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因为给女儿找小学,对各种类型的小学了解了一些,发现,现在香港的本地小学,不管是传统型还是活动教学型,都有作业,传统型作业多测考次数多,孩子家长压力都大;活动教学的,也有或多或少的作业,而且那些做project的作业,一般都需要家长帮助完成的,所以,无论读哪类学校,都需要家长参与的。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家长什麽都不用管是不行了。而且,基本孩子们放学後都会去上补习班或者兴趣班,好像从K1就开始了,已经变成固定模式了。
我女儿的学校是活动教学的,他们给孩子评估,也有那几项,“社会交往能力,认知发展,性格发展”,他们也从K2开始教写字,到现在教了也不少了,好像有点“中西合璧”哦,那些活动教学的学校,一般就是这种形式了。
现在,该考虑孩子升小学了,同班同学们的家长们都很紧张,碰到一起,话题就只有这一个,跟他们说多了,会被传染焦虑。其实我觉得,小学初中都没多少东西,会应付的孩子,可以很轻松就应付了,学习吃力的孩子努力些也可以得到好成绩,这个时候的成绩不能代表智商阿学习能力阿等等,到了高中以後,才真正必须是头脑又好又努力才能考好成绩了,这是我自己的经验之谈,现在的孩子环境不一样,经验之谈做不得准也说不定。
能考状元当然是好事,看怎麽看待这件事了,如果太看重,付出很多,期望太高,失望的话必然就大,那就不好了。如果平常心得了状元,当然可喜可贺。再说回来,一辈子的生活是否顺心如意,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些年不是说‘情商’比‘智商’重要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