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尿未及:乌克兰战争爆发的第八天......

来源: YMCK1025 2022-08-28 11:47:56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62811 bytes)

屎尿未及:乌克兰战争爆发的第八天,

 

我在一个KTV厕所看人表演喷泉 | 

 

 

老金和小伙伴 魔宙 2022-06-02 09:17 Posted on 北京
 
 
 
 

「街头猎人」是魔宙出品的半虚构故事栏目

由夜行者朴飞讲述多个城市街头的都市传说

大多基于真实新闻而进行虚构的特稿式写作

从而达到娱乐和警示的目的

 

大家好,我是朴飞。

 

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有些电视上才能看到的事情,突然就发生在身边了。

 

今年3月初,凌晨一点电话响了,一看手机是老姨。

 

Image

为了防止信息泄漏,我一般不存电话号码

 

这么晚来电话,我的第一反应是坏了,接了电话就问我姥怎么了。

 

老姨说没怎么啊,能吃能睡好好的。我说那你这个点儿打电话,不是吓唬人呢么。

 

老姨说别扯犊子,她有急事。

 

老姨有个朋友叫李姨,我之前回家见过,胖胖的,特热情。李姨跟老姨在一个交谊舞团的,也住一个小区,两人经常走动,关系挺好。

 

李姨有个女儿叫叶雨,最近突然失踪,快一个月电话微信都不回,李姨急的不行,在家要死要活,她是来帮忙,哄到半夜人才消停。

 

老姨想到我总找人,问我有没有啥门道,能帮李姨把人找回来。

 

我说可以打听一下,问叶雨是在哪失踪的。老姨说乌克兰。

 

我说老姨,你是不是逗你外甥玩呢?

 

老姨说没跟你开玩笑。李姨女儿在乌克兰留学,半年多没回过家,这几天乌克兰打仗以后,人就失联了,十几天没消息。

 

Image

假新闻满天飞,难怪国内亲人着急

 

我说老姨,这事你不能找我,乌克兰我去都没去过。何况因为疫情,国内不让随便走动,这出一趟国也费劲啊。

 

老姨说我知道,李姐是老姨亲姐妹,你帮着打听打听,过两天我给你寄点米肠,新灌的,味道嘎嘎好。

 

实在推不开,我说行吧,我想想办法,但只能托人问问,啥都不保证。

 

老姨说好,挂了电话,把李姨的微信推给了我,一加立马就通过了。

 

情况老姨都说了,李姨直接转了五万块钱,紧接着发来叶雨的照片。

 

叶雨看起来就十几岁,一米六多,长头发,普通样貌。

 

李姨说她就这么一个女儿,让我一定把钱收了。

 

Image

我跟李姨的聊天截图

 

我没接这话茬,倒不是客气,主要人在国外,心里没底,一收钱性质就变了,好歹都得有个结果,不然肯定影响老姨。

 

睡前,李姨连着发来了十多条信息,介绍叶雨在乌克兰的留学情况,还有照片和视频。

 

Image

李姨发给我有关叶雨的信息

 

我一觉醒来大中午了,随手捞了点面包,我上网查了下叶雨留学的学校,乌克兰国立师范大学。

 

在网页里找到篇,有人分享在小红书上的乌克兰国立师范大学留学经验帖,恰好还和叶雨一个专业,都是学舞蹈教育的。

 

我给小红书博主橙橙子发了私信,说我妹妹在乌克兰失踪了,想跟她打听点事。

 

Image

小红书上找到的博主

 

才过了十五分钟,橙橙子就回了私信。我把叶雨的事简单说了下,说家里很着急,想问问她。

 

橙橙子说她大四了忙着毕业,不咋在学校待着了,新来的都不太认识,让我去留学生群里问问。

 

乌克兰国立师范大学的留学生交流群,基本上留学的都在群里,交流资讯,买卖点二手物品,大部分海外留学的学校都有这样的群。

 

Image

我被拉进的留学生群,里面主要在卖二手物品

 

橙橙子把我拉到群里。我在群里大致说了一下叶雨的情况,引起了一大波人讨论。

 

奇怪的是,群里所有的人都说不认识叶雨。

 

我说不能,叶雨肯定在,还发过朋友圈,把叶雨的朋友圈截图发到群里。

 

没一会,有个人加我微信,是个叫奶盖的女孩,通过申请以后,我连收到三个感叹号。

 

我回了三个问号。

 

奶盖问为什么要盗她的朋友圈。我问啥意思。

 

奶盖说我发的朋友圈截图,都是她的朋友圈的图。

 

Image

我俩的聊天记录

 

我点进她的朋友圈,发现还真的是,仔细一对比,除了奶盖的自拍,叶雨把她整个朋友圈都搬过来。

 

Image

奶盖的朋友圈

 

奶盖在她的朋友列表里搜了一下“叶雨不业余”——叶雨的微信,果然搜出叶雨,但她的朋友圈把奶盖屏蔽了,奶盖什么也看不到,所以一直没发现。

 

从俩人的打招呼记录上看,叶雨是在20年9月加的奶盖,说想咨询专业的事,但加了好友就没再说过话了。

 

也就是说,预科一年加上大一这两年间,叶雨一直在用别人的朋友圈,对外塑造一个乌克兰留学生的形象。

 

她真实情况谁也不知道,如果往坏里猜,情况可能更糟糕,新闻上报道过很多,女孩被骗出国卖淫的事。

 

Image

这样的事情到今天都不少

 

我有点担心,给一个海关朋友打了个电话,托他帮我查查叶雨的出境记录,看她去了哪里。

 

一个小时后,朋友发给我一张截图,上面是叶雨的出镜信息。

 

我一看结果,又追问了一遍:

 

“你确定没搞错?”
 

