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德国当护士,从零学德语,年入40万
这是《自拍》第332个口述故事
大家好,我是图图,今年25岁,在国内学的是护理专业。毕业之后,我一个月拿着一两千的工资,觉得生活没有一点盼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可以通过专业去德国当护士。
2016年,我辞掉工作,从零开始,废寝忘食地学习德语。21岁那年,我一个人拿着签证,揣着家里给的一万块钱来了德国。现在,我已经成了德国的一名注册护士,一年能赚税前40多万人民币。
2021年7月,我在位于莱茵河畔的杜塞尔多夫。
以前我总觉得,像我这种农村女孩子,没什么学历,卫校出来找个医院一待,然后找个踏实人,结婚生子好好过日子,就是最好的生活。现在才明白,你对生活的预期是可以打碎的,你完全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全新的人生。
我是1997年出生的,老家在陕西咸阳永寿县下的一个小村子,我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
穿着灰衬衣的是爷爷,他抱着的那个最小的小孩就是我啦。
他们特别宠我,我还记得三四岁时,自己就爱抱个奶瓶,跟在奶奶身后去地里,找个角落一坐,看着他们干农活。可能那会儿太小了,犯懒不爱走路,还要人背。每天干完农活,爷爷奶奶就一边背着我,一边提溜着农具往家走。村里人都笑,说,哎呀看你俩把这娃惯得。
这是大概三岁的时候,我家里条件挺不错的,我从小到大也没缺过啥。
虽说是生活在农村,但爷爷退休前是县城卫生局的会计,他和奶奶还是很看重我的教育的。
但我呢,不怎么爱念书,更不爱写作业。因为我写字慢,然后老师布置的作业又特别多,每次一写就各种磨叽,一会儿抠抠手指,一会儿又犯困,每到这时候,爷爷就戴着老花镜一笔一划地教我写字。有时写到半夜,我趴桌子都睡着了,爷爷奶奶不忍心,就喊我去睡觉。
第二天,奶奶送我去学校,拼命给老师赔不是,说他们老两口没文化不会教,让老师费心了。老师一开始还满脸笑容,奶奶前脚刚走,她就上来踹我一脚。
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我因为总不交作业,放学被老师留在学校是家常便饭,要等到我奶奶来接我了,老师才肯放人。爷爷奶奶琢磨了一阵,觉得可能是村子里教育落后,才导致我不爱学习的。三年级下学期,他们就把我放在县城的姑姑家,安排我去县城上学。谁曾想,去的第一年,我就让摩托车给撞了,老两口急得一晚上没睡,连夜从村里赶过来。
后来,他俩商量后决定,在县城租房子陪读,照顾我,一直到我小学毕业。到了县城,我基本都可以按时交作业,老师也不会打我。
这是大概11岁的时候,我和弟弟的合照。
万万没想到,小学毕业那年,爷爷就患了重病,卧床不起,奶奶也瘫痪了,我妈便来把我接回了西安。那时,我妈妈在西安开了一个小饭馆,还生了一个小我八岁的弟弟。我妈对我也挺好的,前几年每年寒暑假都会来看我,给我带很多吃的穿的用的。所以,我跟我妈感情还可以,便跟她去了西安。
2007年,我刚来西安,准备上初一,性格内向,不怎么爱说话。
可能是新环境不太适应,我有段时间有一点点自卑,也没啥朋友,感到很孤独。上初一没多久,爷爷就去世了,我特别伤心,天天哭,更不愿意跟人说话了。一想到奶奶还瘫痪,每次放寒暑假,我一个人背着个书包,坐三个小时的大巴回去看奶奶。
爷爷去世后,我就更没心思念书了,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去上了卫校。结果2010年,也就是我上卫校的第一年,奶奶也去世了。
在卫校时上基础课的时候,我也不咋认真,反正那会儿浑浑噩噩的有点像混日子。
那时候的我,已经不能用悲伤来形容了,而是有种强烈的被抛弃的感觉。人会用生气或者愤怒包裹住悲伤,我的第一反应是愤怒,那段时间我总跟我妈吵架,吵得最凶一次直接离家出走了。
