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民(755)

来源: FormatRun58 2024-01-20 18:55:1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48865 bytes)

童话一样的北欧,没能让我重启人生

 看客 看客inSight 2024-01-11 23:57 Posted on 北京
 
 

独自生活5年,抑郁比冬夜更漫长

 

 

北欧,年轻人素未谋面的心灵故乡。

 

在大部分人的想象中,北欧是社恐天堂,是下午四点下班、假期以“月”为单位的躺平圣地,是社会福利高、性别平等的童话王国。

 

八年前,永晴也是怀揣着这样的憧憬去到北欧。然而,在那里留学、工作了五年后,她却做了一个“反向”的决定:逃离北欧,回国,去上海工作。

 

从令人向往的旷野,跳回大家眼中的轨道,永晴没有后悔。许多人追求的自由、躺平,对她来说却要付出健康、快乐的代价。

 

永晴说,普通人做选择,要么是坚定追求想要的,要么是坚定舍弃讨厌的。经历过这一遭,她终于想清楚,自己属于后者。

 

以下根据她的讲述整理。

 

 

 

去北欧重启人生

 

2015年,我带着塞满锅碗瓢盆和厚衣服的两个大箱子,从上海出发,在莫斯科转机,经历十几个小时的漫长飞行,才终于抵达这个仿佛世界尽头的地方,丹麦。

 

许多年后,我在网上刷到想要“重启人生”的年轻人,和我当时的状态很像。落地丹麦时,正是8月,日不落的盛夏,让我的心情明亮起来,也让我觉得,来到北欧,真的可以重启人生。

 

大学时,我曾在上海有过一段实习。那时候“内卷”这个词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流行,但“卷”是方方面面的。卷学校、卷家庭、卷背景,甚至卷穿着。如果穿着随意、没有背名牌包,会被自己的领导看不起。

 

那时我还只是一个实习生,如果成为了正式员工,不是更可怕吗?因为这段经历,毕业后我没有直接工作,而选择了gap。可gap后生活并没有变得更轻松,外界的压力依旧让我喘不上气。辅导员会一直给我打电话,问我为什么不找工作?亲戚、朋友、新认识的人,见面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是做什么的?你赚了多少钱?”

 

好像所有人都陷入了同一套评价体系里,我被迫地加入攀比,变得焦虑。也是那个时候,我了解到北欧留学。当时网上对北欧的形容和现在类似:人少、福利好、自由、风景美......我想,是不是只要去到那里,就可以重新开始?

 

丹麦的街景

 

8年前,国内关于北欧留学的资讯还很少。我上网查询申请需要的资料,自学考出雅思,又自己写好文书、投递申请。几个月后,我收到了瑞典和丹麦几所学校的offer,最终选择了一所位于丹麦小城市的大学,学制2年,提供奖学金覆盖所有学费,能缓解我的经济压力。

 

刚到北欧时,一切都是新的。我在学校外和别人合租了一间小屋,有时独处,有时结伴。离开了不想面对的环境,来到了一个什么人都不认识的地方,肉身的逃离,精神的自由,让我觉得可以成为任何样子的人。

 

丹麦的夏天就像童话世界,蓝天,白云,满眼都是绿色。我喜欢一个人坐在公园里,十六、七度的气温正是最舒服的时候,万物生长,百花齐放。有人遛狗,有人聊天,有人野餐,美好得让我希望这个瞬间能够永远继续下去。

 

在北欧,公园是我最爱去的地方之一

 

遇到的人也很友善。有一次旅行我迷路了,拿着手机和地图在原地转圈,一个大叔停下来,用英文询问我是不是需要帮助,然后直接带我去了目的地。还有一次在公交车上,路边有一个人摔跤了,带着伤上车,车上有一半人都关心他“怎么样了?”最后有一个人对他说“这样不行,你一定要去医院”,就带着伤者下车,一起去医院了。

 

