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往事(521)

来源: YMCK1025 2022-08-07 10:39:30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43576 bytes)

美食主播内卷,从猎奇卷到看守所

每人作者 每日人物 2022-08-04 23:03 Posted on 北京

 

 

今天吃什么?

 
这个每个人或许都曾苦恼过的问题,正逐渐成为美食主播们的焦虑之源。吃什么?在哪儿吃?怎么吃?吃多少?怎么吃得与其他主播不同?这些问题都导向同一个终点——要吃得更猎奇,吃得更贵,吃得更复杂。因为它关乎流量,关乎定位,关乎评论和点赞数,也关乎利益。
 
这样的行业风气,最终酿成了悲剧——
 
在一块泥地上,21岁的女孩铺了张席子,她和一条死去的鲨鱼一起躺在上面。身高155厘米的她,看起来和这条鲨鱼一样长。
 
这是7月14日,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美食主播“提子”发布的一条视频。很快,这条鲨鱼,就被做成了沾满辣椒面的红烧鲨鱼。视频左上方,打着一行字“人工养殖可食用”。提子抱着鲨鱼尾巴,咬下一块肉,对着镜头比了个“耶”,嘴巴沾了一圈酱料,笑容灿烂。
 
但网友很快发现,这条鲨鱼是噬人鲨,是国际濒危野生动物,相当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相关话题迅速冲上热搜。7月31日,南充警方发布消息称,经鉴定,网红“提子”视频中的鲨鱼确是噬人鲨(也称大白鲨)。相关案件正在进一步处理中。
 
飞瓜数据发布的《2021年美食类短视频及直播营销趋势洞察》显示,作为最早入场短视频电商的品类之一,庞大的流量和稳定的受众人群,让美食电商一直保持增长。“兴趣电商”蓬勃发展背后,是行业资源大量向头部主播集中,同时,他们也要面临中尾部主播的竞争压力。
 
为了了解“美食主播内卷”的背后机制,每日人物分别联系到领域里的头部和底部的美食主播,以及这个链条上的水产供应商、视频审核员等从业者,跟他们聊了聊这个赛道上的内卷与流量焦虑,以及面对的未来。

 

 

 

 

文 | 常芳菲 曲美洋 魏小雯

编辑 | 易方兴

运营 | 月弥

 

 

 

 
“吃”的焦虑
 

 

吃点什么才会有流量?

 

美食主播提子在吃下那条噬人鲨之前,一定也想过这个问题。而林洋在3个月前刚刚找到答案。在这之前,他只是个不到1万粉丝的“底层美食主播”,在掌握了吃的“流量密码”后,他改名“绝味老哥”,粉丝量涨到了14万。

 

这是一条拥挤的“赛道”。截至2021年底,仅短视频平台达到一万粉丝的美食创作者已经超过9万人,相比于2020年年初增长超过200%;其中百万粉丝以上的美食主播超过了1500人,仅占1.6%。在如此庞大的内容供应量之下,“你在家拿锅煎个小黄鱼,很难有流量的。”拥有345万粉丝的头部海鲜测评主播琼斯说。

 

▲ 提子吃的鲨鱼为保护动物噬人鲨。图 / 网络
 

而此前,林洋就是拍摄这类日常内容的博主。“我拍视频也四五年了,短视频平台播放量基本上就是几百,我最近相当于从零开始。”林洋说。

 

他为自己找到了一条猎奇的致富新路——拍短视频测评黑暗料理。林洋要当博主,去拍广告、带货,为此他充满干劲。“我要更勤奋地更新视频,起码保证日更。”这意味着除去本职工作和视频拍摄,他每天只剩4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但为了更好的生活,林洋愿意拼一拼。

 

今年4月,他偶然打开一个有20万粉丝博主的视频,发现对方正在吃毛鸡蛋,视频中竟然还有广告植入。林洋看完的第一个念头是:“如果我拍这个题材,肯定比他强。”

 

于是“活子蛋”(还未孵化的麻鸭胚)就成了他转型之后的第一个选题。他小心翼翼地剥开蛋壳,幼小鸭胚的肌肉纹理清晰可见,林洋猛地吮吸了一口其中的液体,一边吃一边描述咀嚼过程中感受到的软骨组织和鸭肉的味道。除此之外,他还重新设计了场景和自己的形象。用单一的背景板代替了从前的生活场景,戴上了帽子、墨镜、粘上胡子。这一条视频在短视频平台的点赞量很快超过1000。

