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民(668)

来源: FormatRun58 2023-06-09 17:20:50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55583 bytes)

28岁前公考培训师:钱赚够了,我考公上岸了

邬宇琛 在人间living 2023-05-17 23:00 Posted on 北京
 
 
撰文|邬宇琛  编辑|马可
出品|凤凰网在人间工作室
 

近日,张晓莉查询了公务员考试面试结果,第一名。笔试成绩第三的她,综合成绩排名第一。她从七百多考生里突围,成功考上某省级单位公务员。

 

张晓莉就职于一家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是一名培训教师。去年10月,她决定离职,成为考公大军中的一员。

 

一些公考培训教师正在转变身份,从讲台上的人成为考场上的人。28岁的张晓莉就是其中之一。考研失败后,她在某家公考机构担任讲师,一待就是3年多。

 

回望过去的三年,张晓莉说自己就像一只鱼找到了大海。尽管她从未设想过这样的职业道路,却意外地在行业里节节高升。她经历了公考教培行业的“黄金时期”,也在狂热里疲乏,在火热中怀疑。现在,张晓莉即将成为公务员,这条畅游的鱼儿说,“我想有点波澜”。某种程度上,身份的变化反映了近几年的就业趋势,也是一个年轻人在做属于她自己的人生选择。

 

以下是她的自述——
 
 
赚钱赚够了,赚钱没意思。
 
离开公考培训机构时,我发了一条微博:大家都在写字楼工作,背着公司的帆布包,上下班有班车,穿着舒适的衣服,大家都很好,但是没有生活的欲望。每天就是上课,在办公室里摸鱼。大家都没什么积极性了,我也才发觉,曾经对公考培训行业那么多的热情,都已经退却了。
 
 
进入机构做老师完全是巧合。我大学有两年都在准备研究生考试,最后差1分没有考上。我有个同学在公考培训机构上班,她就问我要不要也去试试。
 
我本科读的是管理类专业,培训机构里除了申论和行测,还有很多专业小课,比如公共基础知识、法律、计算机之类的,给考国企和事业单位的人准备的。她说我刚考完研,专业课应该熟悉,基本上可以直接讲课了。
 
■ 张晓莉备考期间。
 
我从小就想当老师,大学还当过一段时间的兼职教师,就觉得可以。当时没有投简历,也没有参加任何招聘会,就去了这家机构的北京总部参加面试。那是2019年的春天,公考培训机构大量招人。一般来说,只要专业课笔试通过,面试状态也不错,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我顺利入职了。之后,我参加了四十多天的培训,导师给我们讲课,我们再去试讲,整体考核通过以后,我们就有资格去上课了。
 
 
老师们其实是在一个团队里工作,一起交流的机会非常多。我们小科目教研室人数比较少,但凝聚力非常强。大家关系单纯,没有职场竞争,没有勾心斗角。我们的工资完全由课时量决定,多劳多得。我们经常有机会去一些省会城市或者地级市出差,上课,玩一玩,也很轻松。我原本对这个职业没有任何预期,却意外发现很喜欢这份工作。
 
我这三年恰逢公考培训行业的黄金时期,整个公司都很膨胀。
 

 

■ 给学员上课时,张晓莉坐在后排拍下的照片。

 

员工跟着公司膨胀的底气当然是工资。我入职还没到一年,出差给外地学员上了38天课,支撑我把课上完的是什么呢?就是我每天课时费都有一千多。我当时就想着,只要挺过这一天,我就能买一个小包了。

 
当时连讲38天,每天都讲9个小时。后面实在是太累了,我就让学员们自习,背东西,做题。累是累,压力倒还好。因为这些内容我很熟,和学员相处也很好。
 
那一次回到北京都快过年了,我跟同事吐槽,“哎,上课上得累死了,实在是上不动了”,他们都会说,你在外面挣钱多好,我们都在家里待着。
 
出差真的很挣钱。除了课时费,还有补贴。如果这个地方好一点,我们就住酒店,吃饭都和吃酒席一样,一桌十几个菜。比如到了山东,区域里的教室满了,我们会去酒店给学员讲课,这可能和山东本地考公的人多也有关系。
 
那段时间我对工作充满热情:待遇好、氛围好。
 
我觉得我来对地方了。
 
 
 
