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民(572)

来源: YMCK1025 2022-10-19 17:59:1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14276 bytes)

我,高考英语30分,出国杀猪后,攻克英语转行开卡车,现在年薪百万

自PAI 自PAI 2022-10-17 22:44 Posted on 北京

338

大家好,我是曹哥,在加拿大工作的安徽老乡。别看我现在英语说得还不赖,二十年前真是被它害惨过。1999年高考,我英语只考了30分,把总成绩拖得连三本线都没够着。从民办大专毕业后,我一直没找到满意的工作。无论东莞的电子厂,还是江苏的汽配厂,我在里面干的都是苦活累活,工资从来没上过两千。

混了几年之后,女儿出生了,为了老婆孩子,我决定冒险出国打工。2007年冬,我到加拿大一家食品厂做起了杀猪工。看到身边会英语的人纷纷跳槽,我也开始逼自己学英语,后来顺利转行卡车司机。这些年,我拉过很多危险品,还经历过几次死里逃生的大事故。十五年时间,一个毫无背景的穷小子能拥有现在的富足生活,可想而知我付出了什么。

 

这是我在加拿大的家,现在一家三口都住在这里。

在异国他乡的人,家人永远是心底最大的动力。如果不是当年家里条件太差,我可能也不会走上这条路。我的老家在安徽枞阳,是贫困县下面的贫困乡,贫困乡里的贫困户,总之就是一个穷字。那时候人均只能分个一亩三分地,尤其是我们这种孩子多的家庭,光靠种地很难吃饱饭。

1981年我出生的时候,上头已经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记得小时候二姐阑尾炎肚子疼,爸妈不舍得上医院,愣是让她忍了一个多月,最后疼得路都走不了了,才喊我舅借钱去看病。到了医院,医生说再晚两天都不敢保证能救活。这件事让我体会到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感觉。穷怕病,这个道理我到今天都还记得。

 

我老家的村子,小时候一到雨天,屋里到处都是接雨的锅碗瓢盆。

因为要帮衬家里,我哥和俩姐都早早辍学打工了,我成了唯一在上学的独苗。小学初中,我的成绩都还行,高一身体不好,耽误了一些课。到了高二,同学们对英语老师教得不满意,闹着要罢课,我阴差阳错地成了领头羊。结果是我被老师冷落,自己也不愿意学了,高考只得了可怜的30分,把总分拉得惨不忍睹。

本科没戏,民办大专一年学费1900块,家里没钱,我妈就到处找亲戚借。亲戚们一听我上的是大专,还是民办的,都不愿意给。我表哥自己不借就算了,一块吃席的时候他还跟桌上人说,一个民办大专有什么好上的,他们家这条件,估计借了都难还。当时我爸也在桌上,你说他得有多尴尬?

只有我妈坚持让我去报到,她说既然能上,砸锅卖铁也要去。她求了好几家亲戚,才给我凑齐学费和生活费。之后整整一年,我们家都没买过猪肉。

入校之后,我心里憋着一股儿劲,想参加自考拿个本科学历。除了平时听老师上课,我另买了很多书自学。没想到因为学习刻苦,我还因此追到了女朋友。

那姑娘看我为人踏实,就想跟我一直走下去。我说我家太穷了,她说没事,两个人一起挣呗,又不求大富大贵,将来一起买个小商品房过日子就行。结果呢,大专刚毕业,我就害得人家跟着吃了不少苦头。

 

上大专时和同学的合影,右边是我。

毕业前,我原本已经在学校的校招会找到了工作,我爸非不让去,说我叔喝酒的时候说过,让我毕业后去广州找他,他能给安排工作。我叔是老牌大学生了,据说在广州一家公司做领导,算我们老家混得好的,怎么着都能帮亲侄子一把。我怀着憧憬去的,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

为了套近乎,我妈让二姐送我去,理由是二姐辍学后给我叔家看过小孩,她去更有面子。见到我叔之后,他对我们却并不热情。当时我带了一包衣服一包书,寻思着让他帮忙找个活儿干,我一边工作,一边继续把自考的课考完。我叔看到书包后冷笑,说你正路子考大学都没考上,还自考呢!你来我这儿吃住行,但工作你得自己找。

我一听傻了,刚出校门什么都是陌生的,我咋找呢?我在广州转悠了一个月,都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后来女朋友也来了,我俩又找了两周,还是没找到。女朋友明显感觉我叔越来越冷淡,就跟我说,既然人家不欢迎咱,咱还是走吧,于是我俩又回到了南昌。

 

在广州陈家祠拍的游客照,来的时候很兴奋,走的时候很失落。

错过了校招会,回南昌更难找工作,我只能先去餐馆做服务员,培训期间没有工资,还不包吃住。女朋友在宾馆负责打扫卫生,打扫完了偷偷到食堂打剩饭回来给我吃。没剩饭的时候,我就一块钱买上四个馒头,啃完扛一天。有次出门女朋友想吃西瓜,我一看竟然要两块钱一个,赶紧拉着她走了。

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我妈一听我吃不上饭,让我赶紧回去。我说我已经毕业了,就是死到外面也不会回去,丢不起那人。一直在南昌坚持到过完2003年春节,我和女朋友才在同学的介绍下去了东莞。那是一家台商开的家具厂,一个月工资六百,包吃包住,睡的是十几个人的大通铺。

这个厂子最大的缺点是伙食特别差,给员工做的饭简直是猪食,难吃就算了,吃不完还不让扔,保安见你倒饭就嚷嚷。为倒饭这事我跟保安打了一架,到月底只好辞职走人了。那年正闹非典,人才市场全部关门。最难的时候,我和女朋友兜里只剩100块钱,花75块在小卖部楼道铺床睡了一周,剩下的留着填肚子。

后来同学帮忙提供了一个短期能住的地方,才给我争取到找工作的时间,靠着大专学历,我应聘上了一家电子厂的小组长。厂里每天要开早会,领导总爱在会上骂人,工人生着病也要完成任务,否则就不让下班。在那个地方,连吃饭都分等级,组长在单间里吃,伙食比工人好得多。我实在看不惯这些人的嘴脸,也狠不下心骂工人,结果自己先被淘汰了。

 

在东莞打工时的我,那时候看着年轻,穿得成熟。

失业之后,我去张家港投奔发小,跟他在一家韩国人开的铸造厂干了一年,期间和女朋友把婚礼办了。婚后我换到一家大型轴承厂继续当组长,这个岗位本来有机会去日本培训,同事知道后通过贿赂领导的方式抢走了机会。我去找科长大吵了一顿,又找到总经理理论,可总经理只会和稀泥,我一气之下又回到了车间。

与此同时,我还在坚持自学本科课程,每天下班都学到凌晨一两点。六月大热天,我在灯下看书舍不得开电扇,衣服都湿透了。我妈那时候也在江苏,白天照顾怀孕的儿媳妇,晚上心疼得在我旁边扇扇子,刚开始我没注意,学完一抬头才知道她已经扇了一个多小时。

2007年3月,我终于考完了自考本科的所有科目,只差见导师写论文了。就在这个时候,我心里又有点打鼓,因为从现实角度来看,我感觉语言可能比学历更值钱。

和厂里同事交流的时候,我发现本科毕业的员工每月有500块的学历补贴,要是英语流利,能额外多1000块的语言补贴,还有机会跟外国客户接触,年薪给开到十万左右,升职加薪也更容易。我这个大专生每个月只能拿1700,即便日后升到科长,一个月也不过5000,还是比不过人家会英语的。

 

在张家港打工期间照的相,那时候我24岁。

我想起来以前闲聊的时候,发小说他看到过出国打工的广告,还撺掇我一块出去挣点钱攒个首付,学好英语回来好拿高薪。趁休息的时候,我拉着发小去了趟劳务中介公司,中介给我们推荐了一个去加拿大食品厂的项目,听着挺正规,要面试、笔试、体检......反正总共七轮筛选,被选上了一年起码能挣二十万。后来听说中介费要五万八,发小就找借口没再去。

说实话我心动了,不过当时也有点犹豫,不知道这是机会还是骗局。我老婆和我妈听了都不想让我去,那阵子我女儿刚出生,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在上海住了一个多月的院,我在医院地板上睡了一个月,每天被住院费催得焦头烂额。想来想去,我还是觉得这是个机会。

下决心的时候,我哭得稀里哗啦,跟我妈说你放我出去吧。我要是不出人头地,这辈子都会被人瞧不起。出去是好是坏,我无怨无悔,只有走这一步险棋,咱家才有可能翻身。

我妈看我眼泪直流,心软同意了。我老婆这边还是不放人,她说孩子才刚出生,你这个当爹的不能不在身边。我跟老婆说,孩子一场病把这几年的积蓄花掉了,我不出去就买不起房子,你的衣服、包啊这些也都要钱。她还是不同意,我说如果这次听你的,那以后啥事都我说了算。她一想,说那你还是去吧。

 

