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填鸭式教育和技巧性考试的制度下培养出来的小孩,我不明白他们怎麽会快乐。现在国内和香港一些传统学校的孩子,每天做功课要做到晚上11,12点,每天下了课干补习班,周末各种兴趣班,排的比父母还忙。我不相信他们自己愿意这样,这麽大的孩子,谁不喜欢出去撒野,谁愿意成天做题,研究解答技巧。
对了,我们说的是状元,对吧?就是那些所谓聪明的孩子。我不是也没养过IQ高的孩子,据我所看到的和了解的,那些智力超群的孩子都是“学习”超差的,完全不能适应传统学校的学习,最後被父母带去看专家才发现是IQ爆灯。我猜IQ高的孩子不会愿意乖乖的被指定著做这做那,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方式,是传统的教育和考试制度完全不鼓励的。
我不否认那些状元都是非常聪明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性,有的孩子特别能适应压力,而且对技巧痴迷。我就认识专门研究做题方法和技巧的同学,每次考试都一百分,但完全不理解考试的内容。这的确是吃苦吃不出来的。我这里说的只是个别,不否认大多数状元都是不花时间不介意考多少分不介意排名而真正学习知识的。
我佩服那些状元,毕竟第一名只有一个,我不相信他们得到的没有任何代价。我也不主张一辈子都不给孩子压力。但孩子在他们应该享受童年的时候,不能剥夺他们的权利。西方社会在孩子幼稚园小学的时候,对他们的评估基本都是社会交往能力,认知发展,性格发展,而“东方社会”的评估是他们认了几百个字,会做中学的数学题,托福考多少分...也许是为什麽总是觉得国外长大的孩子特别阳光,自信,国内的孩子老到内敛(没有歧视成分的说)。
童年的玩乐就是学习,就是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开拓他们的思维,想像力和创造力。而那种过早的所谓“精英教育”,说是提早培养他们的技能,某种程度扼杀了孩子的这些能力。没有学习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关心他们需要什麽而一味把我们自己认为他们应该学的东西强加到他们脑子里面的父母。
本人拙见也许偏颇,但的确对所谓的状元文化不屑一顾。
学习好是什麽定义?就是考试好吗?状元就比其他人都聪明吗?
所有跟帖:
•
学习好是什麽定义?
-丁一凡-
♀
(2179 bytes)
()
07/01/2010 postreply
07:28:37
•
孩子们是越来越苦了
-tiantianqq-
♂
(659 bytes)
()
07/01/2010 postreply
08:24:21
•
同意:(
-周梦蝶-
♀
(0 bytes)
()
07/01/2010 postreply
17:24:56
•
近来因为给女儿找小学,对各种类型的小学了解了一些
-十月-
♀
(1255 bytes)
()
07/01/2010 postreply
23:04:02
•
十月分析得很对。
-丁一凡-
♀
(0 bytes)
()
07/03/2010 postreply
22: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