公考培训老师是个很特殊的职业。对真正的老师来说,理想可能是教书育人,传授知识。
 
但我刚入职的时候,领导跟我们说,“教培行业本质上是服务行业,你最重要的不是讲得有多精彩,延伸能力有多强,而是考试考什么,你就讲什么,只要让学生通过考试就可以了”。很多新老师因为没能理解这种差异可能会面临投诉。
 
 
到底怎么服务?举个例子,不同地方的学员,对老师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东北学生对老师的要求是要讲得好,同时更加注重相处融洽,气场强的老师也会更受欢迎,而山东学生本身公考就很卷,对老师的专业能力要求比较高。
 
服务学员还真的是一门学问。有一次,我去一个县城上课,准备走时,班主任给我打电话,让我赶紧回来,有老师被投诉了,学员联合起来要求要换老师。
 
我们所有老师都是等额上岗的,撤掉那个老师就必须找一个顶上,他们只能找到我。尴尬的是,那个老师教的是申论,而我是教小课的。但我还是马上下动车回县城了。
 
我也很害怕,一般来说,投诉班肯定有一些问题,不一定是老师,可能还是学员的问题。
 
 
我到地方以后,一个男生就迎过来,自称班长,跟我吐槽前一个老师怎么照着PPT念。后来我就按照自己的想法讲题。他们找我问问题、聊天,甚至开车接送我回酒店。这个班有80多个人,还是个投诉班,风险其实很大,但最终顺利结课了。
 
我总结,一方面可能是大家对换来的老师印象更好,另一方面是我性格比较温顺和热情。在这种整体性的压力下,作为老师要感受到个性化需求,再去重点解决。
 
之前在东北一个地级市上课,有个大哥考了五年还没考上。我们有一个阶段是专门刷题,什么地方的试卷我们都会做。当时考到江苏的题,比较灵活一点,这大哥就拿着题目来问我,“老师,我考了五年了,从来没见过这种题”。
 
 
我当时心里就笑了。我觉得他就是没法上岸的人,看起来吊儿郎当的,不像是做公务员的。但还是本着“服务”的心理提供帮助。我跟他解释,公考考验你的随机应变能力,人越来越多,题目也会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出卷人都是反套路的。
 
他私底下让我讲快点。我说,“不行,我们八十多个人的班,不可能大家进度都一样,您属于基础比较好的,但其他人水平参差不齐,我不可能就着你来,但是呢,你可以去做其他的题目,背一背素材”。这样的建议他最后也接受了。
 
我上了这么久的班,一次投诉都没有。我工作以来的评级,每次都是最好的那个。这种评级每半年一次,分笔试和讲课,虽然难度很大,但我都能通过,评上以后工资会涨2000-4000元。再加上我和同事、领导关系都很好,他们都很喜欢我,工作一直都很顺利。
 
当年误打误撞进入了公考教培行业,没想到在这里我如鱼得水。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公考都没有兴趣。
 
公考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考试,智商占比很高。比如说行测的题,其实考得非常全面,既有文科,让你选一个成语,放在句子的哪个地方最合适,也有数学题,比如相遇追及的问题。还有一些常识题,比如二十大有什么新提法、新的亮点,让你去分析资料。
 
■ 在机构上面试课时,张晓莉是模拟考官。
 
真正和公务员能力相关的是面试,题目从人际关系到综合分析都有。人际关系,比如说,你和小王一起入职,他分到了大厅,你分到了办公室,小王对你这个分配不满,觉得你家里有关系才会有这个分配结果,于是冷嘲热讽,这个时候你怎么办?
 
你怎么办呢?之前还真有个学员问我,“我能不能直接说,我就是有关系,你怎么样?”这就太极端了。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需要符合主流的价值观,让大家觉得你处理得不错。你面试的时候看似在答题,实际上在答价值观。
 
这种题目,也有一个回答模板。基本逻辑就是怎么看,怎么办,你先讲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再说怎么处理。比如要和小王沟通、分工、再合作。
 
前几年这样的题太多了。这几年多了很多综合分析的题,比如一个社会现象,你怎么看,分析逻辑是什么。这种问题就相对反套路一点,所以机构这几年也越来越提倡“反模板化”。如果机构提倡模板,那他教出来的学生都按照模板回答。一个考官一天面二十几个人,大家都这么答的话,其实是能够分辨出来的。
 
有时候公务员上岸,也不取决于你的能力高低,也靠你的选岗。报省会公务员的分数,和你报小乡镇的公务员的分数可能差十几二十分,有些人实力不强,考一些比较偏僻的地方,也是能够上岸的。
 
