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人困在海景房
号称拥有“最美海岸线之一”的威海银滩,多年来楼盘开发方兴未艾,打着“舒适养老”旗号的海景房深受全国退休老人的青睐。
在“旅游看房”、“以租养贷”等新兴销售手段面前,信息闭塞的老人们轻易入套。
最终,租不了也住不了的海景房,成为老人甩不掉的负担。
退不了的房
“爱收就收,不收滚蛋。”一位销售人员冲张凤兰吼道。
53岁的张凤兰很愤怒,“我活了几十年没见过这么霸道的人。”
2020年8月1号,是张凤兰收房的日子,威海乳山银滩的气温达到30度。张凤兰专程从武汉坐大巴车赶来,不是为了交房,而是为了退房。被粗暴拒绝后,她独自走在小区里,脚步有些踉跄,做过手术的双膝还没完全恢复。
2018年,张凤兰在银滩买下这套海景房时,曾满怀憧憬。如今细看,不符合预期的地方太多了。大海在一公里之外,所谓的海景只能远眺。小区里的泥土路坑坑洼洼,绿化不足10%,游泳池里一滴水都没有,开发商承诺的空中温泉和30平米的开心农场,也不见踪影。小区附近找不到吃饭的地方,最近的医院离这里也有6公里。走在矗立着100多栋楼房的小区里,张凤兰鲜少能遇见一个人。
最令张凤兰心痛的,是高位入手的房价。当年房子买成12700元/㎡,一共44平米。事后她才了解到,乳山的平均房价只有三四千,“在这样的房子过完下半辈子,怎么能不憋屈 ?
威海银滩位于其辖区县级市乳山市境内,曾被誉为“山东最具竞争力旅游度假区”、“中国六大最美海岸线之一”。银滩距离市区十几公里,在房地产开发的狂热浪潮下,20公里的海岸线上先后兴建了两百多个楼盘。
张凤兰被一家楼盘“酒店包租,以租养贷”的购房模式吸引。开发商为她这样的外地业主规划了“美好的前景”,每年夏天过来住两个月避暑,平时就把房子租出去,威海有的是游客。
在购房合同里,开放商为她承诺了保底收入。按每年至少出租180天计算,房费每天280元,总计50400元的收入,业主可以拿其中六成,也就是30240元。
退休前,张凤兰在武汉某企业做财务,她算了算账,觉得这笔投资很划算。如果每年真能分到三万多,不仅能覆盖房贷,还能净赚一万多。更何况,房子还可以用来养老。认定万无一失后,张凤兰将贷款一次性还清,坐等收益入账,“我这人不喜欢按月还钱,更喜欢按月收钱。”
然而,还没等来收益,张凤兰的“美梦”就落空了。
交房前三个月,小区业主群里有人率先拿到了房子,发现合同上的保底收入变成了“租多少天,给多少钱”,并且,前三年房子只能包租出去。那位业主说:“我在这里好几天了,一个人影都没看到,房子租给谁?”一时间,群里吵翻了天。
张凤兰“感觉被骗”,当即萌生了退房的念头。
来自郑州的王艳丽,也被银滩的海景房困住了。她的房子买在2019年。当初,开发商承诺,包租三年可抵去11万房款。她的房子总价是60万,去掉11万后理应付49万。等到签合同时她才发现,房子单价从七千多变成九千多,最后总价还是60万。
决定买房前,王艳丽经常在小区旁边闲逛,基本看不到什么人。小区北边是大片农田,跟偏僻的农村无异。售楼部从周一到周五大门紧锁,连一个保安都没有,但每逢周六日,就有十几辆大巴开来,热闹得很。
一次,王艳丽碰到一个房产中介,搭话问他:“你知道我们悦澜湾小区的房子市场价是多少吗?”对方撇嘴说:“20万一套都没人买,太偏僻了,就是骗你们外地人的。”
2020年7月收房时,王艳丽和老公、女儿一家三口兴致勃勃地开车赶到乳山悦澜湾小区。但她不仅没拿到钥匙,甚至连房门都进不去。