除了我之外,学校里几乎没有中国人。北欧人在学业上不像国内那样卷,对他们来说,上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不上也没什么,读书深造的前提是内心喜欢。比起卷学习强度或同一套普世的成功标准,他们更在意自我价值的实现。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听话”,但北欧人却不是,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一次上课,老师说要给我们留作业,我已经准备开始记笔记了,结果班上有一半的丹麦同学都表示反对,说:“老师,你不应该留作业,教学大纲上说这门课是没有课堂作业的,所以我们拒绝这件事。”

 

 

 

长冬、孤独和歧视

 

只是所有的美好,在第一个冬天来临的时候骤然结束。

 

我是南方人,在我的世界观里,一年有四季是很正常的事。我不知道原来在高纬度地区,真正的夏天只有两、三个星期,剩下就只有冷的冬天,和不那么冷的冬天。

 

去北欧之前,我觉得不就是冷吗?在外面我多穿点衣服,在家里我开暖气就好了。但去了之后,我发现完全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它没那么冷,那几年没下过几次雪,也没有几次气温降到零下。

 

真正颠覆我认知的是黑。丹麦有一半地区位于沿海,导致阴天、刮风和下雨是常事,天总是灰的。每年11月到2、3月,更是下午四点不到天就黑了。早上有课的时候,我出门,天是黑的。下午三、四点钟放学,天又黑了。整个冬天,几乎见不到阳光。

 

早上八九点出门,天依然是黑的

 

北欧是全世界幸福感最高的地区,但也是季节性抑郁高发的地区。这种抑郁因漫长的黑夜与糟糕的天气衍生而来,会持续一整个冬天。在北欧的第二个冬天,我出现了一些季节性抑郁的症状:没日没夜地昏睡,不在昏睡的时候,就开始头痛。

 

我咨询身边的人有什么应对的策略,朋友向我推荐了光疗灯。一种北欧人家里常见的小灯,放在桌子上,能模拟太阳光的照射。我也去过那种美黑沙龙,可以整个人躺在里面“晒太阳”。那时候我已经开始实习,每天四点下班,回到家吃饭、洗澡,然后从五、六点一直到睡觉前,我用各种方式来填满时间,晒灯、做手工、看电影、健身、和人聚会,让黑夜显得不那么漫长。

 

但等到第四年的冬天,这些方法已经逐渐失效。孤独,让我的抑郁越来越严重。

 

交朋友很难,丹麦人的社交圈较为保守,交友圈可能从中学就固定了,几乎不交新的朋友。他们对于家庭的重视程度超出想象,会定期回家和家人团聚,新员工入职时也会介绍自己的孩子。丹麦人喜欢问“你的梦想是什么?”而他们的梦想大多很简单:去乡下买一幢房子,生几个孩子。

 

美术馆里,摆满了婴儿车

 

这可能和北欧的气候有关,大家都需要回到家里,通过与人团聚、交往来抵御冬天与黑夜带给人的孤独。对孤零零去到北欧的我来说,这一切格外难熬。我也尝试过在运动、社交时认识新的朋友,但他们都有自己的家庭、圈子和生活,最多偶尔出来喝一杯,不会再有深入的交往。

 

有一段时间,我每天摸黑出门,去不同的超市乱逛,不为买东西,只是为了找点事做。在提倡“work life balance”的北欧,除了少数的超市和酒吧,几乎没有商家在晚上营业,连商场都关门得很早。到了礼拜天,大部分店直接不开门了,整座城市静得可怕。哪怕我走在路上大声尖叫,也不会有人听到。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世界流行,情况变得更糟了。丹麦每隔14天更新一次政策,街上所有的地方几乎都关门了,同一空间的人需要间隔10米、20米,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

 

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越来越明显的歧视。大部分时候,丹麦人很平和,但当他们面对来自其他文化背景,尤其是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时,还是会有一种隐性的歧视。聊天时,我想念中国有很多好吃的,对方却说:“中国不是还有很多人吃不起饭吗?”