这几年参加公考的人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题目难度加大以后,分数线也提上去了。我见过无数因公考改变人生的面孔,基本上也能看清哪些人能够考上公务员,哪些人不行。
 
我觉得公务员可能要有的特质有几个,比如稳重、聪明和灵活。像我说的那个考了五年的男生,我就感觉他肯定考不上,他也没有必要考。他每天都是开着宝马到教室的,考完第二天就去国外旅游了。
 
■ 备考期间张晓莉去自习室自习。
 
之前有个姑娘,我一看就觉得她能上,后面果不其然她上岸了。她之前是记者,表达能力很好,气场也很稳重。她有点内向,但这样的人你就觉得,把事情交给她去做是放心的。

 

到机构参加公考培训的学生家庭条件都不差,一期一两个月,五六万的学费,家庭条件差的人学不起。坦白说,这里面的人大部分都是陪跑的。

 

我真正能一直保持联络的学员不多。排课都是随机的,全国出差。大多数时候,学员和我们老师的关系都是人生“过客”,很少人会把公考培训老师当成像高中或者大学老师那样的恩师去看待。那种上岸了能回头告知我的学生也是少数。

 

我的成就感主要来源于帮谁上了岸,但这往往是很久之后才能知道的结果,我更享受的可能是授课当下的反馈,比如学员说,“老师你讲的课真好”,或者说,“老师,其他科目能不能给我讲讲?”

 

有时候站在讲台上,我也想要劝大家,不要一条路上走到底,鼓励大家多去参加别的考试,争取别的机会,走出更开阔的人生。

 
 
我最常碰到的问题就是,“老师,你为什么不考公务员?”
 
在之前,我从来没有动过考公务员的念头,从大学毕业到工作都是如此。我工作一直比较顺利,没有“我必须要考公”的想法。在传统观念里,公务员的工资比较低,我当时在北京一个月能挣好几万。最重要的是,我觉得我还年轻,还有很多探索的欲望。
 
我的热情持续了一两年吧,到第三年就开始有离职的念头了。过去还有包包的欲望支撑着自己,到后来包包也不能支撑我去上课了。我觉得首先是行业的关系。
 
 
很多人觉得,这几年大家都去考公了,那公考培训机构岂不是越来越赚了吗?正因为这样,培训机构普遍都很浮躁。有些机构打的就是噱头,很多时候对“大咖”的宣传都有夸张的成分,上岸率也是虚高,甚至一些小机构利益熏心,完全不顾学员利益,找一些临时兼职师资充当“院长”来上课,课程质量也很差。
 
这几年行业内部“爆雷”“清退老师”,各种事件其实都是因为资金运作的失败。大量资金进来都用到了别的地方。考公培训行业里有个模式是协议班模式,给了钱,没考上就退费,考上了就不退。收钱的时候都是按一般课程定价的两三倍去定协议班的价格的,钱到手上就去扩大规模和资本运作,没有充分考虑资金风险,结果学生没考上,要求退费,资金链就断了。
 
我自己倒没有受到这些问题的影响,但我逐渐看透了这个行业。上限太低,每个机构都没有特别充分的资金,工资也就不会提高很多,晋升路径是讲师—主任—部长,但部长这个级别的人很难会走,他们不走下面的人怎么上升呢?也就没什么上升空间。
 
到后面我对工资的要求也没那么高了,上班的时候基本是摸鱼,大家一起摸,也没人管我。当然,也没人理解我为什么要离职。
 
 
我当时是觉得赚够了,赚钱没意思了。我最大的欲望就是消费,出去玩一玩,吃吃东西,但这几年该玩的玩了,该花的也花了,我消费欲望也没这么高了。我想换个环境、换个工作,让生活再有点波澜。我离职去了我男朋友的城市,打算在那儿安定下来。
 
考公这个念头不是一下就出来的。我男朋友所在的城市,就业岗位不多,且大多是销售岗。当时有个朋友内推我去一家国企,我把它当作备选,然后选择考公。我的目标不是朝九晚五的生活,但我要有一种确定性,希望有更多时间去支配自己的生活。
 
我去年10月裸辞,没有任何资金上的负担。走之前领导还准备让我去负责一个新项目,他说你天生就是这块料,我没回复。当天就跟他提了离职,他很惊讶。我已决心离开公考机构,谁也拦不住。
 