销售霸道地回应:“你已经签了包租合同,房子交给托管公司了,钥匙在他们那里,现在没法看。”王艳丽从销售找到销售经理,又找到总经理,没人愿意解决她的问题。托管公司叫什么名字,在什么位置,更是无从得知。
一家三口在酒店里住了十天。王艳丽每天都去敲自己家的门,屋里没有任何回应。在走廊昏暗的灯光下,能看见每户门上都贴着催缴物业费和暖气费的通知。
当张凤兰和王艳丽忙着收房时,张丽环却根本不想承认她在银滩有套房子。买房是老公的决定,为此两人还办了假离婚,把16万积蓄全部投了进去。张丽环从一开始就不同意买房,和老公吵了无数架。
去年5月,老公因病去世,张丽环跑了趟威海,找开发商协商退房,一位置业顾问说:“你老公去世了,你要继续还房贷的。”张丽环无力偿还,决定停贷。开发商起诉了她,向她追讨余款20多万,还要将房子拍卖,张丽环最终败诉。
老年看房团
张凤兰于2017年退休,每月退休金1100块。她是三高病人,买药的开销不小,即便如此,每月还要定期给未婚的儿子存300块彩礼钱。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全靠未退休的老伴。
退休后,张凤兰依然过得丰富多彩。她常去参加老年人活动,在公园里跳舞、走秀、打鼓,偶尔和朋友去KTV唱歌,放假了就和老公儿子开车出游。
这样的生活还没享受多久,就被一位发传单的年轻人打破了。2018年10月4号,武汉天气还很热,张凤兰走在武汉常青一路上,路过银行门口,被一个小伙子拉住。“阿姨,想去海边玩吗?一百块钱三天两夜,包食宿。”张凤兰拒绝了,但留下了联系方式。
午饭后,小伙子打来电话,邀请张凤兰去某酒店参加一个会议,“我给你买了礼品,花了三四百块钱,如果你不来,公司就要扣我的钱。”
张凤兰觉得年轻人不容易,午觉都没睡就去了,还叫上妹妹陪同。到了现场,她领了一袋海蜇皮,顶多值二十块钱。那是个楼盘宣讲会,屋里坐着两百多人,几个销售站在台上激情演讲:“一处置业,全国为家,我们酒店在广西巴马、海南文昌、江苏天目湖、浙江安吉都有连锁,享受全国置换入住,养老与投资两不误。”
两个小时听下来,张凤兰和妹妹并不感兴趣。唯一吸引她们的,是去海边游玩的活动,交两百块钱就行了。10月5号上午,张凤兰和老公以及妹妹、妹夫坐上了“旅行团”的大巴车,车上有50人左右,90%都是退休老人,一起出发的还有十几辆大巴。一路上,车里都有年轻人在旁边照顾,给老人拿零食、倒水,一起聊天。
十多个小时后,“旅行团”到达乳山银滩,眼前是更多的大巴车,操着不同方言的老年人汇聚在一起,长沙的、郑州的、重庆的、南京的、北京的、天津的。一片喧闹中,张凤兰和妹妹被一位销售拉进售楼部。
“北纬37度了解吗?被联合国评选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四季分明,气候适宜,也是长寿之乡,全国百岁老人占比最多,来这儿养老准没错……”销售两眼放光,语气和缓,张凤兰的思维不自觉地跟着他走。
接着,销售在纸上演算投资收益比。干了半辈子财务,张凤兰知道这种投资收益率并不高,好处是能以租养贷,每年还能来住两个月。张凤兰心动了,“现场那么多人,他们不可能骗全国人民吧?胆子也太肥了。”她先付了1万定金,待遇是中午吃海鲜,没付订金的只能坐在售楼部挨饿。
到了下午,张凤兰老公从一位中介处得知,旁边楼盘价格只要三四千。张凤兰一听急了,想找销售退房。销售不疾不徐地说:“我们这是投资房,他们能跟我们比吗?”
