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民(667)

来源: FormatRun58 2023-06-03 12:24:4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5834 bytes)

每日人物|悬浮在马驹桥的日结工们

 
 

马驹桥,北京东南角的一个地块,再往外挪腾就是廊坊,是城市的边缘,也是最偏离大城市想象的地方。

它的背面是亦庄,当地最大的工业区带,京东总部的所在地。

这里有一套运作成熟的大厂体系,而马驹桥成了产业链的最尾端。

它的正面,是大量的日结工,工作一日一结,拿了钱就走,他们依存于超级大厂中剩下的零碎机会,

在分拣、装卸、搬运、保洁的工作中流转。

 

当人越来越多,马驹桥也成为了日结工的集中地。它不仅是一个地标,甚至已成为一种现象。

这里容纳着无数悬浮着的人,身体不在家乡,精神又无法融入这座城市,

他们漂流在水面上,只能和马驹桥相互依偎。

然而,一个新变化出现了,当马驹桥日结活的工钱开始下降,某种程度上,依偎变成了焦虑。

 

 

中年人陈大富在马驹桥做了好几年中介,每天的工作是走路,顺带挖人。他习惯在马驹桥商业街转悠,眼睛四处瞟,捕捉那些眼里带有迷茫的人。他说,从今年开春以来,马驹桥临时工的日结收入都减少了50到100元不等。

这里的中介竞争激烈,彼此得分垂直领域,陈大富手里的资源大多是安检、保安之类,他举例,如果去年保安的工资还有180元一天,现在只有130元不到。

关于降价的猜测,陈大富也不太清楚,只是他能肯定,疫情放开,尤其是2月新年后,马驹桥的人多了许多,“就是个供需关系,人多了,工钱自然就少了”。

晚上,一个路过的女人和他相熟,他们之间打了声招呼,陈大富问她:“明天的活找到了没?”女人撇撇嘴,意思是还没有,她边走边抱怨:

“问了个邮政分拣,120块,一小时就值10块,谁干?”

image

▲ 马驹桥日结工们的一天,不是在找工作,就是在找工作的路上。

image

image

image

马驹桥的时间从早晨4、5点开始,这个点的天空已经是微蓝色,人们从附近的城中村里走出,又分成两批散去。一批是昨晚已经找好工作的人,他们需要坐上最早一班的公交车,另一批人准备在当天找工作,他们要去马驹桥商业街尾的一条十字路口。

中介已经在这里等待。

如果说整个马驹桥日结工的用工市场是一池水,那么现在,水温正在迅速变化。很多人说,马驹桥是一个讲究绝对生存的地方。在体力活主导的马驹桥,用工标准往往很简单——年轻与健康,也很严苛,二者缺一不可。

只是年老无法欺骗,它是时间的忠诚者。在马驹桥,年纪大的工人,或许会成为第一批被淘汰的人。

image

▲ 一个准备去上班的日结工,穿着京东物流的红色外套。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张勤根今年50多,从河北来,平时一般在马驹桥做快递分拣,但从今年以来,分拣的年龄开始“卡得特别死”,50岁,就是那个临界点。

“你今年多大”,是马驹桥所有中介的第一个问题。熟悉这里的老工人都知道,要学会伪装年龄,如果被问起,就说自己长得显老,一些中介也就睁只眼闭只眼过了。但现在,年龄愈发敏感,有中介要求统一上交身份证,拿到后,还得对着证,再瞧一遍脸上皱纹的密集程度,嘴里不停换算,“1976年,今年47。1974年,49了”。

北京的清晨有风、微冷。早前刚刮了一阵沙尘暴,下雨了,只是落下来的都是泥点。一个上了年纪的工人在角落抱怨,特意来得早,结果找了一圈也没人要。旁边一个男人也郁闷,他倒不是年龄问题,只是手指在上一份工里受伤了,被机器压的,简单裹了层纱布,中介说“这不行,没法干活了”。