叶雨的出境记录是一片空白,偷渡的可能性不大,那她大概率还在国内。

 

中午吃饭的时候,李姨发消息问我,查得咋样了?我把查到的情况简单跟她说了。

 

李姨不相信,说这不能,她那还有叶雨从国外寄回来的成绩单,有钢印,错不了。

 

我说,就别说带钢印的成绩单,认证过的毕业证现在也不难搞。

 

Image

假证在今天都不算啥新奇玩意了

 

李姨一下就崩溃了,骂叶雨跟她爸一样,是个骗子白眼狼。

 

我说李姨你冷静一点,只要叶雨在国内,这事就好办一点。

 

叶雨没上大学,人际关系就相对简单,主要还在延吉。

 

我给李姨要点叶雨同学联系方式,李姨还给我发了一张班级毕业合影。

 

Image

叶雨的毕业合照

 

我叫上我的助手冯凯,挨个给叶雨高中的同学朋友打电话,问问具体啥情况。

 

冯凯说他正在东单打篮球,等他回去的跟我打。我说你少废话,赶紧过来。

 

我俩对着电话簿,边打边问,这个活并不困难,大学生都没啥事,电话一打就通。

 

叶雨大部分同学都知道叶雨出国了,他们也在外地上学,没啥联系。

 

只有一个叫徐琳的女孩,据同学说跟叶雨关系挺好,但电话通了一直没接。

 

我让冯凯把徐琳电话先存上,待会再打试试。

 

忙到快三点,家里水都快给我喝没了。我跟冯凯下楼去了大悦城附近一家川菜馆,点了它家招牌辣子鸡。

 

Image

不知道为啥,感觉现在的辣子鸡没以前好吃了

 

等上菜的功夫,冯凯搁那儿刷抖音,我瞅了一眼,说赶紧吃饭,别看美女了。

 

冯凯说不是,飞哥,这人咋这么眼熟?

 

视频里是个姑娘喝嗨了,对着屏幕亲嘴,背景像是个高端会所,装修看着挺贵。

 

博主叫徐大福,十几万粉,看定位在北京。

 

我看了她几个其他抖音,拿过叶雨班的合影,在叶雨旁边找到了她,她就是徐琳。

 

冯凯惊讶,这他妈也太巧了。

 

我说这不是巧,是数据分析,你存了徐琳的手机号,系统读取了你的通讯录,就会给你推荐。

 

Image

你的通讯录被读取了吗

 

在徐琳三个月前发的一条抖音里,我发现了叶雨,跟徐琳在一起。

 

叶雨可能还和她闺蜜徐琳在一起,只要还在北京,事儿好办不少。

 

徐琳主页上说晚上10:30直播,我说咱俩晚上瞅瞅她直播啥情况呗。

 

十点半,徐琳准时上线,直播间有几百人,徐琳哈拉了一会,唱了一会儿歌。

 

我问冯凯,你说这些人到底图啥呢,有啥好看的。

 

冯凯说这你就不懂了,别着急,往后看:

 

“福利这不就来了么!”

 

Image

徐琳直播的截图

 

冯凯说的福利,就是有些网络主播,直播的时候会用“不小心”走光的方式,观众等的就是这一下,这是他们之间的默契。

 

果然在此“不小心”之后,礼物也开始多了,但都是些小礼物。

 

我说这太没劲了,给来个大的,让冯凯充了几千块钱,给徐琳刷点。

 

直播结束后,徐琳给冯凯的号发了一张自拍照,作为感谢。冯凯约她出来见个面。

 

徐琳说这几天不太方便,下周吧,冯凯说就见面,随便聊聊天。

 

徐琳住在国美第一城,说明晚有空,我们约在大悦城9层Seesaw咖啡。

 

Image

大悦城九层的咖啡馆,环境不错,咖啡也还行

 

我俩先到咖啡馆,找了个窗边的位置,等了一个小时,进来一个戴口罩的女孩到了,冯凯朝她挥挥手,就是徐琳。

 

徐琳个头挺高,大概身高一米七,比短视频里还瘦。

 

我问她要不要吃点啥,她说少吃一顿正好减肥,喝杯咖啡就行。

 

冯凯说吃点没事,胖点招人疼。

 

我刚想说冯凯咋油成这样了,却发现徐琳挺吃这一套,跟冯凯聊得挺乐呵。

 

我点了三杯美式,说我俩找你还有个其他目的,是想打听一点叶雨的消息,耽搁你的时间,可以给辛苦费。

 

徐琳挺好说话,说没事儿,反正最近也没啥活儿:

 

“大哥你俩都挺板正的,小妹儿也不是那差事儿的人,该说啥说啥。”

 

徐琳现在是一家网红公司的主播,叶雨之前也做主播,她给介绍的,但叶雨最近没来公司。

 

徐琳说叶雨不爱念书,她妈非得逼着她念,嫌她考不上大学丢人,就想给她送出国。

 

叶雨不愿意,离家出走,她妈动员全家硬是把她给找着,抓了回去。

 

叶雨只好假装听话,假装留学,然后悄悄来北京找她。

 

“她能出啥事,现在小日子过得好着呢。”

 

徐琳的口气不咋好,显然对叶雨有些意见,我问她为啥这么说。

 

徐琳说她之前做直播,有个支持喜欢她挺久的榜一大哥,突然有天再不来了,后来发现是被叶雨给抢走了。

 

“我把她当姐妹,她把我当啥。”

 

徐琳给我看了那个大哥的主页,叫乐乐球。

 

她听说,乐乐球给叶雨在亮马桥的九都汇租了套房,叶雨当天就从公司宿舍搬走了。

 

“花着爹妈的钱,还让大款包着,能是差钱儿的人么。”

 

徐琳之前跟乐乐球聊过天,对方还给她看过身份证,叫林超,是做物流生意的。

 

“那人有钱是有钱,但是有点变态。”

 

徐琳说乐乐球曾经私信给她发裸照,看在总打赏的份上才没拉黑他。

 

按徐琳的说法,我找到了林超上班的公司,叫北京天晟,地址在十里铺瑞城国际写字楼。

 

第二天上午,我和冯凯来到瑞城国际,物流公司在十七楼,但十一点也没见什么人,只有前台小妹在那喝茶。

 

Image

 

我朝前台小妹打听,说林总一般下午一点左右来。

 

我俩下楼找了个小馆子垫吧点东西,一点再上楼,小妹喊林总,有人找。

 

屋里出来了一米八几,两百来斤的大哥,声音洪亮,问我俩是谁,找他干啥。

 

我说想跟他打听叶雨的情况。林超说啥叶雨,不认识,扭头就进去了。

 

冯凯还想问,被我拉下了楼,我问他明显装不认识,再问没啥用。

 

接下来的两天里,我俩跟踪林超,林超住左家庄,除了应酬,生活还挺规律,家和公司两点一线,中途没见去别的地儿,包括亮马桥的九都汇。

 

第三天八点多,林超从楼里出来,大老远听他和人打电话,约KTV唱歌。

 

我跟冯凯说机会来了,跟着他的车,到了霄云壹号。

 

Image

这里面消费可真的贵

 

我让冯凯在林超的包厢隔壁包了个包厢,大概一个多小时,看见林超摇晃着朝厕所走,我跟着一块进去。

 