 

▲ 林洋活子蛋视频下,粉丝对新风格的肯定。图 / 手机截图
 

此后,林洋更坚定测评奇特的路线。吃昆虫,比如油炸竹虫、蜘蛛、蝎子、海蟑螂;吃各种常见动物意想不到的器官,比如金枪鱼眼睛、羊奶、牛欢喜,还有各种刺激味道的食物,像是鲱鱼罐头、海南鱼茶。视频中,不论林洋面前的食物看上去有多恐怖,他都非常镇定地烹饪、品尝,最后给出评分。短短3个月时间,他的短视频平台粉丝数已经接近14万。“年底粉丝到100万没有问题。”林洋信心满满。

 

而1700公里之外,琼斯从水产市场一口气拎出10只龙虾——澳洲龙虾、南非龙虾、古巴龙虾、小青龙、墨西哥红龙、新西兰火龙、印尼墨青、西澳粉龙、波士顿龙虾、西非青龙。琼斯一边把十只龙虾一字排开放在流理台上,一边说“豪横、壮观,十位聚集于此就是一争高下,到底谁是龙虾之王。”

 

▲ 琼斯测评10种龙虾。图 / @琼斯爱生活 视频截图
 
 

这条视频的灵感来源于粉丝,而最终也成为了琼斯的第一个爆款,短视频平台点赞量超过150万,播放量达到5500万。自此之后,琼斯不太需要自己去寻找拍摄食材了。“很多海鲜市场头部从业者都认识我,谁进了好的东西就先来找我了。”

 

除了猎奇、高端食材方向之外,还有很多博主挑战高难度的料理。绵羊料理的爆款视频“龙吟草莓”复刻版“羊啸草莓”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把几十个新鲜草莓表皮上的白色颗粒用专业器材全部取下,果肉部分经冷冻、制作芝士夹心的复杂步骤后,才能成为一个分子料理的“方草莓”。

 

就连文案都要完全押韵。“我们一天一天圆润肥美、精明冷酷、弱小无助、敏感易怒,只有享受甜美的食物才能感觉被温柔呵护。”视频发布的当晚,绵羊料理的粉丝数就暴涨了80万。尽管她说自己是一个对流行后知后觉的博主,但2年前她在接受采访时依然准确预判了美食内容的趋势:“猎奇料理、高难度料理会更受欢迎。”

 

对于猎奇的边界,林洋有一套自己的原则,“比如榨火龙果猪肝汁不是美食,这种凭空出现的东西我肯定不会吃,我是有下限的。”

 

但这种原则显然与粉丝对他的预期不符。就在他表达立场的几个小时之后,粉丝群里弹出了消息:老哥准备什么时候榨火龙果猪肝汁?几秒之后,一个其他博主的同题测评视频就被转发到群里。林洋始终没有回复。

 

 
 
吃的阶层
 
 

300万粉丝的美食博主和只有14万粉丝的博主之间,就连吃到“吐”的原因都是不一样的。

 

琼斯说完“感情深一口闷”,就仰头喝下椰子蟹壳里的汤,因为实在太苦吐了出来,粉丝们一边发着“哈哈哈哈哈”,一边贡献了百万级别的播放量。

 

▲ 琼斯吃椰子蟹吃到吐。图 / @琼斯爱生活 视频截图
 

而林洋因为买到了不新鲜的海星,蒸熟吃掉两个小时之后,他就开始头晕目眩、上吐下泻。他没敢去医院,后遗症是“直到现在看到海星都挺抵触。”他最近一次看医生是因为咽炎犯了,每次咽口水都像是酷刑。“我自己干扛了半个月,我怕是什么大病才去医院,开药还花了200元。”他猜这回犯病八成和那些“黑暗料理”有关。

 

粉丝数量不同对于爆款的定义自然也不同。对林洋来说,500万播放量已经是超爆款的水平,而琼斯在2年前的椰子蟹测评视频就有5000万的播放量。“当时短视频平台的用户还只有4亿~5亿,相当于每10个人有一个人看过我视频。”琼斯说。

 

关注度高的人自然居于食物链更高层,拥有更大的议价空间。琼斯从来不签任何MCN机构,他可以靠个人撬动足够多的资源。

 