 

每次回国,我都要从国内人肉背回许多调料

 

疫情期间,他们甚至丢掉了这一层“虚伪”。平时对我很好的同事,会在我感冒时大喊“新冠”,让我离他远一点。走在路上,会被流浪汉骂“滚回去”,我想要和他争论,结果我明明是被丹麦语伤害,还只能用丹麦语反击。

 

糟糕的天气、孤独的情绪和加剧的歧视叠加在一起,让我的季节性抑郁变成了真正的抑郁。我向公司请了病假,不上班,不出门,除了拿外卖、洗澡和上厕所之外,就无法下床。我睡得很少,凌晨两、三点迷迷糊糊睡着,五、六点又醒了。抑郁紧接着影响到了饮食,最严重的时候,我一个礼拜瘦了7斤。

 

我去医院挂急诊,医生说我没有抑郁,冬天都是这样的。我只能又去找心理医生,第一个医生是丹麦人,他很同情我的遭遇,但难以感同身受。我又换了一个别国的心理医生,多少比本地人更理解我,即便有了情绪的出口,我仍然生活得很负面,不笑,也不想和人交流。

 

黑面包涂猪肝酱或鱼酱,就是一餐

 

在那个冬天的一个夜晚,我独自去ATM机取钱,第一个ATM机坏了,我又往前走了10分钟,想找另一个ATM机试试。天空突然开始下起大雪,打在我的眼镜上,化成了水,眼前变得模模糊糊,风也夹杂着雪钻进我的脖子里,变得冰冷。

 

我哆哆嗦嗦地数完钱,小心放进自己的兜里,又原路走回去。那天的风大得让人踉跄,我一边把手放在兜里担心钱的安全,一边饥肠辘辘地走进附近唯一一家开门的超市,好想吃一碗热汤饭,或者是一些热气腾腾的,能让身体暖和起来的东西。但晚上8点多,超市里的东西几乎都卖完了,只剩下一些土豆、胡萝卜,还有速冻的汉堡和披萨。

 

那个瞬间,我下定决心不要再过这种生活,我要回国。

 

 

 

躺平的代价

 

刚毕业的时候,我很认真地考虑过,是留在丹麦工作,还是回国?

 

我询问了几个国内的朋友。一个朋友在大厂工作,她告诉我她的现状:大小周、加班严重,然后发来了头顶上因为激素失调斑秃的照片。另一个朋友也在一家大公司上班,因为压力,一年里胖了二、三十斤。他们跟我提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工作里的内斗严重,让我想到了在上海实习的经历。出于恐惧,我决定先留在丹麦找工作。

 

丹麦是一个熟人社会,找人修洗衣机、搬家都要靠熟人介绍,包括找工作。这里人少,公司少,工作机会也少,加上我又是文科生,更显得困难重重。我投了几百份简历,有过一些面试,但都没有下文。最后,我的同学帮我内推了一份工作。

 

这份工作朝八晚四,没有考勤、加班、绩效和考核,一周工作37个小时。一开始我觉得很新奇、很自由。但后来,自由却成为了缺点。躺平和摸鱼是很爽,但时间长了,我难以获得成就感。我做出来的东西,做得好是这样,做不好也是这样,没有人给我反馈。我的领导一直都是丹麦人,外来者的晋升机会很少。

 

入职时,我看着合同里写着30多天的长假,心想,哇,太爽了。但我工作了一两年以后,却发现我从来没有真正休过假。

 

因为我总在“逃离北欧”。对当地人来说,放假就是纯粹休息,可对我来说,一个多月的假期,我要回国待1-2个礼拜探亲,然后,我要去太阳多的地方疗伤,治愈我的“季节性抑郁”。

 

假期里,我总要去阳光充足的南欧疗伤

 

北欧是一个高福利社会,失业金很高,哪怕没有工作也能活下去,职场上没有三十五岁的年龄焦虑,制度上做到了相对的性别平权,教育、医疗免费……

 

但一切的前提都是拿到永居身份。这意味着要保证在至少四年、最晚八年的时间里不能失业,达到一定的工资水平,考过丹麦语,并且关注每年变化的政策......同时,从毕业起,就需要缴纳46%的个人所得税。作为一个没有身份的人,一旦失业,就连签证都没有了。