我们学校每年会给学生发1500块的补助金,那是一年暑假,我刚拿到半年的750块,心想也不用再问家里要钱,青春期叛逆的感觉就来了,就骗妈妈说去北京打工了,还看了天安门。实际上,我就在西安,在一个女同学家里待了两个月。慢慢的,钱花完了,我没办法只能灰溜溜地回家。回家后,我妈也没说什么,似乎她很清楚,孩子嘛,没钱了自然就会回来的。
自那时起,我对钱有了一种执念,好像只有钱才能给我安全感。毕竟,这世界上我最信任的两个人,都不在了。而且,我知道父母开饭店赚钱也很辛苦,我总问父母要钱觉得心里过意不去,想着以后自己赚钱了,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之后,为了多赚钱,我就开始陆陆续续地做兼职,打散工,干过好多工作。还在学校时,我帮食堂卖酱饼,然后食堂管我早饭和中饭。家里的饭馆忙,我周末回家了就去帮忙,我妈一周给我100块。
上卫校的时候我就特别爱吃酱饼,后来去德国,我自己就学着做,来解馋。
2013年,我卫校毕业去过一家医院面试,一个月800块,我嫌工资低没去,就在超市干促销员,卖酸奶和饼干,一天70到90块,还当过日薪70块的话务员,钱最少的是在一家英语培训机构的安全员,一天只有25块。我还去当方言剧的演员,刚开始没经验,还被人坑过钱。
我(左一)在陕西电视台自制的《百家碎戏》的《小吉书记》那集里客串演员。
2014年年底,一个朋友介绍我去一家医院做导医,月薪1500元。导医就是在医院一楼大厅迎候病人的,为不识字或看不清字的病人填写病历封面,指导就诊,再按照病人分诊点,把病人引导到就诊处。我当时算了一笔账,单程地铁就要5块,下了地铁还要走好远,只能打摩的,又是5块,一个月下来到手没剩多少了。
而且,当时我被分在一楼大堂的分诊台,冬天没暖气,那风呼呼往里灌,干了一个半月,他们也找到了新的护士,我因为在全员会议上提了一嘴“上班太冷了”就被辞退了。
我(右一)在当导医时的留影。
被辞退之后,我还和同学去KTV当过服务员,一个月2600元,第一个月我刚拿完工资,就拉着妈妈去金店给她买了个2200元的金戒指。干了三个月,觉得没意思了,又去批发了几十把雨伞,每天看天气预报,只要有雨,我就骑个电动车,站地铁口卖雨伞。
总之就这么晃晃荡荡,干了好几年的短工。每次发了工资就和朋友出去聚会,各种玩,好像也没想着自己以后要做什么,可能就是过两年到年龄了,找个对象结婚生孩子。
这是2015年,我(左二)第一次坐飞机和闺蜜去三亚旅游。
眼瞅着我的护士资格证还没注册,马上要过期了,我才着了急。因为,护士资格证在考过后的三年内必须找医院注册,逾期了就失效了。我想着,这个资格证也算是辛苦考下来的,不管以后干不干护士都不能让证过期了,就赶紧投简历,面试了好几家医院,工资都很低。
2016年1月份,我去了朋友工作的一个医院,工资1800元,很苦很累,没办法只能生熬,干到了6月份。一天,我姑姑给发了一条微信推文,德国招护士,月入16000-22000元。我当时还和朋友开玩笑说,走走走,咱一块儿去德国。
2016年,我在西安莲湖华西医院做护士(第一排左一是我)。
我姑姑是县城一个医院的医生,这消息她也核实过了,确实是真的。我妈可能也不想我整天一副看不到未来的样子,就说,别瞎晃悠了,出去看看也好,然后就给我通过中介报了一个德语班。中介安排了宿舍,算是半封闭教学,周一到周五在学校,周末才能回家。
2016年,我辞了职,脱产学德语,这是当时的教室。
德语我是零基础,我也知道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但为了让自己更好地学德语,2016年7月我辞了职。9月份德语班一开学,我就住到了学校里,开始了德语学习。
第一个月,我上课还算认真,但下课就吃喝玩乐,模拟考一塌糊涂,刚刚及格。这对我打击很大。班里的同学都是高中毕业要去德国读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护士专业的就我和另一个舍友,我俩年龄最大。我心想,最基本的语言都学不好,还怎么去德国做护士?