林洋也不签任何MCN机构,但这是用惨痛的被骗经历换来的教训。一个MCN找到林洋,承诺每月保底4条商单,每一条价格是2000元,但直到解约,也没有任何品牌投放。找到林洋的大多是中间机构的散单,甚至连正式合同都没有签署,他也曾经接到过头部互联网公司的投放,对方承诺达到一定的播放量就可以结算费用,但达到播放量后,对方一句“我们也没收到钱”就把林洋打发了。“维权几乎不可能。”他说,“我们小博主在这些平台机构面前非常弱势。”

 

单打独斗同样艰难,林洋想着自己各个平台的粉丝数都超过10万,算是有和商家谈判的资本。他就用自己的淘宝账号,一连给十几个商家发了自荐私信,每条品牌植入视频报价200元~500元,但谈判还是以他的淘宝账号被禁言到11月份告终。“不需要。”商家只回复了他这句话。

 

站在高处的人交朋友总是更加容易。琼斯的朋友是靠拍视频一个接一个遇见的。拍视频遇见最好的日料师傅、做海洋生物科普的海王弗兰克。拍视频3年,琼斯的智囊团里已经有接近20个人。每当想要测评新奇的海产,就立刻咨询群里的朋友是不是合法合规、会不会对健康有负面影响。“正儿八经的美食博主是高风险职业。因为所有人可以买到、吃到的食材选题很快会消耗完,博主很快要进入地域美食、鲜少人吃到的食材的(选题)。”这种规避风险的能力并不是每个博主都具备。

 

而他们愿意用于视频拍摄的成本反而是最细枝末节的事情。林洋每次在视频中都会提起食材的成本,他希望尽量控制在50元以内。上一个严重超出预算的食材是鲱鱼罐头,足足花了他200多元。好在最后短视频平台的播放量超过500万,成了爆款,“不然达不到预期我肯定很失望”。金枪鱼眼睛的那期测评受制于成本,只能炖熟。看着400多万的播放量,他仍然感到遗憾。“如果我的预算更高一点,是可以直接吃刺身的。”林洋知道,生吃爆浆的效果会更好。

 

▲ 林洋测评猎奇食物都会描述口感。图 / @绝味老哥 视频截图
 

为了控制成本,陌生粉丝寄来的土特产,只要是在平台购买、可以查到揽收记录的,他都愿意尝试,“起码给我省了一笔成本”。而那些林洋预测有爆款潜力的食材,他都要留一半,“一个食材拍两期,我可是省大钱了”。

 

而一天之前,琼斯刚刚从海南回到上海。他在海南待了40天,积累了30多条视频素材。从“十种龙虾测评”之后,就有很多人拿着稀有的食材找他。“22斤龙虾订货周期是一个半月左右。因为我愿意出高价。海鲜界都知道我愿意出高价收一些好的东西。”琼斯说,“几年内,我都不愁要拍什么,根本拍不完。”

 

 
 
变现焦虑
 
 

美食博主对更大、更罕见、更刺激食材的追求,实际上来自对数据和变现的焦虑。

 

林洋给自己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希望年底短视频平台粉丝数可以超过100万,这就意味着5个月起码要实现涨粉85万。他对自己各个短视频平台粉丝数都了如指掌,尽管他说自己不会频繁查看。

 

在B站上粉丝超过21万的怪味阿追,也会为流量、选题发愁。每次看到播放量不好的视频,阿追就自我怀疑:“为什么感觉大家最近不看我视频了?我做得不好吗?”焦虑一浪叠着一浪,也许下一秒自己会被粉丝忘记。“这个行业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何况我还不是顶流,但凡一个月没有产出爆款,可能大家就会把我忘记,那我就得问自己还能不能接着吃这碗饭。”选题的灵感会躲起来,她就躺在床上嗷嗷哭。现在,实在没有选题,她就会去看看其他博主的视频。“数据会告诉我,观众的喜好是什么。”

 

林洋忍不住回忆起自己开始拍摄视频的原因。他看见了一个理想的人生进程模版。四川男孩敬汉卿,专科毕业,每天下班后拍3个小时美食测评短视频,拥有超过千万粉丝,自称“月入两万”。直到现在对林洋来说,月入2万都是一个很高的目标。

 