 

北欧人的“躺平”是放弃自己、野蛮生长,但对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中国人来说,“躺平”仅仅是找一个双休的、不卷的工作而已。

 

我意识到,我永远不可能像当地人一样在北欧做到真正的躺平,因为我已经为了躺平,付出太多代价和努力了。

 

冬天,下午四五点,天已经完全黑了,小区里静得可怕

 

向往躺平,要学习语言,练习融入,持之以恒地努力生活。向往人少,就要忍受极端的天气与孤独。

 

向往互相信任的社会氛围,就得默认你的电话、住址乃至购房的价格都在网上统一公开。我曾经因为难以接受设置了关闭,那段时间我回国休假,往国内的银行卡汇过几笔款。丹麦的银行像质问金融诈骗犯一样地给我打电话:“为什么不让我看你的个人信息?你到底在做什么?你为什么要往国外汇款?”

 

而免费又具人文关怀的就医体验背后,是紧张的医疗资源。我得过一次良性肿瘤,先是从诊所到医院辗转了三个地方,终于等到排队做手术,期间因为有病情更严重的病人,又两次延后了手术时间。医生们的态度都很好,但实在是太漫长了。等我做完手术,距离第一次去诊所看病,已经过去了半年多。

 

在北欧,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离开北欧,
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在这个世界上做选择,一种是坚定选择喜欢的,有什么不好都不管;一种是坚决舍弃不喜欢的,其他再好也不看。

 

在北欧的五年,让我明白我一定不能在高纬度地区孤独地生活,因为这会影响到我的健康。在基本生存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金钱、自由、卷还是不卷,已经不在考虑范围内了。

 

我辞职、退租、捐衣服,把这五年所有的生活浓缩成两个行李箱的大小。和朋友道别,一个欧洲女孩,我们约好出去喝一杯。但因为疫情和冬天,所有的饭店都关门了,房东不允许我接待外人,最后,我们在零下几度的大风天里走了一个小时。回家以后,我跑到暖气旁坐了十分钟,才渐渐恢复体温。

 

这就是我关于北欧的最后一个告别。2020年,我逃离了北欧,这个让我又爱又恨的地方。

 

在北欧生活了五年后,我告别了这间小房间

 

因为疫情,回国后我需要先隔离两周。隔离群里有人讨论盒饭“不够好吃”,但当我收到盒饭,吃到想念已久的中国菜时,我哭了。像这样的盒饭,我每一顿都认真吃完了。

 

我开始慢慢适应回国后的生活。一开始我觉得一切都太快了,马路上的行人走得很快、骑电瓶车的人骑得很快、连电梯上都有人在着急走路。每一次红灯结束,绿灯亮起前的两、三秒,一定有人摁着喇叭喊你走,我常常发出像表情包一样的惊叹,“好多人啊”。

 

但随着我晒到阳光,吃到美食,我的体重开始恢复,作息、饮食变得正常。走在路上,我看到秋天的落叶,看到路边有网红在拍照,有人行色匆匆,我感受到生命力。

 

回国后去吃海底捞,我第一次看到用机器人送餐,很新奇

 

在找工作之前,我排除了不想去的公司和岗位。但到了面试,我才发现我的选择余地很小。北欧的几年工作可以说是“养老”,不要说人情世故,连纯粹的职业技能,我都比不上实习生。面试官问我“这个会不会”时,我只能回答“不会”。

 

我也焦虑过一阵子,但我想,这不就是我回来的原因吗?我试着努力考证、学习,最终进了一家外企,成功转了行。

 

我意识到,即便是在内卷的环境里,我也是有主动权的。我可以选择去什么样的公司,过什么样的生活。

 

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件事:世界上没有乌托邦。换一个环境,有时候并不能解决问题。作为一个成年人,我能做的,就是权衡利弊。

 

北欧的生活不一定对每个人来说都会这么糟糕。只是在绕了这么一大圈以后,我更了解自己了,也有勇气对不想要的东西说“不”。

作者  坚果  |  内容编辑  铃铛  |  微信编辑  金一宁

 