2007年6月大女儿出生不久,一家三口合照。

家里人都同意后,我开始踏踏实实准备面试。最后两轮体检和面试要去济南找加拿大那边的老外,上车前中介让先把五万八的中介费交了。我当时手里还有点钱,是孩子住院时哥哥姐姐们借给我的,孩子看完病剩下的刚好够中介费。我怕上当受骗,攥着钱不敢交,听说面试不过会给退,我才一直等所有人都交完之后,最后一个交了钱。

一路上我都心情忐忑,担心要是遇上骗子就完了。直到大巴车开到济南见到老外,我才确定这是个真的项目。当时全国各地来了有一千多号人。面试上的直接签合同,没面上的当场退钱。通过了体检、体能测试和笔试后,我也拿到了合同,跟一起报名的人开心地合了张影。

 

我(右一)和同一批出国务工人员合影,有些人至今还在杀猪厂上班。

2007年11月,去加拿大的签证下来了,我和一起报名的同胞从全国各地去了北京坐飞机。走之前我老婆眼泪汪汪地说,你不要被人当猪仔给卖了。我说你放心吧,就是死我也要爬回来,我一定会回来接你们。

飞机从首都机场出发,一直飞了13个小时才到达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多伦多,接着又转大巴去工厂所在的布兰登。到地方已经是晚上了,天上下着大雪,把我冻够呛,安排好宾馆赶紧睡了。

第二天要跟宿舍房东签合同,没想到公司先帮大家垫付了半个月房租,每人还发了一袋米、一袋面、一张50加币的购物券。房间里配的是席梦思床垫,还有暖气片和地毯。

 

背后就是公司的厂房,那个镇一共有五万多人口。

周一上班后,我先被带着了解了自己的岗位。说是杀猪工,其实不用杀,只要把冷冻过的生猪摆在平台上,用切割机分割成块。试过以后,我发现这个工作并不轻松。

相比那些欧洲和非洲员工,我体格小太多了,同样的劳动强度他们干着合适,对我来说就算是极限,只能咬着牙坚持。每次倒班的时候,我就跟虚脱了一样。由于一直接触冷冻猪肉,每天早上醒来我手指头都是僵的,得用热水泡软了才能捋直。

因为是新人还不熟练,刚开始我每小时只挣10加币,好处是工资一周一发,入职第二周我拿到了300块加币,当时汇率是1:7,相当于周薪2100元人民币!想想之前累死累活一个月,工资才1700,这才一周就拿了这么多,感觉真是来值了!大伙儿也都高兴坏了,赶紧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

随着动作越来越熟练,我的工资涨到了每小时13加币,工作头一年,我就攒了3.2万加币,换算成人民币有22万。春节我回了趟国,把家里外债全部还清,把老婆孩子都接了过来,平时花钱也不像以前那样紧紧巴巴的了。

 

这是我在车间干活的照片,箱子里装的是挂猪肉的铁钩子。

和工友熟悉之后,我也对加拿大这个国家有了更多了解。比如说这里的毒品问题,我们公司就有几个老外喜欢抽大麻,这在从小接受禁毒教育的我们看来简直不可想象。

不过人家是印第安人,抽了也不犯法,有好几次他们请我尝一口,我都拒绝了。相比美国的枪支泛滥,这里的枪管得还算严,恶性事件不多,经济不好的时候偷车事件比较多,总体还算安全。

按说工厂条件不错,安全也没什么问题,在这稳稳当当干下去挺好,但我发现流水线上的老外越来越少。一打听,发现原来人家会英语,找到更挣钱的工作都走了,这事一下子刺激了我。一位当地老华人知道后,每周都免费给我们几个中国同胞安排一次英语课,不过学起来还是太难了。

后来我们认识了住在附近的一位五十多岁的白人女士,她平时会去教会做志愿服务,听我们抱怨英语不好学,便主动提出每周六免费教我们三个小时英语。

这位女士很细心,从发音开始教起,还自掏腰包买资料复印好给我们三个。有时候天气不好,她知道我们都没车,就开车过来把我们接到她家,学完再送回宿舍,所以我们都习惯叫她加拿大妈妈。

有次周六我们去她家没人,就在门口等,过半个小时她出现了,说早上把上课的事忘了,到公司想起来又专门请假赶了回来。给我们上完课,她又匆匆忙忙赶回公司。这位加拿大妈妈让我很受感动,人家分文不收,这么义务帮我们,再不努力就是自己的问题了。

 

我和加拿大妈妈的合影,她个头比我还高。

除了跟加拿大妈妈学,我还报了更专业的学习班。工厂中班是下午2点到凌晨1点,下班一到家我就赶紧睡觉,第二天早上8点起来先上课,12点上完课抓紧吃饭,接着又去上班,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两年。

其实学习不难,重要的是坚持。老师从ABC开始教,有些人觉得没意思就没再去,后来觉得来回跑太累了,或者想多加班挣钱,又走了一些。坚持到最后只剩我在内的三个人,我们就每天互相打气,鼓励自己把英语熟练,争取早点离开这里多挣点钱。

当时我在流水线上割肉一年底薪有3.2万加币,算上加班最多一年拿了4.6万加币,合人民币快30万。按说也不少了,但我听说我们厂的一个工友学了电工后,薪资一下翻了快三倍。这对我们几个同事激励很大,平时吃饭的时候,聊的都是怎么学技术,怎么转行。

那阵子我了解过不少专业,有同学喊我去学护士,说男护士特别吃香,缺点是时间成本太大,要先到普兰顿大学学一年英语,再学四年护士,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经济上我都做不到。

学电工倒是可以一边学一边上班,但也要两三年才能学出来。综合个人情况,我决定去学开卡车,卡车司机危险性高一些,好处是挣得多,而且从学习到拿驾照只要六周时间。

 

同事和我一起学的开卡车,这是在驾校练车的照片。

驾校前两周笔试,后四周上路。我笨鸟先飞,提前两个月买了书,边上班边学习,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后来站着都打瞌睡。驾校咖啡免费,我就拼命喝咖啡,喝到咖啡都不顶用了,头像炸开一样疼,只好请假专心学习。

2011年6月份,我顺利通过笔试和路考,拿到了大卡车的驾照,紧接着就开始找工作。在加拿大卡车行业,新入行没人介绍是很难找到工作的,我投了很多简历都没音信,就去问给食品厂拉猪的运输公司。他们说不缺人,我没事就去问,一直问到第三个月终于愿意招人了,我赶紧把杀猪的工作辞了。

上岗前有一周的新人培训,刚培训完就下大雪,我没经验,公司不敢派活儿,临时给我安排洗车的工作。洗车的时候溅得身上到处是猪屎,真是又脏又累又臭,啥时候能开车也不知道。没干多久,我又在网上投起了简历。

两个月之后,我接到一通电话,说可以邀请我拉罐装液态化肥。对方是个农场主老板,有四十多个员工,自己一家五口人做管理。老头管财务,老太太管后勤,三个儿子分别负责修理机械、收售粮食、管理车队。每次我忙完,老太太都会对我说,“感谢您帮我们挣钱。”其实我更感谢他们一家人,拿驾照半年了,这是我得到的第一份司机工作。

有天早上六点,我卸完化肥发现车陷进淤泥里了,调度说拖拉机要到下午四五点才回来,我一听很着急,这不浪费一天吗?于是我就找了把铁锹,一个人在那挖,弄得汗流浃背。浑身是泥。

折腾到十一点多,突然发现有人带着拖拉机来帮我拉车。对方说农场经理在摄像头里看到我一个人努力挖了很久,就打电话调了车来帮我。我说太感谢了,他说,不,是你的努力感动了我们。

 

加拿大的农场,地多人少,都是大规模集约化生产。

这件事对我影响特别大,我对农场工作的工作更加尽心尽力。有次连续开车累到胃出血,纯靠意志力回的家。我老婆看到我吐血了,哭着说咱不开车了,我说没事,死不了,休息两天又继续上路。最后不得已离开那里,是因为出了一次大事故。

那是2012年7月,我刚买了房和车,8月份老婆生了老二,小孩肠梗阻手术后要在保温箱里待三个月。这三个月里做了至少三次手术,最后还是没保住。那段时间我压力很大,吃不好睡不好。有天拉着半罐液态化肥下坡,一个急刹车把车尾两个罐子给晃翻了,连带着车头翻进了沟里。

幸亏我安全带系得紧,警察和急救员见我只受点擦伤特别惊讶,给我浑身上下检查了四次,问我要不要去医院,我都拒绝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警察拥抱了我,说我太幸运了,他做了几十年警察,第一次见到经历过这种事故还没什么事的。

老板赶来后说人没事就好,车不用管。他问我害不害怕,还敢不敢继续开,我说敢,但是车子报废了,新车要下年一月份才回来,这么长的时间我不能闲着。小孩还在保温箱,车贷房贷一个月要一千多加币,一件件事压得我满头是包。那些天我感觉自己都有点抑郁了,每天就呆呆地坐在门口,看着外面下大雪。

 

