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都被西方人玩坏了,万圣节为啥不像中国人鬼节那样,敬重鬼魂?
万圣节
对亡灵(或说鬼魂)重返这一问题,虽然中西思维不同,但却都认为亡灵会在一年中的某一天重返人间,中国由此产生了中元节(七月半),西方则产生了万圣节。但对待死者问题上,中西又产生了巨大差异,中国对鬼更尊重和敬畏,西方则把鬼节当成过年。
一、鬼的出现
鬼,恩格斯下过定义:在人类发展的早期,人们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构造,受梦中影响,产生了特定观念……这就是灵魂不死,鬼(或者说灵魂)就是人死后的生存方式。由此可见,鬼就是一个被构思出来的概念。英国社会学家埃文斯·普里查德也说:人有两个灵魂,一个是身体,一个是精神,人死亡后,身体变成图腾,而精神变成亡灵。亡灵就是鬼。
文艺作品中的亡灵形象
人类经历了漫长的非科学时代,所以鬼这种观念就根深蒂固地烙进人的大脑中。人们幻想先人死后会有另一种生存方式,只不过不和现实的人生活在同一空间。西方人认为灵魂生活的地方或为天堂、或在地狱,但在万圣夜那晚一定会重返人间。
二、万圣节的辩误
关于万圣节最广泛的说法是凯尔特人传说。在罗马帝国时代,文明民族是罗马人,罗马边界分布着诸多蛮族,最著名的是日耳曼人,但另外的一大蛮族就是凯尔特人。今天英伦群岛的威尔士、爱尔兰、英格兰、苏格兰人,全是凯尔特人的后代。
凯尔特人
公元前500年前后,凯尔特人把10月31日的白天称作“萨温节”,这天是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低气温,同时纪念秋季之末,其地位类似于中国大年三十的白天。凯尔特人认为晚上各种鬼魂就会重返人间,寻找依托的肉体,所以这天晚上又被称为“死亡日”(鬼节),这就像咱们说的除夕,专指大年三十的夜晚。
在10月31日夜晚,凯尔特人为了防止鬼侵占自己的身体,就要驱鬼。在凯尔特部落里,人们会拿出由各种动物毛发做成的头套装扮自己,其形象就像中国萨满跳大神,他们边跳嘴里边念念有词地发出怪声,同时还要点上火把。凯尔特人认为通过这种方法能躲避鬼的袭击。想象一下吧,一个村的人全这个装扮,其场面何等壮观。只要忍过当晚,鬼就重回冥府,一切回归平静。
冥府
凯尔特人本是蛮族,所以在渡过10月31日夜晚的时候,除了跳大神还有更野蛮的活祭,屠杀奴隶。到了公元1世纪,罗马人风俗逐渐扩散到凯尔特人部落,凯尔特人接受了文明,废除了自己习俗中较为野蛮的活祭项目。而跳大神的装扮虽然太过扎眼,但和平无害,所以被流传下来,经不断转变逐渐成了万圣夜化妆的来源。
同时罗马人纪念丰收的习俗也被凯尔特人吸收,而这个纪念丰收的节日就在11月1日。罗马人在11月1日纪念丰收的这种活动,文化界有专门的名称,叫“十月年”。十月年不仅是我国某些少数民族的过年方式,在世界别的地方也有存在。而且十月年也不是说必须得十月过年,而是以收获的月份当做年。可因为31号这天晚上最热闹,所以中国人误以为这一天就是万圣节,其实可以称之为“万圣夜”。
古罗马人
到了基督教传入欧洲,基督教将纪念圣徒的节日放在类似过年的11月1日,如此万圣节正式定型。万圣节就是纪念基督教圣徒的节日。835年,罗马教廷将11月1日正式定为万圣节,以立法和宗教的形式正式确定其地位。1845年,爱尔兰大饥荒,爱尔兰人大规模向美国移民,万圣节的习俗也就大面积传入美洲。
所以说我们今天说的万圣节多指10月31日夜的狂欢(可称为“万圣夜”),但更正式地说,平淡无奇的11月1日才是真正的万圣节。
万圣节
三、万圣节的氛围