张勤根有时候不服气,自己在过去干的活并不少,他在河北老家下过铁矿,还装过爆破的炸药,用生命挣钱是常态。现在家里的铁矿效益不好,但张勤根觉得,他一身的力气,并不比年轻人差,“扛水泥见过吧,年轻人根本干不了”。

100斤一袋的水泥,4袋,400斤,一袋一袋往肩膀上抡,在巨大的冲击下,人的身体只能不断下沉再下沉,直到背脊与地面平行,但只要张勤根咬紧牙口,上六楼不是问题。他说,年轻人受不了,这是一种长年劳作留下的肌肉记忆,“我身上的肉是能吃苦的”,没点经历的人,干一趟至少得躺个十天半月。

image

▲ 一个马驹桥建筑工人,至今未成家,他今年44岁。

image

image

▲ 中介正在收日结工的身份证。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 等待工作的人们一般会自带工具。

image

image

▲ 一家中介开出的价格,是每小时15元。

image

image

image

▲ 一些有手艺的木工、瓦匠,只是他们明显不太熟悉马驹桥,一直在观望。

但这就是现实的马驹桥,任何言辞在衰老面前,都失去了力量。

和张勤根不同,一些日结工,才刚刚被迫从建筑工地上退下来。“清退令”颁布后,年老的建筑工人不得已下岗,有些人辗转到了马驹桥。

陈有朋六十出头,在商业街旁的一条小过道上卖二手服装,他白天在垃圾桶捡一些衣物和鞋子,清洗干净,到了晚上就在马驹桥摆地摊,二手牛仔裤只要10元一条。他说自己在北京很有些年头了,一直在工地干活,参与过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京石高速公路,还有现在的北京地铁10号线。到了60岁那一年,他又漂流到了马驹桥,花1000块买了辆电动车,每天往返于出租屋和流动摊位之间。好的情况,一天能挣个上百元,有时候30元不到,日子也过得贫苦随意,买包挂面,撒点盐,“没多大能耐,饱肚子就行”。

image

▲ 要抓紧最后一点吃早饭的时间,上了车,再回来就是晚上了 。

image

▲ 等待的人们。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 徐小方四人在面馆对付晚餐。

但年轻人依旧觉得,自己不缺工作,他们有大把可支配的时间与自由。到马驹桥已经是深夜,他们和另外两个外地来的男孩决定搭伙,一起开始彼此的闯荡。四个人在马驹桥商业街的面馆囫囵吃了一碗面,互相开着玩笑,徐小方畅想着,所有人要住在一起,在马驹桥租个两室一厅。

现实很快来临,他们凑起来的钱只有一共900元不到。马驹桥再边缘,也是北京的马驹桥,找了几家房子,价格一个月都在1000元以上,还只是单间——毕竟,没有人想在马驹桥过生活,客厅是留给不愁生存的人。

在长长的甬道里,昏暗的光线埋住了成排的出租屋,马驹桥民房里的一条走廊过道,两侧至少能容纳10个人。这里不缺各式各样的房子,长租、短租、大间、小间、普通间,甚至卫生间房。

他们拖着行李行走在马驹桥的大街上,没找到房子,四个人依旧在打趣,他们戏谑路边废弃的核酸亭,只有2平方米大,看起来也没比那些单间小多少。他们把马驹桥当作是成年人生的第一个起点,却丝毫不担心今晚自己会无家可归。

image

image

▲ 许多人会留在网吧过夜,只要20元,还能寄存行李。

image

image

▲ 睡在过道的男人。

image

image

▲ 男孩在7天酒店的台阶上睡着了,这家酒店一晚的费用是203元。

image

▲ 随处可见宣称解决资金问题的广告。

image

image

▲ 寻找方向的人。

中介陈大富最后捕捉到了一个年轻人,他的眼里有足够多的迷茫。24岁的蒋成不准备在马驹桥待下去,他来这半年,眼见人越来越多,工钱也少。

他有时痛恨自己的懒散。日结工太自由,只要不饿肚子,他做一天就休三天。聊着聊着,蒋成又小声说出了放在心里的自卑,因为个头只有1米68,自己当保安也被东挑西拣,同样的工作时长,他拿到的钱要比别人少。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头埋在膝盖里,背弓成了一只虾米。

