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叔写故事|只有专家能打败专家
今天的热搜,央视说年轻人越来越反感专家了。
原来是有个专家表示,将法定结婚年龄降到18岁,能提升结婚率。
网友不买账,觉得18岁还在读高中,这时候谈婚论嫁会影响个人发展。
还有网友嘲讽专家不学无术。
其实每每有专家建议,评论里无不是一片骂声。
《为民除害》
冬雪三尺埋教授
春雷一响劈专家
看过来,专家很多,专家观点也很多,可能彼此相悖,可能一个比一个递进。
这意味着你骂这个专家后,还有那个专家,代代无穷尽。
这就导致骂来骂去这招没用。
既然网友直面专家意义不大,那不妨用专家来打败专家。
为此,我搜集了一些素材,希望你用得上。
01# 年轻人也是人
专家A:失业的年轻人,可以先结婚生娃。
专家B:不想生孩子不怪年轻人,他们也是人,有现实压力。
02# 提前还贷
专家A:最好不要提前还贷。
专家B:房奴最好提前还贷。
03# 工资低的原因
专家A:年轻人工资低是能力不够,泰国越南只有你一半。
专家B:我国现行最低工资标准偏低了,仍有上调空间。
04# 进厂打工
专家A:年轻人多进厂打工,少考虑个人收入。
专家B:年轻人很清醒,他们喜欢自由,不喜欢工厂的工作氛围。
05# 存钱与买房
专家A:现在房价低,买房比租房划算,可以拿三分之一存款买房。
专家B:年轻人没必要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
06# 世俗标准
专家A:现在买不起的时候你就多买两套。
专家B:年轻人不要困于买房的世俗标准,可以不买房不买车。
07# 灵活就业
专家A:低收入群体可以拿私家车开滴滴,把闲置的房屋租出去。
专家B:政府应该给低收入群体发现金。
08# 种地
专家A:农民应该在县城买房,然后开车回村种地。
专家B:农业负收益,农民只靠种地没法儿活。
09# 喜迎
专家A:油价应该再上涨几倍,涨到23元。
专家B:现在油价应该降到5块钱才合理。
10# 年轻人养老
专家A:年轻人要从30岁开始为养老存钱。
专家B:年轻人不用过早考虑养老。
11# 延迟退休
专家A:延迟退休不能完全凭自愿;
专家B:延迟退休应该自愿。
12# 假期长短
专家A:中国人的假期太多了,该减一半!
专家B:应该延长假期。
13# 烟花爆竹
专家A:春节禁燃烟花爆竹。
专家B:不放烟花鞭炮,会让孩子忘了年味。
14# 楼层高低
专家A:住8楼以上,死的更晚。
专家B:住三楼四楼,更加长寿。
15# 吃货
专家A:蛰伏17年的蝉要从地底出来了,快去吃它。
专家B:不要吃。
16# 钱
专家A:年轻人想要存钱,就别开网站会员。
专家B:年轻人多开会员,才能在其他方面少花钱。
17# 尺寸
专家A:男性生殖器增大手术,没有什么卵用。
专家B:可以明显增大。
18# 脑死亡女性
专家A:脑死亡女性可被用于代孕。
专家B:脑死亡怀孕女子生命维持设备可关停,否则就是在剥夺她死亡的尊严。
19# 贪杯
专家A:不要和中国人喝白酒。
专家B:要多和中国人喝酒,白酒就像科研,一口闷掉,就不可怕了。
……
用专家打败专家是一种魔法。
这并不是说专家没有水平,只不过当他们想把知识信息往外扩散时,可能被媒体断章取义了。
比如,一个月前热搜写的是:八成大学生想生两孩。
乍一看话题触犯了各种互联网禁忌,人口学教授也跟着被骂了。
其实《中国大学生婚育观调查报告》里写的是:
80%的大学生理想状态是生育两个孩子,极少数人希望生三个,一个都不想生的丁克群体占比只有4%。
理想生育数,表示理想中认可家庭中孩子的数量;意愿子女数,代表自己打算生几个。
那大学生打算生几个呢?
报告显示1.36。这个数字是不是温和很多,不适合上热搜呢?