张凤兰有些犹豫,打电话给儿子询问意见。儿子很快反馈回来:“我查了,乳山银滩是个鬼城,不要买。”张凤兰说:“你懂什么,这是投资房,三五年就能回本。”当天她又付了四万定金,妹妹也跟着交了定金。
回到武汉,张凤兰付清了15万首付,贷款22万。据她了解,她那辆大巴车上80%的人都买了房。
退不了房的张凤兰不敢回武汉,怕被老公和儿子责骂。她在银滩小区附近住了整整一个月,眼看着小区里有几栋楼还在热火朝天地施工,周边却很少发现游客。每到周末,大巴车拉来一车车的退休老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售楼部门口站着一群年轻人,敲锣打鼓地欢迎这群未来的业主,等大巴车一停靠,他们便迅速扑上去。
银滩看房团,一度闻名于全国。由于紧靠海岸线,气候潮湿,腐蚀性强,冬天气候寒冷,本地人鲜少会买新开发的海景房,开发商便将目光投向了外地人,在“一线海景房,一生一套”“退休养生公寓”等宣传攻势下,首先入套的便是老年人。他们被观光旅游的活动吸引,乘坐包车跨山越海,一路吃喝玩乐,到了目的地便被强势邀请买房。
王艳丽也是看房团中的一员。2019年4月底,路过一个商场时,一个发传单的年轻人跟在她身后喋喋不休,“想去山东威海免费旅游、看房吗?一百块钱玩三天两夜,房子不买不要紧,主要是去免费玩,名额有限,已经有很多人报名了,还有最后一位。”王艳丽终于停下了脚步。
5月初,王艳丽从郑州被拉到银滩。在售楼部,她以没钱为由拒绝交付定金,销售姑娘紧追不放:“姐,没钱可以刷信用卡”;“没有5万,先交2万也行。” 卖房期间,每位老人都有销售进行一对一的服务,王艳丽三次试图跟旁边的人说话,想问问其他人的意见,都被姑娘用胳膊拦住。
“丫头嘴可得劲,就是给你洗脑,说既能投资又能养老,不用还房贷,几年首付钱就挣回来了。”王艳丽最终没招架住,刷信用卡付了两万订金。房子首付20万,其中15万是贷款。
家散了
退房失败后,张凤兰回到武汉,开始联系跟她一样被骗的老人,计划一起维权。她写了一份揭露银滩开发商虚假宣传的申诉书,武汉有38位老人签字,长沙有39人签字。申诉书被寄到威海、济南、北京等城市的各个部门,共发了11份。
张凤兰带着几十人坐火车到乳山,找开发商退房退钱。开发商总经理不承认虚假宣传,气得直拍桌子:“那是外包的销售公司干的,跟我们没关系。”
当天威海在下雪,天气很冷,从售楼部出来,张凤兰一帮人冒雪往市政府走去,有的老人被冻感冒,有的老人冻伤了脚。张凤兰双膝做过手术,路上不慎滑倒,尾骨骨折。到了市政府,一位负责人说:“你们又不是三岁小孩,签了合同就要负责。”
第二天,这群挨饿受冻的老人们待不下去了,买票返回武汉,张凤兰一回家就住进了医院。
抱着投资养老心态的老人,掏空积蓄跳入“海景房”的陷阱,导致退休后也不得不承担还贷的压力,沉重的阴影甚至蔓延至整个家庭。
张凤兰能感到家中常常充满火药味。一争吵儿子就把这事搬出来,“我看你就是昏了头,不然不会跑到千里之外把钱白白送人。”以往家里的钱都由她保管,现在老公不再把工资交给她。此后两三年,张凤兰没再买过新衣服,一双鞋能穿四个季节。
面对妹妹,张凤兰更是愧疚。如果不是因为她的劝导,妹妹不会买银滩的房子,妹夫甚至因此要闹离婚。为了还贷,妹妹每天靠扫大街赚钱,夏天顶着44度的高温也要出门,每月仅赚2000块钱。
过去两年,张凤兰一直在帮妹妹上诉,前后花了几万块律师费和诉讼费,均以败诉告终。数次提交的申诉材料,有一百多位业主签字,法院却一律不予采信。
辛苦还贷的还有王艳丽。她原本在郑州开了个补习班,老公是出租车司机,家中有两个女儿。受疫情和双减政策影响,补习班关门大吉。后来王艳丽开始做家政,一个月挣四五千。夫妻俩在郑州有两套房,房贷都靠信用卡在维持,本想在退休前还清房贷,把房子留给女儿,老两口再去威海养老。
银滩房子是用女儿名字买的,王艳丽不敢停贷,怕影响女儿的征信。她只能鞭促自己努力上班,以前做家政每周会休息一天,现在她会干满七天,每天工作十个小时。最近,她打算再找一份兼职。
