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群居的动物也同样虎不食子’

本帖于 2010-07-21 20:00:21 时间, 由版主 hkhk 编辑

‘非群居的动物也同样虎不食子’

这个应该很容易解释吧,生物的最重要特点就是传宗接代,因为没有这个特点的已经灭亡了。事实上,只要生物的"传宗接代率"超过一定的门槛才可以不绝种。所以有很多低等生物都是生很多的,但是只有小数能够长大到交配的年龄,就是因为要保证"传宗接代率"超过一定的门槛。只要超过一定的门槛,动物是可以吃同类的!

一些动物为了保证它的后代能够成长,会将体弱的吃掉,以保证另一个能够长大!这是妈妈的“天性”,因为有这种“天性”的妈妈的后代才的"传宗接代率"才超过一定的门槛,才得以不绝种。

所以‘非群居的动物也同样虎不食子’。因为食子的已经绝种.除非是每次生很多后代,但是也不能过度食子,否则也会绝种,这个和群居与否没有任何关系。事实上,雄性动物好色也是物竞天择的结果;因为不好色的雄性动物比较难传宗接代。所以“性”是物竞天择的放大效应。

回到我原来所讲的群体吧。群体里的个体互动是很微妙的,它可以决定这个群体是灭亡还是兴旺!

一个群群体里的个体不可能天天都相敬如宾,因为一个群体没有领袖也不成。不要忘记群体和群体之间只有竞争的关系,没有出色的领袖如何和别人争地盘,争食物?所以一方面内部要有竞争,但是另一方面当一个领袖上位后,就不可以容忍破坏群体和谐的害群之马!

只有适当把握这两个互相矛盾特征的群体才可以‘一统天下’!任何微妙的变化都会被几万年物竞天择放大。

我刚才说过“性”是物竞天择的放大效应。我认为“感情”和“良知”也是物竞天择的放大效应。因为一个比较有“感情”和“良知”的群体比没有“感情”和“良知”的群体更容易建立一个永久的社会。

动物虽然都爱护后代,但主要是保证后代能够长大交配,对于他们的幸福是不大上心的。所以每一代都是重新积累。
但是有“感情”的就不同了,会愿意为下一代的幸福而化心思。下一代能可以有一个更有利的起步点。

所有跟帖: 

如此说来 -周梦蝶- 给 周梦蝶 发送悄悄话 周梦蝶 的博客首页 (384 bytes) () 07/10/2010 postreply 20:26:07

物竞天择这个说法 -周梦蝶- 给 周梦蝶 发送悄悄话 周梦蝶 的博客首页 (121 bytes) () 07/10/2010 postreply 20:31:56

我是绝对不同意优生学! -倚案旁观- 给 倚案旁观 发送悄悄话 (1138 bytes) () 07/10/2010 postreply 21:12:37

所以可能有比‘感情’更高层次的东西,人类是不会明白的 -倚案旁观- 给 倚案旁观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0/2010 postreply 21:16:34

可能有比‘感情’更高层次的东西,人类是不会明白的-- -周梦蝶- 给 周梦蝶 发送悄悄话 周梦蝶 的博客首页 (24 bytes) () 07/11/2010 postreply 05:45:2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