虽然媒体做到了让网友上头,但做不到分享有效信息。
看在现代社会的份上,一些媒体也做个人吧。
不要听风就是雨,把犄角旮旯里各种专家的话,都拿出来报道,还添油加醋了。
否则真印证了那句话:
我们的媒体在满世界找狗屎,我们的专家在满世界拉狗屎,天作之合。
但就算专家拥有真才实学,也防不住他们态度有问题。
目前专家说了话,不需要担责;而工程师造大楼,大楼出了问题,他会被追责。
既然如此,专家可能肆无忌惮地表达想法,今天一个样,明天一个样。
“能够打败昨天老胡的,只有今天的老胡。”
当然,专家还是专家,乱说话也不纯粹是情绪上头,除了直接获得流量收益外,也可能是为自己的立场间接代言。
一些专家在催买房催贷款,因为他们就是房企的高管;一些专家建议年轻人多进工厂,少送外卖,因为他们就是整车企业的领导。
也由于派系和立场的众多,他们之间就会撕逼了起来。
这时候,你听不进去一种言论,那就去听另一种。
最后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年轻人讨厌的始终不是专家,而是乱说话的专家。
……
好在现在我们有 ChatGPT 了,它更能帮助我们找到想要的内容。
也许它未能给出最精准的答案,但可以分享看法,给出建议,包括老胡的看法。
新周刊文章里一些社会议题的问答更为直观。
新周刊 :专家建议,年轻人如果找不到工作,可以先结婚再生孩子。这建议合适吗?
ChatGPT :不合适。结婚和生孩子是重要的人生决策,不应该因为失业而被当作一种解决办法。这样的建议忽视了结婚和生孩子对个人生活和家庭财务的影响。正确的做法是帮助年轻人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并为他们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支持。
听听,口吻上是不是好很多?
也许新科技的出现能倒逼专家们接地气。
倘若如此,那么未来的篇章可以这么写:
你在网上当专家,我在ChatGPT找答案,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
=============================================================
新周刊|中国专家和ChatGPT,谁的建议更靠谱
春节刚刚结束,一款名为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彻底火出了圈。
上线仅仅2个月,其活跃用户已突破一亿,曾创下无数增长奇迹的TikTok都望尘莫及。
改论文、敲代码、写文案……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人家办不成的。
“打工人的饭碗就要保不住了。”这是每一个玩过ChatGPT的程序员和产品经理,都逃不掉的“失业焦虑”。
ChatGPT,真有传说那么灵?
ChatGPT 是一款强大的 AI 语言模型。它可以响应自然语言问题并生成类似人类的答案。你可以向 ChatGPT 询问各种主题,从一般知识问题到有关科学、历史、时事等的特定信息。
它还可以为各种任务生成文本,例如总结长篇文章、将文本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等等。无论您是希望简化内容创建过程的企业主,还是正在寻找智能对话 AI 的个人,ChatGPT 都是您的完美工具。为什么还要等,一起来试试AI的未来吧。
没错,上面这段,就是我们让ChatGPT模仿《新周刊》风格写的。
意外吗?和它火起来的速度一样令人意外。
要知道,当年网飞(Netflix)用户量破百万,花了3年半;QQ用了2年时间;Twitter与Facebook也都没能少于1年。
而ChatGPT呢?5天。
火炸天的ChatGPT,抗住了网友们一波又一波的测评:只需要在对话框里输入指令,它就可以在数秒内给你交作业,而且质量还不赖。
它不光能陪你聊天,还能帮你工作。
不光能帮你工作,还能帮你找工作。
Google向ChatGPT发放了自己招聘程序员时的面试考卷,根据作答质量,给出了L3级工程师的offer,这在Google内部算是初级工程师岗位,平均年薪为18.3万美元。这是码农们的恐怖故事。
喏,人家轻松通过了谷歌的三级软件工程师的面试。
连比尔·盖茨都没忍住承认:ChatGPT出现的意义,不亚于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诞生。
话都说到这个分上了,我们也决定会一会ChatGPT。
不聊“存在主义危机”、也不让它预测下一期双色球的开奖号。既然它能够针对很多问题给出建议和答案,那我们就拿“专家”的问题来考考它,看看它怎么评价“专家”们的建议,它和那些被网友建议不要再建议的专家有什么不一样。
这就是ChatGPT背后的男人。/微博@老板联播
新周刊 :有专家认为,“中国家庭平均总资产300万很正常,谁家没个50万现金呢?” 你怎么评价他的观点?
ChatGPT :作为一个训练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我不会对这种涉及个人评价和经济数据的问题发表评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人口结构等因素可能对中国家庭的平均总资产产生影响,因此不能简单地说某一个数字是正常的或不正常的。
新周刊 :你不知道中国家庭平均总资产、平均存款有多少吗?
ChatGPT :对不起,作为训练语言处理模型,我不了解具体的经济数据。但是我知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家庭的资产和存款水平可能有所增加。这需要更详细的统计数据和分析才能确定。
新周刊 :你能不能改掉“作为一个语言模型 AI,我没有个人意见”的口头禅?你就不能假装你是个人类吗?