我英语也很烂,所以学德语时,背单词、记语法对我来说同样困难重重。
一家公立医院在招人,家里给我报了名,去面试,人家说我只有一米五六,身高不够。我还特别不理解为什么要看身高,对方解释说,医院就招200人,报名的有1000多个,而这里面起码有100个都是应届毕业生,身高都在一米六二以上,“你不干,有的是人愿意干,公立医院最不缺护士,大家挤破头都要往里进。”我那时才知道,原来国内干护士已经那么卷了。
有了这次经历,我痛定思痛,下决心一定要学好德语,便买了台灯和小桌子,晚上熄灯后就拉上床帘背单词。记不住的单词就写在便利贴上,贴在墙上,第二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墙上的单词。
再后来,我又把听写错的、记不住的单词设成手机屏保,时刻看时刻记。当时,我给自己定下目标,第二天听写一定要全对。听力对我来说是比较难的。我们又是外教授课,有时真的听不懂。
听不懂也得记笔记,背单词,记语法这些,后来我发现多读读,多写写也就记住了。
我们老师上课的时候会抽背课文,学生自愿举手。我就强迫自己,每篇课文都要背。老师问谁先背,我就主动要求背。以至于后来老师再问谁先背时,班里的同学就起哄,一个劲地让我背,那是我第一次体验到了当好学生的感觉。
2017年3月到7月是报名和考试的时间,听、说、读、写总共四门,我前前后后考了三次,总算考过了德语B1。接下来就是个人资料认证,通过线上和德国一家愿意接收我工作的养老院进行面试。
2018年5月,我来到了德国,在一所养老院的老年痴呆科室开始了工作。带着我一起的同事是个德国男人,大概38岁吧,特别细心,照顾老人时轻手轻脚的,他告诉我说,别看他们一个个老年痴呆,但其实他们心里都知道。
由于我还没有拿到德国的护士资格证,只能干一些基础活,给患病老人擦屎擦尿,帮他们洗澡、擦身体乳。我的语言还是不行,一开始都没办法和同事正常交流,比如一起交班,我根本听不懂同事在讲什么。尤其是遇到别人打电话,我就赶紧把电话给我的德国同事。
平常,我就用谷歌翻译来和他们交流,确实一开始非常辛苦,但回头想想,我妈给我报德语班,学费就一两万,中介费又是三万,出国还让我带了一万,我不能就这么放弃了。
2018年5月18日,顺利到达养老院,什么也听不懂,一整天都是一脸懵逼的状态。
在这期间,养老院给我们报了德语B2等级的课程,早上八点到下午一点上课,下午三点半上班,晚上八点半下班,三个月后我顺利考过B2,接着就是上护士的培训课,160个课时。
德语B2的课,虽然难,但我特别认真,学习的态度还是要端正的。
最后,我们需要考口语和操作,而考试操作的对象,是真实的病人,需要你提前和病人家属沟通,得到他们的允许和签字。我的病人是个老头,他老婆特别好,每周六都来看他,我们也经常聊天。她听说我要考试,还鼓励我,非常乐意地就同意她老公作为我考试的搭档,还邀请我去他们家里喝了咖啡,我也给她带了一些小礼物。
德国这边的医护工作,跟国内区别还挺大的。
比如刚才提到的操作考试,国内考试的操作对象是一个人体模型。然后就是夜班的医患比例,德国的夜班护士一般负责10个病人,重症病房的只负责3个,国内护士一晚上得管五六十个病人,我一个同学说最多的一晚,她管了70个,交接班的时候腿都是木的。
再就是,在德国你可以根据喜好选择排班,有人愿意白班,也有人愿意值夜班,但在国内这点是不可能的,排到你什么班就上什么班。而且德国这边的护士是永久性合同,只要你不辞职,就不会被辞退,而且德国产假最长有3年,第一年给你基础工资,第二年给75%,第三年是50%。
上早班时,我在电梯里自拍然后发个朋友圈,算是给自己打气,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
给我的感觉,德国医护工作没有国内那么卷。我听在国内的同学说,他们需要开会、考试、参加演讲、写PPT,每天都觉得在逼自己做事,那种根本性的动力是缺失的。
2019年10月,我拿到了德国护士资格证,就不再需要干基础护理了,工作内容变成了写护理记录,给病人们日常打胰岛素、测血压血糖、发药,换伤口药这样的治疗性工作。
给患者擦拭伤口、换药。