当时的车和房,右边的车头是公司的。

朋友们知道后都来帮我,有一个好哥们直接把银行卡给了我,说里面有钱,你拿去用吧,让我特别感动。有了钱我压力没那么大了,缓过劲儿赶紧找了个送货的工作。没多久,拉猪的运输公司又打电话要我去上班,这次我培训一周终于能上岗了。跑了一趟,就发现这个活儿比之前干的都要辛苦。

入职培训时讲过,一车猪死3头是ok的,死4头以上要写报告,死6头以上是非常严重的事,要写很详细的报告。曾经有位兄弟因为天热一车猪都死了,他被控“虐待动物”判了半年刑期。下雪天太冷,时间久了猪很容易被冻死。我们走的省道铲雪不及时,我也只能冒着雪赶路,开在上面心惊肉跳的。

说实话,在交通基建这方面,加拿大这边完全没法和国内比,这边很多烂路,因为地广人稀、人工成本高,平时也不怎么维护。有时候遇上罢工,也堵得人没一点脾气。最可笑的是,有条烂路原本都要修了,后来因为修路要锯掉一棵树,环保组织天天派人蹲在那树上,就一直没修成。关键那树就是年纪大一点,也不是什么稀有品种,加拿大的森林里有的是。遇上这种扯皮还是挺烦人的。

 

加拿大特别爱下雪,这是我拉油的时候车陷到雪地里,在等待救援。

运猪那段时间,我浑身上下都被染得是猪味,头发毛孔里都是,自己有时候闻不见,别人一闻就臭得不行。干到第三个月的时候,我又想换工作了。这次,我找了个拉平板车的工作。

公司老板很直接,说你是来面试的第一个中国人,试一下看看,不行就不要你了。这句话算把我的斗志激起来了,我很努力地去干,很快得到老板的信任,后来陆陆续续给公司介绍了好几个中国司机。

这位老板有40辆车,身价起码几千万加币,但他几乎不休息,他儿子也跟我们一起开车。儿子说,老爸的钱是老爸的,他要自己努力挣钱。人家衣食无忧,英语比我好,背景比我好,体能比我好,这样都还在努力,我凭什么不努力?一想到这些,我就干劲十足。

 

我在运输公司开的平板车,长23米。

我每周工作时间50小时起步,超了按1.5倍算加班费。刚开始公司让我一周上五天休两天,后来上六天休一天,等熟练了才可以加班。那年我拿到手8万加币,相比在杀猪厂翻了一倍多。我在那干了两年,走的时候老板对我说:只要你想回来,随时都可以。

说实话我也舍不得离开,但之前干活儿都是在本省,现在拉平板可以满加拿大跑,见的世面更广了。这时候我才发现我们那个小镇太小了,我想起我那个没保住的孩子,如果在大的城市有更好的医疗条件,也许就能保住。

这么一想我就迫切地想离开那里,到更大的城市去。我跟老婆说,咱们不能在这温水煮青蛙了,古时候说“孟母三迁”,咱不能光说说,几万公里都来了,这几千公里还出不去吗?老婆听了全力支持我。

决定好之后,我们把房子卖了,我给老婆孩子重新租了间小房子,把自己用的锅碗瓢盆扔车上,一个人去了加拿大工资最高的地方——卡尔加里。走前我跟老婆说,你等我,三个月后我回来接你。

到了卡尔加里,我幸运地进了加拿大最大的罐装运输公司Trimac。这也我是第一次进大公司,试用期期间,公司安排了一个白人培训员带我,他和我一起上早晚班。这个白人兄弟工作非常努力,他每天早上两三点就起来干活,我睡不醒,他就让我睡,自己把车开到地方装满油,等我睡醒了再自己把车开回来。

他教我的时候极其有耐心,每一步都讲得很细。他说,工作是自己选的,要认真对待它,努力把它做好。我在这家大公司最大的感受就是,以前我总觉得我们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但我到了这边才发现,比我们勤劳的人还有很多。

 

新公司第一年的年会,我得了最佳新人安全奖,奖品是一个14K金的记念奖牌。

我刚到那阵子正好是原油市场开始下跌的时候,刚开始还能拿个十几万,后来工资一路跌倒八万多加币,最后公司合同也到期了,只好把我们都裁员了。我又找了一家公司,曾经最多一个月运了41趟,那一年挣了13万加币,刷新了我的收入记录,可惜公司没多久倒闭了。

后来我找了份拉炸药的活儿。炸药是危险品,不能随便停车,也不能离规划路线太远。我们跑的大都是山路,有时候还要上洛基山脉,那真是山路十八弯,培训的时候听说之前有辆车就不小心开到沟里去了,结果二次爆炸把救护员和消防员都伤到了。每次开车的时候,我都一直提醒自己要小心,没想到还是出事了。

那次上山时是个大晴天,下山的时候下起了雨夹雪,路面结了一层冰。我车上拉着20吨炸药,下坡的时候车突然就失控了,一直加速度往下跑,一踩刹车就打滑。右边是万丈深渊,滚下去必死无疑;左边是山,撞上去也是个死。我远远看到对面有辆车正慢慢往上爬,来不及多想,一把方向打过去撞向了他的车尾。

最后我俩的车都报废了,炸药没事,我被公司开除了。当时我心情非常低落,再一想,遇到这种事能保住命就很不错了。况且也没有人责怪我,同事们都来安慰我,还问我要不要去让心理医生辅导辅导,我觉得没必要就没去。

 

在油田装油,这是被开除后另找的一家公司。

为了多挣点,我后来除了拉油,还拉过很多危险品,比如强酸强碱。这东西沾到身上就腐蚀,培训的时候我才知道公司以前因为操作失误和事故死过好几个人。我想着只要细心点不出错,装备齐全应该没问题。

油田系统属于特殊行业,超时加班也在法律的许可范围内,所以我经常连着五六个星期不休息。没想到还有比我更拼的老外,有位白人同事一连12个星期都没休息。不过,按年算的话,我去年还是干到了全公司里程第一,拿到了16万加币。

我是公司第一个干到第一的中国人,年底,公司CEO亲自给我打电话嘉奖我,还亲笔给我签了一张3000加币的奖励支票。我们一个团队的调度、销售都因为我得到了额外奖励。

去年我还全款买了辆车头,税后花了7.1万加币。有了车之后,我和几个朋友一起组了车队。一开始找的都是小活儿,也不怎么挣钱。后来前公司的主管找到我,给了我一批拉木头的活儿,比市场价高很多,我最高一天就能挣7000加币,连续干了有四个月。

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只要你好好干,努力踏实点,身边的朋友都会主动给你机会,路会越走越宽。今年到目前为止,我的收入已经超过20万加币,按人民币相当于年薪百万了。

 

这是我自己公司的第一趟货,那天特地拍照留了纪念。

现在我跑的里程数比以前少,工作也比以前轻松,挣的钱还多了,因为之前的合作关系能更好地维持下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接下来这几年,我还打算再买两个车头,把公司做大。

我把这想法跟老婆说了,她很支持我。说咱最难的时候饭都吃不起,兜里只有一百块。现在一百万咱都有了,怎么也比那会儿容易。就算真赔了,大不了重新再来呗。

这么多年,我老婆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我在外面跑车都是她照顾家里。其实她比我能干,跟我来到加拿大之后,在食品厂上了两年班就开始转学厨师,每天还坚持学英语到半夜一两点,门门考试都拿第一。她毕业后在餐厅、超市都上过班,每一任主管都很赏识,有次主动提出想提拔她做管理,我老婆为了照顾家里给婉拒了。

 

我和老婆孩子的照片。

今年上半年我回了趟国,想把父母接过来。可惜我妈有冠心病,不能长途颠簸。我想年纪大了,不来也罢。现在家里的情况比过去好多了,就算有啥事也不用怕。

我记得小时候我妈说过一句话叫“富贵保全家”,我这辈子没机会当官,能做到的就是努力多挣钱。这几年岳父岳母买房、小舅子结婚、姐姐在合肥全款买房,我们都帮了忙。家里人需要我的时候,我能站出来为他们做点事,这就挺知足了。

明年我就43岁了,但我还想变得更优秀。这一路走来我看到了太多优秀的人,比如免费教我英语还那么负责的加拿大妈妈,不啃老的公司老总儿子、对工作非常热爱的白人培训员......这些人至今还在影响着我。如果要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那我希望将来能继续在这个行业做下去,争取做成加拿大最大的华人运输公司。

*本文由曹哥口述整理而成,文中照片除特殊注明外均由曹哥本人提供。

*本文在今日头条首发。     

 

 

 

我,高考英语30分,出国杀猪后,攻克英语转行开卡车,现在年薪百万

自PAI 自PAI 2022-10-17 22:44 Posted on 北京

338

大家好,我是曹哥,在加拿大工作的安徽老乡。别看我现在英语说得还不赖,二十年前真是被它害惨过。1999年高考,我英语只考了30分,把总成绩拖得连三本线都没够着。从民办大专毕业后,我一直没找到满意的工作。无论东莞的电子厂,还是江苏的汽配厂,我在里面干的都是苦活累活,工资从来没上过两千。