更多的遗憾甚至无法弥补。买房后才得知银滩是“鬼城”的张丽环,责怪老公被骗,催促他去退房,夫妻俩为此经常吵架,“你赶紧把那16万要回来,不然这日子没法过了。”老公意志逐渐萎靡,经常独自去喝闷酒。去年5月,老公查出肝癌晚期,花了七八万还是没治好,两个月后人就没了。
这一年来,张丽环每天都活在悲痛之中,总觉得是自己气死了老公。老公家的亲戚也和她断绝了来往。现在她一边照顾70岁的老母亲,一边给闺女带孩子,除了退休金再无经济来源,不得不断贷。很快,开发商将她告上法庭。张丽环心想:“告就告吧,只要我这点退休金不再被他们骗走。”
回想起老公这个人,张丽环觉得他有时还挺浪漫的。在银滩买房时,老公曾对她说:“你跟我辛苦了一辈子,我想在海边给你买个家。”
应受访者要求,部分人物为化名
=====================================================
从爆火到退房潮,我见证三亚最仓促的旺季

两天退房200多间,酒店前台的摸鱼梦已碎
有段时间我真的啥也不想干,大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早已令我厌倦,于是半年前,我离开深圳,来到三亚。
我在一家四星级酒店找了份前台接待的工作,月薪3000块,包吃包住,还帮员工交五险一金。
这家酒店位于三亚湾海边,出门便能看见大海,步行可以抵达椰梦长廊。它更像是一座度假区,总共有19栋别墅,251间客房。园区里遍布果树,抬头就是硕大的椰子、芒果,还有菠萝蜜,清晨的时候,经常能看见早起的酒店员工在这里捡果子。
这份工作没有压力,每天工作八小时,日常任务就是接收客人订单,排房,制作房卡,往房卡袋里塞早餐票,收银结账等等。
整体来说并不复杂,也符合我想休息一段时间的需求,这是我最初对它的看法。
然而事情发生了变化,在我工作的半年里,我竟奇妙地见证了三亚旅游业的爆火,和疫情爆发后的空无一人的街道。订单骤增时忙碌的入住现场,疫情爆发后慌乱的退房队伍,彻底打破了我对休闲生活的美好想象。
在三亚生活半年后,我再次逃离了。
一
两天退了200多间房
8月4日那天晚上,刚好轮到我值夜班。
平常夜班的工作量其实不多,从23:30到07:30,主要工作是办理入住手续,没什么突发事件的话,凌晨两点后可以去办公室里躺下眯着,但前厅有客人必须立即醒来。凌晨四点需要夜审,夜班服务生要梳理好退房资料,等系统自动审核预抵客人和续住情况,为第二天的白班工作做好准备。
那晚,我经历了一场从未有过的忙碌,一群人慌慌张张地离开酒店。
零点刚过,一阵阵刺耳的轮子声划破夜空,客人们拖着行李箱从客房出来,经过园区的水泥路面,匆匆忙忙地来到酒店大堂。
“退房”,“退房”,“退房,押金什么时候退回来?”
酒店原本入住了240多间客房,许多跟团旅游的客人预定了七天客房,现在都提前退了。我在系统查看时,发现从白天到晚上,酒店足足退了100多间房。

疫情爆发前的海滩
凌晨三点,总机电话响起来,我接起,听到麻将房客人焦急的声音,“航班被取消了怎么办?”
原本她订了凌晨的航班,夜晚等待时,突然发现航班被取消了。我安慰了她一下,但不管用,几分钟后她穿着睡袍来到酒店大堂,说自己睡不着。她告诉我自己目的地是景德镇,于是我给她出谋划策,“要不去海口坐火车到广州吧,现在还来得及买火车票。”
最后,她无奈叹了一口气,一个人在大堂沙发上去干坐着。等我七点半交班时,路过酒店大堂,看到她还在那里,点了份早餐外卖,穿着睡袍在那里吃。
那晚,唯一办理入住的客人是个金发碧眼的外国男人。当时我正在整理明日要退房的客人资料,好交给早班的同事收银结账。说实话,我困得很,眼睛都睁不开了,抬头看见一个高大的男人站在前厅,微笑看着我。
一分钟前,他通过携程定了房间,我快速打印了订单,复印了护照,发现是阿根廷的客人。
我心里很纳闷,所有人都火急火燎地来退房,他为什么还跑来入住,难道不知道疫情严重吗?但看着他满脸的疲惫,又是深更半夜,或许找个地方休息更重要吧。
他的订单是雅致双床房,于是我跟他确认:“Sir, Do you need double bed room?”