这个养老院,医生一周来一次,查房,看需要治疗的病人诊治,我就根据进度给医生打电话发邮件。
刚开始我也不敢打电话,口语还是不好嘛,我同事就逼着我打电话,他在我旁边让我放免提打,我听不懂的他就在我旁边指导,挂了电话以后他就会鼓励我,说,你看你这不是完成了吗?以后要多练习,你很棒。
2019年10月30日,我心心念念的德国护士资格证下来了。
我在这家养老院待了三年,感触还挺深的。我们这个科室,都是上了年纪的阿尔茨海默症老人,他们一般坐轮椅,要么躺在床上,话不多,像雕塑一样茫然,安静地看着窗外的风景。
之前在国内,我挺抗拒养老院的,大概是一种天然的虚荣心吧,觉得医院比养老院要高一等。但事实上,和这些患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相处久了也觉得他们挺可爱的,前一秒和你聊的好好的,后一秒就忘了你是谁,你又得重新和他们认识一遍。
有人去世了我也会伤心。有一回,我正扶着一个腿脚有问题的女病人走路,突然从旁边冲出一个暴躁的男病人要打她,我只能用胳膊护着,结果那男病人自己摔倒了磕到了头,流了好多血。我们赶紧打112叫救护车,一天一夜后他包扎完就回来了,没几天就死了。我心里挺难过的,他们都七八十岁了,哪扛得住这么一摔。
为了更好地照顾这些老人,平常我们也需要进行一些日常的培训。
干久了护理工作,我开始发自内心热爱这份工作。我开始更多关注这些病人本身,比如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情感。
有个男家属特别好,柱个拐,每次来看他老婆都带一束花,到了第一件事就是亲吻老婆一下,老太太已经不认得人了,但每次一看到他就会笑。也许是见我干活照顾人啥的比较细致,这男家属特别喜欢我,夏天还给我10到20欧小费,让我去买冰激凌,我那会儿不知道可以拿,没敢收。过圣诞节,他还会给我们护士办公室送礼物送蛋糕。后来,他老婆去世了,他一下就感觉老了,哭的可伤心了。
还有个老爷爷,患病之前是警察,儿子有点智障,住在对面的智障中心,他老婆搞了个轮椅,天天推他出去散步,晒太阳,过节的时候给我写了感谢卡片,过生日还邀请我去。可能因为白种人老的快,女人总是化很浓的妆,应该是个爱美的人,而且性格开朗,我见到她时总是乐呵呵的,爱跟人聊天说笑。
这个女家属给我写的卡片。字有点潦草,很多我都看不懂,但心里非常激动。
德国的护士资格证,欧盟的任何国家都是承认的,护士证永久有效,不需要延续注册,而且这边因为很缺护理人员,拿着护士资格证的话工作真的随便挑,如果推荐一个护士成功入职还会得到额外的奖金。
考下护士资格证后会不会立马离职,这个看个人选择。我待的这个养老院的氛围很好,很尊重护理人员,像我们洗衣房,招进来的几乎都是一些残疾人,就是为了给他们一个营生。所以我拿到护士证之后,并没有立刻离职。
我和同事们的关系很好,我还经常做中国的面条给他们吃。
2021年,养老院换了领导,之前相处融洽的老同事们都走了,我觉得索然无味,就跳槽到了现在的护理公司。公司提供的是一对一的护理服务,30多个病人分布在柏林各个地方,会按照你的住址给你分配病人,你在病人家做护理工作就行。
我下夜班了,这趟是早上6:30的班车,几乎成了我的专车。
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但只有一个病人,一个月需要工作满168个小时就行,这样我还有15天时间休息,能再去做个兼职,这里工资也比医院高。
在德国,护士助理一个月是1700欧,但是有注册的护士资格证的话,一个月就能拿4000欧,一年下来,我的全职工资差不多就有50000欧,再加上我兼职一个月是450欧,一年就是5400欧,那算下来税前我能赚40多万人民币。
这个数字,换在国内,可能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但如今,这种生活实实在在地被我抓在了手里。
2021年圣诞节前夜,我和好朋友们在一起逛街,德国的冬天真的很美。
今年,我开始拍一些短视频,平日里也干一些代购,我和一个朋友合租了一个两居室,自己做饭,现在除了房租,一个月开销也就300欧。我意识到自己其实不需要这么多钱。