林超进了厕所就憋不住了,抱着小便斗哇哇吐,手机摔在地上。

 

我问大哥,你还行不?从地上捡起他的手机,用他的脸解开锁。

 

林超根本顾不上管我,抱着马桶不撒手,顶着满厕所的味儿,我查他微信聊天记录,最新几条都是发给一叫海鱼的人。

 

林超一会带着脏字骂对方贱逼玩意在哪儿,一会发着流泪表情包,感觉自己要死了离不开对方。

 

Image

林超跟叶雨的聊天记录

 

我点开海鱼的朋友圈,里面有不少叶雨的自拍,这应该是叶雨另一个微信号。

 

我往上翻聊天记录,近四五天,林超一直在给对方打语音发消息,但对方一条也没回。

 

我打开林超的外卖软件,在地址一栏上看到一个九都汇的地址,叶雨应该就住那里。

 

Image

林超手机上的外卖地址

 

离开KTV,我俩直奔叶雨家,大晚上,门卫查的不严,扫了个码,就混进小区。

 

我们坐电梯上十楼,叶雨住的楼层,到地址房间按了门铃,里面没有声音。

 

我掏出一根铁丝,用了三五分钟,打开叶雨家的锁,进了屋。

 

房间是个一居室,但已经是一团乱了,镜子被砸成稀烂,布沙发被划开大口子,露出里面的弹簧。

 

我说好家伙,这屋里是进土匪了吗。

 

我俩再进里屋一看,衣物被撕烂,化妆品被摔碎,不知道房间里发生了什么。

 

冯凯说,飞哥,叶雨不会已经出啥事了吧。我说现在还不知道,屋里这么大动静,邻居不会不知道,出去问问。

 

结果我们敲了几家门,都没人,应该是没住人。

 

冯凯说,飞哥,这可咋办,我说回叶雨家,给客厅装个摄像头,看看能不能拍点啥。

 

我俩回家睡觉,早上七点被尿憋醒,一看手机消息,监控软件发来条活物移动检测提醒。

 

我放在叶雨家的监控拍到了,在早晨六点十多分的时候,有个中年妇女直接用钥匙开门进屋,里里外外看了一下,最后出去了。

 

Image

我在叶雨家装的监控拍到的情况

 

这个女人很面熟,好像在哪见过,后来意识到,林超的手机上有这人的照片,应该是林超的老婆。

 

跟踪林超的时候,我已经摸清了林超的家底,他媳妇叫王爱莲,平时不咋出门,应该是没上班。

 

下午两点,我和冯凯来到左家庄,敲了林超家门,过了会王爱莲出来了,我开门见山,问她叶雨在哪。

 

Image

林超家住的小区

 

王爱莲愣了一下,问叶雨是谁。冯凯说你别装傻,我们都录下来,然后展示了一下监控内容。

 

王爱莲反应过来,说:“这个脏货啊。”

 

我说叶雨现在失踪了,我现在把这玩意交给警察,你跟林超就是头号嫌疑人。

 

王爱莲这才有点慌,说这事跟她没关系,她也没见过叶雨。

 

据王爱莲说,林超有个怪癖,是个SM(性虐待)爱好者。

 

“我是真遭不住了,他下手没个轻重,我有好几次差点让他掐死。”

 

林超在外面找女人的事,王爱莲心里很清楚,但对她一点都不反对,甚至还有点庆幸,对方成了替罪羊。那房子就是林超养女人的地方。

 

她说,林超要和她离婚,好不容易一起把苦日子熬过来了,她不想离婚。

 

我问她为什么要去那个房子。

 

“勾引我男人我不管,但是把病带进我家,我不能饶她。”

 

王爱莲上周在医院查出梅毒,她认定这个病就是从叶雨这里传进来的,还给我看了她的检查报告。

 

王爱莲趁林超睡着拿了钥匙,想找叶雨算账,没想到进屋之后,看到这么一副景象,也就是我的摄像头拍到的情况。
 

冯凯说,你说会不会是林超跟叶雨玩得太厉害,把叶雨弄死了,我看过这样的新闻。

 

Image

SM出人命的新闻

 

我说不用猜了,王爱莲的话我都录下来了,证据够了,给林超打电话。

 

林超在电话里就怂了,说他这就回来,我说你别耍花样,我已经把证据传出去了。林超说好好好。

 

林超回来扑通就坐在地上了,这么大体重,震得整个楼都抖。

 

林超说叶雨确实是他关起来的,不是纯为了有个发泄的对象,他是真喜欢叶雨。

 

“叶雨性子野,老想往出跑,我怕她跟其他人来往,不想她出去。”

 

结果叶雨就在屋里闹,把里面的家具砸成稀巴烂。

 

“她一闹我也害怕了,更不敢放她出去,她出去要干点啥,我就完了啊。”

 

林超隔上两三天来一次,带些食品和必要的生活用品。直到上个月25号,他再去那个房子,发现门虚掩着,叶雨已经不在了。

 

“我后来想了一下,好像那天忘了反锁大门了。”

 

我叫上冯凯,和林超一起回到叶雨住的小区。林超找到物业大爷谎称家里被盗了,想查下小区监控。

 

物业大爷张罗调监控,弄了半天弄不明白,只好让我自己来。

 

但我整了半天,却发现近25号前后,叶雨家十楼以及电梯的监控数据,都被抹除了。

 

冯凯找物业大爷去门口抽烟,我把可能存有叶雨行踪的数据盘拆了下来,离开小区,又找了个朋友,帮我恢复了被抹除的数据。

 

23号那天,林超晚上10点多离开,12点左右,有个人也出现在叶雨门口。

 

这人一米七左右,身材精瘦,戴着帽子口罩手套,在叶雨门口待了半分钟就走了。

 

Image

我从物业那弄回来的监控

 

到凌晨一点,叶雨从屋里探出头来,左右张望。

 

叶雨从家里出来,进了电梯,到一楼拐了个弯,朝楼门口走。

 

奇怪的是,我和冯凯把这段来回看了两遍,在门口的监控里,却始终没看到叶雨走出来。

 

冯凯说,这咋回事,叶雨还能凭空消失了。我说没办法了,还得再回趟叶雨住的小区。

 

当晚冯凯在我家沙发对付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我俩赶到小区,对着监控检查了一楼的情况,发现两个摄像头之间有一块不小的盲区。

 

看来盯着叶雨的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对这个小区情况很熟,而且能抹掉监控,这么说来,不是保安就是物业。

 

我让冯凯先歇着,一个人来到保安室,俩保安正打瞌睡,年纪大的四十多岁,年纪轻的也就不到二十,老保安正好出去巡逻。

 

我上前掏了包中华给小年轻,说想向他打听到这当保安的事,一个月能赚多少,同事都啥人好相处不?