混了几年之后,女儿出生了,为了老婆孩子,我决定冒险出国打工。2007年冬,我到加拿大一家食品厂做起了杀猪工。看到身边会英语的人纷纷跳槽,我也开始逼自己学英语,后来顺利转行卡车司机。这些年,我拉过很多危险品,还经历过几次死里逃生的大事故。十五年时间,一个毫无背景的穷小子能拥有现在的富足生活,可想而知我付出了什么。

 

这是我在加拿大的家,现在一家三口都住在这里。

在异国他乡的人,家人永远是心底最大的动力。如果不是当年家里条件太差,我可能也不会走上这条路。我的老家在安徽枞阳,是贫困县下面的贫困乡,贫困乡里的贫困户,总之就是一个穷字。那时候人均只能分个一亩三分地,尤其是我们这种孩子多的家庭,光靠种地很难吃饱饭。

1981年我出生的时候,上头已经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记得小时候二姐阑尾炎肚子疼,爸妈不舍得上医院,愣是让她忍了一个多月,最后疼得路都走不了了,才喊我舅借钱去看病。到了医院,医生说再晚两天都不敢保证能救活。这件事让我体会到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感觉。穷怕病,这个道理我到今天都还记得。

 

我老家的村子,小时候一到雨天,屋里到处都是接雨的锅碗瓢盆。

因为要帮衬家里,我哥和俩姐都早早辍学打工了,我成了唯一在上学的独苗。小学初中,我的成绩都还行,高一身体不好,耽误了一些课。到了高二,同学们对英语老师教得不满意,闹着要罢课,我阴差阳错地成了领头羊。结果是我被老师冷落,自己也不愿意学了,高考只得了可怜的30分,把总分拉得惨不忍睹。

本科没戏,民办大专一年学费1900块,家里没钱,我妈就到处找亲戚借。亲戚们一听我上的是大专,还是民办的,都不愿意给。我表哥自己不借就算了,一块吃席的时候他还跟桌上人说,一个民办大专有什么好上的,他们家这条件,估计借了都难还。当时我爸也在桌上,你说他得有多尴尬?

只有我妈坚持让我去报到,她说既然能上,砸锅卖铁也要去。她求了好几家亲戚,才给我凑齐学费和生活费。之后整整一年,我们家都没买过猪肉。

入校之后,我心里憋着一股儿劲,想参加自考拿个本科学历。除了平时听老师上课,我另买了很多书自学。没想到因为学习刻苦,我还因此追到了女朋友。

那姑娘看我为人踏实,就想跟我一直走下去。我说我家太穷了,她说没事,两个人一起挣呗,又不求大富大贵,将来一起买个小商品房过日子就行。结果呢,大专刚毕业,我就害得人家跟着吃了不少苦头。

 

上大专时和同学的合影,右边是我。

毕业前,我原本已经在学校的校招会找到了工作,我爸非不让去,说我叔喝酒的时候说过,让我毕业后去广州找他,他能给安排工作。我叔是老牌大学生了,据说在广州一家公司做领导,算我们老家混得好的,怎么着都能帮亲侄子一把。我怀着憧憬去的,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

为了套近乎,我妈让二姐送我去,理由是二姐辍学后给我叔家看过小孩,她去更有面子。见到我叔之后,他对我们却并不热情。当时我带了一包衣服一包书,寻思着让他帮忙找个活儿干,我一边工作,一边继续把自考的课考完。我叔看到书包后冷笑,说你正路子考大学都没考上,还自考呢!你来我这儿吃住行,但工作你得自己找。

我一听傻了,刚出校门什么都是陌生的,我咋找呢?我在广州转悠了一个月,都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后来女朋友也来了,我俩又找了两周,还是没找到。女朋友明显感觉我叔越来越冷淡,就跟我说,既然人家不欢迎咱,咱还是走吧,于是我俩又回到了南昌。

 

在广州陈家祠拍的游客照,来的时候很兴奋,走的时候很失落。

错过了校招会,回南昌更难找工作,我只能先去餐馆做服务员,培训期间没有工资,还不包吃住。女朋友在宾馆负责打扫卫生,打扫完了偷偷到食堂打剩饭回来给我吃。没剩饭的时候,我就一块钱买上四个馒头,啃完扛一天。有次出门女朋友想吃西瓜,我一看竟然要两块钱一个,赶紧拉着她走了。

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我妈一听我吃不上饭,让我赶紧回去。我说我已经毕业了,就是死到外面也不会回去,丢不起那人。一直在南昌坚持到过完2003年春节,我和女朋友才在同学的介绍下去了东莞。那是一家台商开的家具厂,一个月工资六百,包吃包住,睡的是十几个人的大通铺。

这个厂子最大的缺点是伙食特别差,给员工做的饭简直是猪食,难吃就算了,吃不完还不让扔,保安见你倒饭就嚷嚷。为倒饭这事我跟保安打了一架,到月底只好辞职走人了。那年正闹非典,人才市场全部关门。最难的时候,我和女朋友兜里只剩100块钱,花75块在小卖部楼道铺床睡了一周,剩下的留着填肚子。

后来同学帮忙提供了一个短期能住的地方,才给我争取到找工作的时间,靠着大专学历,我应聘上了一家电子厂的小组长。厂里每天要开早会,领导总爱在会上骂人,工人生着病也要完成任务,否则就不让下班。在那个地方,连吃饭都分等级,组长在单间里吃,伙食比工人好得多。我实在看不惯这些人的嘴脸,也狠不下心骂工人,结果自己先被淘汰了。

 

在东莞打工时的我,那时候看着年轻,穿得成熟。

失业之后,我去张家港投奔发小,跟他在一家韩国人开的铸造厂干了一年,期间和女朋友把婚礼办了。婚后我换到一家大型轴承厂继续当组长,这个岗位本来有机会去日本培训,同事知道后通过贿赂领导的方式抢走了机会。我去找科长大吵了一顿,又找到总经理理论,可总经理只会和稀泥,我一气之下又回到了车间。

与此同时,我还在坚持自学本科课程,每天下班都学到凌晨一两点。六月大热天,我在灯下看书舍不得开电扇,衣服都湿透了。我妈那时候也在江苏,白天照顾怀孕的儿媳妇,晚上心疼得在我旁边扇扇子,刚开始我没注意,学完一抬头才知道她已经扇了一个多小时。

2007年3月,我终于考完了自考本科的所有科目,只差见导师写论文了。就在这个时候,我心里又有点打鼓,因为从现实角度来看,我感觉语言可能比学历更值钱。

和厂里同事交流的时候,我发现本科毕业的员工每月有500块的学历补贴,要是英语流利,能额外多1000块的语言补贴,还有机会跟外国客户接触,年薪给开到十万左右,升职加薪也更容易。我这个大专生每个月只能拿1700,即便日后升到科长,一个月也不过5000,还是比不过人家会英语的。

 

在张家港打工期间照的相,那时候我24岁。

我想起来以前闲聊的时候,发小说他看到过出国打工的广告,还撺掇我一块出去挣点钱攒个首付,学好英语回来好拿高薪。趁休息的时候,我拉着发小去了趟劳务中介公司,中介给我们推荐了一个去加拿大食品厂的项目,听着挺正规,要面试、笔试、体检......反正总共七轮筛选,被选上了一年起码能挣二十万。后来听说中介费要五万八,发小就找借口没再去。

说实话我心动了,不过当时也有点犹豫,不知道这是机会还是骗局。我老婆和我妈听了都不想让我去,那阵子我女儿刚出生,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在上海住了一个多月的院,我在医院地板上睡了一个月,每天被住院费催得焦头烂额。想来想去,我还是觉得这是个机会。

下决心的时候,我哭得稀里哗啦,跟我妈说你放我出去吧。我要是不出人头地,这辈子都会被人瞧不起。出去是好是坏,我无怨无悔,只有走这一步险棋,咱家才有可能翻身。

我妈看我眼泪直流,心软同意了。我老婆这边还是不放人,她说孩子才刚出生,你这个当爹的不能不在身边。我跟老婆说,孩子一场病把这几年的积蓄花掉了,我不出去就买不起房子,你的衣服、包啊这些也都要钱。她还是不同意,我说如果这次听你的,那以后啥事都我说了算。她一想,说那你还是去吧。

 

2007年6月大女儿出生不久,一家三口合照。

家里人都同意后,我开始踏踏实实准备面试。最后两轮体检和面试要去济南找加拿大那边的老外,上车前中介让先把五万八的中介费交了。我当时手里还有点钱,是孩子住院时哥哥姐姐们借给我的,孩子看完病剩下的刚好够中介费。我怕上当受骗,攥着钱不敢交,听说面试不过会给退,我才一直等所有人都交完之后,最后一个交了钱。