 

======================================================================================================================

0元城市生存,我把生活过成大型网游

 小昼 极昼工作室 2024-01-11 21:26 Posted on 北京

 

文 | 姜婉茹

编辑 陶若谷

 

「地球Online」是一个上过热搜的新时代概念。年轻人用游戏语言去解读现实生活,遇到撞衫会说,地球Online出bug了,安排了和我一样的NPC。吐槽工作内卷会说,一群肝帝给我整麻了。大家口中的「地球Online」就是真实的生活,在这个语境里,会被称为第一人称角色扮演类网游,由太阳系娱乐公司开发。

在游戏与现实边界交融的隙缝,苏云摸索出了一套生存指南。他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的流浪者,直到被朋友说“SAN值看上去不太高”——这是游戏中的精神力值,一旦归零,角色就会失去理智。在他记录自己的视频中,有一次,他对着睡袋发起攻击,又打倒了大桶水瓶扮演的“恶魔”,粉丝说他多少精神有点不正常了。也有不少人羡慕他说,身无一物且自在。

以下内容根据苏云的讲述整理,部分结合自他的视频日志。

 

 
 

黄金宝箱

 

我一般每15天换一个城市,开局就是我一个人,一个装着身份证、睡袋、充电宝的手提袋,其他全靠“宝箱”爆装备,也就是翻垃圾桶。每天的预算只有15金币,对应15块人民币,要靠游戏币和道具(捡到的物资)一点点兑换。首先得捡到一个麻袋当道具仓库,小的是“66格仓库”,大的是“99格仓库”,然后开始攒游戏币。矿泉水瓶是铜币,易拉罐是铝币。

瓶子捡多了要进行“二维化”,把它们挨个踩扁。等塞满了仓库,就可以去找“游戏回收商人”——现实里的废品回收站,拿铜币铝币兑换金币。每个城市的兑换汇率不一样,在深圳一公斤铜币换2.7元,一公斤铝币换11元,比重庆贵了接近一倍。铜币是按重量卖的,我最喜欢农夫山泉,比其他瓶子都重些。

纸壳也能换钱,硬的是优质纸壳子,一公斤换1.2元,软的只能卖7毛。“宝箱”里什么装备都能开出来,最好的一次捡到PSP二代游戏机,卖了60块。还开出过衣服、行李箱、诺基亚、电脑……

 

每日记账。

换不了钱的物资也有它的价值。彩带和彩灯可以提高住所繁荣度,恢复SAN值;橘子皮是野生的空气清新剂,放在床头,有净化空气的效果;钢铁侠玩偶带在身边,设定它必要时刻会保护宿主;腐烂的臭鞋派不上用场,但我会放到显眼的地方,留给捡垃圾的爷爷奶奶。

流浪时间长了,我摸索出了开宝箱的规律。小区里的垃圾桶是黄金宝箱,物资质量较高,路边的银白色垃圾桶是白银宝箱,食物比较多。要是爆出了好装备,就给它升级叫钻石宝箱。越高档的小区物资越丰富,但是也不能太高档。

深圳南山区的南海城中心,里面很多热带的树,跟雨林似的,还有滑梯和泳池,结果小区里垃圾桶也很高级,全是封闭式的,比我还高,底下还带着锁,这种只能眼睁睁看着路人往里扔瓶子,捡的时候够不着,感觉好浪费啊。

共享单车的车筐里偶尔也有小礼物,排成排的肯定没货,得找那种随机散落的,之前在成都,有一盒蒙牛纯牛奶就让咱开到,美美地喝掉了。人们吃不完顺手扔的,稍微有点坏的、过期没多久的,基本都能吃。

 

“黄金宝箱”、“白银宝箱”和“99格仓库”。

副本:高端小区,发现封闭式宝箱。

每到一个新的城市,当务之急是找住处,以及熟悉“宝箱”和回收站的分布,经常顾不上吃饭。好在我开局自带“饿狼传说buff”(游戏里增益系的魔法),先饿个三天没问题,忍着点就过去了。对我来说吃饭像做任务一样,很浪费时间,没意思。最好有人能发明一种“人粮”,两分钟就补充上所需营养。