▲ 图 / @敬汉卿 视频截图
 

“从我2017年开始拍视频到现在都没有赚到2万块钱。现在每个月视频的收入也只有1000元~2000元。”林洋说。对于他生活的城市深圳来说,这笔钱实在不足以让他站稳脚跟。

 

琼斯总结过往的爆款内容,得出了一些规律。“只吃罕见的食物,往往不会有很高的流量,因为粉丝没有认知度。棘鳞蛇鲭(油鱼)、龙虾,大家都知道是什么,但是没见过测评,往往就会有很高的流量。”

 

很多用户对猎奇料理欲罢不能实际上出于一种良性自虐的心理。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Paul Rozin发现,当人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不会受到真正的伤害时,经历一些可怕或不愉快的事情实际上是一种享受。观看他人吃掉一个10斤巨型芝士汉堡的效果和去看一部恐怖电影带来的快感是一样的。

 

小蔡也是这类视频的忠实观众:“这类题材跟短视频形式完美契合。在这没有人想要种草这些奇怪食物,就是为了在短时间内看到他们吃下这些食物的反应,就是为了那瞬间很强烈、很强烈的感官刺激。”

 

而相比起观众的喜好,平台的流量推荐方式对博主来说更像是黑盒,实时变化、难以捉摸。“很多时候我觉得拍摄质量很高的视频,最终播放量就是20万。”林洋历数自己拍过的臭鳜鱼、蚂蚁上树。不过很快,他就劝自己知足,起码比从前拍日常餐厅的时候有了很大起色。

 

有的主播发现,最近十条视频里有三四条会收到限流通知,大多数是昆虫类的内容。“到了40万就停止推荐了。”一些头部博主发现现在只要涉及一些罕见动物、大型动物,短视频平台都会限流。一位短视频平台审核人士透露,目前如果发现博主拍摄的内容中出现罕见的动植物,一律需要上报。显然,新奇食物带来了热度,也有必须要承受的“误伤”。

 

 

 
演变和未来
 

 

提子的白鲨事件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是短视频平台下架了所有松茸产品。“松茸也是国家保护级的植物,需要有证照才可以采摘。为了防止有商家无证采摘售卖,干脆全部不卖了。”

 

而作为各种稀有鱼、虾、蟹类的提供商,对水产商们来说,美食主播们也是“熟客”。小辉海产店的老板周林是福建人,他也常常在市场看到美食博主。他们有人带回家去拍,有些人来的时候就随身带摄像机。

 

周林说,现在疫情期间,商家想进市场比较困难。而去年比较放开的时候,是美食博主拍摄的高峰期,“他们的要求,一是质量要好一点,二是一定要保活”。

 

这些年,他也发现一个现象,过去吃澳龙什么的,算是新鲜事,但现在,国内消费水平变高,加上一些短视频平台上的美食视频越来越多,“现在看到澳龙、吃澳龙已经很正常了”。

 

他也听说了提子吃噬人鲨的事件,他觉得“这是不正常的”,作为一名靠海鲜生意吃饭的水产商,他也觉得“大家都要爱护海洋生物”。而且,作为商户,市场专门会有监督员来管理售卖的产品,所以,“如果有些渔民捕捞到再古怪的东西,他们也不会卖给我们”。

 

水产市场上有专业的监督员,但是短视频平台上可没有。而上一次令平台如此谨慎戒备的还是两年前对“大胃王”的平台治理行动。

 

大胃王吃播开始于日本。早在2009年,木下在当地大胃王比赛中凭借过人食量和可爱外形迅速蹿红,年收入一度高达人民币700万元。

 

▲ 木下播放量最高的视频之一,12人份疯狂辣版泡菜拉面。图 / 视频截图
 

而直到7年之后的B站,国内才出现了第一个大胃王爆款视频。“挑战木下,速食10桶火鸡面用时16分钟20秒”的视频获得了超过170万播放量,而视频主角密子君也一跃成为最红的“大胃王”。这也暗合了B站从以播放小众番剧见长,到逐渐以生活、娱乐、影视内容走向全民的发展策略。此后大胃王博主层出不穷。大胃王朵一,咽下10桶火鸡面的时间仅花费3分53秒。

 

2016年以后,大胃王们一度是绝对明星,除了量大,为了能通过表演来让观众感到食物好吃,选品也至关重要。

 