一路上我都心情忐忑,担心要是遇上骗子就完了。直到大巴车开到济南见到老外,我才确定这是个真的项目。当时全国各地来了有一千多号人。面试上的直接签合同,没面上的当场退钱。通过了体检、体能测试和笔试后,我也拿到了合同,跟一起报名的人开心地合了张影。

 

我(右一)和同一批出国务工人员合影,有些人至今还在杀猪厂上班。

2007年11月,去加拿大的签证下来了,我和一起报名的同胞从全国各地去了北京坐飞机。走之前我老婆眼泪汪汪地说,你不要被人当猪仔给卖了。我说你放心吧,就是死我也要爬回来,我一定会回来接你们。

飞机从首都机场出发,一直飞了13个小时才到达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多伦多,接着又转大巴去工厂所在的布兰登。到地方已经是晚上了,天上下着大雪,把我冻够呛,安排好宾馆赶紧睡了。

第二天要跟宿舍房东签合同,没想到公司先帮大家垫付了半个月房租,每人还发了一袋米、一袋面、一张50加币的购物券。房间里配的是席梦思床垫,还有暖气片和地毯。

 

背后就是公司的厂房,那个镇一共有五万多人口。

周一上班后,我先被带着了解了自己的岗位。说是杀猪工,其实不用杀,只要把冷冻过的生猪摆在平台上,用切割机分割成块。试过以后,我发现这个工作并不轻松。

相比那些欧洲和非洲员工,我体格小太多了,同样的劳动强度他们干着合适,对我来说就算是极限,只能咬着牙坚持。每次倒班的时候,我就跟虚脱了一样。由于一直接触冷冻猪肉,每天早上醒来我手指头都是僵的,得用热水泡软了才能捋直。

因为是新人还不熟练,刚开始我每小时只挣10加币,好处是工资一周一发,入职第二周我拿到了300块加币,当时汇率是1:7,相当于周薪2100元人民币!想想之前累死累活一个月,工资才1700,这才一周就拿了这么多,感觉真是来值了!大伙儿也都高兴坏了,赶紧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

随着动作越来越熟练,我的工资涨到了每小时13加币,工作头一年,我就攒了3.2万加币,换算成人民币有22万。春节我回了趟国,把家里外债全部还清,把老婆孩子都接了过来,平时花钱也不像以前那样紧紧巴巴的了。

 

这是我在车间干活的照片,箱子里装的是挂猪肉的铁钩子。

和工友熟悉之后,我也对加拿大这个国家有了更多了解。比如说这里的毒品问题,我们公司就有几个老外喜欢抽大麻,这在从小接受禁毒教育的我们看来简直不可想象。

不过人家是印第安人,抽了也不犯法,有好几次他们请我尝一口,我都拒绝了。相比美国的枪支泛滥,这里的枪管得还算严,恶性事件不多,经济不好的时候偷车事件比较多,总体还算安全。

按说工厂条件不错,安全也没什么问题,在这稳稳当当干下去挺好,但我发现流水线上的老外越来越少。一打听,发现原来人家会英语,找到更挣钱的工作都走了,这事一下子刺激了我。一位当地老华人知道后,每周都免费给我们几个中国同胞安排一次英语课,不过学起来还是太难了。

后来我们认识了住在附近的一位五十多岁的白人女士,她平时会去教会做志愿服务,听我们抱怨英语不好学,便主动提出每周六免费教我们三个小时英语。

这位女士很细心,从发音开始教起,还自掏腰包买资料复印好给我们三个。有时候天气不好,她知道我们都没车,就开车过来把我们接到她家,学完再送回宿舍,所以我们都习惯叫她加拿大妈妈。

有次周六我们去她家没人,就在门口等,过半个小时她出现了,说早上把上课的事忘了,到公司想起来又专门请假赶了回来。给我们上完课,她又匆匆忙忙赶回公司。这位加拿大妈妈让我很受感动,人家分文不收,这么义务帮我们,再不努力就是自己的问题了。

 

我和加拿大妈妈的合影,她个头比我还高。

除了跟加拿大妈妈学,我还报了更专业的学习班。工厂中班是下午2点到凌晨1点,下班一到家我就赶紧睡觉,第二天早上8点起来先上课,12点上完课抓紧吃饭,接着又去上班,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两年。

其实学习不难,重要的是坚持。老师从ABC开始教,有些人觉得没意思就没再去,后来觉得来回跑太累了,或者想多加班挣钱,又走了一些。坚持到最后只剩我在内的三个人,我们就每天互相打气,鼓励自己把英语熟练,争取早点离开这里多挣点钱。

当时我在流水线上割肉一年底薪有3.2万加币,算上加班最多一年拿了4.6万加币,合人民币快30万。按说也不少了,但我听说我们厂的一个工友学了电工后,薪资一下翻了快三倍。这对我们几个同事激励很大,平时吃饭的时候,聊的都是怎么学技术,怎么转行。

那阵子我了解过不少专业,有同学喊我去学护士,说男护士特别吃香,缺点是时间成本太大,要先到普兰顿大学学一年英语,再学四年护士,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经济上我都做不到。

学电工倒是可以一边学一边上班,但也要两三年才能学出来。综合个人情况,我决定去学开卡车,卡车司机危险性高一些,好处是挣得多,而且从学习到拿驾照只要六周时间。

 

同事和我一起学的开卡车,这是在驾校练车的照片。

驾校前两周笔试,后四周上路。我笨鸟先飞,提前两个月买了书,边上班边学习,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后来站着都打瞌睡。驾校咖啡免费,我就拼命喝咖啡,喝到咖啡都不顶用了,头像炸开一样疼,只好请假专心学习。

2011年6月份,我顺利通过笔试和路考,拿到了大卡车的驾照,紧接着就开始找工作。在加拿大卡车行业,新入行没人介绍是很难找到工作的,我投了很多简历都没音信,就去问给食品厂拉猪的运输公司。他们说不缺人,我没事就去问,一直问到第三个月终于愿意招人了,我赶紧把杀猪的工作辞了。

上岗前有一周的新人培训,刚培训完就下大雪,我没经验,公司不敢派活儿,临时给我安排洗车的工作。洗车的时候溅得身上到处是猪屎,真是又脏又累又臭,啥时候能开车也不知道。没干多久,我又在网上投起了简历。

两个月之后,我接到一通电话,说可以邀请我拉罐装液态化肥。对方是个农场主老板,有四十多个员工,自己一家五口人做管理。老头管财务,老太太管后勤,三个儿子分别负责修理机械、收售粮食、管理车队。每次我忙完,老太太都会对我说,“感谢您帮我们挣钱。”其实我更感谢他们一家人,拿驾照半年了,这是我得到的第一份司机工作。

有天早上六点,我卸完化肥发现车陷进淤泥里了,调度说拖拉机要到下午四五点才回来,我一听很着急,这不浪费一天吗?于是我就找了把铁锹,一个人在那挖,弄得汗流浃背。浑身是泥。

折腾到十一点多,突然发现有人带着拖拉机来帮我拉车。对方说农场经理在摄像头里看到我一个人努力挖了很久,就打电话调了车来帮我。我说太感谢了,他说,不,是你的努力感动了我们。

 

加拿大的农场,地多人少,都是大规模集约化生产。

这件事对我影响特别大,我对农场工作的工作更加尽心尽力。有次连续开车累到胃出血,纯靠意志力回的家。我老婆看到我吐血了,哭着说咱不开车了,我说没事,死不了,休息两天又继续上路。最后不得已离开那里,是因为出了一次大事故。

那是2012年7月,我刚买了房和车,8月份老婆生了老二,小孩肠梗阻手术后要在保温箱里待三个月。这三个月里做了至少三次手术,最后还是没保住。那段时间我压力很大,吃不好睡不好。有天拉着半罐液态化肥下坡,一个急刹车把车尾两个罐子给晃翻了,连带着车头翻进了沟里。

幸亏我安全带系得紧,警察和急救员见我只受点擦伤特别惊讶,给我浑身上下检查了四次,问我要不要去医院,我都拒绝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警察拥抱了我,说我太幸运了,他做了几十年警察,第一次见到经历过这种事故还没什么事的。

老板赶来后说人没事就好,车不用管。他问我害不害怕,还敢不敢继续开,我说敢,但是车子报废了,新车要下年一月份才回来,这么长的时间我不能闲着。小孩还在保温箱,车贷房贷一个月要一千多加币,一件件事压得我满头是包。那些天我感觉自己都有点抑郁了,每天就呆呆地坐在门口,看着外面下大雪。

 

当时的车和房,右边的车头是公司的。

朋友们知道后都来帮我,有一个好哥们直接把银行卡给了我,说里面有钱,你拿去用吧,让我特别感动。有了钱我压力没那么大了,缓过劲儿赶紧找了个送货的工作。没多久,拉猪的运输公司又打电话要我去上班,这次我培训一周终于能上岗了。跑了一趟,就发现这个活儿比之前干的都要辛苦。