 

小年轻笑,觉得我挺逗,找工作还看同事好相处不,有钱赚就不错了。

 

我说我这人别看外表挺糙,内心有点敏感,就想有个舒服的工作环境。

 

小哥说看我有眼力见,带我去宿舍看看,想来这工作,多了解一点错不了。

 

保安的宿舍在地下一层,架子床,四人间,宿舍里摆着不少书,啥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周什么八卦的、还有三体。

 

我说你咋还看这些书。小哥说这不是他的书,是他室友蒋科学的书,就是刚才巡逻的那个保安。

 

“别看蒋哥当保安,啥都懂,还是个很牛逼的电工,物业上电的事也都是他管。”

 

从宿舍出来,我说考虑一下,跟小哥道别,然后赶紧找到冯凯,说抓叶雨的人找到了。

 

冯凯问我是谁,我把蒋科学的事跟他说了,冯凯说这也确定不了就是他啊。

 

我说没说完呢,蒋科学出去巡逻的时候,我在他脖子上看到不少新长的血疮,不停拿手挠。

 

冯凯说这又咋了。

 

“你忘了王爱莲为啥找叶雨了,梅毒,如果蒋科学跟叶雨有关系,算算时间,他也该发病了。”

 

冯凯说,我操,这下咋办。我说现在还缺少实锤证据,盯住他。

 

晚上我俩继续跟着蒋科学。在保安室外猫着,差不多到巡逻的点了,蒋科学起身去巡逻。

 

我俩跟着到了叶雨家楼地下三层,地下三层有轻微嗡嗡响的声音,是泵房工作的声音,蒋科学张望了下,确认没人,走进泵房旁的房间。

 

我俩靠近房间,门是锁着的,我用铁丝慢慢勾开,小心推开门,蒋科学背对着门,正在研究一个机器。

 

机器旁有张行军床,床上躺着个人,赤身裸体,就是叶雨,身上插了好几根透明管子。

 

蒋科学听见动静,看到我俩大吃一惊,拿手上的工具砸向我们。

 

我闪身躲开,蒋科学冲出房间,冯凯出去追人,我赶紧查看叶雨的情况。

 

叶雨意识模糊,昏迷不醒。我俩赶紧打了120,叫救护车,随即又打了110报警。

 

冯凯最终也没追上蒋科学,但蒋科学第二天就被警察抓捕了。

 

我到警察局录口供,顺便把林超的事也告诉了警察。

 

还好抢救及时,叶雨醒了过来。

 

李姨一得到消息,立刻赶到北京,但我没把叶雨的事告诉他们,说不说,说多少全看叶雨了。

 

蒋科学交待了,他学历不高,但喜欢研究各种技术,电气之类的,还喜欢搞一些小发明。

 

前几年,蒋科学回山东老家看媳妇,发现一个事情,他不行了。

 

为此蒋科学做了不少研究,吃草药,泡药酒都弄过了。

 

前段时间,他看到美国新闻说,年轻人的血不仅可以让人变年轻,还能回春,就想再试一试。

 

Image

换血回春的新闻

 

那时候,他已经发现了叶雨和林超的关系,掌握了林超来的时间规律,房里只有叶雨。

 

那晚他看见门没关紧,料想叶雨会出来,就守在一层,等叶雨进入监控盲区,把她控制,拖进地下室。

 

蒋科学选择泵房旁边,是因为地下室的泵房一般没人去,只有他在管理,加上泵工作的噪音,叶雨就是呼救也没人能听见。

 

“你知道不,换血是真的管用。”

 

警察跟我说,蒋科学说这句话,带着一种古怪的笑容,他当时就想动手打人。

 

我听完以后,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虽然在城市里,一个普通小区,但地下三层就是一片黑暗区域,蒋科学就是这里唯一的捕猎者。

 

事情结束后,冯凯问我,林超、蒋科学犯罪,其实都是以为裤裆里的这点事,咋就不能脱离低级趣味呢?

 

我说不知道,反问冯凯,那你能脱离低级趣味不?

 

冯凯想了一会儿说,应该也不能。

 

Image

 

世界从未如此神秘

 

 

 

============================================================================

 

 

有群中国人被骗出国强制学习,学不好就挨揍,还要送进精神病院 | 北洋奇谭031

老金和小伙伴 魔宙 2022-06-11 08:00 Posted on 北京

【北洋奇谭】是魔宙的历史非虚构栏目

讲述近代中国的真实故事,或奇趣话题

从而达到娱乐和长见识的目的

大家好,我是掘坟仔。
 

最近世界不太平,或者说这世界一直没太平过。

不光疫情,年初俄罗斯和乌克兰吵吵干仗,一打就是几个月。

因为科技的进步,大家现在可以随时在网上看到关于战争的影像。

Image

俄乌战争的照片

坐在电脑前的人,可能一面吃着饭、扯着淡,一面看着地球另一边的人被无人机炸成了渣。

隔者荧幕,战争更像个综艺节目,而不是血腥的杀人事件。

这就会让一些不自量力的人产生一种错觉,战争不过如此,我也想试试。

《西线无战事》里面有段关于战争的描述,让我印象特深。

“有两个人被炸得稀碎,乃至恰登(人名)认为,可以用勺子把他们从战壕的墙上刮下来,葬在饭盒里。”

这句话读起来,比那些视频残酷得多。

这本书讲的是一战的事儿,作者雷马克本人就是个参加了一战的老兵。

这场战争,残酷程度不亚于现代战争,所有有了“凡尔登绞肉机”、“索姆河地狱”这些词。

Image

一战照片,遍地伤员,等待被救援

战争是政客的游戏,真正提着脑袋玩命的却是战场上的士兵,比士兵更惨的是劳工,跟士兵一样出生入死,战争的荣誉感却跟他们无关。

比劳工更惨的是,来自异乡的劳工。

今天要说的,就是这样一群中国人,他们跨过半个地球,拿自己的血和命,参加一场与自己毫无关系的战争。

这场战争留下了很多传奇,造就了很多英雄,传遍全世界,只有他们被所有人遗忘。

今晚魔宙主笔「老猫」,讲述这群被遗忘的中国人的故事

 