蒋成决定跟着陈大富去大兴,做长期保安,月薪3500元。到了夜晚,该出发了,他带上了一个蛇皮袋、一个行李箱、一瓶矿泉水和一块吃剩的饼。这也是他所有的家当。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 晚上打地铺的男人,已经收拾好铺盖,准备新一天的工作。

image

image

image

▲ 马驹桥的漫漫长夜。

image

image

image

▲ 蒋成带着所有的家当,准备去大兴当保安,那是他新的未来。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

医院做了8年挂号员,我不相信养儿防老了

 看客 看客inSight 2023-05-30 23:34 Posted on 北京
 
 

在挂号窗口看了8年人性善恶,我选择离开

 

 

老吴,80后,曾是某家骨科医院的挂号收费员,工龄八年。

 

在承载着最多生老病死和人世百态的医院,这不是一个多起眼的岗位。“清闲、底层”是人们对它的想象,可老吴从不这么觉得。

 

对老吴来说,这份工作的意义远超字面上的“收费”二字。这里是人们走进医院后的第一站,也是必经之站。透过一平方米的磨砂玻璃,她见过许多老人落寞又孤独的身影,因此不再相信“养儿防老”的俗语;也从最直接和微观的视角,见证了近十年来中国乡镇医疗体系的变化。

 

她同时承受着旁人难以理解的巨大压力。连续14个小时的值班时间使她内分泌失调,体重一下掉了30斤;每天上班40分钟车程,她没有一刻能放松,满脑子里想的都是一会儿开窗口,蜂拥而至的病人挤在她面前,她要如何引导、如何安抚。

 

老吴最终选择了离开医院。但“万般不舍,依然热爱”,关于这份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工作,她仍有许多话想说。

 

 

 

养儿防老是句谎言

 

看客您的日常工作大概是什么样的?

 

老吴我在一家骨科专科医院,从2015年3月份,做到了2022年9月份辞职。每天是早上7:05上班,到第二天的中午12点下班,这是人员充沛的情况下。如果人员不够的话,我可能会上到第二天的下午3点。除了挂号、收费,也要兼顾分诊、把医生手写的处方单录入电脑。

 

看客您的窗口一天会接待多少病人?人群会有什么特征吗?

 

老吴我自己的窗口,一天会有一两百人不止。大多数都是老年人,而且其中百分之六七十,都是自己来,或者跟老伴一起来的。有的老人腿脚不方便,推他进医院的也不是孩子,是他的朋友,或者是一起打牌的、一起跳舞的。

 

老吴所在的医院挂号系统后台

 

看客所以从您的视角上看,其实没有真正的“养儿防老”?

 

 

老吴中国人的理念就是养儿防老。但是真正等老人老了、生病了,做儿女的根本不能陪伴在老人身边。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比较多,孩子也有事业、有工作,他不可能辞掉工作在你身边照顾。

 

老人自己也不愿意说。像我们在窗口经常会遇到一些老人,可能问他一些问题他答不上来,或者是支付医疗费的时候钱不够,我们都会说,要不把你子女的电话给我,我来打电话。老人都会说不要,不想麻烦孩子,很多子女都不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生病了,他们就觉得自己爸爸妈妈就是超人。

 

看客会有不孝顺的子女吗?

 

老吴会有。老爷爷老奶奶他们听力不好,很多电话都是外放的,我们都能听清楚。有一些子女不理解,会在电话里破口大骂,说一些很难听的话,什么老不死的,我叫你不要动,给你买的药你不吃。

 

有一次,有一个阿姨,她的手虎口的地方,筋腱全都断裂了。其实也就是等片子的几分钟,她说我想打电话给我儿子,看他让不让我看病。我们当时很震惊,我说这是你的手,为什么不能给你看病?她说不行,我要打电话给我儿子。他儿子在电话里一直骂,说有什么好看的,断了就断了,需要去看吗?我们说你赶紧同意一下,立马手术。不行不同意,在窗口僵持了有一个多小时,最后她还是默默走掉了。