自己考公和教考公的体验完全不一样。心态上,因为没有及时的反馈,我反而变得没那么自信了。我做了很多模拟考题,从来没有考过理想中的高分,当时就觉得自己应该考不上了。
 
■ 张晓莉买了一些机构的网课备考。

 

我自己也找了一些机构的网课来听,听了那些所谓名师的课,都觉得就那样。我知道自己哪块不好,做了很多笔记。就这样复习了四个月左右吧,我就去考了,岗位是某省级单位公务员,七百多个考生竞争,女生只招一个。

 
笔试阶段选三个人,我考了第三,我感觉老天在捞我,完全没想到我能考这么高的分数。三个人里面要再看综合成绩,加上面试结果,最后我第一,胜出。
 
我觉得这个考试有点吃天赋,又一次感觉自己走在一条很适合的道路上。现在我还剩体检、政审这些流程没走完,对未来的工作还是很期待。
 
一个月或许只有八九千的工资,但对我来说够花了。很多人对公务员的印象都是躺平,其实不是,我自己也在做心理建设,这是一个全新的职业,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一个曾经的公考培训老师最终也走上了岸,再回头看我能总结些什么呢?很多人挤进这场考试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就业环境不好,或者压力很大。很多人没上过班,就知道一件事——考公,这种就算是考上了也不一定和自己的想法契合。我觉得不要太执拗于某个结果,不然会是很大的心理负担。
 
我只是一个幸运的人,仅此而已。
 
(文中张晓莉为化名)

=================================================================

 

我,为爱奔赴新西兰,遭遇婚姻失败,38岁学兽医护理,找到热爱的事业

 自PAI 自PAI 2023-05-21 22:30 Posted on 北京
这是《自拍》第387个口述故事

我叫Tori,今年39岁,现在在新西兰学习兽医护理专业。32岁之前,我在国内做过很多职业,卖过房子、卖过衣服、也涉足过配电工程。但一切都在32岁那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为了一段感情,选择奔赴新西兰生活。

在新西兰,我做过留学顾问、私人导游,尝试过很多工作,干得都不尽如人意,曾让我义无反顾的爱情,最终也离我而去,陌生国度徒留我一人。为了更好地立足,在38岁的年纪,我决定重新走进大学,用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进入一个一无所知的专业领域——兽医护理。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年近40岁的女性应该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婚姻、可爱的孩子,如果以这些为标准,那我的人生一定算不上成功或者圆满。好在,现在的我不再按照某一标准去定义自己的人生,这些经历让我发现最值得爱的人是自己。

 

我在新西兰的近照,现在的我学会了更爱自己。

我出生在河南三门峡,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都是普通的工厂职工,工薪阶层。在父母眼里,我从小就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父亲常常说我小时候很少跟他们提什么要求,也很安静,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看书。三门峡是个小城市,不发达,教育资源也一般,但父母很重视我的教育,尤其是我父亲。

 

小学时期,我和爸爸的合影。

父亲是知青,他很遗憾自己没上大学,他的姐姐弟弟都受到过更好的教育,有机会留在大城市工作和生活,命运与他截然不同。很多父母都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在孩子身上,我父亲就希望我能把书读好,将来有更多机会。

父亲的姐姐,也就是我姑妈,定居成都多年。在我14岁那年,她提议让我到成都读书,跟表弟一起就读成都当地比较好的一个中学。为了让我受到更好的教育,她的建议得到我爸妈的一致赞同。

初到陌生环境,对于一个还未成年的孩子来说,要克服很多问题。我听不懂四川话,不敢开口跟同学讲话,最让我难过的是成绩,尤其是英语,身边很多同学小学就开始学英语,而我读中学后才从ABCD开始学。班主任刚好是英语老师,我至今记得她第一次看到我英语成绩时,那种不屑的眼神。

自己是从小地方厂矿出来的孩子,跟班里同学比起来很土,从穿戴到谈吐,再到学习成绩,都有着巨大的差距,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成绩提升上去。

当你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成功的概率就会很大,第一个学期我就把成绩赶上来了,整个初中时期,我的成绩在班上排名都是前几名。那时,我只有寒暑假才会回到三门峡,跟父母在一起生活。也许是这种成长经历,锻炼了我独立自主的性格,后来我的很多决定都是自己做主,很少跟父母商量。