大胃王七七在接受《GQ》采访时说:“你就会发现大家吃得来来回回就那么几样。烤肉、炸鸡、火锅……基本都是高热量的食物。现在的人都怕胖,高热量食物好吃也不敢吃,那我们就替他们吃。色泽鲜艳的食物都比较适合录吃播,比如红色的肉,咕噜咕噜的红油火锅,看起来就让人有食欲。绿色的就不适合,比如蔬菜,谁看你吃菜啊。”

 

大胃王们除了吸入大量食物,平台的流量外,还有快速膨胀的收入。根据广告公司数据显示,当时大胃王密子君平均每条影片播放量都超过250万,其发布一条时长1秒至20秒的广告报价为32万元。

 

2019年,为了吸引流量,大胃王们像竞赛一般,彼此吃下更多的东西——20斤肥肉、50斤的龙虾、888块大牛排等极端视频纷纷出现。一年后的夏天,监管部门要求平台对大胃王内容进行自查。一夜之间大胃王们纷纷删掉了这个引以为傲的标签。

 

▲ 曾以“大胃王”闻名的密子君,开始侧重探店打卡。图 / 视频截图
 

“大胃王”的故事消失了,这才有了如今这些五花八门美食主播们的出现。2021年的一份《美食垂类白皮书》显示,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美食主播,就必须做到三点——打造清晰人设、持续为用户提供新鲜感、垂直度高。而这三点,也是如今的美食主播们比拼的方向。成为一名头部KOL美食主播,是这个赛道上许多人的目标。数据显示,美食KOL月销售额占比超过了37%,远远超过明星带货和品牌自播号,这无疑意味着更富足的未来。

 

但不论出于代偿心理还是猎奇心理,只要人们观看视频的需求在,博主们就无法停止对极致题材的追求。

 

刚刚打鱼归来的顾豪,是另一名美食主播。他对着云台山,一边吃海鲜一边开口介绍自己正在卖的海鲜套餐。直播间里弹出这样的抱怨:别天天吃海螺,我早都看够了。

 

(应受访者要求,林洋、顾豪为化名,谭琪对此文亦有贡献)

 

=============================================================

 

温州女孩远嫁十年:为了他,我放弃了温州人的择偶标准

看客 看客inSight 2022-08-05 01:51 Posted on 北京
 
 

我的择偶标准他一条没满足,现在结婚快十年了

 

 

关于婚姻,关于爱情,身处局外的人总有很多幻想,沉浸其中的人则会收获更多感悟。

 

今年“七夕”,看客特别策划《婚姻,是……》访谈记录片。我们找来三对夫妻坐下聊聊,他们对于“婚姻”的理解,这是本系列的第二集。

 

温州女孩陈佳寅,生长于南方传统的大家庭里,“不找外地人,不找比自己小的,不找胖子”是她曾经的择偶三原则,直到一次国际交换的旅程里,她认识了北京小伙石潇然。

 

起初这是一场不被父母认可的“地下恋”,但俩人认定彼此后,最终排除了一切外在阻碍,直到现在,他们已经步入了婚姻的第十年。

 

南北地域的文化差异,带给过他们磕绊,也带给过他们惊喜和感动;而婆婆的加入,更为他们的婚后生活带来与众不同的色彩,归根结底,这些都有关爱和包容。

 

我们找他们聊了聊,这10年的婚姻故事里,那些闪耀的幸福掠影。

 

 

 

异国相遇

 

故事的开始,还要追溯到学生时代。

 

北京男孩石潇然,从小生活没离开过首都,大学也自然留在北京;温州女孩陈佳寅,读到大学终于去了“最远”的城市——杭州。本来毫无交集的俩人在各自的城市悠然生活。

 

命运的齿轮从2008年开始咬合。那年,学英语专业的两人不约而同报名参加了各自学校组织的美国奥兰多迪士尼的海外实习项目。

 

第一次见面恰逢一场中国学生聚会。大家吃饱喝足收拾东西时,学生公寓里的洗碗机突然坏了,原本大家计划下一环是去乐园玩,现在被打了个手足无措。

 

陈佳寅主动打电话给物业,一番流畅沟通后,物业终于答应上门检修。陈佳寅摆摆手:“你们先去吧,我等修理工上门。”

 