 

当时阿姨一直在哭,我们说他是你儿子,你是他妈,为什么非得听他的?她不说。她有点怕她儿子,或者就觉得自己手被割断了,儿子会怪罪她。

 

看客在面对这些子女的时候,老人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老吴有的人会挺难过的,有的人也会和孩子对骂,说都怪我生了不孝顺的孩子。但是更多人是坦然接受,我没钱,我孩子肯定不会让我花钱看这个病,那我就走,我回家吃点止痛药,就这样。

 

看客特别是对乡镇的老人来说,看病是不是更困难?

 

老吴因为他们到七八十岁,就没有收入来源了,只能靠儿女给点钱。而且他们的医保只有农保,报销比例很低的,所以确实看病特别难。

 

他们从乡下来医院,可能凌晨5点就已经坐在公交车上了。有时候会掏出来一打5元钱,皱巴巴的,但是包的特别好。我们问你哪来这么多5块钱,他说我卖了一个月小菜,卖了这些钱,一打大概50元或者100元。看到感觉挺伤心的,辛辛苦苦卖一个月菜,到医院可能半趟治疗都不够,更不要提复查之类的。

 

为了“抢”到专家号,在一天内完成诊疗,许多老人只能凌晨出门赶往医院

 

看客像现在这一批年轻人,可能很多人以后都没有孩子,要怎么解决看病问题?

 

老吴这个问题我很多年前就已经想过了,因为我有几个同事,他们都坚持单身主义,不愿意结婚,所以我们就商量着,等我们老了,如果没结婚,我们都聚在一起,互帮互助。以后中国可能会有更多的养老院,我们可以去组团去养老院养老,不是单单就仅靠孩子。靠孩子还不如靠自己的姐妹或者闺蜜团。

 

看客虽然知道养儿防老是句谎言,但您自己依然选择了生育?

 

老吴中国人觉得结了婚之后,就一定要有孩子,如果没孩子的话就会有流言蜚语,人家就会说你不生孩子怎么了。不过我本身还是挺喜欢孩子的,我觉得小孩也是给自己带来一份快乐、开心,也会让你觉得有一个像自己一样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挂号室风云

 

看客在挂号室工作,会不会经常目睹一些争执甚至医闹?

 

 

老吴比较严重的医闹很少,只有一次,我们院长的胳膊被病人砍伤了,后来医院安保工作就做得非常好。

 

小摩擦比较常见。最多的是疫情期间,核酸报告出具不及时的问题。因为会影响到他们出行,为了核酸他可以从早上吵到晚上,就这一个问题,你再怎么劝说他,或者给他重做一个,他都不愿意,要不停地在窗口跟你拍桌子、破口大骂。

 

还有些人他们会觉得我们这种专科医院,比人民医院相对来说空闲一点,出报告的效率会高一点,但其实不是的,都是集体统一出报告的。但他会在窗口骂得特别难听,说你们这群人不就是看家狗,你们不就是开门的,你们收了钱不给我出报告,算什么?我要找你们领导,我要投诉。

 

看客医院内部有没有什么让你不适的职场现象?

 

老吴医院基本上都是“皇亲国戚”

 

像我在这个位置上做了这么多年,我一直想申请长白班(排班排在白天),因为我每天往返家和单位要60公里,而且我想晚上回去看看小孩,但可能领导没在意到。然而我辞职后没两天,我另外的同事就申请到长白班了。

 

其实我也是被介绍过去的,私立医院在这方面比较宽松,但是相对于其他“皇亲国戚”的话,我的关系可能更弱一些。只是正好赶上他们急需要收费员的时候,所以我进去了,他们也没说什么。

 

 打着吊瓶工作的老吴

 
看客和其他的工作相比,在医院工作会更不开心吗?
 