1917年夏天,山东潘村村口,刘继孟和同伴正跟家人及乡亲们告别。

往村口走的这一路,刘继孟身后跟着个光屁股的3岁男孩,一手抹眼泪,一手时不时去扯他的衣角。

听着儿子在身后哭喊,刘继孟难过得紧。

该怎么让儿子回家呢?他开始打量四周。

看见道旁有棵大榆树,想着这树的叶子能吃,家里揭不开锅的时候,大家常来采。

他放下行李,爬上树,折了一大枝榆树叶,递给儿子。

“你给扛回去,让奶奶给你蒸榆叶馍馍吃”。

这次换刘继孟回望,看着扛榆树叶回家的儿子消失于视野中。

刘继孟和同伴赶去了威海卫,那是英国招募华工的聚集点。他们将从那出发,去个从没听过的地,但他们充满向往。

Image

威海卫集结的华工。在威海卫登船的华工至少有44079人,占十四万华工的31.5%

那几年山东灾害不断,军阀混战、土匪猖獗。日本强行占领了胶州湾,意欲蚕食。

Image

 
当时的招工布告精准击中大家的痛点,做华工能让穷人变有钱,每月赚20个大洋,家人也能跟着享福。
 

1块大洋多值钱呢?

据老舍同时期在北京的记录,1毛5分银毫就可以在北京的馆子里吃上一顿很好的饭,一份炒肉丝,两个饼,一碗馄饨带俩鸡蛋。

那时青壮年劳动力,一个月拼死拼活的干,也不过4个大洋的收入。

而这个机会,还是刘继孟自己争取来的,这个机会珍贵而特殊,因为招人的是蓝眼珠、高鼻梁的洋人。

据招工的洋人说,他们的铁路、马路、矿场缺人,都是出力活,所以对身体素质要求非常严格,高大强壮才行。

单体检就设立了21项检查指标,患沙眼的、牙不好的都会被刷下去。

刘继孟因为家穷吃不上饭,长得特别瘦小。为了能通过体检,他在外国人面前特意表现出精神抖擞的样子,还真通过了。

他跟其他人一样,领了套干净的衣服,还有一个带着编号的铜箍,那是他们身份的唯一标识。

Image

华工们到达威海卫后,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流程,依次进行体检、发放服装、编号戴镯、登记照相、组织编队、知识测试、签订合同等环节,之后还会进行短期的体能训练,打疫苗等。

山东是当时的招工大省,前后还有8万个刘继孟这样的青壮年劳动力加入其中。

这支不断集结的队伍里,有老师、铁匠、农民……他们在待发所时刻为出发准备着。

而这里和外面好像两个世界,那段时间,英法的人非常“慷慨”。

伙食上,整了2排大灶,16口大锅,一天3顿饭免费供应,盛到手里的米饭都冒着尖儿。

Image

冒尖儿的米饭碗
 

这对于食不果腹的老百姓来说,没啥比这更实在了。当时一位中年大叔,一手捧着饭碗,一手指着带有黑色“福”字的旗,笑得很满足。

有个华工感叹“他们提供的食物特别可口,顿顿管饱,房间的窗户晚上都开着,还有热水肥皂浴,就感觉生活从来都没这么美好过”。

不仅如此,在待发所的华工,每10天还能收到一笔小额的零花钱,每人一个大洋,或存起来,或寄回家,总之踏实。

10月末,一批华工们从威海卫出发。他们换上了新衣,背着包,到外面的空地和亲朋好友们道别。

为了驱魔辟邪,保一路平安,有人点起了一串串鞭炮。

伴随着炮竹声,他们昂首挺胸沿路径走上码头,站在甲板上看故土渐远,满怀期待。

Image

登船的华工

然而,就像有个华工回忆录里写的“离开家乡时的兴奋,让他们把将要面对的危险都忘记了。”

很多人为了活着,离开家乡,却没想过会丢了性命。

他们并没有被送入工厂、铁路、矿场,他们直接被送上了战场。

 

  • 炮弹飞来,人像风中的“气球”

     

1916年6月24日,法国北方的索姆河正经历着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这场长达5个月的战役,急速消耗着英法的士兵,伤亡将近80万人。

Image

战争中受伤,从前线回来的士兵。索姆河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实战中。战争两方伤亡人数超130万,也被称为“索姆河地狱”。

英法劳动力的短缺连罪犯、逃犯都被投入到生产一线的队伍里,更不允许任何一个工人擅离职守。

当时有位妇女旷工了一天,便像罪犯一样被带上了战时的军事法庭,接受审判和罚款。

经法官助理问询才知道,那天她没来,是因为在家里安葬刚离世的孩子。

这场战役也让英法高层意识到,如果再没“人”补入,等着他们的只有战败。

同年8月14日,英国决定在法国和其他地区使用华工。采纳了北洋政府“以工代兵”的方案。

Image

 
但这些事儿,先后赴法的14万华工并不清楚。他们不懂国与国之间的博弈,漂洋过海数月到了地才发现,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在法国,他们起初在工厂工作,从事着制造爆炸物、修筑铁路等体力活。

Image

华工们抢修被炸毁的铁路

也有修理坦克、起重机的技术活。

Image

1918年英国陆军部“华工是所有外国劳工中最优秀的……大多数华工都能熟练地工作或者说能很快掌握工作技能,一直能在铁路、兵工厂和坦克车间高效率地工作。”

当1917年中国对德正式宣战后,他们被派到一线战场,经常冒着炮火的威胁挖战壕、铺电线,直到战壕成为自己的坟墓。

Image

根据保罗福塞尔的统计,协约国和同盟国交战双方的战壕总计2.5万英里之长,其中英军独自据守的战壕长达6000英里。一个人可以沿着这些战壕从比利时海岸一直走到瑞士边界。

为了配合作战,他们在战场附近扎营,被铁丝网禁锢,看着同伴消失于炮火中。

1918年5月18日晚上,做了10小时工的华工们正酣睡着。

此时的德国空军,正准备对这处有着近300名华工的营地附近发动空袭和炮击。

这场轮番轰炸,至少让50名华工死亡。

想活命的人,惊恐万状,四处逃窜。他们从围在营地的铁丝网中破开一个豁口,才得以逃生。

一名叫黑格的英国士兵在自己的日记里描述了那个场景“一颗炮弹飞来,每一个中国人都直起腰,然后不见了。他们的蓝色制服系在腰间,看起来像风中的气球。”