 

我在成都读书时,在教室里和同学的合影。

读高中时,我在成都交了一些朋友,整天凑在一起玩,成绩开始下滑。2003年高考,十几分的差距让我与第一志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失之交臂,最终被第二志愿四川师范大学录取,学习城乡规划管理。记得报志愿时,我就很好奇这个专业究竟是干嘛的,所以一个冲动就选了,也说不上喜欢。

 

我和大学同学在宿舍合影,中间那个笑起来咪咪眼的就是我。

我们专业的毕业生,基本上都去房地产公做策划或销售,毕业后,我找到了一份房地产销售工作,底薪1000多块,拿到手的工资主要靠销售提成。2007年正是国内房地产开发展比较快的时候,成交量好的话,一个月能拿到好几万。

但好景不长,2008年汶川地震后,房地产市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尤其是成都这样的震区周边城市,房子真的就卖不出去,一个月也很难有一单,慢慢地身边很多同事都离职了。

 

做房产销售时,我和同事合影(我是左一)。

我也不想这么耗着,因为手里有一点小积蓄,我生性爱自由,就跟当时的男朋友商量着创业。2009年年初,我们开了一家服装店,去广州、深圳进货,到成都来销售。生意做得还不错,很快从一家店后来变成了四家店。

 

 

我们当时经营的服装店,主打的商品也偏年轻时尚。

当时的男朋友想开更大的店,还想转型做餐饮,我没那么大野心,只想轻轻松松过日子。因为生意上的意见有分歧,我们渐行渐远,最后我决定不管生意了,也和男友分手了。

大概一年后,身边一个关系好的朋友创业,邀请我跟她一起做电力配电工程,我负责协调地产开发商和电力公司,工资每个月六七千块钱,每年再加上分红。钱不多,之所以做这份工作,是因为工作时间没有限制,只要把项目跟进好就行,所以那几年,我过得自由又滋润。我自己对钱没什么太大概念,赚的钱都用来旅游和享受生活了,一直没有太多积蓄。

 

经过几年的锤炼,那时候的我穿着打扮也更成熟。

2013年,在一次聚会上,我认识了我前夫。他在一家通信公司工作,年长我十岁,离异。第一次见面后,我们互相有了好感,后来他约我出去吃饭,找的是成都比较接地气的,又确实很好吃的馆子。当时给我的感觉是,他很不一样,不像我接触的有些男士,约我吃饭会找高大上的地方,我觉得很装。最重要的是我们聊得来,都喜欢旅游,相处起来也轻松舒服。

我被他成熟稳重、会照顾人这些优点吸引。我那时已经29岁了,年近而立,身边的朋友大多都结婚了,我内心其实很期待一段稳定的感情,所以我们很快就确定了情侣关系。

 

 

我和前夫都喜欢旅游,经常相约一起旅行。

他比我年长,离异带一个女儿,对于这段感情,和大多数的父母一样,我的父母一开始也是反对的。也许是我从小独立惯了,他们习惯了我自己做主自己的事情,最后也只能放手。

我前夫年轻时到新西兰留过学,也在那里工作过一段时间,回国工作前已经拿到了永居身份。我们交往时,他常常会说自己不太喜欢国内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动员我和他一起到新西兰生活。毕竟是换一个新的国家生活,身边的人都劝我三思,我还是决定跟随他的脚步。

想到要去新西兰,我内心还是蛮兴奋的。我喜欢自由自在的状态,做事不会患得患失,即便在国内工作,也一直以自己的感受为先,相比于工作,我更注重生活。人这一辈子就这么短,多一点儿机会体验世界未必不是好事,至于到了新西兰以后的生活,我想只要勤劳,总会有谋生的办法。

2016年年底,我和前夫一同来到了新西兰奥克兰生活。在奥克兰,高大的建筑都集中在市中心,而我们居住的地方在郊区,像一个大农村,但这里的景色非常迷人,气候温和,蓝天草地,随处可见。每家都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花园,无比惬意,和原本生活在城市钢筋水泥中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我太喜欢这种与大自然亲近的生活了。

 

2016年到新西兰时我家花园长满了杂草,只有自己锄地改善植被。

到新西兰没多久,我们结了婚,因为配偶的关系,我也顺利拿到了新西兰永居身份。我英文不好,在生活上完全依赖前夫,没有朋友,就围着他转,但我们的经济相对独立,我要负担属于个人部分的开支。我的积蓄不多,度过了几个月的惬意时光后,内心总时不时陷入焦虑,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为了恢复工作状态,我先从小活儿干起,做做留学顾问等,收入很不稳定。