 
老吴做收费员的时候,每天在开车去上班的途中,我都会想到,待会一开窗口,那些病人就会蜂拥而至,扑在你的窗口,你要怎么去调节、怎么去哄、怎么让他们好好排队,每一个都是问题。每天都会带着这样一种情绪去上班,导致我后来就非常负能量。

 

哪怕不考虑是不是收费员的岗位,放眼所有在医院工作的所有人,我觉得很多人都很不开心。其实每个岗位都很辛苦,我们挂号窗口只是一个很小的缩影。

 

像我在放射科的同事,他需要病人躺到机器上面,但是病人家属不愿意抬病人,他们觉得这份工作是放射科同事做的。其实放射科同事他在有病人家属的情况下,是不会去挪动病人的,因为经常有人说你把我搬痛了、把我的手碰着了。这种矛盾非常多,我经常能听到各个科室都有吵架的声音。

 

看客您当时辞职也是这个原因吗?

 

老吴还有我们值班时间长,经常一整天、一下午去不了一趟厕所,如果遇到生理期就更难受。不是医院的问题,而是收费员普遍会面临的问题,但确实会影响到我内分泌失调,有段时间我瘦了30多斤,暴瘦。

 

加上自己负能量堆积得有点多了,不会消化,也不会调节。跟一些同事说这些事,他们也安慰我或者开导我,想开一点,但是我过不了自己这一关。家里小孩也生病了,嘴里坏死性溃疡,痛得特别厉害,他跟我说妈妈我不想活了,我想死,在家里撞墙,一天要吃两瓶止痛药。当地医院看不了,跑了好几个城市,最后只能去北京治。想着工作以后可以再有,但是小孩身体最重要。

 

本来是想先请假休息,激化我矛盾的是有一天在窗口,一个病人态度非常不好,在窗口就骂人,我本来是想替同事解围的,结果自己带了坏情绪,就和病人吵架了。然后他一直说要投诉我,我一生气就说,你去投诉好了,我反正也不在这干了。

 

说出这句话就感觉心里舒服多了,原本一直堆积着,很压抑。

 

 离职前,挂号室的同事们和老吴亲手做了蛋糕

 

看客听说您也遇到过一些比较惊悚的事情?

 

老吴我们医院后面有很多煤矿跟石灰厂,离高速路口也挺近的,那边出事的人比较多。在我工作刚半年,刚开始值夜班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救护车去高速路口接了两个事故受害者,其实人已经死亡了,但是殡仪馆的车子一车只能拖一具尸体,它先把一具尸体拖走,另外一具就要放在医院里。

 

医生和救护车司机跟我说,看好尸体。当时我就想,这尸体要怎么看?他会跑吗?然后我居然就把载着尸体的推车推到了我的窗口,一个人坐在挂号室等殡仪馆的车子来,幸亏盖了布。

 

还有我们窗口有一个抽屉,里面放的全是出车祸的已故患者的东西,像手机、金钱,需要我们看管,等着家属来认领。有一些人的手机来不及关,大半夜的突然响了,你还要爬起来把它关掉。我就遇到过一次,吓得我一晚上没睡着,特别怕,因为手机上全是血。

 

 

 

在一平米窗口里见证时代变迁

 

看客医院内部会不会存在所谓的鄙视链?

 

老吴会有,但我们医院还可以,因为都是差不多年纪或者比我小的,他们挺尊敬我。很多护士、医生,都愿意在我值班的时候来找我开药或者是开一些检查单,大家都很信任我。

 

其实大家只是在不同的岗位,本质都是在干活。像一些病人检查单或收费单丢了,但检查是一定要凭单的,那怎么办?病人说我交钱了,科室肯定不会相信,肯定是先打电话给我,我们沟通了之后才可以。

 

看客如果要按重要性,在整个医院的系统中做一个排名,您会把自己的收费室排在什么位置?