西方人的万圣夜在今天的一般印象中就是狂欢节,31号晚上人人欢喜,人人胡闹,扮鬼吓人,甚至有人别出心裁将家里弄得气氛阴翳、血腥、恐怖。其实这也好理解,就像我们前面说的,流传到今天的万圣节,其构成包括11月1日当天的万圣节和10月31日的万圣夜。而从文化汇合上看,万圣节则包括凯尔特人的化妆和灵魂回归、罗马人的庆祝丰收(或曰过年)和基督教的纪念先贤。三者合流共同塑造了喜庆氛围中还带有点恐怖的感觉。
既然11月1日的节日和过年相似,那么过年的前一天晚上(除夕)自然也要欢快一点。即便是老人家在万圣夜也要化个妆扮个僵尸吸血鬼什么的,小孩子更像咱们过年串门那样,挨家挨户乱串,只不过咱们过年是穿上新衣服,打扮得喜气洋洋白天串门,他们则是画恐怖妆,带杰克灯,夜里串门;咱们串门是拜年,他们则是tirick or treat(不给糖就捣蛋);咱们拜年拿红包,他们串门,主家为了压制这些“小恶魔”,得拿出“贿赂”,也就是拿出家里准备好的点心糖果让他们满载而归。
万圣节的标志性物件就是南瓜杰克灯。这个也有来历,传说杰克是爱尔兰的一个酒鬼,他大错没有但小错不断,撒谎、恶作剧、嗜酒如命、吝啬,所以死后不能上天堂,而魔鬼也不让他下地狱,此后杰克就靠着恶魔给的一根小蜡烛,将其放在萝卜里,游荡在天地间。到了19世纪40年代,在美洲的爱尔兰人发现了更适合当灯笼模具的植物——南瓜,如此流传成了今天的南瓜灯。
南瓜杰克灯
四、中西鬼节文化的对比
如果做一个中西文化的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彼此之间的一些差别。
在西方话语中,鬼是单纯的恶的存在,因为《圣经》中三令五申,信徒只能信上帝,这就是为了塑造一神信仰,所以祖先崇拜实际是不允许的。而鬼是上帝的对立面,是制裁对象,所以信徒对鬼的态度就不庄重,可以调侃,甚至娱乐化。
中国的鬼节是中元节,在中国文化体系中有的鬼是恶鬼,但也不乏善良的鬼。蒲松龄《聊斋》里面记录了很多奇幻故事,其中就有善良的鬼。老电影《倩女幽魂》里女主角也是鬼,但比较善良。这是因为,中国人认为鬼的一个来源是先祖。而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祖先崇拜,中国人又讲究对鬼神敬而远之,所以中国人不敢开死人的玩笑,更厌恶装神弄鬼的人。加上过去传统习俗的残留,俗语说七月半有鬼窜,所以在中元节那天禁忌颇多,家家都得格外谨慎。因此中元节的主要目的是祭祀或纪念祖先,超度亡灵,其节日氛围是庄严和肃穆的。
中元节夜晚
文史君说
不要以为万圣节只是个简单的节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盈利成了最重要的尺度,商家开始以节日为契机,大肆推销自己的产品。万圣节本身就带着庆祝和搞怪的风气,所以极易被利用。据2016年英国的调查,在美国仅万圣节前一周,美国糖果消费竟然达38亿美元,装饰品40.8亿美元,化妆和COS服则有39.98亿美元。近代西方在全球各地四处侵略,再加上今天西方国家仍然在世界前列,他们的文化中心地位还不曾动摇过,所以万圣节也流传到世界各地,但我们也不能过度痴迷,毕竟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传统,这种不符合我们文化气氛的节日,只是为商家创造价值罢了。
参考文献
徐金龙:《敬鬼还是戏鬼》,《华中学术》2020年7月。
郑梅:《中西鬼节文化比较》,《大家Master》2010年第7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