2019年,我开始给国内到新西兰旅游的人做向导。我喜欢旅游,尤其热爱徒步旅行,我去过新西兰周边很多景点,打卡了世界十大潜水胜地——穷骑士岛,也乘坐古帆船到火山岛游览,蹦极、潜水、追鲨鱼、冲浪......旅行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特别享受这种人生体验。因为这个爱好,我尝试着做地接,相当于私人导游。

其实做私人导游很辛苦,要按照客户的需求去制定路线,对体力和经验是双重考验。一天收入可能有1000元人民币,不过因为淡旺季,收入也不是很稳定,夏天旺季时,随时都有人找过来,但淡季时可能三四个月都没有活。与此同时,我也尝试着做代购和电商,也给我带来一部分收入。

 

2021年,我花了10个小时徒步塔拉纳基山(Taranaki)登顶,山顶在夏天依然积雪。

我前夫是一个很双标的人,他既想让你经济独立,又想让你整个人很依赖他。因为我出去工作的事,我们经常会冷战。2020年8月,前夫回国,留下我一个人在新西兰。我一直在等他回来,但他说他妈妈生病,再加上疫情原因,出境困难,我们一直处于分居两国的状态。

这期间,我一直催问前夫什么时候能回到新西兰,2021 年的6月,我在网络上发现了他出轨的蛛丝马迹,感到难以置信,我直接质问他,这是不是他不愿意回到新西兰的原因,他承认了。我回想将近一年多,他推迟回新西兰找到的各种理由,才发现原来全都是借口。

我为了他来到新西兰,现在他却一个人回国,把我留在新西兰,曾经视为全部的一段感情,最终也成为了泡影。我当时觉得自己怎么这么瞎,遇到这样的人,又觉得自己怎么那么傻,当初别人劝我,为什么不听?怀疑自我、怀疑人生,我度过了人生中非常昏暗的阶段,有大半年的时间我常常失眠,内心的悲伤、气愤、苦闷无处诉说,我不敢把事情告诉父母,害怕他们担心我一个人在国外会出事。

我知道不能这样下去,能拯救的自己只有自己,我开始找朋友聊天,约朋友见面,慢慢地走出了最低谷的阶段。也许我一直是一个比较看得开的人,人生有得有失,后来我常常想,如果不是因为遇到他,我也不会来到新西兰,体验跟过去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38岁生日时,我独自徒步新西兰最著名的汤加里罗(末日火山),在暴风雨里走了一整天。

感情里的背叛让这段婚姻走到了尽头。决定跟他分开之后,回顾到新西兰这几年,我才发现自己没有真正地融入这个国家,只愿意跟华人打交道,几年下来英文水平根本没有提升,可是以我的年龄和资历,即使回到国内,也不会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经过深思熟虑,我觉得自己最好的选择就是继续留在新西兰,一个人留在这里孤军奋战,就需要有独立挣钱、生活的能力。

我开始思考我能干什么,自己原来所学的专业完全融不进这里的就业环境,找不到相关的工作。在新西兰,技术工人非常吃香,木工、水泥工、建筑工人......蓝领工种工资都很高,但这些行业鲜有女性从业者。我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学到一门硬技术,靠它来吃饭,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地工作。

当时我已经38岁了,这个年龄重新学习其实很难,想要学进去最好是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我很喜欢动物,2017年,我养了一只宠物狗,叫Boogie,现在它成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存在。

在我人生低谷时,它毫无条件地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难熬的日夜,因为有它,一个人在家就完全不会害怕。我的世界或许还有其他丰富的东西,但Boogie的世界真的只有我。它在身体和心理上忠实地守护着我,我也想尽我所能去保护它。

同时,新西兰是一个非常关爱动物的国家,动物保护工作做得很好,在这里一只鸡都会被一个家庭视若珍宝,所以与动物相关的工作也很好就业。于是我在兽医、动物园管理、生物多样性等等专业上进行了对比,最终选择了兽医护理。

这个专业偏技术类,学两年就可以拿到资质,学习时间不会过长,在我的接受范围内。新西兰是个收入贫富悬殊不大的国家,工资按照小时结算,在薪资方面,兽医护理的收入水平在每月2万人民币左右,完全能负担我个人的开支了。