“One bed ”, 他微笑答。
那晚房源充足,我免费帮他升级了靠近游泳池的豪华型大床房,并告知他可以延迟到14:00退房。为了好评,淡季的时候,我们都会帮客人免费升级客房,但因为前段时间生意太好,房源不足,这项服务已经在前几天取消了,昨天升级房型都需要加钱。
第二天,我还准备去提醒他记得做核酸,但发现他已经在13:00退了房,那就做罢。

疫情前的三亚海滩
8月5日23:30,还是我上夜班。
陆续有客人察觉到这次疫情的严峻,准备赶紧退房走人,这天又退掉了100多间房。最后,还剩下33间客房,总共88位客人。这些客人要么就是乖乖听话原地待命,要么就是反应太慢了,根本没怎么刷到关于疫情的消息。
凌晨3点46分,前厅来了两位客人,三亚本地人,家就住在酒店附近,似乎刚喝完酒。
他一会儿跟我说没带钥匙,进不了家门,一会儿说小区被封控了进不去。
但是他没带身份证,按酒店规定无法办理入住手续。
他一听生气了,说要退款,我同意退款后,他更生气了,“你居然同意我的退款?”随后在大堂里骂骂咧咧,说各种脏话。
连续两个夜班,我已经疲惫至极,也懒得理会他。
最后他居然报了警,说“酒店前台为难他”,警察听完了我的解释后,直接跟他说“先生,请来派出所一趟吧。”他只好灰溜溜走了,走之前再次恶狠狠骂个不停。
没想到十分钟后,他拿着身份证又回来了,跟之前的气焰嚣张完全不同,像泄了气的皮球。我想不通他为什么宁愿在前厅骂我一小时,都不愿意回家取身份证。后来同事说,一些海南土著就是这样,丝毫不讲道理的。
此时已是凌晨5点。
一小时后,我打开手机,看到“三亚全市实行临时性全域静态管理”的消息,航班和火车陆续被取消。那个瞬间,我想到了那些半夜急匆匆赶往机场的客人,后来听说滞留的旅客们被安置去了五星级酒店入住,不知道我遇到的客人们处境如何。
早上交班以后,我赶紧去做了核酸,然后回去补觉,一觉醒来已经下午三点了。
我看到微信群陆续发布通知:酒店泳池关闭,餐厅堂食关闭,酒店不再接待新客人入住。
又到了酒店业惨不忍睹的时候,这一幕再次上演了。
二
旺季才持续了一个月
谁能想到,今年7月三亚酒店业才刚刚进入旅游旺季呢。
在此之前,酒店房价只有两三百,在携程美团上订房更便宜,166块的特价经常有。酒店前台的工作也很清闲,四五六月份甚至实行半月班:每个月上班15天,休假15天,当然,扣去五险一金的工资也只有1000多。六月底,上完半个月班,我直接回了老家湖北。
但到7月份,突然之间,房价翻倍了,一间大床房从150块涨到现付价格298元。
我被通知立即回来上班。
2022年7月1日,我从武汉飞到了三亚,还没有调整好状态,便迅速地投入到工作里。
这段时间,酒店生意非常火爆,但人手也严重不足,每个班次只能排出两个同事进行前台接待,也安排不出礼宾员。
七月上旬的一天,我和同事小金上中班。交班第一时间,我看到“预计抵达客人190间”时倒吸了一口凉气,今天晚上该有多忙!我们要在八个小时里办理190间房的入住手续,这是我上班以来酒店预定最多的时候。
正常情况下,办理入住的流程大致只需要几分钟:请客人报姓名,在系统找出对应订单,再找出纸质订单,确认客房信息,标间还是大床,扫描身份证做人脸识别、pos机收300元押金、递给客人房卡,说明注意事项。这个过程不断地重复、重复。
时常会遇到特殊情况,比如有客人身份证扫了几遍,人脸识别都不成功,有的人身份证信息还在上一家酒店,系统没有显示退房。还有人要求“行李箱拿不动,我不要三楼的房间”“我不要一楼,太潮湿了”,这就需要临时调整房间,之前准备的房卡也要重新做。

三亚天涯小镇
最忙的是接待旅行团,这也是一天工作的高峰期。
大巴车在酒店大堂外停下,乌泱泱一大群客人提着行李从车上下来,瞬间挤满了大堂。