“这女孩英语可以啊。”石潇然只模糊记得她的名字,但对这事留下了深刻印象。

 

另一边,石潇然对身边人不经意的礼貌和绅士,也让并不相熟的陈佳寅心生些许好感,“这个男生好像不太一样”。

 

2019年9月,他们回到了相识的美国奥兰多迪士尼,把之前没有一起做的事重新刷了一遍

 

不过,为期一学期的交换项目很快结束了,俩人分别回国返校,继续他们以往未曾相识的生活。

 

彼时,对于这两个年轻人来说,毕业和就业,才是最重要的。

 

石潇然工作落定得早,而且拿的是“四大”会计事务所的offer,这在当时多少惹人羡慕。陈佳寅通过当时的“校内网”找到他求取真经,“要不,我们加个QQ吧。”

 

她最终无缘四大,回到温州做一名走街串巷的新闻记者。不过她和这个北京网友的联系一直没断。直到第二年5月,陈佳寅的QQ上跳出一条消息。

 

“我从没去过温州,想来旅行一趟,还来见见你,你有时间吗?”攒了一堆调休的石潇然突然异想天开。

 

网线那头的女网友想也没多想,积极响应:“好呀好呀,我必须尽地主之谊,带你耍遍大温州。”

 

 

 

异地相恋

 

5月的温州开始闷热,空气中有着北方人无法适应的潮湿。从机场大巴下来后,石潇然看到两年没见、其实总共也就见过3面的“老朋友”,有点不自然了。“嘿,你比以前胖了。”女孩爽朗说道,“走,带你去吃我们这特色的海鲜面”。

 

温州是个很小的城市,短短5天,陈佳寅带着石潇然走遍她成长的足迹:这座江心屿适合避暑;我自小去少年宫上奥数,会特地翻过那座松台山;在那条五马街上,有我和闺蜜讲过的一串串八卦……

 

对于坐拥名胜古迹的北京人来说,这些景点可能并不稀奇,但石潇然却被这个“地陪”女孩的细致安排打动了:从每天吃什么特色早餐开始,逛哪里、吃什么、体验什么活动、几点结束要不要补觉……甚至回去的时候带的特产都替他想好了。

 

当时,陈佳寅即将参演话剧《威尼斯商人》,她把石潇然带到了排练现场,还”威逼“着他用北京话客串一句台词。

 

“这是北京来的小伙子,但不是男朋友。”陈佳寅介绍说。在场的朋友们啧啧摇头,起哄之意弥漫在一群年轻人之间。

 

回北京那天,一向对起飞预留时间十分严谨的石潇然,决定在市区再多呆一个小时,好一起再吃上一顿饭。这是一家温州传统小吃店,服务员上了菜,似乎和点的不太一样,石潇然和陈佳寅同时把头扭向菜单:“这是啥?”

 

这一瞬间,是第一次的默契,也被两人珍藏至今。

 

结婚前收拾出的机票等纪念物

 

石潇然后来没有误机,但是有些后悔告别的时候没有抱抱这个女孩子,哪怕有点突兀。

 

然而陈佳寅对此毫不知情。

 

“温州人一定要找温州人”——仿佛一个祖训,又像一个魔咒,温州年轻人往往从大学开始,在父母的安排下,走入相亲市场,争取“在最好的年纪”搞定婚事。

 

相亲对象大多有着同一幅画像:工作稳定有编制,父母都是朋友或相熟,家庭情况知根知底,婚房已经准备好,可能刚买了辆不错的车……老一辈眼中的“理想生活”徐徐展开。

 

如果说这是所有婚姻打开的默认范式,那陈佳寅和石潇然越来越默契的互动和不经意的怦然心动则代表着另一种可能,它叫爱情。

 

陈佳寅择偶时携带着三不原则,“不找外地人,不找比自己小的,不找胖子”,但碰到石潇然后,自我约束的情感定式全部瓦解。随后是半年的“地下情”,这期间俩人只见过3次面,但感情日益升温。

 

终于,陈佳寅为了拒绝一位父母特别满意的相亲对象,乖乖女语出惊人:“我有男朋友了。”

 

 

 

终成眷属

 

接下来的情节宛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劝回女儿,父母苦口婆心、彻夜不眠。

 

所有的反对都出自最真心的关切,但却以最冰冷的方式让家庭氛围如坠冰窖。“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饭还多。”父母见过很多不成功的异地恋情和婚姻,女孩都是吃亏和心碎的一方。