战争的残酷,让华工们早就没有了刚到法国,见到飞机时的兴奋。

初见飞机从上空飞过,他们会昂首仰视,笑着讨论,没曾想过他们眼中的“大鸟”,是杀人利器。

虽然有些华工不怕轰炸,将炸弹称为“德国鸡蛋”,还将碎片拾来当纪念品。

但对大多数华工而言,每次经历轰炸,都需要好长一段时间的心理建设,他们开始害怕晴朗的夜晚。

而白天,他们还要面临来自毒气弹的死亡威胁。

Image

德国炮兵正在装毒气弹

一战期间,德国大量使用毒气弹。一名华工指挥官麦考密克说,“一场袭击后的3个月里,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敢脱裤子,随时将防毒面具放在枕边。”

华工的境遇,可想而知。他们中的一些人选择自我了结。

当时有一位随队的华工翻译顾杏卿,将欧洲战场上的见闻,记在了他的《欧战工作回忆录》中。

Image

里面记录了华工日常生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他曾见过一位近50岁的华工,吃过午饭后给自己灌了大量冰水,躺在烈日下暴晒。不到两个小时就去了。

这位大叔到法国是来找儿子的,期盼俩人能一起回乡。不料孩子没找到,他先赴了黄泉。

还有五十八队的华工,来法国为求前程,妻子苦劝无果,于他启程时,便吞服了吗啡自杀。

他接到这个消息,后悔未听妻子的话,又念及家中母亲没人照顾,哀求回国不被准许,恼自己失去自由,发了疯,被关进了华工疯人院。

Image

 
终于熬到1918年协约国获胜,可胜利仿佛与华工无关。当欧洲人享受和平带来的喜悦时,对华工的生死考验仍在继续。
 
 
  • “老乡,是你么”

     

学者费朗斯伍德曾根据基督教青年会的报道得出结论,认为最糟的工作是停战后,被送去清理战场武器、收集埋葬尸骨。

这是个非常让人排斥和压抑的工作,却落在了华工身上。有人统计过,战后华工曾清理了二百五十万公顷的战场。

Image

战争结束后,华工承担起清理战场的重任。不少人因触雷或未引爆的炸弹而伤亡。同时,清理尸体也让华工的精神承担着很大压力。

可在他们执行的时候,没人给他们讲,该如何辨别、处理这些。

一名华工在烈日下打扫战场,特别疲惫。他找了一卷绳子,把它垫在头下小憩。

醒来点了根烟,未熄灭的火柴扔在了绳子边,直接炸了。至死他都不知道,这卷绳子是特制的绳状无烟炸药。

三三两两的华工捡到德军遗弃的工业酒精,为了缓解疲劳,把它当酒喝了,中毒身亡。

在清理战场的过程中,他们除了搬运战亡的士兵,还会捡到跟自己一样的铜手箍,只有编号,不知姓名。

Image

华工手镯,唯一的身份凭证

如果说这些是战场上华工的“无意识”丧命,那最过分的,便是一些英国士兵拿人命当儿戏。

在《查理斯沃德访谈档案》中提到,曾有一队华工,奉命到一座军营做清理工作,某个士兵想开玩笑,将一枚米尔斯炸弹放进垃圾桶,导致17名华工被炸伤。

而华工们只获得了很廉价的赔偿。

英国政府当时给出的最高支付,是一笔相当于1年养老金的补偿款。

这些经历,无人可诉。一位曾做过飞机机师的华工,回国后跟同乡人谈起这些事的时候,却被看成骗人的鬼话,“这世上还能有这么厉害的东西?”

无处排解的情绪,被他们写成一首首打油小调,收录在《中国苦力歌》中。

什么是明天?明天能带来什么?

对此你一定要好好想一想。

那些不为明天着想的人,

会在外面遭遇想象不到的悲伤。

这是一些华工对未来的态度。所以,为了明天,有的华工决定反抗。

 

  • 美国大兵又怎么样,一样揍

     

圣诞前两个月,十三营的华工们抵达法国东北边的阿拉斯。

正值雪季,他们在距离德军只有50米的前线,冒着空袭和炮火挖战壕,冰冷的泥浆淹没小腿,很多人的腿因冻伤而溃烂。

大家也得不到好的休息,轮班睡觉也只能站着。

相比之下,英国军队的处境好太多,他们在干燥的战壕里坐卧休息、讲笑话。

等德军突然发动进攻时,他们早撤到三十里外。

没接到英国军官指令的华工被扫射,导致很多人死亡。

第二天一早,十三营的一个华工被罚站,理由是他上了英国人的厕所。

在被英国人训斥时,中国队长冉镇海还在一旁帮腔。谁要是不听话,两次以上就要送到“英雄队”。

Image

 
可还有让华工们更气愤的。从阿拉斯退却受伤的12个华工,医生给他们取弹片的时候没用麻药,直接把他们捆在床上开刀。
 

受了这么多委屈的华工们决定给自己讨个说法,有个叫张彦彬的华工说,这事儿,咱得智取。

他在来法国之前曾因剪辫子的事,让英国人见识了什么是中国功夫。平时在营里帮大家写家信,在华工中挺有威信。

第二天排队分工时,几个工人高声喊吃不饱做不动,要减少工作。喊的人越来越多,随营的翻译张邦先帮忙交涉。

中午大家回营的时候,看到铁丝网外排了一队荷枪实弹的英国兵。也看到从医院回来休息的工人,被冉镇海打得浑身发紫,说他造谣生事。

大家把冉镇海拖出去打,让英国人无从插手。

后来英国工头出来把人送医院去了,经过营长调停,张彦彬说该收帆了。

这一场“敲山震虎”,最终跟英国人达成了5条协议:

口粮要吃饱,加夜工要加餐;

工作方法自己定,活干完就收工;

门卫由工人自己管;

华工交朋友不得干涉;

非经宣布罪状不能带走本营的中国人。

这场风波以后,英国人确实改变了些。他们在背后调查策划者,始终没得逞,这事儿对其他营的影响挺大。

Image

华工们当时在国外,因管理粗暴、缺乏交流等原因,经常会被士兵欺辱,所以华工们劳作期间会进行武术演练。

当时还有1万华工被派到美国管辖区,一个美国兵侮辱了在营地旁散步的华工,两方打了起来,最后美国兵们妥协。

美国远征军还派过军官到医院探望受伤的华工,承诺此事不会再发生。

据当时参与的华工陈宝玉回忆,这事儿就是让他们明白,中国人不怕打架,而且很会打。

类似这样的冲突还有很多,除了管理上,导致冲突最多的还要数沟通不畅。

这也让一个教会抓住时机,同时给华工们带来了一片新的天地。

 