我正在给面前的客人办理入住时,不断有人横插进来,要矿泉水、要棉签、要拿行李、问各种问题。然而此刻,总机和内线电话响个不停。大堂里闹哄哄一片,我和同事扯着嗓子说话,说什么都听不清楚。
面前的客人还没有办理完入住手续,后面的客人突然冲过来,把身份证丢给我。
“妍妍,你动作快点!”同事小金对我特别不满,嫌弃我动作慢。
而我同时面对三四个客人说话,你插一句我插一嘴,脑袋晕晕乎乎的。一整天下来,根本没空上洗手间,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下班只感觉双腿站立不住,我生平第一次感觉到,原来做酒店前厅接待如此累。
预料之外的旺季,让本就缺人的前厅更加忙碌,前厅经理不断要求增加人手,人事部也在加急招人。
可是这样忙碌的状态也就持续了一个月而已。
随着8月6日的暂停键按下,一切戛然而止。新来的同事阿娇只上了10天班,还在培训阶段,没有正式上手工作,就被封控在家里。
不知同事小金会不会怀念我们忙碌却互相嫌弃的日子?
三
房价五折是真的吗
8月8日那天,我和主管小伟一起上班。我不停地接到客人的电话质问:“不是说房费打五折吗,怎么我现在付费比之前还贵呢?”
在得知滞留机场的旅客可以在五星级酒店免费食宿七天之后,原本待在酒店的客人反而不乐意了。于是三亚政府建议全市酒店对滞留旅客续住房费打五折。
客人之前在订房网站上支付的优惠价是166元,但现在打完五折后的价钱是180元。我无助地看向主管小伟,他跟我说:“按我们的门市价打五折,不是按原房续住五折。”
我觉得好无语,却也只能模棱两可地对着电话解释,“这个嘛,我是新来的,我也不太清楚,这是酒店规定,要不我晚点确认一下?”
但心里隐隐觉得不妥。
果然,当天晚上工作群里收到了通知:所有滞留旅客,原房续住房费都变成100元一间。
隔天,一位个子高高的女士来前厅取打包的早餐,告诉我她昨天打电话投诉了,还给我看了她拍的视频,酒店和市政的员工站在她房门口的走廊上协商。
很快,降价的消息就开始在酒店里传播,陆陆续续有客人跑来退差价。

政府给住客送来的物资
但也有延后。一位住在01栋310房间的先生,平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除了按时来前台交房费,几乎一整天都待在房间里。他的房费仍然是按照200元算的,这是旅行社订房价格。
他来前厅交钱的时候,我好心提醒他,刚开口,“先生,您现在的房价是200元,现在......”话音未落,同事便向我使了眼色,让我不要多管闲事。
他也没有听懂我的画外音,“房费你不用操心哈,我会按时付的。”
可是五天后,酒店房费降到100块的消息还是传到他耳中。
他跑来前厅确认,主管小伟支支吾吾地想糊弄过去,“都过去那么多天了,你房费都已经付过了,现在不太好办。”
我马上接道,“先生,房费100是事实,我告诉你怎么做。现在你不要通过旅行社订房了,你在前台现付100就好了。”他毫不犹豫立马选择了现付房费100块。
那段时间,陆续有客人来前厅退费。连办了几次退费之后,我想,客人们总会知道消息的呀,为什么要向他们隐瞒呢,现在都一窝蜂地跑来退费,反倒徒增工作量。
四
在酒店工作的人
几个夜晚过去,三亚又恢复了平静,酒店里空空荡荡。
但在酒店工作的人们似乎习以为常,不管外界如何瞬息万变,他们永远气定神闲。
这里人的性子就是这样,酒店的前厅经理、财务经理、泳池救生员,还有月薪2000块的客房服务员,都来自附近的城市,我在他们身上感受不到焦虑,酒店生意好就多赚点工资,生意不好就回家休息。
一个来自网红打卡地天涯小镇的本地人,36岁至今未婚,自称以前吊儿郎当地耽误了自己,前不久来酒店当了保安。他家在海边有栋小楼,出租给别人做民宿,每年租金28万。
我吃惊地问,家里这么有钱还来打工?