入职培训时讲过,一车猪死3头是ok的,死4头以上要写报告,死6头以上是非常严重的事,要写很详细的报告。曾经有位兄弟因为天热一车猪都死了,他被控“虐待动物”判了半年刑期。下雪天太冷,时间久了猪很容易被冻死。我们走的省道铲雪不及时,我也只能冒着雪赶路,开在上面心惊肉跳的。

说实话,在交通基建这方面,加拿大这边完全没法和国内比,这边很多烂路,因为地广人稀、人工成本高,平时也不怎么维护。有时候遇上罢工,也堵得人没一点脾气。最可笑的是,有条烂路原本都要修了,后来因为修路要锯掉一棵树,环保组织天天派人蹲在那树上,就一直没修成。关键那树就是年纪大一点,也不是什么稀有品种,加拿大的森林里有的是。遇上这种扯皮还是挺烦人的。

 

加拿大特别爱下雪,这是我拉油的时候车陷到雪地里,在等待救援。

运猪那段时间,我浑身上下都被染得是猪味,头发毛孔里都是,自己有时候闻不见,别人一闻就臭得不行。干到第三个月的时候,我又想换工作了。这次,我找了个拉平板车的工作。

公司老板很直接,说你是来面试的第一个中国人,试一下看看,不行就不要你了。这句话算把我的斗志激起来了,我很努力地去干,很快得到老板的信任,后来陆陆续续给公司介绍了好几个中国司机。

这位老板有40辆车,身价起码几千万加币,但他几乎不休息,他儿子也跟我们一起开车。儿子说,老爸的钱是老爸的,他要自己努力挣钱。人家衣食无忧,英语比我好,背景比我好,体能比我好,这样都还在努力,我凭什么不努力?一想到这些,我就干劲十足。

 

我在运输公司开的平板车,长23米。

我每周工作时间50小时起步,超了按1.5倍算加班费。刚开始公司让我一周上五天休两天,后来上六天休一天,等熟练了才可以加班。那年我拿到手8万加币,相比在杀猪厂翻了一倍多。我在那干了两年,走的时候老板对我说:只要你想回来,随时都可以。

说实话我也舍不得离开,但之前干活儿都是在本省,现在拉平板可以满加拿大跑,见的世面更广了。这时候我才发现我们那个小镇太小了,我想起我那个没保住的孩子,如果在大的城市有更好的医疗条件,也许就能保住。

这么一想我就迫切地想离开那里,到更大的城市去。我跟老婆说,咱们不能在这温水煮青蛙了,古时候说“孟母三迁”,咱不能光说说,几万公里都来了,这几千公里还出不去吗?老婆听了全力支持我。

决定好之后,我们把房子卖了,我给老婆孩子重新租了间小房子,把自己用的锅碗瓢盆扔车上,一个人去了加拿大工资最高的地方——卡尔加里。走前我跟老婆说,你等我,三个月后我回来接你。

到了卡尔加里,我幸运地进了加拿大最大的罐装运输公司Trimac。这也我是第一次进大公司,试用期期间,公司安排了一个白人培训员带我,他和我一起上早晚班。这个白人兄弟工作非常努力,他每天早上两三点就起来干活,我睡不醒,他就让我睡,自己把车开到地方装满油,等我睡醒了再自己把车开回来。

他教我的时候极其有耐心,每一步都讲得很细。他说,工作是自己选的,要认真对待它,努力把它做好。我在这家大公司最大的感受就是,以前我总觉得我们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但我到了这边才发现,比我们勤劳的人还有很多。

 

新公司第一年的年会,我得了最佳新人安全奖,奖品是一个14K金的记念奖牌。

我刚到那阵子正好是原油市场开始下跌的时候,刚开始还能拿个十几万,后来工资一路跌倒八万多加币,最后公司合同也到期了,只好把我们都裁员了。我又找了一家公司,曾经最多一个月运了41趟,那一年挣了13万加币,刷新了我的收入记录,可惜公司没多久倒闭了。

后来我找了份拉炸药的活儿。炸药是危险品,不能随便停车,也不能离规划路线太远。我们跑的大都是山路,有时候还要上洛基山脉,那真是山路十八弯,培训的时候听说之前有辆车就不小心开到沟里去了,结果二次爆炸把救护员和消防员都伤到了。每次开车的时候,我都一直提醒自己要小心,没想到还是出事了。

那次上山时是个大晴天,下山的时候下起了雨夹雪,路面结了一层冰。我车上拉着20吨炸药,下坡的时候车突然就失控了,一直加速度往下跑,一踩刹车就打滑。右边是万丈深渊,滚下去必死无疑;左边是山,撞上去也是个死。我远远看到对面有辆车正慢慢往上爬,来不及多想,一把方向打过去撞向了他的车尾。

最后我俩的车都报废了,炸药没事,我被公司开除了。当时我心情非常低落,再一想,遇到这种事能保住命就很不错了。况且也没有人责怪我,同事们都来安慰我,还问我要不要去让心理医生辅导辅导,我觉得没必要就没去。

 

在油田装油,这是被开除后另找的一家公司。

为了多挣点,我后来除了拉油,还拉过很多危险品,比如强酸强碱。这东西沾到身上就腐蚀,培训的时候我才知道公司以前因为操作失误和事故死过好几个人。我想着只要细心点不出错,装备齐全应该没问题。

油田系统属于特殊行业,超时加班也在法律的许可范围内,所以我经常连着五六个星期不休息。没想到还有比我更拼的老外,有位白人同事一连12个星期都没休息。不过,按年算的话,我去年还是干到了全公司里程第一,拿到了16万加币。

我是公司第一个干到第一的中国人,年底,公司CEO亲自给我打电话嘉奖我,还亲笔给我签了一张3000加币的奖励支票。我们一个团队的调度、销售都因为我得到了额外奖励。

去年我还全款买了辆车头,税后花了7.1万加币。有了车之后,我和几个朋友一起组了车队。一开始找的都是小活儿,也不怎么挣钱。后来前公司的主管找到我,给了我一批拉木头的活儿,比市场价高很多,我最高一天就能挣7000加币,连续干了有四个月。

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只要你好好干,努力踏实点,身边的朋友都会主动给你机会,路会越走越宽。今年到目前为止,我的收入已经超过20万加币,按人民币相当于年薪百万了。

 

这是我自己公司的第一趟货,那天特地拍照留了纪念。

现在我跑的里程数比以前少,工作也比以前轻松,挣的钱还多了,因为之前的合作关系能更好地维持下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接下来这几年,我还打算再买两个车头,把公司做大。

我把这想法跟老婆说了,她很支持我。说咱最难的时候饭都吃不起,兜里只有一百块。现在一百万咱都有了,怎么也比那会儿容易。就算真赔了,大不了重新再来呗。

这么多年,我老婆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我在外面跑车都是她照顾家里。其实她比我能干,跟我来到加拿大之后,在食品厂上了两年班就开始转学厨师,每天还坚持学英语到半夜一两点,门门考试都拿第一。她毕业后在餐厅、超市都上过班,每一任主管都很赏识,有次主动提出想提拔她做管理,我老婆为了照顾家里给婉拒了。

 

我和老婆孩子的照片。

今年上半年我回了趟国,想把父母接过来。可惜我妈有冠心病,不能长途颠簸。我想年纪大了,不来也罢。现在家里的情况比过去好多了,就算有啥事也不用怕。

我记得小时候我妈说过一句话叫“富贵保全家”,我这辈子没机会当官,能做到的就是努力多挣钱。这几年岳父岳母买房、小舅子结婚、姐姐在合肥全款买房,我们都帮了忙。家里人需要我的时候,我能站出来为他们做点事,这就挺知足了。

明年我就43岁了,但我还想变得更优秀。这一路走来我看到了太多优秀的人,比如免费教我英语还那么负责的加拿大妈妈,不啃老的公司老总儿子、对工作非常热爱的白人培训员......这些人至今还在影响着我。如果要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那我希望将来能继续在这个行业做下去,争取做成加拿大最大的华人运输公司。

*本文由曹哥口述整理而成,文中照片除特殊注明外均由曹哥本人提供。

*本文在今日头条首发。     

 

 曹    哥 | 口述 

 逍遥鱼 撰文 

  祖一飞 编辑  

 

 

-THE  END-

 

==============================================================

 

放下骄傲,名校生读“双非”研究生

人物作者 每日人物 2022-10-11 20:00 Posted on 北京

 

 

一个毕业于985、211高校的大学生,愿意去普通一本乃至二本大学读研吗?若是数年前,这大概会成为一条颇有猎奇色彩的新闻。但放至今日,它成为很多人被动甚至主动做出的选择。

 

“双非院校硕士报考人数猛增”的新闻开始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以至于催生出“考研倒流”这一名词——指越来越多毕业于双一流高校的学生报考双非院校(非985、211高校)的现象。

 

我们好奇的问题是,这群通过高考打开名校大门实现学历跃升的高材生,为何会在考研过程中放弃名校光环?当考研演变成“二次高考”,获得一份硕士学历究竟意味着什么?