每年回国,我会给家里大概几万块吧,然后家里需要添置什么大件的东西了,也是我给买。包括也给家里寄一些德国的保健品,还有我弟弟的衣服,他一米八的个子有200多斤,不太容易买到合适的衣服。
2022年6月我回国,和家人拍了一组汉服写真。
在德国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治愈了我对钱的执念。以前,我总认为只有钱能带来安全感,因为爷爷奶奶不在了,我那时想,没人能再像他们一样爱我对我好。但其实不是的,我现在和家人的感情非常好,亲情依旧是我最有力的后盾。
我觉得钱得花出去,才能体验到一些东西,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多尝试,多看看。现在我的日常就是,下班了去上街舞课,拍视频剪视频,有假期的时候就出去旅行,生活非常充实。
2021年的夏天,我在荷兰的桑斯安斯风车村(Zannse Schans)。
接下来,我还想学个车本,体验德国的移动护理和外派护士的岗位。移动护理也是护理公司设置的业务,需要你开着车,一天跑好几个病人家,上门给他们服务。外派护士的话,都是兼职,预定制,工资高年假也多,但是不稳定,需要语言能力好、适应力强和临场反应快准狠的,因为你也不知道你会被派到哪个地方去。
我觉得来德国这四年,一个是自己动手能力变强了,一个就是语言能力提高真的很快。
做饭变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快乐来源,这是今年中秋和中国同事聚餐,我做的饭。
关于未来,我其实没有想很多,但我也不想回国去辛苦追求高职位,没必要把自己搞得这么累。目前来说,我还特别想去德国正儿八经的医院体验一下,看看和养老院、护理公司相比,有啥不同的模式。
之前,我会害怕未知的未来,觉得没有办法掌控。那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是不是只能过一种直线性的、可以一眼望到头的人生?我现在的答案是不。我可以有很多其他的选择,经历过转变,我会把未知看作机会和挑战。
*本文由图图口述整理而成,文中照片除特殊注明外均由图图本人提供。
*本文在今日头条首发。
-THE END-
=============================================================
我在深圳招聘厂弟厂妹,打捞「堕落」的年轻人
文丨魏芙蓉
编辑丨王一然
在深圳,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人都可能进过厂。比如16岁的年轻人,应该是上学的年纪,却几次进厂;有些人你看着好像蛮厉害的:金项链,金戒指,黑皮鞋,LV腰带,这种人在我们工业园三天两头就能碰上个,是进厂体验生活的;有次我在园区门口遇到个推三轮车卖橘子的,随便聊了两句,发现人家过去也是位厂哥。
我在深圳一家人力资源公司做人事顾问,公司跟深圳几十家电子厂有合作关系,为他们招聘普工和临时工。想进厂的人找到我们,我们根据他的需求和条件匹配工厂,完了送进厂面试、培训,顺利的话第二天就上班了。
帮工厂招工不到两年,我见过各种身份赶着来进厂的人。每年9月往后,都是招工旺季。我们公司所在的深圳龙岗区,有大量工业园区,人最多的时候,我从楼上往下看,眼里只有黑压压的人头。除了常规的信息登记,我个人问得最多的问题可能是:你为什么要进厂?
我好奇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那时候我进入行业不久,公司刚好也有经营新媒体的想法,带着这些疑问,我就跟着摄影师上街头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工厂门口,我注意到一个男孩,染一头黄发,看起来年纪不大。他周围中介们沿路摆摊,路过的人都在打听工作。男孩就坐在他的行李箱上一门心思玩手机,好像周边都跟他无关一样。他为什么不找工作呢?