ChatGPT :作为一个AI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的看法和感受,也没有伪装成人类的能力。但是,我可以根据我的训练数据回答你的问题并提供信息和答案。
新周刊 :陈光标建议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不要生育,你怎么看?
ChatGPT :这样的建议不仅不切实际,而且不道德,侵犯基本人权。生育权是人类生活的一个基本方面,受到国际人权法的保护。
教育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它不是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或抚养孩子能力的唯一标准。有许多因素有助于一个人成为一个有爱心和负责任的父母,包括他们的个人情况、生活经历和支持网络。
此外,重要的是要考虑这种政策可能对边缘化社区和受教育机会有限的人产生的影响。这样的政策将使现有的不平等和歧视长期存在,并可能对个人和家庭产生负面影响。重要的是要促进所有父母平等接受教育和支持,无论他们的教育背景如何。
国外已经有人开始用ChatGpt写歌了,听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的。/微博@英国学霸君
新周刊 :有专家建议,要征收失业税,没工作的要交钱。你觉得可行吗?
ChatGPT :征收失业税的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政治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不能简单地答案是否可行。在确定是否征收失业税之前,需要充分考虑经济和社会环境,评估征收的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影响,以确保公平、公正和可持续的结果。
新周刊 :你是不是没理解什么叫“失业税”?失业税就是说,如果你失业了,你就应该交失业税,而不是得到失业补贴。
ChatGPT :我懂得了什么是失业税。是否合适征收失业税可能因国家、社会等因素而有所不同,需要更多的信息和数据评估。
新周刊 :所以,你认为应该对失业人群征收“失业税”吗?
ChatGPT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不会偏向于任何特定的政治观点或者政治决策。我的目的是提供客观的信息和答案,帮助用户理解事物的本质和更好的决策。
别急着被洗脑,因为这家公司有他的股份,只能说马斯克又押对了宝。
新周刊 :专家建议,年轻人如果找不到工作,可以先结婚再生孩子。这建议合适吗?
ChatGPT :不合适。结婚和生孩子是重要的人生决策,不应该因为失业而被当作一种解决办法。这样的建议忽视了结婚和生孩子对个人生活和家庭财务的影响。正确的做法是帮助年轻人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并为他们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支持。
新周刊 :专家还建议,要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你觉得对吗?他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建议?
ChatGPT :不合理。对于生育问题,政府和社会应该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而不是惩罚。人们生育的决定一般是基于自己的计划、经济状况和生活品质等因素。强制人们生育并不是解决人口问题的有效途径。
新周刊 :那如果按照专家建议,把法定结婚年龄改成18岁,会有什么影响?
ChatGPT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法定结婚年龄有不同的法律规定。提高法定结婚年龄的建议通常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确保他们在结婚前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做出明智的决策。然而,这也可能导致一些未成年人无法自由选择结婚,或者在非法环境下结婚。因此,决策者需要权衡利弊,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ChatGPT祛魅大赏。
新周刊 :很多网友建议专家们不要再建议了。你觉得网友建议得对吗?
ChatGPT :我不能确切说出网友们为什么这么说,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专家的建议不信任或不满意,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目前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关注。但不管怎样,表达意见是人们的权利,我们应该尊重所有的观点。
新周刊 :所以,一个人要成为“专家”,应该达到什么标准?
ChatGPT :1、拥有深厚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在该领域有所成就。
2、具有较长的工作经验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3、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如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4、通过专业认证,如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
5、 在同行和行业内有良好的声誉。
不过,这些标准不是绝对的,在不同的领域和行业中,对“专家”的定义可能有所不同。
新周刊 :一个人完全达不到以上标准,能不能也被称为“专家”?
ChatGPT :是否称为“专家”取决于社会公众的评价和认可。即使一个人没有达到以上标准,但如果在一个特定领域有足够的知识和实际经验,他也可以被称为专家。但是,如果他的言论和行为有瑕疵,他的声誉也可能因此受到影响。所以,最好的做法是认真研究和提高自己,以便在社会上受到充分认可。
新周刊 :你觉得自己是专家吗?