  • 向“老师”,敬礼

     

很多外国军官,那会儿并不屑于真正了解华工们的习俗和想法。

在审判华工的军事法庭上,一个军官带着一摞盘子去了,因为他听说中国人起誓,要摔盘子才说实话。

因为沟通上的不便,有次华工认为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拒绝出工,英国军官差点武力解决,最后基督教青年会介入,翻译明白了,华工复工。

那会给华工配备的翻译实在太少,很多时候翻译和华工是1:500的比例。

既然冲突有方法降低,1917年年底,非官方的“基督教青年会实验计划”在部分华工团中展开。

Image

 
青年会从娱乐、教育、道德和宗教信仰入手,跟华工们同住,还给大家充当翻译。
 

他们组织华工们做礼拜、看电影、做运动等。

Image

锻炼身体的华工
 

也鼓励大家表演自己家乡的节目,调剂枯燥的生活。

Image

华工们以空饼干桶代替鼓,以钢盔做铙钹并辅以二胡组成临时班子,表演节目,调剂生活,庆祝春节。

青年会中为华工服务的团体,很多是在欧美的留学生。因为大多都是中国人,也让华工们觉得亲切。

干事们会组织中国和欧战关系的公开演讲,让华工了解这场战争的意义。

有次在防空洞附近听讲,一阵急雨打湿了每个人的衣服,但没人中途离开,大家都坐在那听到最后。

当时最受华工欢迎的两项,是帮写家信和读书课。因为华工们在法国看到很多小孩都能读报纸,他们意识到这是差距,他们也想了解更多。

Image

基督教青年会工作人员和华工的互动

一位姓杨的华工,希望营地能有一名法语老师,干事说只要他能负责保证华工们按时上课,他就会每周来上三次课。

而当干事第一堂课提前到达时,华工们已经到齐了,还向他敬了礼。

华工们在完成一天的繁重劳作后,还努力学习,让干事感到谦卑又骄傲。

而杨工的出发点很纯粹,他自觉年纪大了,没法接受正规教育。没知识他就不能为国家做事,所以他要帮亲友们获得知识,让他们做好为中国服务的准备。

华工们的好学和努力,让一个年轻人记在心里。

他开展了华工扫盲班,发明了套600字识字法,让华工的识字率从20%提升到38%。这项行动也为日后的中国和全世界开展扫盲运动奠定了方法基础。

Image

华工学习笔记,教华工识字不仅提高了识字率,有的华工甚至学会了法语和英语。

他叫晏阳初,和爱因斯坦同被评选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

1919年,他要回美国继续念书,临走前冒出一个想法,给在法国的华工们办一个好读易懂的报纸,《华工周报》应运而生,卖的最好的时候,发行量在15000左右。

Image

比利时布鲁文铁路工地的华工读报。他们开始关心时政。当时在法国也有2家为华工制定的报纸,由中国早一批知识分子李石曾等人创办。晏阳初的这版更贴近华工生活,包含祖国消息、欧美新闻、华工近况等,还会劝告华工不要骂人、赌博,要爱国。

有些华工欣喜自己的变化,还一度为晏阳初担心。

有个华工给晏阳初写信说,“自从你办了周报后,天下大事我都知道。担心周报卖的太便宜,恐怕不久就要关门。决定捐出自己到法国3年的积蓄,一共365法郎,支持周报继续出版。”

和华工相处的这一年,晏阳初了解到华工们的优秀,觉得他们和自己唯一的不同,是华工缺少读书机会。

他说外国人叫华工“苦力”,而他认为“苦力”二字包含了苦难和力量。是华工教他从新的角度思考中国、中国人和中国的未来。

Image

晏阳初(右),四川巴中人,中国平民教育家。1920年晏阳初回国,开始在乡村推广平民教育。当时很多军阀在大众教育上达成共识,支持平民教育教师办班上课,甚至提供经费。如果有人不认识《平民千字课》,必须交一笔文盲税。

而《华工周报》在存续期间,多次组织征文比赛,始终给华工们留出表达自我的窗口。

而华工们也用学会的新知识、新思维方式给予反馈。

有一个来自天津的马工,来法国之前不识字,学习以后,他说心底有一个秘密的愿望,就是能在某一天向世界宣告,他是一个合格的中国公民。

一位叫傅省三的华工,他的《华工在法与祖国的损益》一文获了奖。

Image

1919年的《华工周报》

他在文中说道他的认知,他发现原来不分阶级大家都可以动手做工;原来女性可以跟男人一起并肩劳作;原来比智力、赛体力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差。

他对中国的未来有了信心。

更重要的,他说道,来法国之前没有家国的概念。但目睹了欧洲人在一战中为了自己国家奋不顾身后,感觉自己和身边的华工,越来越多人的民族意识、爱国情怀被激发出来。

 

  • “抡起铁锹就是干!”

     

基督教青年会曾记载过华工和协约国团结一致作战的往事。

在皮卡迪战役期间,华工团的一名指挥官因为德国人的突然进攻被包围,他身中毒气无法移动。

当德军步步逼近时,华工们把他围在中间,用自己的身体去护着。他们拿着干活用的铁锹、镐头和德军战斗。

当英国支援部队赶到,大部分的华工已经战死,受伤的军官获救。

军官说他们其实可以跑,但他们没有,自己的命是劳工给的。

在德国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时,华工们在后方照顾战场上送回来的伤兵。

经部队允许后,他们把自己的香烟和定额口粮分给伤员,换来了士兵的感谢,士兵说原来大家都一样拥有颗善良的心。

Image

华工和士兵的合影

华工们越来越意识到,国家和自己息息相关。他们会用行动展现自己的所思所想。

有次协约国庆祝一场胜仗,为了鼓舞士气组织了场运动会,邀请华工参加。

空中飘了很多国家的国旗,唯独没有中国的,在场的6000名华工集体离场以示抗议。

他们关注国内时事,《李骏致复发华工的第四份通知》中记录,当华工们得知华北地区遭受洪水袭击时,拿出辛苦挣的法郎支援灾区,不到2个月,筹集了10138法郎。

当他们从《华工周报》上得知,中国在战后巴黎和会上未能收回被日本控制的山东,他们给报刊投信,对列强进行谴责,还捐款支持政府捍卫国家权利。

Image

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新闻
 

华工邰魁义将他3年赚的550法郎全部捐给中国驻巴黎和会代表团,他说“只要为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代表们可以把这笔钱用在任何他们认为合适的地方”。