 

老吴我觉得肯定是第一。因为不管什么人,他进医院第一个接触的就是挂号室,他可能不会去放射科,不会去药房或者是输液室,但是他一定要经过挂号室。

 

我挺喜欢挺热爱这份工作,也有认同感。因为我将心比心,很真心地对待每个病人,就像对自己的亲朋好友一样。像有些老爷爷老奶奶他们钱不够,我都会劝他们少开点不必要的药,或者少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查。

 

虽然我工作的地方只有一平米,只是一个小小的窗口,很平凡,跟医生护士相比算是最低等的。很多人也会看不起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敢去批评医生,只会把所有的矛盾转移到我们这种比较底层的岗位。但我经常鼓励自己,我觉得我自己挺重要的。

 

看客哪些时候您会在工作中感受到成就感?
 
老吴当别人跟我说谢谢的时候。还有一些病人,特别愿意信任我,直到现在还是跟我保持联系。昨天还有个病人找我想预约挂号,我跟他说我已经辞职了,但是他就信我,他觉得我办事可以,不管我辞没有辞职都愿意找我,我就觉得特别感动。

 

看客在服务态度上,医院会对你们有要求吗?

 

老吴要唱收唱付,收到多少现金,包括做什么检查都要详细地告诉病人。还要微笑服务,因为我们医院主打也是服务。

 

态度不好的话,会被扣工资,一次扣2000元,而且会全院通报。不过罚的次数也少,一般一个同事被罚一次已经差不多了。

 

我有些同事,其实不是态度不好,他们就是天生性格比较冷淡,脸就比较喜欢摆着。但他们心态比我好,他们被投诉或者是吵架了,甚至被罚款了,没关系的,继续干活、继续上班。但我不行,我如果被人说的话,我会特别难过,我会反思。我也在想怎么别人经常被投诉的没走,我一个零投诉率的走了。

 

收费8年,老吴保持着零投诉率

 

看客在医院最基层的岗位待了这么多年,有感受到乡镇医疗的变化吗?

 

老吴工作8年来,我发现得病的人越来越多,看不起病的人也越来越多。

 

虽然我们国家的医保政策是越来越好,报销比例变高、各种福利优惠变多,像有些学生的体检也都免费普及了。但是人们生病的速度远超过医保增长的速度,病人们来不及享受医保优惠,很多人基本上都是因为没钱看病而耽误病情的。

 

特别是疫情这三年。其实我们医院受疫情影响很小,因为没有发热门诊,都是骨科方面的病。但也发现病人越来越少,因为很多人他没法工作了,挣不到钱了,他来医院的次数就会减少。像我们每次收完费,病历本上都会写好下次复诊的时间。真正到了那一天,按我们原本统计的会来一两百人,但是实际上来复诊的人很少,大家挣的也少了,都觉得钱来之不易,这个病还可以拖一拖,不一定要今天就看好。

 
看客如果这样拖着会出现什么后果吗?
 
 
老吴可能会痛得更厉害,很多人的病,白天他不太在乎,医生给他开的药,他拿着处方不到窗口交费,觉得这些药可吃可不吃,结果半夜痛得来挂急诊。还有好多病人,他一听做核磁共振三四百,还要预约,就觉得太贵了,不行我不做了,其实做一下也有必要的。

 

可能对他们来说,命重要,但钱也重要。

 

我会建议大家定期体检。体检对于中年人来说是一个高考,我希望大家都去花小钱,而不是去花大钱,宁愿小病小看,也不要大病大看。很多人都逃避体检,他觉得自己很年轻,忽视小毛小病,其实到最后还是害了自己。

 

看客您其实是主动给我们投稿的,当初是为什么想要来仅供参考和大家聊聊呢?

 

老吴我觉得在外人看来,医院的挂号收费员工作非常轻松,就像体制内的工作一样,很多人挤破脑袋想冲进去。但这份工作受气受累的地方,很多人不能理解,家人也不能理解,不明白光挂号收费怎么会有这么多事。

 

虽然我已经辞职了,但我不觉得这份工作很卑微、很低下,我觉得它很有价值,我也不后悔在这个岗位上做了这么多年。

 

 

口述 老吴  |  采访 田悦  |  编辑 铃铛  |  微信编辑  田鄢怡

所有跟帖: 

逃离的错觉记忆 -FormatRun58- 给 FormatRun58 发送悄悄话 (194 bytes) () 06/03/2023 postreply 19:20:3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