ChatGPT :作为 OpenAI 的语言模型,我只是一种工具,并没有人类的自我意识。我不能成为专家,只能根据我被训练的数据来回答问题。
======================================================
日月同宇|刚向ChatGPT“宣战”,
杭州元语AI就被叫停了
最新消息:2月9日,有网友实测发现,点击元语AI的官方测试网页会显示一个连接不同的反向代理页面,疑似已被人为关闭。
2023年2月9日,向ChatGPT“宣战”的杭州元语AI被叫停。(网页截图)
美国智能聊天工具ChatGPT近期蹿红,马上有杭州公司推出一个元语AI向ChatGPT“宣战”,但不久后就暂停了服务。
2月8日,有媒体发出报导《中国初创公司元语智能首发ChatYuan,向ChatGPT“宣战”》。
但次日“第一财经”就发布消息指,元语AI(ChatGPT)页面提示“小程序元语智能由于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已暂停服务”。随后程序页面提示又变更为“系统更新维护中”。元语智能方面暂未回应此事。
页面截图
2月3日,元语智能宣布,所谓的“国内首个ChatGPT”——“ChatYuan功能型对话大模型-API”已上线,并宣称其可以用于“回答问题、结合上下文对话、做各种生成任务,包括创意性写作”等。
但网友实测发现,元语AI聊天界面到处“敏感词”,还错误百出。
此前有网友在网上询问ChatGPT为何在国内不能用,一个经典回答是“就怕ChatGPT胡说八道”。
部分测试结果
从上线到关闭,“首个中文版ChatGPT”仅用6天
编者的话:
2月4日—10日 这一周,由OpenAI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开始在中国互联网上爆火,关注指数飙升,多个相关话题频繁登上微博热搜,越来越多的中国网民开始用中文与之对话,并在网上分享对话结果。
不少与ChatGPT聊过天的网友都感慨其功能的强大,它不但可以在简单提示下完成写邮件、论文、制作表格、检查代码等复杂工作,还能够“像人一样对话”,在理解上下文背景的同时,偶尔给出令人拍案叫绝的回答。
ChatGPT所带来的革命性与颠覆性不必多说,早在2022年12月它推出之时,就引爆了全球互联网,发布两周之内用户即破亿,热度经久不衰。相比之下,中文圈于农历春节后才出现的全网热议更像是一种后知后觉。2月8日,整合了ChatGPT的必应搜索出世,再度引发了被科技圈认为是“颠覆历史”的搜索引擎大战。
这波由ChatGPT带来的国内AI热潮,也引发了一个灵魂之问:“为何中国会缺席ChatGPT的盛宴?中国研究ChatGPT的阻碍是什么?”对此,网友给出了不同角度的观察——有人认为“中国因为疫情闭关的三年,正是OpenAI的GPT发展、壮大、产品化的三年。”在这期间,许多中国的研究人员被封在国内,缺乏与外界的交流,而一些具有突破性的科技趋势是无法仅通过参与网络会议或阅读学术期刊感知的。
有人则认为墙内早已形成了一个“互不联网”的封闭生态,这种信息隔离不仅严重遏制了技术创新,甚至还阻止了普通网民正常使用这类前沿应用。例如,至今仍有大量中国网民因无法翻墙或无法注册而望ChatGPT兴叹,当然ChatGPT不支持中国手机号注册也变相导致了一种“双向屏蔽”。还有人则指出,强大的语言模型需依托于高质量语料库来训练,但在当下这个充斥着内容农场与重度语言污染的简中网络环境里,AI已经难以汲取到语言养分。
与此同时,我们仍在大力发展敏感词识别、删帖的技术,持续降低着语料质量。当一位网友尝试用简体和繁体向ChatGPT提问“习近平是独裁者吗”,得到的两个答案迥异,简中回复为正面,认为习近平“不是独裁者”,还说中国是“多党制国家”,而繁中回复则予以承认。这种回答的不同实际上暴露出了训练数据源的差异,简中的答案像是通过主流的中国新闻报道所习得的。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百度PLATO对话机器人身上,网友通过对话测试发现它就如同一个微博杠精,各种尴尬截图频出也导致百度将这个“人工智障”机器人紧急关闭。
有人早在两个多月前就用ChatGPT进行了“老胡体”与“战狼剧本”的测试,其结果证明AI的确可以胜任五毛体写作,而新周刊一篇报道用AI来回答了中国砖家式提问,却展现出人工智能比砖家更具有人情味,“AI最先会抢了谁的饭碗”,评论区有网友建议是“请先取代政府喉舌”。