甚至在他们知道日本欲强迫中国政府承认,日本对原先德国在山东权益的控制权时,华工派代表给当时的外交代表团团长陆徵祥递了份请愿书,让他回绝日本的要求。

如果签字答应,就用随信一起寄来的枪自裁,否则“吾辈必置尔于死地”。

正是华工们的存在,让外交官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掷地有声的反驳,那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对列强说不。

Image

巴黎和会上,顾维钧拒绝签字。当时列强说,中国是未出一兵一卒的战胜国。顾维钧用14万华工参战予以反驳。并在会上表达中方的态度“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虽然巴黎和会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拒签和约开辟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独立决定自己命运的先例。
 

1919年7月19日,华工们自发组织,庆祝协约国的胜利。

那天他们竖起了一座用鲜花和彩灯装饰的凯旋门,凯旋门的四角悬挂着各协约国的国旗。

在凯旋门的最高处,飘扬的是中国国旗,线面的横幅上是四个巨大的汉字“人道大胜”。

活动开始的时候,他们高喊中华民国万岁。

Image

 
呼吁在场的每个中国人为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而努力,他们期待有一天中国能庆祝完全属于自己的伟大胜利。

 

  • “我要把钱和知识,带回中国”

     

战后有3000人留在了法国,有些人跟法国女性结了婚,华工张长松和妻子生了13个孩子,结婚60年过得很幸福。

也有一些留在法国的华工,当时法国政府说“如果愿意留在这,会无条件协助辅助就学就业”。

Image

在法服役的留法华工

而那大多数回了国的人,如他们当初所言“我们注定要回到中国的,我们不仅带回去钱,更带回去新知识、新技能。”

有位华工发现一名被政府指派在村子里建免费学校的老师,额外跟学生每人收3贯钱。

为了表示抗议,他写了一张告示贴在了家门口。

上面写着他在法国学的600个汉字、拼音、地理和算术。

“这些都是我免费学到的,我也愿意免费教给别人。”

《晏阳初传》里还提到过,有的华工表现在对科学的热衷。

1924年有位华工到北京拜访曾教导过自己的干事富路得。

他回国后一心研究机器制作,让富路得帮他引荐专家鉴定。

专家们一看,除了部分小细节得改,其他都是对的。

在给富路得写的书信里他提及“我研究这些,不是为了个人钱财,只是对《华工周报》呼吁的一种反应,我已经将在法国的心得经验带回中国传播了。”

Image

技工合影。回国后,很多华工将旅欧心得应用于实践。或开工厂、办医院、热衷发明,或投身到社会改革运动中。

还有刘继孟,也平安回国了。他用攒的钱供两个儿子念了书,一个考上了南开大学,一个在抗战中参加了新四军。

这些旅法华工们,在五四运动中也被当作榜样。

《留法勤工俭学之大波澜》中曾记录,周恩来在1921年公开承认旅法华工是勤工俭学的开拓者,随后开启了赴法留学的旅程。

在法国他和一些华工有着密切交往,一位留在法国成为茶叶店主的华工甚至为他在早期的政治活动中提供了资助。

像周总理一样参与勤工俭学的人还有1600个,他们很多人成为了中国领袖,都曾追寻过一战华工的脚步。

Image

留法俭学会第一班学生赴法前合影

也是1921年,因顾维钧巴黎和会上对中国主权的捍卫,获得了国际的广泛同情。

华盛顿会议议定,除胶济铁路由中国赎还,管理权仍为日本保持五年外,胶州、青岛等都必须归还中国。

关于华工的故事,在今天,我终于有机会,讲给你们听。

 

  • “我想回家”

     

哈佛大学徐国琦教授曾痛心地说过,华工们漂洋过海,为拯救英法等国的命运而出生入死。

他们去了,他们努力了,他们回来了,后来被集体遗忘了。

在这场战役里,据学者考证,至少有2万人牺牲。

他们没有留下任何照片和画像,唯一的纪念就是同村人带回来的勋章。

上面刻着一位手持短剑的勇士,脚跨骏马,马蹄下踩着一个骷髅。勋章的侧面有一个编号,这是留给亲人最后的念想。

Image

一战纪念勋章

他们的旧衣物被家人放入坟墓中,安置了一座衣冠冢。经年一别,再无人见过他们。

远在巴黎郊区的诺莱特墓地里,长眠着842名华工。他们被松树守护着。

墓碑上刻着虽死犹生、鞠躬尽瘁的碑铭,中间写着华工们的名字、国籍、死亡时间。

Image

朝向东方的墓碑

刘文木,山东临邑县人;手箍号2094;中国劳工;死于1917年4月30日。

张喜和,山东淄川县人;手箍号4997;中国劳工;死于1918年12月20日。

王学四,山东博兴县人,手箍号29936;中国劳工;死于1919年9月22日。

范立勇,山东邻驹县人,手箍号53350;中国劳工;死于1919年11月14日。

杨十月,山东临邑县人,手箍号104556;中国劳工;死于1919年1月12日

……

还有些碑上只刻了手箍上的编号,没有姓名。不再有人知道他们是谁。

一战学者杰伊温特曾说,历史的记忆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多一个人了解,他们的存在就多一份意义。

100年前,活下来的华工,临回国组织了一场为期3天的悼别会,跟同胞们告别。

他们修缮了墓碑,献上了一副挽联。

上联是血洒欧西壮世运,下联是魂归祖国挽神州。横批:流芳千古。

100年后,后来人去墓地拜祭,看着整齐的、朝向东方的墓碑,告慰英魂,你们曾经的愿望和期盼,我们做到了。

我们早已向世界宣告我们是合格的中国公民。

我们赢得了完全属于自己的伟大胜利。

人道大胜。

 

参考资料:

1.《一战中的华工》,徐国琦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

2.纪录片《潜龙之殇:一战中的华工军团》

3.纪录片《华工军团》

4.《欧战工作回忆录》,顾杏卿著,中华民国二十六年

5.《晏阳初传 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吴相湘著,岳麓书社,2001年

6.《万里赴戎机》,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

7.《我的爷爷是华工——兼述一战赴欧参战的14万华工血泪史》,刘重来

8.《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赴法华工研究》,李祥,暨南大学硕士论文

9.《一战华工史研究的拓展:纪录片资料的挖掘和应用》,刘言武,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20年

10.《被遗忘的中国一战华工》

 

世界从未如此神秘

 

所有跟帖: 

原來「神」藏在細節中 !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212 bytes) () 08/28/2022 postreply 20:29:5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