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GM-AU8pW90gXyqnQDOGQ_Q
有些忽略,会让整个社会付出代价!

用不着宣扬他们的成就,用不着复述他们的遭遇,没有什么好说,只有哭一场。 这群老人的坎坷命运足以让我们警惕:有些忽略,会让整个社会付出代价。
知道画家林风眠为了自保,把自己珍藏的三千张画亲手一张张泡到浴缸里,站在上面踩烂,我哭过;读到翻译家杨宪益孤苦晚年的报道,我心头一酸;读这篇报道,读到那个一目失明,用旧信封糊住一边眼镜,蜷缩在被子里的九旬老人,“居然是《哈佛法学评论》每期都给他寄样刊的大学者,中国仅有的几个哈佛法学博士之一,前中央大学法学院院长”时,我又哭了。要是世界上完全没有人记得他,他也不至于显得那么可怜。
用不着宣扬他们的成就,用不着复述他们的遭遇,没有什么好说,只有哭一场。
这群老人的坎坷命运足以让我们警惕:有些忽略,会让整个社会付出代价。
国家司法部一位司长评价说:“这是个很奇怪的事,一部具有国家权威的词典,却由一群无职无权无钱的学人和老人编撰,他们做了我们整个司法行政教育系统想做而做不了的事。”
该校校史上最值得夸耀的一段是在1946年:东京审判采用的是英美法程序,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急了,最后,蒋介石点名从东吴大学要人,其结果是:中国赴远东军事法庭的法官、检察官、顾问等人,几乎全部来自这所学校。
周枏先生(1908~2004),被中国法学界喻为“罗马法活词典”。1929年受胡适推荐,留学比利时,成为1949年前获比利时鲁汶大学博士学位的5个中国人之一。商务印书馆曾出版了“百年文库”丛书,作者都是王国维、胡适、陈寅恪等百年中国学术史上的名家,而周枏是丛书作者中在世的惟一一位。
比利时鲁汶大学中国留学生合影,后排左一为周枏
高文彬(1921—),曾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翻译、中国检察官秘书,目前全世界唯一健在的全程参与1946-1948东京审判(远东国际大审判)的亲历者。当年他从卷帙浩繁的资料中找出了证据,将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这两名原可能逃脱罪责的战犯送上绞架。1952年后高先生被打成“反革命”,在鄱阳湖修大堤,一修就是28年,每天挑土几十趟,累得连早晨上工的击锣声都听不见。1980年代初获得平反,有关方面要给他补偿损失,他说:“我人生中最好的时光,能用钱补回来吗?”
潘先生谈到动情处,他甚至落泪了,为他那些受难的师长和系友。
1997年7月29日在上海的部分《元照英美法词典》审订学者合影,左起分别为潘汉典、周枏、卢绳祖、许之森、蔡晋、徐开墅、高文彬、浦增元、郭念祖诸位先生。
“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英美法,是与大陆法并行世界的两大法系之一。”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生、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博士、中国驻海牙国际法院前法官倪征燠(1906~2003)说,“它被广泛应用于美、英及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目前,联合国国际法院运用的司法程序依据英美法;国际贸易的基本规则同样依照英美法。”“正因中国没有英美法词典,我们误译了很多东西。”
中国首位国际大法官,东京审判亲历者倪征燠先生
他们铭记着东吴大学的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老东吴大学校门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