 

 

我和Boogie,某种程度上讲,是它促使了我选择了兽医护理这个专业。

当我把想重新走进学校读书的决定告诉朋友时,听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尤其是在国内的朋友。有朋友说:你知道你毕业时都要40岁了吗?我的回答是:如果我不读,我还是会到40岁,一个没有尝试去靠近梦想的40岁,一个庸碌的40岁。

经过对比,我最终选择距离家最近的奥克兰国立理工学院,如果要申请学校,首先英语要达到雅思学术类 6 分,而我当时的英语水平还远远不够。为了通过考试,我报了语言班,开始改变自己日常的习惯,去创造更多学习英语的机会。

原来健身时我只听音乐,从那时起,我就一边健身一边收听本地广播节目,或者英文演讲;我走出家门,试着用英语跟当地人交流。新西兰人很热情,每天清晨遛狗,我就和一同遛狗的外国人聊天,通过这种机会提升自己的口语能力。很顺利,我通过了英语考试。

 

备考英语时,我的学习资料。

我有永居身份,属于新西兰本地人,只要愿意去上学、去接受教育,就可以申请学生津贴,如果要全职读书,还可以申请无息学生贷款,政府全额支付学费,学成之后再还。两年的学费大概需要六七万人民币,我申请了助学贷款和学生津贴,顺利进入奥克兰国立理工学院学习兽医护理。

我一直以为38岁的年龄重新读书已经够罕见了,直到走进学校后才发现,我的同学,从高中毕业的学生,到60多岁的大姐,各种年龄阶段都有。新西兰的教育环境跟国内有很大不同,在这里,只要你愿意重新学习一门技术,任何年龄都可以重新走进大学,并且相对顺利地就业。

就当我满怀期待地开始一段崭新的学习旅程时,现实给了我当头一击。用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进入一个我一无所知的领域,简直太难了。

第一次上课,我完全一脸懵,老师把这学期要学习哪些知识,学习阶段如何安排介绍给学生,我基本边听边猜,也不知道自己听明白了多少。最要命的是学术上的东西,那些单词我一个都不认识,我没在国外上过学,完全不了解整个上课体系,觉得自己很傻,就像当时转学到成都时一样,与这里格格不入。

 

拿着课本对着电脑,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查,这就是我一开始的学习状态。

没办法,既然开始了,就没有回头路了。我只能回家后在学校网站上找到课件,翻出来重新看看老师到底讲了些什么。解剖学、微生物学这些学科相关的单词我完全不认识,遇到不懂的,我就查字典或者用在线翻译,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啃。

医学相关的单词,晦涩难懂又难记,要消化一节课的知识,我可能需要比别人多花三倍的时间。经过一年多的摸索,现在的我,看到电视或者杂志上出现的医学单词,也能认识一大半,这对我来说,已经是个巨大的进步。

除了学习还要应对很多考试。记得十几年前在国内读大学的时候,每学期到期末考试时努把力不挂科就行,而这里的考试分散在整个学年,一年里随时都有考试,并且是各种形式的。

除了以前读大学时,我们常有的书面答题,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要求你以一个案例为课题,在案例的基础上做研究、写论文,像去年我们做过关于“养宠物的人士中途弃养”课题;今年做过“如何应对小狗身上的某种特殊病毒感染”课题,最后还需要总结整个研究过程,做公开演讲。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诸如手术缝合之类的实操型考试,对我这样一个最开始连课都听不明白的人来说简直是折磨。好在有了第一次,后面就会越来越熟练,在了解新西兰大学里的学习模式后,我也慢慢地在弥补自己的弱点。

 

我在大学里上本专业的实验课。

按照课程的要求,除了课堂学习,学生每年还要去诊所完成 240个小时的实习。240个小时其实很长,奥克兰面积不大,兽医诊所的数量有限,并且都是小规模的,一个片区只有一两家。先下手为强,开始学习没多久我就去找实习诊所。

在第一家诊所实习时,我什么都不懂,第一天工作就十分紧张,小心翼翼地主动告诉他们我英文不好,如果有什么没听懂,麻烦再跟我说一遍。也许是看出了我的不自信,当时我也确实没有掌握太多护理技能,诊所不敢放手让我做事情,实习时我基本都是站在旁边看。

 