住的庇护所难找一点,需要温暖、安静,最重要是没人管。新手玩家会有个常识性的错误,以为可以睡公园,其实这是劣质庇护所,不遮风也不挡雨,蚊虫多,还不如睡大街。地铁站夜里也关门了,桥洞得看构造,有的稍微暖和一点,但一般都会过车,很吵。刚开始流浪,我只知道去网吧,有的网管会过来说:先生,必须开机才能过夜。我就换一家。

在网吧只能坐着休息,有天我捡了些纸壳子,发现在楼道躺着更舒服。那种铺着瓷砖地板的优质楼道,比水泥地强,一般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连纸壳都不用铺,简直是超级大平层独居豪宅,开阔的高楼风景一览无余。但别墅区和老小区,没有我的容身之处,一般7层以下的楼道是给居民走的,只有带电梯的高楼层上,才有能住的消防通道。

我经常两三个月洗不了澡,但会把脸洗一下,看起来有个“人样儿”,就能混进酒店大堂坐着,或者在手机上查一下附近小区里的民宿,跟保安说是民宿的客人让他开门,然后住进楼道。值夜班的保安凌晨3点睡觉,7点巡逻,我也会跟他保持一个作息,白天再去商场里坐着补觉。

自助银行也是个选项。不过有次顺着地图导航,走了几公里去一个自助银行,发现居然是露天的,就一个取款机放在马路上,不得不封它为最拉垮自助银行。有时候刚在银行安顿好,就会听见头顶的监控喇叭里有人喊我,“喂喂喂,这里不能过夜”,就得离开。长春对流浪者更包容,基本都不赶人,可能因为太冷了,冬天真有可能冻死人。

 

住过的几个“庇护所”。

 

杭州火车站里空间很大,夜里按摩椅上坐满了人,一个位置都不剩。隔几米就有一个大柱子,每个柱子底下也躺着一个人。早上六七点,巡逻的来把所有人叫醒。选那里是因为有水源、电源,这些是生存必备。碰到有电的地方我都会充电,一下充满两个充电宝。水的话,喝自来水就行,重庆那边也不知道为什么,满大街都是饮水机。我的腰椎有旧伤,没办法蹲下,只能到处找马桶,一般都要找无障碍厕所,这也增加了一点难度。

像肯德基麦当劳,生存所需的东西都有,但我觉得那只是一个待的地方,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我最喜欢住烂尾楼,在鸡西住过,88平方米的大平层,整栋楼都空着,整片天地都是自己的,有种让人沉醉的自由感。可惜绝大部分都有保安看着,进不去。

 

“游戏规则”,其实也就是现实世界的规则

这400多天流浪的日子,昨天,今天,应该也有明天,经常觉得熬不下去。最开始在长春没有经验,被网吧赶出去,腰酸背痛脑袋疼,心态也崩了。给前女友打电话,哭得撕心裂肺。东北的冬天特别冷,比饿的感觉痛苦很多,只能挺着,尽量不去室外。

那阵子就靠好心人救济,在几个网友家来回住。其中一个女孩收留我,算是救了我一命。那一个月,她在KTV上班,我们每天聊天,聊她上班遇到的客人,聊她被人挑来挑去,没被挑到的话就夸她、安慰她。还有个粉丝送了我一件羽绒服,现在还保持着联系。

我每天都睡不好,周围总有人走动。手机的声音,自动广告机的声音像“恶魔的低语”,会醒很多次,睡眠问题没办法解决。很难受,整天迷迷糊糊的。夏天会热得睡不着,在重庆被蚊子叮得受不了,现在脚上还有包和疤,每晚都是实在困得不行了,才能入眠。