 

 

 

 

文 | 祁佳妮

编辑 | 楚明

图 | 视觉中国(除特殊标注外)

 

 

 
 
放下骄傲
 
 

来甘肃一所双非大学报到的第一天,郭萌有些释怀了这一切。

 

她本科毕业于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高校之一,学的是俄语专业。决定考研时,她想跨专业学法律,“想也没想”就将华东师范大学作为了自己唯一的目标院校。“就要去公认的学法最好的地方。我本科是211,如果读研的学校比本科要差,那这个研究生读了也挺没意思的。”

 

这似乎是绝大多数考研人的天然反应:读研当然要去比本科更好的地方。对双一流本科的学生们而言尤其如此,211毕业的就应该考985,985毕业的就要冲清北人复,最次也得留在本校,“降级”读研未免太跌身份。

 

初试成绩出来后,郭萌离华东师大的分数线只差几分,但那也足够筛掉一大批人。

这是2021年4月,郭萌本科毕业的第三年。她在前一年就随大流报名过研究生考试,想考上海一所211院校的金融专业,看了几天书后,她发现自己对金融并不感兴趣,便弃考找了份工作。等她决定辞职,沉下心来认真备考时,才意识到考研分数线在报名人数激增的几年里已经水涨船高。

 

她刚毕业那会儿,新闻还在说考研人数突破两百万大关。她2020年备考时碰上疫情,考研人数增到了341万。而今年考研预报名结束后,已有人预测这个数字会变成520万。五百万人做出了一致选择:考研。

 

对当时的郭萌来说,“二战”和出国都是相对艰难的选择。前者考验抗压能力与持久恒心;后者则要攻破语言难关,以及获得巨大的经济支持。直到两条路都被堵死,郭萌才想到了调剂。

 

那是“心拔凉拔凉”的感觉,打开调剂系统,郭萌才发现有这么多名字都没听过的大学,而给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学校逐个发送调剂申请,很大概率还被无情拒绝。自尊与自信遭受双重打击后,她在调剂系统将要关闭的那一周收到了来自甘肃的调剂通知,而后进入复试后被顺利录取,最终接受了这张二本院校的录取通知书。

 

一个双一流本科毕业的学生总能从考研调剂这件事上收获不少人生感悟。郭萌觉得这好像是社会给了自己一巴掌,因为之前都太顺风顺水了。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一路按着目标升学,很轻松就得到了一份拿得出手的第一学历。考研滑坡让她痛苦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让她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去不到那个学校,我的人生就是失败的,没有希望的。她还安慰自己,“九月份先去读几天,实在读不下去我再退学。”

 

这种强烈的抗拒一直持续到开学报到那一天。她想起老家认识的一个学妹,高中时学习很好,参加过人大保送班的考试,只是高考失利去了双非院校。为了弥补遗憾,学妹想考研上人大,但到真正报名那天,她还是改主意换了一所难度较低的学校,可也没考上。

 

不同于她的沮丧,本科的学弟学妹却不时对郭萌投来羡慕:学姐你考上研究生真好。她感到“受宠若惊”:自己如此排斥的二本学校竟成了其他人的羡慕对象?这些来自精英大学的孩子们仿佛数年间都放下了心气,“哪管什么学校呢?只要有研究生读就行”。

 

与郭萌这样被动降级读研的人不同,在考研竞争愈发激烈的环境下,也有不少更为务实的双一流高校学生主动考取双非院校研究生。

 

KK毕业于天津一所双一流高校的英语专业,她报考了上海一所双非大学的汉语教学专业,朋友都笑她“傻”。

 

这种规避竞争的“逆向选择”却让KK成为周围人里“一战”上岸中的极少数,“大家都卷好学校,所以就我上岸了,很多人都『二战』去了”。有同校的好友“三战”人大,期间得了抑郁症,今年结果如何还未能预知,但KK已经快要研究生毕业了。

 

主动降级的KK很清楚自己受不了这种努力多年却一无所获的煎熬。除了精神上会高度紧张,家庭也在不断施压。爸妈并不支持她考研,父亲传统的大家长式作风令她害怕,“如果这一次考不上,我是不可能在家继续『二战』的。”

 

比起那些怀抱着巨大不甘来此读书的调剂生,KK的心态简单很多,“我就是想要一个研究生学历,所以才会考一个不如本科的学校”。

 

在考研这座千军万马冲锋的独木桥上,越来越多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不得不接受了在双非读研的结果。如郭萌从中吸取到的教训一样,“我不能只做一个骄傲的人”。

 

▲ 2021年12月18日,考研进入最后一周倒计时,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内备考学子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庆幸
 
 

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感,几乎是很多双非研究生上岸之后的情绪底色。

 

在一场四五百万人参加但只有百万人入选的考试中,不管上哪条岸,区别大概只是从“豪华码头”降级到“普通码头”。只要能上岸,就好像是能令人喘口气的幸事了。

 

“能走就走”是考研圈内送给调剂生的一句忠告。毕竟如果今年不走,明年上岸只会更加遥遥无期。这迫使小唐急切地想要上岸。

 

小唐从川大毕业,考研时以0.06分的差距被本校拒之门外。她来不及懊悔太久就开始申请调剂,考研失利的失落感被巨大的无书可读的恐惧感所掩埋。参加完福建一所双非院校的调剂面试后,小唐不到一小时就被录取了,她是该专业招收的最后一名学生。这近似于攥住了登上方舟的最后一张船票,“太感动了,有人要我了”。

 

她还不想就此被抛向社会。看看自己本科毕业时的简历——在冲浪店做义工,去音乐节当志愿者,去沙漠种树,尽是在主流评价体系中毫无竞争力的实践经历,而同侪们早已挤进各家大厂实习镀金,毕业后做起了编剧、摄影师和公务员。直到那时,她才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没有所谓的职业规划。小唐一直很难迈出找工作的那一步,“大家好像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但我没有特别想做什么,我就想多读一点书,等我想好了这些再出来。”

 

她又补充一句,“(读研)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逃避就业。”

 

读研三年,意味着一个迷茫的年轻人又可以退回到学校的象牙塔里读书思考,那里足够封闭,也足够安全。虽然就业压力不会在几年之后就此消失,但眼前能让自己暂时规避竞争的方式,或许也只有去读一个研究生,哪怕它只是一所双非院校。

 

而对想要换专业的同学来说,读研相当于拿到了一张走向新领域的入场券。双非与否,在此时更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郭萌从211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并不容易。俄语的地域性太强,在南方很难找到一份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大学四年,郭萌熟读俄国文豪著作与俄国史,着实陶冶情操,但她进社会才发现自己没有一点基本常识。她想跨考学一个实用性更强、有更多工作机会的专业,这就想到了学法。

 

法律这样准入门槛高的行业,几乎只有进行系统性学习并通过法考才能将一只脚迈进去。郭萌安慰自己,就是想要一个法律专业的学历,只要达到了这个目的,什么学校都行,更何况“学校愿意给我这个机会读研,也算是对我的一种馈赠”。

 

读研之后,“退而求其次”的人生态度似乎从接受双非院校调剂的那一刻起在她的意识里悄然滋长。

 

“人生不是只有一条路,除了读博,我还可以去律所,也不是只有那些红圈所。我进不了大律所,可以进精品所,进不了精品所我就去找一些好团队。不是只有成为最好的那一拨人,我才能活得开心。”她说。

 

如今的研究生考试留给双一流本科生们实现“阶层”跃升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小,郭萌目睹过这几年的剧烈变化。她2018年毕业时,同班同学中还有不少人流向更好的学府,但现在双一流学生中成功冲刺名校的人越来越少。与此同时,双非院校硕士报考人数猛增。深圳大学的报考人数超过人大,而长江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多所学校的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则超过50%。

 

兰州属于考研调剂B区,较为宽松的限制条件吸纳了许多双一流本科以及法学五院四系的学生们来此读研。郭萌给学院登记学生信息时发现,除她之外,有不少人来自大连理工、西南政法与西北政法这样的名校。开学术研讨会时,郭萌在双非院校里罕见地体会到了学习的吃力感——因为同学们都来自一流大学,她反而没那么突出了。

 

她也不再建议本科的学弟学妹们一往无前地冲名校,“眼里不要只有北外上外和985,认清现实再做选择”。

 

▲ 考研季,沈阳某高校图书馆一座难求。
 
 
 
尴尬
 
 

做出去双非读研的现实选择后,学生们往往要在羞耻、尴尬与懊悔的复杂情绪中经历漫长的心理调适。

 

向旁人介绍起自己的学校都成了一件不那么光彩的事。郭萌始终不愿说出读研院校的全称,她只用“甘肃的一所政法大学”来指代学校,因为早已疲于解释这背后的心路历程。曾经她也试过坦然说出院校名字,换来的依旧是他人诧异的惊呼——你跑来那么远的地方读研有什么意思?她索性用隐晦表达模糊掉层级分明的学校排名。