 

纵然这是事实,但陈佳寅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向父母证明,他们不一样。

 

石潇然特地从北京飞来,希望能和叔叔阿姨坐下来聊聊,苦苦“申请”几次,才得以约在一间咖啡馆见面。两个大人坐在对面,威严而冷漠,最后也没让男生踏进家门。

 

这场斗争持续了将近四个月,惊动了所有可以惊动的亲戚。最后倒是农村的奶奶跟爸爸说,“我看啊,他们两个情谊很好。”

 

奶奶只有小学文化,普通话都不会说,平时最好给村里人拉红线。没想到她会用温州话说出这几个文绉绉的字,这句话陈佳寅一直记到现在。

 

有了奶奶的肯定,家里总算同意了,然后跟陈佳寅提出,谈得差不多,就别多耽误,该结婚了。

 

第一次北京来温州提亲,两家人合影(左一二陈佳寅父母,左三石潇然母亲,左四陈佳寅外婆)

 

石潇然身边,25岁就结婚的北京男孩屈指可数,但他却愿意为此“早婚一族”:“可以说,之前没想过结婚,遇到她了,觉得结婚也挺好。”

 

因为自己是要“拐走”温州女儿,石潇然对婚礼没有提任何要求意见,一切依着女方当地习俗办。

 

温州人对婚礼排场有着执着的标准,婚礼得风风光光:接新娘是什么档次的车队,婚纱礼服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酒席上喝茅台还是五粮液,连桌上的黄鱼是不是野生的都会成为宾客对主家品头论足的证据。而彩礼和嫁妆,更代表两个家庭的暗暗角力。不少温州情侣,最终散伙在了婚礼筹备的路上。

 

陈佳寅有点厌倦这种做给别人看的排场,希望婚礼一切从简。和父母又一番争论后,最终双方彩礼嫁妆双免,她也争取到了婚宴前不坐婚车,穿着礼服手拉手徒步走到酒店,“我觉得特别酷”。

 

2013年5月,浩浩荡荡步行去酒店结婚的队伍,仿佛披头士某张专辑封面,觉得酷毙了 

 

婚礼上的情感都是真挚的。奶奶抚摸着父母当年的结婚照,给孙女把捧花摆好;妈妈刚把新人送出门,转脸就哭成泪人儿;爸爸把女儿的手交给女婿的时候,重重拍了拍,自己的肩膀有点抖动。

 

浓厚的本土人情氛围包围下,反倒是主角之一的新郎更像“重在参与”的工具人,但有什么关系呢,这一天过去,才是新生活的开始。

 

 

 

婆媳关系

 

结婚前的一天,石潇然憋了很久终于鼓起勇气开口:“我们以后先和我妈妈一起住,好不好?”

 

“我当时本能反应,哇的一下就哭了。”陈佳寅回忆说。

 

正是在影视剧里看多了水火不容的婆媳关系,她从恋爱开始就约法三章,婚后一定要过二人世界。结果现在,她以为曾经的承诺都失效了,害得石潇然哄了好久才把她的眼泪止住。

 

其实这也是一个理性的决定 。石爸爸不久前意外病逝,做儿子的不希望妈妈孤孤单单。另一方面,婆婆也觉得,小两口每天忙于工作,回家有一口现成的热饭菜吃,家里一直干干净净,是自己能给他们最大的支持。

 

至于婆媳关系会怎么发展,只好走着看了。 

 

2012年,直到拍婚纱照才意识到,真的要结婚了 

 

谁也没想到,婆婆反倒成了媳妇儿朋友圈里最爱秀的存在。这不仅仅是生活上的照顾和包容——“有一个周末我睡到大中午才起床,她竟然依样画葫芦给我做了温州人最爱的早餐糯米饭!”更是婆婆作为一个女性开阔的思想,独立的态度,以及丰富的生活。

 

虽然一起生活,婆婆几乎不干预小两口的事,自己的退休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婆婆会给自己买小说、拼图、拇指琴,用iPad追剧、看新闻;疫情之前,她定期和姐妹们组团旅游,还玩穷游,在菲律宾一个小岛上租当地农民家半个月,跟着小年轻学潜水,上菜市场连比划带猜地买海鲜。“你婆婆太潇洒了,我退休了就想活成她这样!”连陈佳寅的闺蜜们都成了婆婆的粉丝。