有一次发高烧,应该是睡24小时银行冻的,最后花钱住了酒店,感觉是“流浪者职业生涯”最大的滑铁卢。新冠之后,有阵子我一直流鼻血,还以为得了白血病,借钱去看了一下,啥事没有。不过,流浪不可能是健康的行为,活着就不错了。

 

全家手提袋,很好的朋友送的,跟了我三个月,从杭州到成都。

每天打交道最多的就是保安。有的保安赶人很凶,不让住楼道,开宝箱也被驱逐,只允许认识的人捡。我就撤了,不会有什么情绪,这些人就像NPC,只是传达一条游戏规则而已。跟同行阿姨、大爷们,最多聊聊哪儿的宝箱好,看见顺眼的人打个招呼,送个瓶子。

捡到的东西也可能会丢。有次捡了个小灯,一个老奶奶走向我的“庇护所”,几十秒后灯就没了。还有一次被“偷家”——我装物资的麻袋,还有身份证,全都被清理了。身份证要等户口本邮到深圳才能补,那段时间生活一点也不受影响,完全用不上它。

流浪汉之间抢地盘,讲究个先来后到。选好的庇护所被人占了,也就让给人家。他们一般不去捡垃圾,这个活儿挺累的。也基本不说普通话,爱耍着酒疯胡言乱语。哪怕距离只有一米,也不会跟他们交流。我一直以为自己跟其他流浪汉不同,最起码我不会陷入浑浑噩噩的状态,流浪只是我享受这个世界的方式。

我想把全国所有城市看一遍,之前想,哪怕嘎半路上,也要亲眼看一看。走下来觉得每个城市都差不多,也没怎么逛景点。光找庇护所、食物和水电卫生间,就要花大量时间。再拍两三个小时视频,剪辑,直播……生活平平淡淡,痛苦居多,没有很大的成长,也没有很好玩。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而执着,有时候觉得一丁点意义都没有。

要说收获,大概就是去了很多地方,涨了见识,见了正常上班十年都看不到的东西。重庆到处都是山,在成都看到了很多美女,在深圳看到了大海,泡在水里的短暂时光很快乐。直到有天,我还是成了朋友口中的“流浪汉”。

 

在深圳。

所谓的“游戏规则”,其实也就是现实世界的规则,是我真正的生活。可能这也不是主动选择的结果,我是被迫进入了这个“游戏”。

我是1998年的,从来没打过工,流浪的起因是跟朋友合伙开的科技公司黄了。我负责游戏脚本业务,朋友管其他的,我们没什么经营模式,主打一个兄弟情。但后来赔了很多钱,欠了债,到现在也没还完,还差两万多。

以前我住朋友家,后来没地儿住了。最开始我一边睡网吧,一边找工作,精神状态很糟。找到工作也不太想去,找个理由推掉了。以前创业好的时候,卖游戏脚本一天能赚5000块,突然要去做销售、服务生、保洁,不太想接受这件事。哪怕“开宝箱”,也是自己当老板,不被别人掌控。

我上学的时候就这样,规定不能出校门,我去闹得整个学校就我一个人走读,就想自己来决定过什么样的生活。初高中我都学的体育,总想突破自己,结果练哑铃太狠,伤到了腰椎。还好成绩不错,转到了理科实验班。高三那年,腰一动就疼得直冒汗,根本下不了床。同班同学都考上好大学,除了我,只够上个普通一本。

家里凑不出五六万治腰的钱,我就没上大学,躺在床上写玄幻网络小说,用稿费付了手术费。手术之后我去过一趟吉林大学见同学,看到女孩子在唱歌,男孩在她旁边弹吉他,晚上我回到酒店不知道为啥就开始哭。

后来在网上发现了点商机,挣到一些钱,现在想想就是运气好而已,不会再狂妄地相信都是努力得来的。学历还是很重要,是敲门砖。而且,我的腰只能连续工作6小时,很多工作都要求10小时以上,面试结果不好的时候,也会想,“我这种废物被淘汰了。”