他说,“家里有几个兄弟姐妹,这栋楼也不属于我的,再说我一个人在家无聊,出来赚点烟钱。”
还有几位来自东北的同事,布草房的大姐,夜班前厅的接待龙哥,还有今年63岁的司机,从酒店开业便在三亚扎根了。每个月领固定的两三千块薪水,工作轻松,也不加班。龙哥下了班就躺在宿舍里打游戏,我还经常会遇见司机大哥跟他老婆在园区里散步。他们准备在这里一直干到老,已经开启“养老”模式了。

园区里的椰子树
来自广西北海的东哥,是园区的园林负责人,40来岁,整日梳着80年代的复古发型。他曾在深圳和广州打过工,但“不喜欢那么快的节奏”,还是最喜欢三亚。
他每天乐呵呵的,是园区最活跃的人,经常带一锅红薯粥来饭堂分给大家吃,要么就是一盘香肠,或一盘油炸花生米。园区的树被马蜂安营扎寨了,他就去捅下来,我还问过他蜂巢能不能给我吃。要是想喝口最新鲜的椰子,清晨跟在东哥后面就是了。
疫情开始以后,我再也没有见到客房服务生小华。平日里客房需要送水、送各种物品,都会看到他慢悠悠地从大堂穿过,虽然寡言少语,但每次都笑眯眯的。
听说他家是拆迁户,拿着大笔拆迁款,从儋州迁来三亚,他每天下班了就跑回家去。
“在家里好无聊哦。”疫情封控后有一天,小华终于忍不住发微信给我。
“那就看电视啊。”我回复他。
但也有人会多搞点钱。跟我一起在前厅工作的同事小雅来自东方市,也是我的室友。她从初中毕业就出来工作了,之前做饭店服务员,后来转到酒店业。小雅的信用卡欠了好几万,酒店实行半月班的时候,每个月的工资只有1000多,这时她就去果园干临时工,纯体力活儿,动作够快摘一天芒果可以挣200块。
主管小伟应该也做过兼职,他来自乐东黎族自治区,在三亚干过十年酒店。四年前,他来到如今这家酒店,兢兢业业工作了四年,前主管小翠离职以后,他才被提升为主管。
前段时间各地疫情爆发,酒店几乎没有生意时,我们每月只上半个月班,拿1000多块的基本工资。有天,我无意间看到他在打印收款二维码,还放进一个塑料胸牌里面。我猜他是去兼职跑滴滴了。

酒店附近的核酸检测队伍
8月13日,酒店大堂里,一群女士在前厅咄咄逼人地追问:“我们到底什么时候可以离开三亚?政府热线根本打不通。酒店就不管我们了吗?我要见酒店老板!”
后来有人报警了,警车开了进来,年长的警察耐心地跟客人解释着什么,年轻的那位则拿出手机来录视频。
我快步返回前厅岗位,也没心思听她们的争吵,漠然地盯着前面闹事的客人。
一个月前,我提出了离职,这是我在这里上班的最后一天。
但接下来的情况,依旧出乎我的意料。很快,包括我工作的酒店在内,全市的五星级酒店陆续被征用作隔离酒店。一纸通知下来,所有滞留客人必须在8月19日转移到其他酒店。
当时我正躺在宿舍床上,看到这个消息迅速跳起来,思考下一步怎么做?不转移的话,接下来要被隔离多久?留在此地真不是办法。
于是我当即决定赶紧撤退,一边订机票,一边提交离琼申请。
我工作的酒店本来有十几位客人滞留,等到政府安排的大巴车来接人时,我一看,“咦,才4个人?”其他人都反应够快,不想被转移,自己早做打算走了。
我忐忑不安地去了被转移的酒店,交了200块房费入住。进了房间,大失所望,窗帘用最廉价的材质,根本不遮光,床单被套一股异味,桌面都是灰尘,完全比不上之前工作的酒店。我立马打12345投诉,直言房间太坑,房费比之前还贵。
没想到眨眼之间,我就从酒店人变成了滞留旅客。
幸好航班还能正常起飞。第二天一早,我去了机场,那天下了大雨,眼前的世界大雾蒙蒙,我在倾盆大雨里离开了三亚。
作者 秦言言 | 内容编辑 何晓山 | 微信编辑 Cla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