 

也是这些经历,让陈佳寅意识到婆婆竟是一位如此潇洒独立的女性。她特别佩服婆婆说过的一句话:“大人也不要干预孩子的生活,孩子也不要干预大人的生活,就这样相安无事的过就挺好的。”

 

毕竟二十几年的不同生活习惯和轨迹,在一起多少会有摩擦,但陈佳寅渐渐领悟到,“如果你的出发点是理解和爱,就不会觉得自己受委屈;如果你的出发点是恐惧和讨好,那你肯定会向内攻击,积累委屈。”

 

本来应该受夹板气的石潇然,反倒成了人生赢家。他很乐于在一些矛盾里当那个“坏人”,让老婆老妈联合把枪口对准自己,“她俩统一战线,我多开心啊”。

 

 

 

经营婚姻

 

陈佳寅万幸自己远赴北京之时,能遇到明事理的婆婆。而如何经营好婚姻,最终还是靠俩夫妻。

 

两个独生子女组成家庭,各自不同的成长背景与文化环境总会起冲突。

 

2020年新年,在意大利米兰地铁站跨年

 

结婚没多久,上大学的表弟来北京看姐姐姐夫,姐弟俩都默认,表弟就在家住几天。陈佳寅把这事“通知”给丈夫,石潇然却变了脸色,生硬挤出几个字:“这不方便。”

 

陈佳寅当时就炸了:“有什么不方便的,不都是自己家人吗?” 从小家里亲戚之间,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就是大家庭的事,没想到丈夫竟然如此生分。让表弟和自己温州的亲人知道了,肯定都会“埋怨”他们的待客之道。

 

石潇然进而解释说:“我们可以给弟弟出钱住酒店,请他吃饭,包括到家里做客。但是住家里,我们家没这个先例。”在他的成长环境中,直系亲属之外便是“外人”,没有来打扰自己生活的理由。可以好好招待,但同时彼此保持一定距离。

 

“我真是花了很多时间去理解他的立场。”相处久了,陈佳寅明白,接受一个独立自由、公私分明的老公,就同时要接受他清晰的人际边界。况且,丈夫立场背后是为了维护夫妻的家庭核心位置,以及小家庭的独立性。这在传统的大家庭式婚姻里是缺失的,但却是弥足珍贵的。

 

石潇然跟妻子回温州老家,总会在一些人情世故上不那么“上道”。比如在抢着买单的饭局中略显弱势,或是逢年过节送礼和红包上不那么“有眼力见”。老岳父有时候会嘀咕,“这孩子是不是不够大方啊?”

 

直到最近一次到北京,石潇然认真地把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根据目前两个人的收入、积蓄和周边小区的房价情况,他希望在最近几年,买一间房子让岳父母将来在北京养老,最好能和小夫妻目前的住所之间保持“一碗汤的距离”。

 

“他们早晚要来北京养老的。我想的是,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给他们一个安身之所,也让他们看到,自己女儿没有选错人。”石潇然谈起自己的计划,“再说了,把人家女儿从老家’抢’过来了,也有责任规划好他们的晚年生活。”

 

他陪着岳父岳母找中介看了几套房子,大概了解二老的偏好,以后好有倾向。“这个目标是他定下后,才告诉我商量的。”陈佳寅很感动,毕竟在北京买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刚结婚那几年,她也从没提过。

 

为了弥补平时不能陪伴父母,陈佳寅尽量创造一起出去旅游的机会 

 

今年8月1日,是他俩确认恋爱关系的12周年纪念日,而结婚10周年的日子也就在年底。回望已经走过的婚姻之路,他们感慨最多的就是“幸运”。两个平凡的人,有幸遇见彼此,并一路相伴扶持,凭借真诚和勇气跨过一道又一道现实的坎。

 

很多不熟悉的人会惊讶于他们之间“老夫老妻”的默契,同时又羡慕,他们的状态似乎还和热恋一样。关于这其中的秘诀,他们说:“常怀感恩,用心经营。”

 

 

作者  安娜  |  内容编辑  百忧解  |  微信编辑  Jessica

所有跟帖: 

一夜情的孽缘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212 bytes) () 08/07/2022 postreply 11:02:0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