我想干脆直接去实现理想算了,穷有穷的实现法。这一生到底想干嘛,怎么活着才算有意义?绝不是为了买车买房劳碌一生。如果总在做应该做的事,而不是想做的事,就会把自己工具化。我从小就想亲眼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想走遍中国,环游世界,有钱了把遗体送上宇宙。

 

苏云。

 

在路上

400多天里,印象最深的还是路上遇见的人。打工族、00后、创业者、富二代……很多看我直播的人都说,向往我的生活,想跟我流浪,但只有一个99年的粉丝真的一起流浪了3天,我们烤了土豆玉米吃。两个人会争吵,也会互相关心一下,没那么孤独。旅途太长了,有时压抑不住落寞的感觉。

有一次我搭讪了一个外卖小哥,用捡来的天子香烟跟他换钱,买了临期打折的盼盼小面包,然后坐上了他的电动车后座兜风。我们成了好朋友,一起吃了很多顿饭。偶尔有粉丝会雇我去做一下保洁、当一下游戏陪玩,兼职挣点钱。

在深圳见了一个100多万粉丝的网红,开跑车来接我,他让我扔了手里的“仓库”,不想脏了他的车。我就拎着我的麻袋走开了,没必要交这样的朋友。我选朋友挺苛刻的,上学时最好的朋友踢了路边的狗一脚,我再也没跟他说过话。

线下见过的粉丝少说也有80个了,但大部分人就是来看我一眼,问句“你是不是苏云”就走了。还有一些人,说要请我吃饭,让我坐几个小时地铁去找他,好像我就得感激涕零,跑那么远去吃他一顿饭,不去就说不给面子。

也有天使一样的女生,给我买很贵的衣服裤子,报销路费。一个大哥不时来直播间刷点钱,刷完就跑。这些都是无条件的善意,也不知道他们图什么。我直播时的感谢词很长,“祝XX生活美滋滋笑容甜蜜蜜万寿无疆永远不死……”好像很敷衍,感谢力度不够,但也只能是回复这么一句话了。

 

找到庇护所。

 

宝箱里开出的食物。

旅途中生病的时候,会怀念之前创业跟朋友一起努力的日子,总是梦到他。那时有稳定的工作和对象,可以看电影、打剧本杀,给员工点烧烤,一天挣5千的时候也就这点乐趣,也还用着破手机、破电脑。当时能付一套首付,但我不想把钱押在房子上,对物理的“家”没那么大的归属感。“家”应该是有父母,有老婆,一起吃饭,相互陪伴。环游世界和成家的生活,其实都挺想要的,但我没得选,又穷,又想要自由,只有脚下这一条路。

流浪的时候,哪儿都不是我的家。有天赚到一点钱,也不管以后了,放肆潇洒了一顿,香肠美味,啤酒甘甜,会想如果此时有一位挚友,能共饮,畅谈天地多好。夏天被蚊子咬醒,看到天上的月亮好大好圆,就会感觉孤单。流浪期间谈过一个女朋友,没多久就分手了,其实我的状态也不配处对象。

我经常直播到深夜,能缓解一下孤单。跟粉丝聊些轻松的话题消磨时间,他们问我在干嘛,我就说找富婆。大多数内容是瞎扯,偶尔透露几句真心话。有一点点理解就够了,不需要那么多。

直播很累,但又不得不播,缺钱还贷,每天挣的钱就跟利息差不多,还不上就得拆东墙补西墙。很想感受一下还完债,没有任何顾虑流浪的感觉。打工是打不了一点儿,可以说流浪的折磨是我自找的,与世界脱轨的迷茫和堕落感令人着迷。许多人觉得物质上活得好最重要,但我认为活得好是自由,有想做的事。目前做的事也没有很好玩,不过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可能会遇到其他的选择。

 

最近在哈尔滨的“宝箱”,开出了当地特产。

(苏云为讲述者网名。文中图片源自其视频截图。)

 

 

所有跟帖: 

雙修術究竟是什麼?為什麼要雙修? -FormatRun58- 给 FormatRun58 发送悄悄话 (214 bytes) () 01/20/2024 postreply 20:09:2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