 

等级与排名总与选拔性考试相伴而生,一场考试就能影响一个人此后多年的人生境遇,人从此被打上了价码分明的标签。985,211,双一流,一本,二本,像磁铁一样吸附着各自的方阵。许多人在高考时冲破了这层壁垒,而又在考研时跌下神坛,在一所普通大学看清了这背后的差距。

 

金琉毕业于北师大,调剂来一所位于秦皇岛的二本学校读研。她是体育特长生,对比两所学校差距最直观的方式是游泳池。这所二本学校没有游泳池,学生上游泳课,需要去校外一家和学校达成合作的公共游泳馆。而北师大的游泳池,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的训练基地。在此之前,金琉从没想过双一流大学与普通大学在硬件设施上的悬殊会如此之大。

 

还有人感知到的是一种生源之间的明显断层。优米从双一流大学的英语专业毕业,去黑龙江一所双非院校读研时,发现不是每一个英专生都像她一样手握专四专八口笔译的证书,班上同学的四六级成绩甚至比非英专生还要低,没有与她水平相当的人。

 

▲ 优米复习时写的便利贴。图 /  受访者供图

 

小唐在川大读书时,校风自由,管理宽松。如今读研,学校僵化的管理制度延伸至每一个角落,宿舍每晚10点半需要准时指纹打卡,学生外出留宿要向家长、导师和辅导员三方请假,回学校若超过门禁时间,还得“求辅导员下楼开门”,无形中给人一种心理负担。小唐的研究生生活中充满了“不成问题的问题”——“我要活得小心翼翼,担心哪天会不会触犯校规,煮面锅被没收了会不会受到处分,取消我的奖学金评级。”

 

另一些苦恼则非常具体,比如宿舍“太烂了”。KK的学校在上海城区,硬件设施很是老旧,而她住在没有空调的一楼。上海的冬天阴冷刺骨,学校池塘里的水漫进宿舍阳台,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都在零下持平,她盖三床被子睡觉,“非常艰难”地过完了研一。

 

在高等学府遍布的徐汇区读书,KK用“夹缝生存”形容自己的处境——自己所处的这所学校旁边就是复旦、上海交大和华东理工这些名校。“上海不缺人才,而我只是个双非。”

 

她无法理解,身边同学为什么会把这样一所双非院校视作“神圣的殿堂”,“考上之后就像光宗耀祖了,十条朋友圈里九条半都在转发学校的信息。”

 

“这就是个普通学校。虽然是我自己的选择,但我内心很痛苦。”KK说。

 

更令人忧心的是,“双非研究生”的烙印终将会覆盖本科光环。

 

郭萌用“学历不足”定位如今的自己。这有些令人恍惚,大学毕业后她做外贸生意、进互联网公司,都未曾吃过学历受歧视的亏。短短两三年过去,降级去双非读研却让她看到了与本科时截然不同的世界。简历上的学校被分为三六九等供面试官们挑选审视,滑落至双非,意味着现在轮到她被筛选、被淘汰了。

 

她考虑过读博,给一些心仪博导发邮件自荐,对方的回应都有些冷淡。学术成果不够是一方面原因,她觉得这其中也有学校给她拖下的后腿,“也许老师们对双非研究生不是那么感兴趣,我知道大家都喜欢好学校的学生,毕竟学历是最快的筛选方式”。

 

学历背后的“阶层”差异还会直观地显现在工资市场上。KK所在的汉教专业,双一流毕业生会比双非毕业生多拿两千块补贴金。这两千块对KK来说“差很多”。她曾经的学校达到这个标准,如今却够不上这个门槛。

 

正在失效的名校光环,有时又像是一种负担。郭萌最无法忍受的,是任课老师针对名校学生的嘲讽。她绘声绘色地模仿老师们的语气,“我知道大家不是心甘情愿来这里的,但你们有没有想过?但凡当时努力一点,你都不会来这读书。”

 

这般来自老师的质疑与讥讽很令郭萌寒心,“其他人不理解也就算了,但老师是跟大家同一战线的人啊!他打心底里看不起我们,觉得我们是调剂生,就用一两句话抹杀我之前所有的努力。”

 

她觉得这就像社会对当代年轻人的一种“PUA”——“所有的结果都归因于你自己不够努力。可是不努力的人怎么会考上研究生呢?”

 

 
 
 
 
“刚需”
 
 

研究生考试已经是除高考之外的考生规模最大的选拔性考试。而它的录取率远低于本科,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人能够在这场考试中突出重围。

 

很多考研人会对此发出感叹,“考研比高考痛苦多了。”

 

在湖南大学毕业的小Y眼中,“高三会更快乐。”因为那时所有的东西都很明确。即使到了高三,你也只是在重复中巩固学过的知识。而考研公共课里的政治、英语与数学,则需要考生在几个月时间里从头学起。对于跨考的同学而言,专业课更是一道难关。

 

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张淇将考研形容为“一场混战”。“不同专业,不同分数,考不同学校的人都混在一起考试,你不知道对手是谁,大家都很焦虑,都很痛苦。”

 

张淇今年大学毕业,本科40个同学里只有几个人选择了工作,剩下的都在考研。考研似乎成了个“像高考一样的既定事实”,看上去天经地义。在她看来,读研已经不单是为了镀金或提升自我。“它是一个敲门砖。没有硕士学历,很多工作你就没有机会。这是硬性条件。”

 

今年夏天,北京朝阳区流出的一份公务员招聘名单显示,95%的入围者均是名校毕业的硕士。而应聘城管队员这一最为基层的工作岗位,最终上岸的5人中也有4人是硕士。

 

为了这块敲门砖,从本科起就出身双非院校的同学们有着更为迫切的考研需求。用金琉的话说,考研是双非学生们的一种“刚需”,近乎“二次高考”。

 

早上8点,图书馆里就不剩一个空座位了,目光所及之处都是“肖秀荣”的名字与那本考研政治黄皮书。见过二本学生复习考研的盛况后,金琉的眼睛瞪得像葡萄,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震撼感写在她脸上,“我就没见过那样学习的!”

 

小唐以为川大已经有很多学生考研了,直到来到福建,这所双非学校考研的人远超她的想象。沿海地区的学生人均一辆电瓶车。小唐每次去图书馆都看见宽敞的停车场被密密麻麻的电瓶车塞满。每层楼都是手里抱书走来走去或是搬着小板凳呢喃背书的学生。

 

渴望通过考研实现学历跃升的双非本科生,与渴望通过考研守住学历骄傲的双一流本科生,在这同一件事上形成了痛苦的互相映照。没有人不在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可现实的是——如大学教师黄灯在《我的二本学生》中所写,“在大众化教育的时代,越来越多年轻人获得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但不可否认只有少数幸运者能进入几十所光彩夺目的重点大学,更多的则是只能走进数量庞大的普通二本院校。”

 

考研也是如此。多所高校宣布提高推免比例,这也意味着浩浩荡荡的五百万考研大军中,更多人将放弃名校幻想,走进数量更多的双非院校。

 

有个男同学是金琉眼中的“聪明人”。男生本科是东北石油大学,考研一志愿是河北科技师范大学,如此反常且心甘情愿的“滑落”,背后其实是再现实不过的考虑。“首先他家就是秦皇岛的,学校离家很近;其次他一志愿就填这儿,分数高,奖学金就是他的呀。”在这所学校,一志愿考生的入学奖学金会比调剂生高50%。这多出来的几千块奖学金,足够让男生放弃优越感,早日看清现实。

 

标签与学历“阶层”是无处不在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双一流大学与双非院校,一志愿考生与调剂生,在这些二选一的选择题里每走错一步似乎都会让初进社会的年轻人付出不少代价。很少有人能跨越鸿沟,大多数人只能看见它,然后服从它的规则:那就继续往上考吧。

 

KK所在的英专就业很难。学长学姐们大学毕业后直接工作的前景吓退了她,“我上一届的学长毕业后进了国企,加上双一流补助,一个月工资才五千多,没住宿,也不管饭。”

 

一个让她更加庆幸自己读了研的案例是——本科室友提前一整年复习备考厦大失败,当湖南一所双非院校的调剂申请摆在她面前时,她没有去上学。去福州一家外贸公司上班之后,工资到手4500元,经常加班。现在再想考研,却没了时间和精力复习。

 

“她挺后悔的。”

 

说出这句话之后,KK觉得自己没什么可再抱怨,顺利上岸的她已经占尽“便宜”,“我读个研究生出来,就算什么也学不到,但考公可能都会比本科生多出一些基本工资,对吧?我就是拿一个硕士学历,想用这个学历在社会上找一份工作,给我的钱稍微多一点点。”

 

对于和她一样的许多普通人来说,这看上去也就足够了。毕竟,“谁又会后悔有一份研究生学历呢?”

 

▲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为457万,创历史新高。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李清扬对本文亦有贡献。

所有跟帖: 

自己如何快速补财库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194 bytes) () 10/19/2022 postreply 18:57:1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