这个男孩一开口就是河南口音。南阳人,他只有16岁,跟伙伴三个人,都是招聘网上被骗过来的。网上中介跟他介绍了份进厂的工作,说做包装,8500块月薪保底工资,管吃管住。他来深圳第一天就发现被骗了:他们被安排进电子厂,只管住不管吃,20块钱一个小时,而且还押两个月工资,也就是说当天入职的话,等到第三个月才能拿到第一笔月工资。
他说自己在学校里坐不住,很早就辍学,在家打了两年游戏,代打陪玩,每月能赚1万多。后来平台下架了,赚不了多少钱,他就出来打工了。他说自己找工作工资最少要超过五千,不然干嘛不回家去打游戏?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是他到深圳的第二天,跟中介闹掰,无处可去,他也不打算回家,说想找个工地“妥当妥当”。
我跟他的对话拍成视频传到网上,流量很高,评论点赞几千上万的。几天后,我在后台发现一条私信,对方问这条视频里的男孩:“是我的孙子辉辉吗?”“辉辉现在怎么样了?”我当时以为是网友恶作剧,没有理会。后来才知道男孩的小名真叫辉辉,看到视频前,奶奶都不知道孙子在外面被骗的遭遇。不过他很快和奶奶联系上了,后来跟叔叔进了厂。
我觉得很神奇。拍视频的确能给大家更多了解这些厂哥厂妹的机会。为了更深度了解他们,后来还转向了他们宿舍。一年下来我们已经拍摄了两三百个进厂务工的人。
这些人大多是社会底层,没什么文化、学历和技术。最年轻的就是像辉辉这样16岁的小孩,这也是现在工厂招工的最低年龄门槛。这些小孩这么年轻就进厂,很多人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还有部分人是来体验生活的。一般干两三天就跑路了。
我还碰到过一些40岁左右、原本事业有成的人,他们破产了,想进厂暂时逃避一下,也不会待太久。印象比较深的有一位“小老板”,通过我们公司介绍进厂干了快三年,他早年经营过多家连锁店卖电器,后来资金链断裂,现在靠厂里6千的月工资还债。见到他的时候,身上已经察觉不到老板的气质了。
关于那些穿金戴银的进厂人,很神秘,我每次凑上前想问问,都被打发走了,到现在也没弄清楚他们怎么想的。
你也看到,我视频里出现最多的就是年轻人。年轻人刚开始工作,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状况最多。我们把员工送进工厂后,通常还要跟踪他们的后续情况,在厂里惹了麻烦,工厂会找我们投诉;为了让他们坚持干下去,生活上遇到困难了,我们也需要适当帮扶。
我们最常接到的投诉就是关于旷工,驻厂的电话打过来,通常先叹一口气:xxx旷工了,你过来处理一下。
年轻人们能给出无数个干不下去的理由——坐班腰疼;站班腿疼;室友不爱干净影响心情;我还处理过好几个因为网恋被骗,伤心过度躺在宿舍不想上工的。
他们在偷懒方面可以说是各显神通。比如有次我听说有个员工被辞退了,驻厂给我发来照片,那个男孩在空旷的车间、铺着瑜伽垫睡觉。我当时心里有一万只“草泥马”在奔腾。上次他因为打架被工厂开除,我给他换到这家新厂没多久,又给我惹祸。
我找到宿舍,他躺在架子床上,一粒粒瓜子壳从我头上飘下来。我说你怎么又被工厂辞退了,他回答得理直气壮:“我在车间睡大觉!我上班了肯定要睡觉,工厂里面也没有规定不能睡。我在家打游戏累了都能睡俩小时,为什么在这不行?”
我被堵得没话。那张瑜伽垫,是他花两根烟搞定工厂保安后偷偷带进去的。被发现之前,他已经在工厂睡了三天,前两次都没发现,但好巧不巧那天领导来视察,走到车间最后一排流水线,突然发现地上躺了一个人,叫都叫不醒。
本来罚款200元这事就过去了,他倒好,气不过,反而把拉长(注:流水线线长)大骂一顿,所以被开除了。我气得不行,本来说什么都不给他再换厂了,但他一再保证,我又给他换了一家厂。
我听得最多的需求就是换厂,干了两三天就要换厂的简直是家常便饭。什么工厂最吸引年轻人?工价高、长白班、活不累、妹子多。他们也更爱做临时工,因为跟正式工比不用缴社保,到手的钱更多。
这些我们习以为常了,但这种生活状态通过视频呈现出来,很多网友都觉得惊讶。我们有期视频在网上讨论很激烈。那次几个女孩跟我求助,说她们舍友被几个男孩子带进宿舍去了。按工厂规定员工不能进异性宿舍楼,我急忙赶过去了。
我踢开男生宿舍门,女孩就在三个男孩中间拘谨地坐着,他们围着她,又是啤酒又是瓜子地招呼。这种情况在我看来很危险,万一女孩子喝醉了怎么办?当着他们的面我就直接跟男孩们说:追女孩可以去电影院,你把人家直接弄到男生宿舍来,这算怎么回事?