我站在一旁,看诊所的兽医完成手术。

今年实习,我重新换了一家诊所,经过一年在校学习,我的状态越来越好,但很多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实操起来还是会遇到困难。

有一次我给一只要做绝育手术的小狗注射麻药,因为第一次上手操作,内心非常忐忑,压根就没找到静脉在哪儿。折腾了很久找到了,结果把针头插进去,血半天都出不来,其实还是没找好位置,最终在旁边兽医的帮助下完成了工作。不过现在,这对我来说已经是基本操作了,我越来越熟练,经常给动物接种疫苗。

 

受伤的小动物送到诊所,首先就是要做各种检查。

所有的兽医诊所每天最常规的手术就是绝育手术。作为兽医护理,我的日常工作从小动物进诊所大门就开始了,给它们填表,准备手术需要用的药物、机器等等,把手术室全部消毒做无菌准备,手术之前,还要给小动物注射麻醉药物,清理干净手术部位的毛发等等;手术过程中,兽医护理要做好血压、心跳的监测;做完手术,还需要给小动物处理伤口。

 

对热爱动物的新西兰人来说,一只鸡也是他们养的宠物,都是他们不可分割的家人。

我现在实习的这家诊所在郊外,附近有很多农场,兽医经常会出诊。医治的动物也不仅仅是猫和狗,还会见到牛、马、羊这些动物,诊所还和动物救援组织有合作,有时候救援组织会送来一些受伤的小鸟。在这里实习的时光,总有很多小插曲,比如尝试过手动给鸟喂食,又或收集一只狗的呕吐物并且进行观察,这些不一样的体验不仅没有让我觉得麻烦,反而充满了新鲜和乐趣。

作为一个热爱小动物的人,每天在诊所协助兽医治疗小动物,我的心灵也在不断被爱治愈。每一次有受伤的动物送过来,我总能捕捉到它们眼神中的害怕和无助,它们的处境和遭遇深深地牵动着我的心,这似乎也让我明白了自己这份工作的意义,去呵护这些可爱的小生命原本就充满了价值。

 

我和诊所医治的小猫咪合影,如果不喜欢小动物,很难把兽医护理的工作干好。

除了工作内容是我喜爱的,我和同事们相处得也很融洽。我不懂的同事们会一步一步地教我,有时候一天在诊所里学到的知识,比在学校一个月学到的都多。有一次完成手术后我正在清理,结果直接被同事拉走,说“morning tea的时间到啦,你必须停下来休息”,她给我冲好了一杯热可可,休息室的桌子上堆满了各种食物,中午又被催着去吃午饭……细节中透着的都是浓浓的人情味。

今年年底,我的学业就会结束,顺利通过考试的话,就能获得兽医护理的资质,到一家兽医诊所找到一份护理的工作。现在的我,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旅行和健身。近几年,我在新西兰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其中有一个忘年交——一位70 多岁的老阿姨,她是英国移民,丈夫去世后,孑身一人,却依然活得很精彩。

她去过很多国家旅行,充满了人生智慧,对这个世界有她自己坚定的认知,她早早地就立好了遗嘱,会把财产全部捐给动物保护协会。接触这些和自己不同的人,常常让我觉得人生很有趣,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哪一种人生都可以过得很精彩。

 

我最喜欢的还是徒步旅行,用双脚去感知这个世界,去看更美的风景,拥抱更自由的自己。

从国内到国外,经历了这么多,或许在外人看来,我放弃了国内的生活和事业,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但正是这些所谓“失去”丰富了我的人生,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关于世界的答案,认知不能仅仅局限在书本上。

我胆子大,喜欢冒险,喜欢尝试不同的东西。兽医护理专业也不见得是我的终点,包括新西兰也不见得是终点。有可能在某个阶段,我的人生再次变化,去到另外的地方也说不定呢。生活就是充满无限可能才有趣。现在的我,常常觉得无论生活中再发生什么事,我都能欣然接受。如果你想重新开始,无论多少岁,其实都不晚。

 
*本文由Tori口述整理而成,文中照片除特殊注明外均由Tori本人提供。
*本文在今日头条首发。  
 
 
  Tori  | 口述
张   一 | 撰文
孔宁婧 | 编辑
 

-THE  END-

所有跟帖: 

谁在开门? -FormatRun58- 给 FormatRun58 发送悄悄话 (194 bytes) () 06/10/2023 postreply 08:00:1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