养和素质。
幼儿园老师带领孩子们防灾训练的情景。
学校进行地震灾害时的发放压缩饼干的训练活动。
民间企业进行防灾训练的情景
地区居民也举行各种防灾训练,全民普及地震知识
中日建筑抗震能力差异的秘密,在于建筑结构的不同
好了,下面我要谈到的是,为什么日本的民居建筑抗震能力强,这里我们不谈人为造成的偷工减料豆腐渣之类的话题,只谈中日两国的住房建筑材料和构造方法的差异。
大家都知道中国人造房子,除了现代化的高楼,通常都是使用大量的砖块,水泥,黄沙为主要材料的,所有的墙都是用砖头一块块堆砌,砖头之间使用粘合剂(也就是水泥拌黄沙),粘合剂本身的配方和质量这里也省略不谈,结论是,一幢房子造好了,外表看看很不错,但是如果地震了,那么就会因摇晃砖头发生移位,多米诺骨牌知道的吧,就是那个效应,只要继续摇晃,黄沙水泥因为没有韧性脱落后的砖头一块块不断移位,最终整个倒塌,要理解这个物理现象不难,你用麻将牌堆砌一堵墙,然后轻轻摇晃桌面就能再现这个结果,那就是你辛辛苦苦堆的墙一下子就倒塌了,完全不耐震。
60后(最晚70后的一部分人)之前出生的人,肯定知道我们小时流行的一种廉价的玩具,叫游戏棒,游戏棒的玩法这里不做介绍了,我要说的是,如果把中国建筑比喻为麻将牌,那么游戏棒就是日本建筑的最好的比喻。日本建筑使用木材大梁结构,互相由榫头咬住,最近还有金属链接部件铆住增加强度,如果你用游戏棒按照井字一层层交替往上搭,做成一个四面围墙的结构,然后你也开始晃动桌面,你会发现要晃倒这个建筑结构是非常不容易的,好了,我想我要叙述的中日民居建筑的本质区别你们应该明白了。
最后告诉你们,日本的建筑结构完成后,四面的墙既不用砖头,也不用黄沙水泥,全部是内外两块预制板(工厂的标准生产)中间是化纤断热材料,外墙是防水防紫外线的轻量板(主要是石膏和化学树脂成为),内墙大都是木材纤维板,因此倒塌也不伤人。建筑工人打好了基础和结构,最后就是把这些预制板覆盖在现场微调整尺寸装配即可,所以日本人造房子的工地几乎没有灰尘发生,不需要周围很大的场地,而且工期很短。
来源:凯迪 东京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