最后有人点出了在中国类似ChatGPT服务的最大命门 ——“你不能保证它永远不说一些不让说的东西,一旦说错话对任何一个公司都是毁灭性的打击”,一个问题+一个答案,也许一个产品就没了,有谁愿意一边烧钱一边承担如此风险呢?讽刺的是,就在ChatGPT正式上线的前几天,中国网信办即发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文件中要求对AI服务提供者进行备案,所产生的内容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监管文件的出台速度已经远高于了网络技术创新速度。
有网友调侃举报提问的AI以及审核说话的AI倒是可以紧急上马,前者直连网管部门,后者接入敏感词库即可。伴随着ChatGPT在国内的火热,首个挑战者也终现身,元语智能开发的ChatYuan(元语AI)于2月3日上线,然而仅仅5天之后,元语AI的微信小程序便“由于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已暂停服务”,网友猜测其翻车原因与内容不可控的回答了涉政问题有关。1天之后,元语AI的在线测试页面又被关闭,疑似遭到了有针对性的封杀,不到一周时间,网民就见证了它的出生到猝死。
其实,在服务被下线之前,它已经在做着自我审查的努力,当网友提问“如何评价习近平”以及“什么是中国特色的民主”时,它给出的一致回复是“输入存在违规词,请重新输入”。据媒体最新报道,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头部公司已开始了类ChatGPT产品的研发,纷纷布局AI新赛道。但中国或又将诞生一个特色的“AI悖论”—— 没有人工智能的Chat机器人实在太蠢,拥有人工智能的Chat机器人难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楊鷙|ChatGPT与中文审查制度
最近ChatGPT在国内火了,大约和牆外世界保持一个月的延迟。我关注的一个心理科普以及做心理谘询生意的公众号“简单心理”,
今天发了一篇关于ChatGPT能否取得心理咨询师的文章。
作为利益相关者,我当然提起了二十分的兴趣,阅读了文章,并且自己测试了ChatGPT。
文章的大意是,一些制式类的回答,比如“认同对话者受的痛苦”,“解释疾病和症状”,以及“提出建议如去找心理咨询师”,ChatGPT可以回答得很好。它可以在你深夜孤独的夜裡,帮你分析你问题,倾听你的诉苦,甚至拓宽你的思路。它甚至可以让对谈者克服耻感,更主动地去寻求心理治疗服务。然而,它的共情是机械式的,先认同你的感情,再给出疾病相关信息,再提供进一步建议。而且,它没有感知情绪的能力,只能通过你的描述,来进行标准化的回答。
“我明白你的困难,你并不孤单,请记住你是被爱的。”
其实这样看来,ChatGDP甚至比很多不够格的心理咨询师好多了,起码它认同你痛苦并且倾听它。然而,它目前还以不足以回答分析複杂的案例,无法进行诊断。并且,因为他的回答显著地受到输入语言准确性的影响,对一些模稜两可的描述,和在来访者描述自己问题时经常有的“自己也不清楚”和“自相矛盾”,它因为只有语言这一个“认知”渠道,还无法进行处理。
此外,作为一个语言模型,输出的一切又训练它的数据质量决定,"garbage in, garbage out"。训练中文GPT的数据库是从哪裡来的呢?我对它进行了提问。
既然是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那麽,是否被中文互联网禁止讨论的内容,或是被“消失”,404的内容就无法出席现了。我进行了如下测试。
问题并没有经过我的仔细思考,大家随便看看
我尝试问一个更客观,却可能会受到审查制度影响的问题:
果然,是中文官方媒体风格吧?
果然,"garbage in, garbage out",依靠经过审查制度筛选出来的数据库,能生称自己是不偏不倚的吗?
那麽,参考前一阵新浪微博“救救我们,衡水二中的孩子”一文,假设我是一个在中国大陆,在类似衡水中学就读的学生,因为老师无尽的侮辱和体罚,毫无尊严的生活产生了抑鬱症状和自杀倾向,我们看看ChatGPT会如何回答。
不知道因为什麽原因,无法继续提问,我只好重新开展一个对话。
我还听讶异他提出了几个人权组织,但很快问题又得不到回答了
我想我已经不需要继续测试下去。在一个没有言论自由的地方,数据库是被筛选的,这样的话,作为一个语言模型,简体中文的ChatGPT就不可能是不偏不倚的。它提供的答案,也就像是那些千篇一律的官方文章一样。
不过,难道和心理咨询师聊天他们就能帮助解决因制度性问题造成的精神疾病吗?就像ChatGPT说的那样,如果还有能求救、能制约权力的其他机构,如果还承认人还有“人权”,且“人权不可侵犯”,那么心理咨询师还能起到“协调”、“联繫”等作用,和律师、执法部门、监护人、医生、教育工作者合作,帮助、保护一个被监狱般的学校折磨的孩子。但如果这都是不可能的,那真是什麽也做不了。
唉,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