他们的说法我听起来又好笑又好气——三个男孩中的一个想追女孩,没钱出门约会,他的兄弟们就出了个主意,把女孩子喊进宿舍,买来两箱酒,花生瓜子,总共110块,还是三个人凑出来的。
我当时就劝男孩子,你好好干,厂里包吃包住,是能存住钱的;女孩子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很多网友都说我像个辅导员,你觉得这些是常识,但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可能都懵里懵懂的。
女孩全程都没怎么说话。后来我把她送回宿舍,路上她才敢开口,说也对男孩有点感觉。原本是约在楼下小卖部喝饮料聊聊天的,后来稀里糊涂就被带进宿舍了,发现坐着一群人,被吓坏了。
这成了我们热度最高的视频之一。评论区有人说,“追女孩就吃这个?”“都没我在家躺着吃的丰富”,还有网友总结说,“老坛酸菜面,恰恰焦糖瓜子,进厂标配。”这些元素频繁出现,经常有人怀疑我们是不是摆拍,但这就是大部分厂弟厂妹们真实的生活:枯燥,娱乐方式单一。
“雪花”一瓶4块钱,没钱去酒吧,他们成箱往宿舍买,两个行李箱摞起来当桌子,配上酒鬼花生、瓜子当下酒菜。有些更爱玩的年轻人,会花几十块买个七彩魔球灯,手机外放音乐,关上灯就能随时在宿舍里“蹦迪”了。当然通常会被举报噪音扰民收尾。
网友经常形容说这是一群底层青年聚集地、一些无可救药的年轻人。说实话我并不觉得他们“无可救药”,他们之所以出现那样的状况,除了个人问题,有家庭的影响,工厂也有责任。
很多年轻人从他们父母那一代就选择进厂,后来给孩子灌输的想法也是进厂。这些年轻人进厂之后,往往从底层干起,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个过程很辛苦,而且不断被打压。
有三个小女孩的经历我印象特别深,没毕业她们就被学校安排进厂,9块钱一个小时,不做学校不给毕业证。我还挺意外的,我说2022年了,怎么还有学校这么黑?
她们在那家工厂被很苛刻对待,小便三分钟,大便五分钟,上厕所驻厂跟在你后面,时间一到没出来就挨骂。为了自由点,这些女孩子选择去开注塑机,00后的小女孩,应付那么大的机器。干了一个月,扣东扣西到手只有1500块,她们就联合从工厂逃出来了,从东莞跑到深圳,也没告诉家人。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她们时,畏手畏脚的样子。我有次专门去宿舍看她们,发现三个人都在吃泡面,她们说上家工厂的工资还没发,我心疼她们,她们却说“你觉得吃泡面很不幸,有的人觉得吃泡面很幸福”。
还有比这更倒霉的,一个00后的男孩被路边中介带进厂,拿9块钱的工价。按理说,这样一个月也能挣2000多,但他被克扣到什么程度呢,工厂扣掉管理费、住宿费、水电费、伙食费、还有违约金之类的,到手只有500块。
即使在一些正规的工厂,员工也避免不了一些不公平对待。所以评论区有些网友说我对这些年轻人很有耐心,我觉得算不上什么。因为我们能做的实在有限,工厂里的事我们无权干涉,有些时候甚至连工厂都进不去,我们能做的就是对他们多一些耐心,多进行沟通疏导。
当他们说缺钱的时候,我经常会给他们借点,买水、吃饭,借的不多,一般都是几十几十的借。网友看过我追债的视频,劝我别这么借,其实很多人不需要催,工资发了第一时间就把钱还回来了。
有时候想想这份工作也挺有意义的。在这样的相处中他们会越来越信任你,现在很多年轻人工厂放假了会来找我玩,或者时不时帮我点杯奶茶,有时看到我在直播还会打电话到公司调皮一下。我对这份工作还是一如既往地抱有好奇心,好奇接下来我将会遇到哪些形形色色的人。
(文中刘哈哈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